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沙門果經▪P6

  ..續本文上一頁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天耳智。以清淨、超越人耳的天耳,他能夠聽見兩種聲音:天界的聲音與人界的聲音,遠處的聲音與近處的聲音。

  

  92. 大王,假設有人在大路上旅行,他聽見定音鼓、小鼓、喇叭、铙钹與大鼓的聲音,心裏會想:『這是定音鼓的聲音,這是小鼓的聲音,這是喇叭、铙钹與大鼓的聲音。』

  

  同樣地,大王,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天耳智。以清淨、超越人耳的天耳,他能夠聽見兩種聲音:天界的聲音與人界的聲音,遠處的聲音與近處的聲音。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他心智

  

  93. 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他心智。當他以自己的心來涵蓋別人的心時,他能夠了解其它衆生與其它人的心。

  

  對于有貪欲的心,他了解它爲有貪欲的心;對于無貪欲的心,他了解它爲無貪欲的心。

  對于有瞋恨的心,他了解它爲有瞋恨的心;對于無瞋恨的心,他了解它爲無瞋恨的心。

  對于有愚癡的心,他了解它爲有愚癡的心;對于無愚癡的心,他了解它爲無愚癡的心。

  對于狹隘的心,他了解它爲狹隘的心;對于散亂的心,他了解它爲散亂的心。

  對于高尚的心,他了解它爲高尚的心;對于不高尚的心,他了解它爲不高尚的心。

  對于可超越的心,他了解它爲可超越的心;對于不可超越的心,他了解它爲不可超越的心。

  對于專注的心,他了解它爲專注的心;對于不專注的心,他了解它爲不專注的心。

  對于解脫的心,他了解它爲解脫的心;對于未解脫的心,他了解它爲未解脫的心。

  

  94. 大王,假設有喜愛裝飾的少男或少女,對著一面清淨明亮的鏡子或一碗清澈的水,細看自己臉部的映射。如果臉上有痣,自己會知道:『臉上有痣。』如果臉上沒有痣,自己會知道:『臉上沒有痣。』

  

  同樣地,大王,當比丘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他心智。當他以自己的心來涵蓋別人的心時,他能夠了解其它衆生與其它人的心。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宿命智

  

  95. 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宿命智。他能夠回憶自己的許多過去生,即:一生;兩生;叁、四或五生;十、二十、叁十、四十或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萬生;許多成劫、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與壞劫。

  

  (他憶念):『那時,我有如此的名字,屬于如此的家族,有如此的長相;吃如此的食物,經曆如此的苦樂,有如此長的壽命。那一生死亡之後,我又投生于某處,在那一生,我有如此的名字,屬于如此的家族,有如此的長相;吃如此的食物,經曆如此的苦樂,有如此長的壽命。那一生死亡之後,我又投生于此處。』他能如此憶念許多過去生的生活型態與細節。

  

  96. 大王,假設有人從自己的村莊去到別的村莊,再從那個村莊去到另一個村莊,然後從該村莊回到自己的村莊,他心裏會想:『我從自己的村莊去到那個村莊,那時我如此站著,如此坐著,如此說話,如此沈默。我從那個村莊又去到另一個村莊,在那裏,我如此站著,如此坐著,如此說話,如此沈默。從該村莊,我回到自己的村莊。』

  

  同樣地,大王,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宿命智。他能憶念許多過去生的生活型態與細節。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天眼智

  

  97. 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觀衆生死生的智慧。以清淨的、超越人眼的天眼,他見到衆生死亡與再度投生──低賤與高貴、美麗與醜陋、幸運與不幸──他了解衆生如何依照自己的業而承受果報,他見到:『這些衆生具有身、口、意的惡業──他們誹毀聖者,秉持邪見,依邪見而造作──他們身壞命終、死亡之後投生于惡道、苦趣、下界、地獄。

  

  而另外這些衆生具有身、口、意的善業──他們不誹毀聖者,秉持正見,依正見而造作──他們身壞命終、死亡之後投生于善趣、天界。』如此以清淨的、超越人眼的天眼,他見到衆生死亡與再度投生──低賤與高貴、美麗與醜陋、幸運與不幸──他了解衆生如何依照自己的業而承受果報。

  

  98. 大王,假設在一個中央廣場有一棟具有樓上陽臺的建築物,視力敏銳的人站在陽臺上可以看到人們進入屋子、離開屋子、在街上行走、坐在中央廣場上。他心裏會想:『那些人正走進屋子,那些人正走出屋子,那些人正在街上行走,那些人正坐在中央廣場上。』

  

  同樣地,大王,當比丘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觀衆生死生的智慧。他以清淨的、超越人眼的天眼見到衆生死亡與再度投生,他了解衆生如何依照自己的業而承受果報。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漏盡智

  

  99. 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漏盡智。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的原因。』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的息滅。』他如實地了知:『這是導致苦息滅之道。』他如實地了知:『這些是諸漏。』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諸漏的原因。』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諸漏的息滅。』他如實地了知:『這是導致諸漏息滅之道。』

  

  如此知見,他的心從欲漏、有漏、無明漏當中解脫出來。心解脫之後,如此的智慧就會生起:『心已經解脫。』他了知:『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應作皆辦,不受後有。』

  

  100. 大王,假設在山谷中有一座湖,湖水清澈、澄淨、無垢。視力敏銳的人站在湖邊可以看見蚝貝、沙、卵石、遊動與靜止的魚群。他心裏會想:『這座湖的水清澈、澄淨、無垢,水中有蚝貝、沙、卵石、遊動與靜止的魚群。』

  

  同樣地,大王,當比丘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漏盡智。他如實地了解:『這是苦。』……他了知:『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應作皆辦,不受後有。』

  

  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大王,再也沒有比這種更殊勝與崇高的其它沙門果了。」

  

  阿阇世王自誓爲在家弟子

  

  101. 世尊說完之後,阿阇世王告訴世尊說:「太美妙了,尊者!太美妙了,尊者!就像將翻覆之物翻轉複正,使隱匿之物揭示顯露,爲迷路之人指示正途,爲黑暗中之人擎舉明燈,使他們得以見物;同樣地,尊者,世尊以種種方式宣說佛法。從今日起我歸依世尊、歸依法、歸依比丘僧團,願世尊接受我爲從今天開始終身歸依之在家信徒。

  

  尊者,罪惡戰勝了我,我是如此愚癡、如此迷惑、如此笨拙,爲了王位,我殺害了自己的父親,那樣一位正直的人、正直的君王。請世尊確認我的罪過爲罪過,以便未來我能夠以戒律約束自己。」

  

  102. 「如是,大王,罪惡戰勝了你,你是如此愚癡、如此迷惑、如此笨拙,爲了王位,你殺害了自己的父親,那樣一位正直的人、正直的君王。

  

  然而,既然你已經見到自己的罪過爲罪過,並且願意依法改正,因此我確認此事。大王,這就是在聖者的戒律中成長:一個人能見到自己的罪過爲罪過,依法改正,以及在未來成就自製。」

  

  103. 世尊如此說過之後,阿阇世王告訴世尊說:「尊者,現在我必須回去了,我還有許多任務與職責在身。」

  

  「隨適宜而行,大王。」

  

  阿阇世王對世尊的開示感到歡喜,並向世尊致謝。從座位上起身,禮敬世尊,右繞叁匝,然後離去。

  

  104. 阿阇世王離開之後,世尊對衆比丘說:「諸比丘,這位國王毀了自己、傷了自己。諸比丘,如果這位國王不殺害自己的父親,那樣一位正直的人、正直的君王,那麼,就在這一個座位上,他能夠生起無塵無垢的法眼。」

  

  世尊如此說完之後,諸比丘內心愉快,對世尊的話感到歡喜。

  

  

  

  

《沙門果經》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梵網六十二見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