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未曾有因緣經▪P7

  ..續本文上一頁我重新全谏大家,平息紛爭。諸大臣說:我們尊奉您的命令。不敢違背。由此國家得以和平。

  

  波斯匿王向佛說道:衆人的紛爭並非由酒引起,但是卻由于酒而平息了爭鬥,這不是酒的功勞麼?

  

  另外,世尊啊,我觀察世間即使是貧窮的平民百姓,奴婢仆人,荒蠻之地的夷人,或者是爲了慶祝節日,或者是到酒店聚會,因爲歡樂的緣故,無需人教導,便能歡歌起舞,在沒有酒的時候,根本不會有這樣的事情。所以由此知道,人因爲酒的緣故而有快樂。心歡樂的時候不會起惡念,不起惡念則是善心,善心應該有善報。猕猴飲酒尚能起舞,何況世人。

  

  就象世尊所說,行善善報,行惡惡報。就如同世間的人,因爲從前布施的福德因緣,現在得到大富的果報。貧窮的人乞討,卻吝啬不給,因爲貪吝的緣故,將來受餓鬼報。又如世間男女相貌端正,男人相貌好者,女子喜愛,女子美貌,男子喜樂。如果有外力強令斷決,不讓其相配,就會導致其憂愁苦悶。這樣的罪過,應當算誰的呢?

  

  末利夫人由于前世樂善好施,現得好報。爲什麼世尊令其受持五戒,每月齋戒,不能穿著華麗的服飾,帶花塗香,不能歌舞嘻樂,又不能讓其夫妻歡聚。這樣的行爲有什麼好處呢?這不是苦嗎?

  

  佛告波斯匿王說:大王所疑並非沒有道理。末利夫人在少年的時候,如果我不令其受持戒法、修習智慧,怎麼會有今天的福德呢?不僅自己得度,還能度化大王。這樣的功績該是誰的功勞呢?末利夫人遵守我的教導,奉行如一。所以才會有今天的智慧方便。

  

  大王,比如家中有一子,想要其有所成就,當在其幼年的時候送至學堂,讓老師教授文學、藝術、禮儀等等。學堂裏有其規矩,否則要呵責杖罰,禁止飲食,不能睡眠。出入進退,不能違犯禮節。有違犯的則要根據情況進行責罰。小兒因爲畏懼,會專心學習,到了年紀增大,高才博聞,無有不知,又能轉教于人。末利夫人,奉持齋戒,也是這樣。

  

  大王,又如富樓那,因爲嫉妒心的緣故,割舍恩愛,辭別父母妻子,入山學習。披草衣,忍受饑寒困苦。立誓:要學習通達九十六種經書記論,否則不回去和父母相見。用了二十年,一些學問都明了無疑。返回王舍城,頭頂火炬,腹前挂有銅羅,邊走邊唱:“我有一切智慧”。來到我這裏說道:你這沙門,能知道什麼。

  我說:愚癡的人啊。而說頌曰

  若多少有聞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執燭 照彼不自明 

  

  如果有了一點智慧學問,就自大驕傲,那就如同盲人手持燭光,能夠照耀他人,卻不能照耀自己一樣。

  

  富樓那聽了我說的話,豁然了悟,舍棄火炬銅羅,五體投地,忏悔自己的過錯。由于其多聞智慧,諸根明利,還沒有起身的功夫便能斷除叁界,證得無漏阿羅漢道果。智慧的力量如同訓練大象一般,可以讓其隨著小鈎而轉動。

  

  大王應當知道,學習都是要禁止自己的情欲,專心一致。才能通達無礙。這叫做無礙智。無礙智具有四辯才。而富樓那具有四辯才都是由于其勤苦學習所得到的。所以我說:智慧學問,有七種利益德行。一是信心,二是精進,叁是戒律,四是慚愧,五是聽聞,六是能舍,七是定慧。末利夫人即具備此七才。大王,末利夫人雖然是女身,但是才智廣博,非同凡想。都是由于少年的時候,慎護身口意,專一其心,修習智慧。由于智慧的力量,才得解脫。又以智慧轉教天下人。這時世尊爲了教化羅睺羅,于是說偈誦道:

  聞爲金翼鳥 威勢武力強 聞爲行寶藏 所在相利益 聞爲大橋梁 濟度衆苦厄 聞爲大船師 濟渡生死海

  多聞令志明 以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 見聞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爲歡 善解甘露法 從是得泥洹

  聞爲知律法 解疑亦見正

  從聞舍非法 行到不死處

  仙人敬事聞 諸天亦複然

  撿心不放逸 積聞成聖智

  慧能散憂患 亦除非邪衰 欲求安隱吉 當奉事明者 盲從是得眼 如暗中得燭 開導世間人 如明將無目

  是故應舍癡 離慢豪富樂

  務學事明者 是名積聚德 

  

  多聞如同金翅大鵬鳥一樣威武強壯。

  多聞是指導我們行爲的寶藏,隨時隨地爲我們帶來衆多的利益。

  多聞是寬廣的橋梁,能夠讓衆生脫離痛苦與災禍。

  多聞是大船,能夠渡化衆生脫離生死苦海。

  多聞能夠讓我們的心志開明,增長智慧,有了智慧就能了達真正的佛法,對所聞所見都能如法對待。

  多聞能夠驅除我們的優慮,能夠讓我們以定爲樂。真正了解佛法甘露,最後達到涅槃妙果。

  多聞能夠了知戒律,善不善法,解開疑惑,端正自己的見解。

  從多聞能夠讓我們舍棄不善之法,從而逐步獲得常樂我淨的聖果。仙人,天人都十分尊敬多聞的人。收攝心神,不放逸。再加

  上多聞,就可以成就無上智慧。

  真實智慧能夠消散我們的憂患,除滅邪見非法,及苦厄。如果要得到安詳和吉利,那麼就要跟從明師學習。

  如同盲人複明,黑暗中得到燭光照耀一樣。開導世間衆生,讓沒有眼睛的人看到光明。

  所以應當舍棄愚癡,遠離驕慢富樂,從明理多聞者學習。這樣才能積聚福德。

  

  世尊說完這個偈子後,又告訴波斯匿王說:大王今天您的福德都是由于前世親近明師,謙虛辛勤、奉侍學習的緣故,所以今生得爲人王,智慧明達,待人處事善巧相宜,世間少有。所以我說,般若智慧有四種意義,還應當知道,求叁乘正法的人,都應當學習般若智能,想要遠離叁惡人苦,享受人天果報的人,總之一句話,求一切福德都該修學智慧方便。

  

  就像我前面所講,阿逸多王勤苦學習,智慧得力量讓其雖然因爲作了錯事,墮落惡趣,但能記憶宿命,因爲能夠記憶宿命,改惡修善,就迅速解脫,甚至感動諸天供養,以智慧的力量能成爲諸天的老師。所以我說般若智慧有四種意義。

  

  這時波斯匿王,聽聞佛說智慧方便的功德,十分歡喜。太子祉陀,天人,太後,群臣,大衆都明白了這個道理,各自禮敬世尊,然後落座繼續聽聞佛法。

  

  波斯匿王說:就像佛所說的那樣,世人修行善業有兩種,一種是有漏的善業,一種是無漏的善業。但是無論有漏無漏都是善業。世尊怎麼說其有所差別呢。世尊告訴波斯匿王說:人有兩種,一種是利根,一種是鈍根。爲鈍根人說法,則說有漏無漏兩種善。爲利根人說法,則不說兩種。爲什麼呢?所有的小流小溪最後都會流歸大海。鈍根人諸根閉塞,所以爲其分別說法,讓其容易明了。

  

  釋妄語戒

  

  這時國王的只陀太子向佛請教,說:十善戒法是有差別品級呢?還是就一個標准。例如妄語的含義,是唯一的呢?還是有多種不同區別。如果只是一個標准,凡是說謊的都是妄語,那麼恐怕無法受持。如果有差別品相,請佛講解。世尊告訴他說:妄語有兩種,有輕有重。一是大妄語,如果受戒的人,不修習智慧,愚癡無智,不能教化他人,興隆佛法,因爲這個緣故被他人輕賤怠慢,沒有人來恭敬供養。爲了擺脫-貧困的緣故,外表僞裝爲精進,而內裏卻行爲邪濁。並且到處宣傳其比丘苦行精進。有什麼樣的境界。或者說我見到什麼佛,見到什麼鬼神龍王,這樣的人叫作大妄語。如果違犯了這個罪過,那麼將來會墮落到阿鼻地獄。

  

  另外如果妄語讓人因此喪命,或者破壞他人家庭,破壞他人和睦,或者妄語爲了違背契約,最後讓他人嗔恨。這樣的妄語是下妄語。這樣的行爲是犯戒的。墮落到小地獄。至于其它的調戲玩笑,個人言語喜好,或者藏匿之事,或者有的說無,無的說有,並不犯戒。只陀太子聽候便在佛前,立誓受持十善道法。向佛說道:弟子今天疑問已經消除,在此發叁菩提心,請佛證知。世尊說:好阿,這是應當隨意的大好事情,正是時候。

  

  波斯匿王向佛請教:如佛所說,十方聖賢,明了衆生的因緣果報。那麼我的父王,奉侍外道,並且隨其受持禁戒,不吃肉,不喝酒,斷絕五種辛菜。並且能供養梵天,祭拜日月水火,經常布施,以求福報。多次以千頭奶牛布施婆羅門。這樣有四十年。共計大概有四萬頭牛。諸位婆羅門享受其奶酪生酥熟酥醍醐等美味。這樣的功德現在會生到什麼天界呢?請佛教導明示。讓我們這些行善業者都知道一下。世尊告訴說:您的父王現在正在地獄受苦,爲什麼呢?因爲他沒有遇到好的時候,沒有善知識教導,也沒有方便善巧。雖然修習功德,但是卻沒有滅除罪業。布施的功德卻也沒有消失,等到罪業完畢,才會享受福報。

  

  大王應當知道人修善業,不能和罪業相抵消。因爲不能抵消,所以想要滅除罪業就要有正確的方法。什麼是正確的方法呢?那就是善知識。什麼是有正見的人呢?就是能夠以正教調伏妄心的人。什麼是正教呢?就是修觀無常、苦、空、無我四法印還有十二因緣,牽纏生死,修習四種真谛,見苦、斷習、證滅、修道。修行六婆羅蜜,四無量心。這是能夠調伏我們諸根的正確方法。諸根調伏就可以成就定慧。有了智慧其心自然正直,能夠精進,戒慎究竟,定慧明了。這樣所行所作通達無礙。通達無礙才叫作解脫。解脫心即是涅槃。這才是善知識。大王應該明了,明師是大因緣,不可輕視。大王現在能夠遇到佛法教化,都是由于前世的因緣果報。聽聞正法,又能爲他人解說的緣故。所以我說,明師善師是十分難遇的,其出現的地方,周圍的人都會得到很大利益。故此應當修習般若智慧。

  

  傳燈無盡

  

  波斯匿王向佛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佛尚未出世度化衆生的時候,弟子也有這些罪業。該怎麼辦奉行十善,才能順利無礙呢?世尊告訴波斯匿王說:如我前面所說的:日光出現的時候,黑暗自然消失。還有剩余的黑暗嗎?

  

  波斯匿王說:燈火尚能滅除黑暗,何況日月光明的威力呢。世尊回答:今天大王您聽聞佛法,成就智慧,就如同日光滅除一切黑暗,沒有剩余的。

  

  波斯匿王說:我父親所奉事的婆羅門師,精進智慧,修行苦行,爲了希求福業,不顧身命。有投岩、燒身、斷食、翹腳獨立、張口向日、倒懸、臥于棘藜,以石錘胸等等苦行,求生梵天。這樣的苦行,有什麼福德呢?世尊回答:我剛才說過,行苦會有苦報,行樂會有樂報。你沒有聽到嗎?

  

  波斯匿王說:世尊讓人受持禁戒,這不也是苦嗎?人饑餓的時候,不能得到食物會起很大煩惱,憤怒心熾盛,而自己卻不覺知,甚至心懷毒害,殺修迦羅。這樣的事情會累世受苦,這不是惡嗎?世尊說:我從前所以製過午不食的戒律,是因爲比丘們舍棄外道修法,于佛法中出家修道。從前修習苦行,懷有饑餓心,得到肥美飲食後貪食過飽,食後而不能消化,導致疾病。所以才製定這個戒律。並不是以饑苦而求福德。又因爲修習外道法而節食的人,見到比丘晝夜乞食,沒有節製,會譏笑佛法還不如外道修法。所以節食不是爲了饑苦求福。

  

  總之,製定戒律正是爲了那些愚癡而沒有方便善巧的人,不是爲知時知節有智慧的人製定的。象我從前所說:般若智慧即是解脫。有智慧的人所領悟的,也正是聖人所奉行的。波斯匿王聽了,更加歡喜,愈加恭敬,向佛頂禮,其它大衆也同樣頂禮恭敬。

  

  波斯匿王跪禮合掌,向世尊說道:今天大衆聽聞佛法,解開了很多疑惑,猶如日光消除黑暗,得到大光明一樣。這樣的恩德,我們無法回報。我們應當如何布施供養,才能報答世尊的重恩呢?世尊告訴波斯匿王:佛法如同甘露一樣,其功德是難以報答的。假如有人于恒河沙劫,盡心奉事佛及僧衆,衣食臥具,疾病醫藥。你想這個福業多不多呢?

  

  波斯匿王回答:多到不可計算。

  

  世尊告訴波斯匿王說:佛法甘露,十分精妙,難以衡量。無論什麼人都會施與利益。這不是天人或者世人的福德所能報答的。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報答佛恩。

  

  是什麼事情呢?常以慈悲心,以其所明了的一切善法,輾轉教化,甚至僅僅一人,讓其信心堅固,成就智慧。這樣輾轉傳授,沒有窮盡,如同一燈點燃無數盞燈一樣。這樣做才是報佛恩德。大王你應當知道,想要報答老師幫助其解脫的恩德,唯有智慧,解脫衆生。這樣才是供養叁世諸佛,不僅是報答一位師傅。

  

  波斯匿王合掌向佛:宣傳佛法,讓大衆開悟,令其生出正見,修習聖道。其福報如何?請佛爲我們講述,以開導大衆。

  

  世尊說道: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從善知識處聽聞佛法,甚至一句一義,輾轉教化他人,即使是僅僅一個人,讓其信解,其所得福報,比前布施福報千萬億倍。因爲教化佛法的功德,無量無邊

  

  佛告阿難,能夠盡力精心宣揚此經典中的教法給大衆,其福報不可估量。阿難,我今天把此無上妙法托付于你,宣揚教化,度化衆生。以此來供養一切諸佛。

  

  阿難合掌向佛說道:佛付托此經,該叫什麼名字?

  

  世尊說:此經名爲:未曾有說因緣經。應當勤奮修習。這是波斯匿王、只陀太子、夫人後宮、四部弟子、諸天梵王,八部龍神。共八十萬人。聽聞佛所說法,皆大歡喜。各自發菩提心,志向解脫。向世尊禮拜告辭,如法修行。

  

  

《未曾有因緣經》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說五王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