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豁然開朗,歡喜萬分,于是頂禮世尊,合掌說道:“今日見佛得到了十分殊勝的利益。聽佛說法卻不知道疲倦。世尊從前講述四聖谛、十二因緣、出世間道業,由于我們根基遲鈍而茫然不解。因爲不了解,所以身體疲倦。今天聽到佛說菩薩道業,雖然沒有完全了解,但是興趣盈然,很願意聽,尚未滿足。弟于今天願發菩提心,求無上正覺,願世尊能悲憨允許,並爲我們開示菩薩修行的法要,我們好遵照修學。
佛告訴波斯匿王:如前所說,菩薩道業是身口意奉行十善業,包含一切助道因緣的十波羅蜜法,你能奉行嗎?波斯匿王說:世尊所說的十善法中,心道中的不貪、不嗔、不癡難以護持,怎樣才能作好呢?
佛告波斯匿王說:世間的人心意粗鄙,如同猿猴一樣不能安定,被種種煩惱所驅使,沒有停歇。所以修行十善業道總是不能持久。要想奉行十善業道,應該以叁種時間爲限。是那叁種時間呢?從清晨到中午名爲上時,一頓飯的功夫名爲中時,行走百步的時間叫下時。修學十善法的人隨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任選一時,在此時間內護持自己的心念,堅守不貪、不嗔、不癡的戒律,令不缺失。這樣就是修習十善法了。
波斯匿王說:如您所說,限叁時行善,功德應該很小,怎麼能夠産生福報呢?世尊答道:人修十善,雖然時節短促,但是功德卻很廣大。爲什麼呢?心道叁戒難以護持的緣故,所以即使是很短的時間也會有無量的果報。如同有人積攢了百年的柴草,被火一燒,片刻就會消失。雖然行善的時間短,但是能夠滅除無量的惡業重罪。又如鑽木取火,需要很用力,但是等得到火後,這一點火苗可以把天下的草木叢林點燃,直至焚燒盡滅。您應該知道,人修行十善也是這樣,片刻修行可以除滅無量劫惡業重罪,能夠讓人生出菩提的萌芽,有了萌芽,漸漸成長,就會結出無上正覺的佛果。
波斯匿王聽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歡喜激動,向世尊頂禮說:弟子今天得到非常大的利益,因爲聽聞佛說的修行十善的功德因緣。能夠讓人出生菩提萌芽,弟子從今開始,以無上正覺爲志向,勤奮修行,心不退轉。波斯匿王這樣說的時候,跟隨來的大臣官吏,後宮嫔妃,以及在場的四衆弟子,天龍鬼神,非人衆生等共五千余人,都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石女因緣
波斯匿王和皇後出宮的時候經常用四名力氣很大的石女擡轎。皇後所乘的轎子有七寶裝飾。這一次被留在世尊精舍的門外,讓太監看守。太監就轉命四名石女守著轎子,自己跟隨聽佛講法。這四名石女睡著了,有人偷了轎于上的一顆摩尼寶珠,她們也不知道。這時太監不放心,出來察看。發現轎子上的寶珠沒有了,心中十分害怕皇後斥責,便問石女說:讓你們看護轎子,你們怎麼監守自盜偷寶珠呢?這些石女都說:不是她們偷的。太監發了脾氣,用鞭子抽打石女,痛徹骨髓。其中有一名石女覺得自己沒有偷竊寶珠而被鞭打,便逃入世尊講法精舍,大聲喊冤。大家聽了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佛對阿難說:你去到太監那裏讓他不要鞭打沒有過錯的人,這四名石女是皇後前生的老師,沒有犯什麼錯,爲什麼要鞭打她們呢?這會造作後世的惡業因緣。皇後聽到佛說這話,于是恭敬起立,合掌問佛:世尊所說這四名擡轎石女是我前世的老師,我十分迷惑,請您說說其中因緣由來,讓大家都能明了知曉。佛告訴皇後:你召喚石女進來,在我面前可以驗證虛實。皇後就命令太監把四名石女傳來。四名石女見佛後,叩頭啼哭,頂禮世尊說:實在不是我們偷了寶珠,因爲什麼緣故而遭此痛苦,鞭打加身呢?世尊說道:罪業的因緣是自己所造,並不是父母所爲,更不是從天而降。人們造作善惡之事,就會有苦樂報應,就如同喊話回聲一樣如影隨形。爲了貪得現前的利益而做奸邪欺騙的事情,卻不知後世多生多劫會遭受苦報。惡從心生,卻是自己的敵人,如同鐵器生鏽,腐蝕其形。波斯匿王向佛致禮問道:世間的事情都有前後因緣,這四名石女前生有什麼因緣請佛說一說,開導我們這些無知之人,利益大衆。
佛告訴波斯匿王說:你們想聽其中的來龍去脈那很好,我現在就講,你們用心聽。世尊又重申:在我的教法之中,有一些出家比丘,言行不一,心口不一,爲了名聞利養,錢財飲食,招募徒衆,或者爲了逃避國家規定的役製,才出家修道。根本沒有志向解脫,度化衆生的願望。以此不淨心享受信衆布施,卻不知道後世多生多劫受到罪報,償還業債。爲了這個緣故我怎麼能不說呢?
佛告訴波斯匿王:在多劫以前,有一個很大的國家,名叫裴扇阇。有一個女人叫提違。是婆羅門種姓。丈夫死後守寡,她的家裏很富有,但是沒有兒子,也沒有父母。孤獨一人,沒有依靠。婆羅門教中有種方法就是如果有了什麼不如意,就自焚燒身。這時有一些婆羅門教士經常一起到提違的住處,勸他說:現在所受的苦報災禍都是由于前世造作罪業的緣故。什麼是罪呢?不尊敬奉侍婆羅門教,不孝敬父母丈夫,又沒有養育兒子的慈悲之心。有這樣的罪過,才讓你遭受孤獨一人的痛苦。如果不修福滅罪的話,後世的苦報會更加痛苦,墮落到地獄當中。那時後悔就晚了。
提違就問:那要怎樣才能修福滅罪呢?婆羅門教士說:滅罪有兩種方法,一是罪過輕的,剃除頭發,洗浴清潔,到神廟中忏悔,乞求那羅延天,請一百名婆羅門教士吃飯飲食,然後用哺乳的奶牛百頭供養婆羅門教士才能滅除罪業。爲什麼呢?婆羅門教修行梵行,不吃酒肉五辛蔥蒜,只飲牛奶。以奶牛做供養能讓施主除滅罪業,獲得福報,生生世世心想事成。你現在的罪業很重,應該以家中的一切珍寶布施五百名大婆羅門教士,諸位婆羅門教土得到布施後會爲你祝福,誦咒祈禱,讓你後生得到大富的果報。如果要滅除罪業,應該在恒河邊自焚。諸位婆羅門也會爲你祈禱,讓你所有的輕重罪業全部滅除,後世不會有痛苦的果報。父母兄弟丈夫孩子都會長壽,快樂無量。于是提違便同意了,執意決定自焚滅罪,于是便讓家奴用十輛車到山中砍伐木材,准備自焚。
這個國家中有一位得道之人,名爲缽底婆。持戒精進,多聞智慧。常以慈悲心教化天下人民,讓其改惡從善。聽到提違要自焚的消息,于是心生憐憫,來到她的住所,問提違說:你砍伐木材,是要幹什麼啊?提違回答說:想要自焚來滅除罪業。辯才回答說:你的罪業是跟隨精神而有,不是在身體裏,如果自焚,白白受了焚燒的痛苦,卻是不能滅除罪業。人的富禍由心而起,心念善則受善報,心念惡則受惡報,心念痛苦歡樂,受到的果報也是一樣。就如人餓死,那麼就會做餓鬼,苦惱而死的人就會受到苦惱的果報。歡喜而死的人就會受到歡喜的果報。安隱快樂的人死後也會有相同的果報。你現在怎麼能在苦惱中想求滅除罪業,希望得到善報呢?千萬不要這樣想,這個道理是講不通的。
再者,提違,就說那在病痛之中的人吧,被痛苦所折磨,如果有懷有惡意的人呵斥辱駡這個病人,用手撕扯他的耳朵。那麼你想這時病人的心裏會快樂嗎,會沒有憤恨的心嗎?提違回答,病人在病痛中,沒有見到人的時候都常常惱怒,何況被人撕扯怎麼會沒有憤恨心呢?辯才說:你現在也是一樣啊。前世的罪業造成你孤獨一人,常常苦惱憂愁,還要自焚來脫離苦惱,不就是這樣嗎?如同病人痛苦之中遭到辱駡呵斥,苦惱會增加百千萬倍,何況自焚,火焰生起的時候,身體焦爛,氣息還沒有斷絕,神志尚清。這時身心被火焚燒,但是神識卻沒有離開身體,受到痛苦茶毒,內心苦惱,這樣命終之後會轉生地獄之中。地獄中的苦惱會增加百千萬倍。想要脫離難上加難。何況要用自焚來脫離痛苦呢!還有,提違,如同牛討厭所拉的車一樣,想方設法讓車損壞脫離痛苦,但是這輛車壞了,下一輛還會套在它的脖子上。這是因爲罪業沒有完結的緣故啊。人也是這樣,假如燒壞了一個身體,罪業因緣仍然存續,沒有消滅。如同阿鼻地獄中被火焚燒的罪人,一天之中會被燒死八萬次,但又會八萬次活過來,經過一劫這樣的罪業才完畢。更不要說你希望自焚一次就可以滅罪了,怎麼會有這樣的道理呢?
辯才以種種比喻爲其講說正法。提違覺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改變了主意,不再自焚。于是請教辯才說:應該怎樣才能滅除罪業呢?辯才回答:前面心懷惡念,如同烏雲遮月,後心發起善念,則如火炬消除黑暗。你今天幸好有滅除罪業的意願,我有善巧方法能夠讓你不花費一文錢,甚至不經曆一毫痛苦,滅除罪業,讓現世就能安隱快樂,以後更會往生善處,隨心所願,萬事如意。
提違聽後歡喜非常,憂愁恐懼一掃而空,如同囚犯被赦免出獄。立即頂禮問訊,命仆人鋪設莊嚴寶座,布置鮮花,焚香燃燈,請辯才落座講法。辯才即接受邀請落座。提違帶領家內五百眷屬奴仆圍繞辯才,恭敬叩頭頂禮後合掌站立。
提違向辯才說道:聽了您說滅罪的道理,雖然十分欣慰歡喜,但還是有些疑問,請您爲我們說說除滅罪業的方法,我們好遵照實行。
辯才回答說:罪業的來源是由于身口意的造作。身業造作的惡是殺生、偷盜、邪淫。口業造作的是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業造作的是嫉妒,嗔恚驕慢、邪見。這是十惡。造作了這十種惡行就會受到惡的果報。現在應當專心一念,至誠忏悔:前世今生所造作的這十種罪業今天完全忏悔,發露出的罪業才會滅除。並應自行立下誓言,以後堅守十善,不再做惡。
同時我們的父母、丈夫、兄弟等親人所做的罪業,我也一心代他們忏悔。弟子提違以今天忏悔、改惡修善的福德因緣,布施給一切遭受苦難的衆生,讓他們離苦得樂。衆生所有的罪業我都代替他們承受。再立下誓言,因爲今天我改邪歸正、忏悔罪業修積福報的因緣,後世轉生直至成佛,會始終遇到明師和善知識,壽命無量,常和…
《未曾有因緣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