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未曾有因緣經▪P2

  ..續本文上一頁並禮敬道歉,叩頭忏悔,恭請說法:我們的確如您所說,因爲沒有明師教導我們苦樂無常的道理,沈醉于五欲享樂之中。諸天爲野幹准備美妙的食物,野幹吃後不再絕望,意外的災禍卻帶來了這樣的好事,心中充滿激動和慶幸。

  

  野幹心中想到:在畜生中沒有比野幹更加醜陋粗鄙的,憑著智慧的力量才會是現在這樣。又想:我本就不喜愛這殘缺的身體和生命,之所以高興是因爲這些愚癡的天人承蒙帝釋天主有一點般若智慧,帶領衆人前來聽聞佛法,讓我有了宣揚佛法的機會。于是感歎到:妙啊,再沒有比這更另人欣慰的,我今應當宣揚佛法,成就功德。又念:今天的恩惠都是由于我的教授師傳授智慧方便所致。皈依我師,皈依我師,皈依般若智慧,皈依般若智慧。雖然我因爲過錯墮落到惡道中,但卻能了知宿命因緣。般若智慧的力量能夠讓衆多天神下降人間,接濟供養于我,而且還有宣揚佛法的機會,得償心願。

  

  這時,帝釋天主叮囑諸位天人:法師這樣說那就是一定會宣講佛法了,今天我們會得到很大的利益,應當人人禮拜,恭請請教。諸位天人都稱是,恭敬禮拜,圍繞野幹,一起說道:

  善哉善哉 和上野幹 唯願說法開化天人 天人幽冥 五欲所纏 恒恐福盡 無常所遷 死墮惡道

  求拔良難 從久遠來 數萬憶年 今始一遇 良佑福田 唯垂慈哀 宣示法言 天人得福 衆生亦然

  願與和上 永劫相連 至成佛道 常作因緣 明人難值 故立誓言 

  

  請和上野幹講解佛法,教導我們這些沈迷于五欲的蒙昧天人,恐怕一旦無常到來,福報享盡,墮落到叁惡道,再也難以脫離。數萬億年我們才遇到這樣一次福田,希望您能開示佛法正見,不僅我們天人得到利益,一切衆生都會因此得福。願我們直至成佛和您永不相離,因爲善知識難以遇到,所以要立下這個誓言。

  

  野幹看到諸位天人殷勤勸請,想聽聞佛法,更加欣慰。告訴帝釋天主說:我曾經見到世人想要聽聞佛法,必先設置高大莊嚴的法座,然後才請法師登臺說法。爲什麼呢?經典佛法十分尊貴,禮敬就會得到福報,不要因爲輕慢而損害了自己的利益。諸位天人聽了都立即脫下寶衣,層疊堆積成高大寶座,轉瞬之間寶座即成,莊嚴清淨無比。

  

  野幹落座,向帝釋天主說:我今天因爲兩個緣故演說佛法。第一是教導天人福報無量;第二是爲了報答大家布施飲食的恩情,怎能不說。

  

  帝釋天主說:我們把您從井中救出,保全了您的性命,這個功德應該是最大的,爲什麼您說報恩沒有涉及于此呢?一切衆生都希望能夠生命安樂,沒有願意死的,所以保全生命的功德應該很大啊?野幹答道:人們對于生死的喜好是各不相同的,有人貪戀生命,有人歡迎死亡。什麼人貪生怕死呢?在世的時候愚癡邪見,不信來世,遠離佛法,不遇明師,殺盜淫妄,無惡不作。這樣的人才貪生怕死。什麼人歡迎死亡呢?能夠遇到明師,奉侍叁寶,改惡修善,孝養父母,禮敬師長,和睦妻子和眷屬奴婢,對人謙和恭敬。這樣的人厭惡身命,歡迎死亡。因爲善人死後會因福報升天,享受五欲歡樂,惡人死後,會墮落地獄,受無量痛苦。善人歡迎死亡如同囚徒被釋放出獄,惡人害怕死亡如同被抓入獄的囚徒。

  

  帝釋天主問道:如您所說,保全生命並無功德,的確是這樣。那麼其余兩條原因有什麼功德呢?請您一並講一下,開導我們這些尚不明了的人。野幹回答:布施飲食能夠救濟人一天的性命,布施珍寶能夠給予人一輩子福報,但是這會讓對生死輪回、業因牽纏更加嚴重,說法教化稱爲法布施,能夠讓人脫離六道輪回。脫離輪回有叁種人:一是羅漢,二是辟支佛,叁是佛。這叁種人都從聽聞佛法,如法修行而證果。衆生能夠免除叁惡道的苦報,享受人天福樂都是由于聽聞佛法的緣放。因此以法布施功德無量。

  

  帝釋天主說:那法師您現在的身體是神通化現的嗎?野幹說:是罪業報應所致,並非化現。衆天聽了,甚感驚訝和悲哀,不禁淚流,更加恭敬。對野幹說:我原以爲是菩薩聖者爲了度化衆生而變化的形象,現在才知道是罪業報應。不知道這裏面有什麼緣故,望您慈悲,說說其中的因緣。野幹說:你們這個要求很好啊,我現在就講給你們聽。

  

  我前世曾經出生于波羅奈波頭摩城一個貧困的家庭,叫阿逸多,是刹帝利種性的貴族,聰明好學,十二歲跟隨師傅在深山中勤奮學習,從不怠懈。師傅亦不分日夜地教授我學問、智慧,恰當地給予指導。經過了五十年,九十六種經論、醫方、咒術、占相吉凶禍福都十分精通。其智慧學識名揚四方。那時阿逸多想:我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由于老師教化的功勞,難以報答。但是家境貧困沒有能夠供養的,只有賣身報答。想到這他向老師頂禮,說道:弟子想賣身供養師傅,以報答您的恩情。他的老師答道:我是山中的隱士,乞食就可以活命,沒有什麼缺乏的。你爲什麼要把自己高貴的身體出賣來供養我呢?以你的智慧才學應該可以教化天下人,做佛法明燈,教化的功德足以報答我對你的恩情。千萬不要再動這樣的念頭了。阿逸多是有智慧的人,不會違逆老師的教誨,仍然留在山中乞食生活。

  

  過了沒有多久,國王就去世了。群臣商議,宣告國人,召集所有才學之士,一起演講辯論,獲勝者就擁立他爲君主。阿逸多也應召前來,和諸位飽學之士有五百人,在七天中共同辯論,沒有能勝過他的。群臣十分高興,召集婆羅門等貴族,禮拜阿逸多,擁立爲王。阿逸多看到這樣的情況,喜憂兼並,想到:如果作了君主,恐怕會産生驕慢習氣,貪求快樂,導致人民的痛苦,死後還會墮入地獄,受諸痛苦。如果不做這個君主,自己家境貧困,無力供養師傅,報答他的恩情。思考再叁,最後決定接受大家的擁立,爲了能報答師傅,供養自己的父母,決心稱帝。接受王位後,阿逸多王就派遣忠誠的大臣帶領座駕馬車,幢幅寶蓋,香花樂舞,種種飲食,到山中迎接師傅,回到都城供養。另外建立莊嚴的七寶宮殿,雕花刻樓,繪畫彩色來裝飾。床臥被褥,飲食醫藥,園林花果,泉水浴池一切完備,供養師傅。阿逸多王和舉國臣民,夭人宮女,每日都跟從師傅受持十善法戒,這樣過了一百年。

  

  那時邊境上有兩個小國,互有仇怨,各自召集兵馬討伐對方,戰亂多年雙方都沒有獲勝。兩個國家,一個叫安陀羅,一個叫摩羅婆耶。安陀羅王召集大臣商議,讓大家獻計獻策,用什麼方法能夠吞並占領對方。大臣們說:阿逸多王出身微賤,雖然身居王位,寒微之意尚有。身居帝位以來奉持十善,從不邪淫,雖然有宮女,一年當中也親近不了幾次。按我的想法,我們從國中挑選美貌可人,端正年少的女孩一百人,打扮漂亮,派遣忠誠使者,附帶貴重寶物和秀女,前往貢奉。如果他接受了,請他派遣百萬強兵,幫助我們攻打,一定可以攻克。

  

  于是按照這個計策,寶物美女很快備好,派遣使者前去奉獻給阿逸多王。阿逸多王得到衆多的美女寶物後十分高興,便問:你們大王送給我這麼好的禮物,想要有什麼報答呢?使者禀告說:摩羅婆國是大王管轄統治的地方,但是他們的國王十分奸詐狡猾,不知化度國民,自己荒淫無道,不整頓國政,人民被他毒害,看到他猶如敵人一樣。所以特地請大王派遣百萬強兵,協助我們降伏他。我們奉獻寶物秀女表示誠意,正是這個緣故。阿逸多王說:很好。遂即派遣精銳兵士百萬衆。安陀羅王也從自己國中派遣百萬人馬,一起合力前往討伐。經過一百天的戰鬥,傷亡過半才獲勝,摩羅婆王和其宗族都被殺死,數千萬人的生命就這樣沒有了。阿逸多王自從得到了衆多美女,情意迷亂,忘記了自己原來的初衷。奢侈荒淫,貪諸享樂,不理國政,百官群臣竟相作亂,搶掠百姓爲奴,風雨不調,饑民遍野,他國乘機前來侵掠。阿逸多王從此亡國,自己也死了。

  

  阿逸多王死後墮入地獄,受到種種痛苦茶毒。由于前世學問智慧的力量得知宿命,忏悔自責所做罪業,立即從地獄命終,生到餓鬼道。在餓鬼道中仍能得知宿命,忏悔罪業,修十善業。便立即從餓鬼道脫離,投生道畜生道成爲野幹。由于智慧的力量,仍然知曉前世宿命,改過修行,奉持十善,也教化同類修行十善業道。這次遇到獅子捕食,一時恐懼墜落井中,安心待死,希望離苦得樂,往生天界。由于你們救我出井,讓我的願望沒能實現。我經受的辛勞痛苦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啊。所以說你拯救我的性命是沒有什麼功勞的。

  

  帝釋天主說:尊者所說善人歡迎死亡怕是不對,爲什麼呢?法師在井底,如果不投入我們垂下的天衣就無法出來,也就不能得救。您之所以得救是因爲法師自己的主動。可見並非不願繼續您的生命,怎麼說不貪戀生命呢?野幹說:我之所以投衣得救是爲了叁個重要緣故。第一個緣故是爲了不違背帝釋天主您的願望。違背他人的良好意願,導致其不能實現,會受苦報。給他人帶來苦惱,生生世世自己所希求的願望都得不到實現,等于是給自己苦惱。並非爲了貪戀生命。第二個緣故是見到諸位天人是想聽聞佛法,爲了給大家宣講正法,做法布施的緣故。如果應當說而不說就是吝啬佛法智慧,這樣的果報是生生世世盲隆黯啞,六根不靈,生活在偏僻的地方,沒有智慧。雖然所處的地方是不錯,但是心智不開,學什麼都不能成就。這也等于是給自己帶來苦惱。並非是爲了貪戀生命。就如同世人由于前世布施修善,由于福報得生爲人,各種願望都得到滿足,擁有衆多財富。有貧困的人來乞求施舍卻因爲吝啬的心不肯布施,貪吝的果報會轉世生于餓鬼道中,時常饑渴,冬日沒有衣物禦寒,夏天沒有陰涼避日。這樣痛苦的日子要數千萬年才能結束,然後轉生到畜生道,吃草飲水,愚癡無知。或在汙穢的泥濘中進食。貪吝佛法智慧的罪過就是這樣。第叁個緣故是爲了教化宣說佛法,利益一切天人大衆,另大家智慧增長,這是法布施,是功…

《未曾有因緣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五王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