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未曾有因缘经▪P7

  ..续本文上一页我重新全谏大家,平息纷争。诸大臣说:我们尊奉您的命令。不敢违背。由此国家得以和平。

  

  波斯匿王向佛说道:众人的纷争并非由酒引起,但是却由于酒而平息了争斗,这不是酒的功劳么?

  

  另外,世尊啊,我观察世间即使是贫穷的平民百姓,奴婢仆人,荒蛮之地的夷人,或者是为了庆祝节日,或者是到酒店聚会,因为欢乐的缘故,无需人教导,便能欢歌起舞,在没有酒的时候,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事情。所以由此知道,人因为酒的缘故而有快乐。心欢乐的时候不会起恶念,不起恶念则是善心,善心应该有善报。猕猴饮酒尚能起舞,何况世人。

  

  就象世尊所说,行善善报,行恶恶报。就如同世间的人,因为从前布施的福德因缘,现在得到大富的果报。贫穷的人乞讨,却吝啬不给,因为贪吝的缘故,将来受饿鬼报。又如世间男女相貌端正,男人相貌好者,女子喜爱,女子美貌,男子喜乐。如果有外力强令断决,不让其相配,就会导致其忧愁苦闷。这样的罪过,应当算谁的呢?

  

  末利夫人由于前世乐善好施,现得好报。为什么世尊令其受持五戒,每月斋戒,不能穿着华丽的服饰,带花涂香,不能歌舞嘻乐,又不能让其夫妻欢聚。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好处呢?这不是苦吗?

  

  佛告波斯匿王说:大王所疑并非没有道理。末利夫人在少年的时候,如果我不令其受持戒法、修习智慧,怎么会有今天的福德呢?不仅自己得度,还能度化大王。这样的功绩该是谁的功劳呢?末利夫人遵守我的教导,奉行如一。所以才会有今天的智慧方便。

  

  大王,比如家中有一子,想要其有所成就,当在其幼年的时候送至学堂,让老师教授文学、艺术、礼仪等等。学堂里有其规矩,否则要呵责杖罚,禁止饮食,不能睡眠。出入进退,不能违犯礼节。有违犯的则要根据情况进行责罚。小儿因为畏惧,会专心学习,到了年纪增大,高才博闻,无有不知,又能转教于人。末利夫人,奉持斋戒,也是这样。

  

  大王,又如富楼那,因为嫉妒心的缘故,割舍恩爱,辞别父母妻子,入山学习。披草衣,忍受饥寒困苦。立誓:要学习通达九十六种经书记论,否则不回去和父母相见。用了二十年,一些学问都明了无疑。返回王舍城,头顶火炬,腹前挂有铜罗,边走边唱:“我有一切智慧”。来到我这里说道:你这沙门,能知道什么。

  我说:愚痴的人啊。而说颂曰

  若多少有闻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执烛 照彼不自明 

  

  如果有了一点智慧学问,就自大骄傲,那就如同盲人手持烛光,能够照耀他人,却不能照耀自己一样。

  

  富楼那听了我说的话,豁然了悟,舍弃火炬铜罗,五体投地,忏悔自己的过错。由于其多闻智慧,诸根明利,还没有起身的功夫便能断除三界,证得无漏阿罗汉道果。智慧的力量如同训练大象一般,可以让其随着小钩而转动。

  

  大王应当知道,学习都是要禁止自己的情欲,专心一致。才能通达无碍。这叫做无碍智。无碍智具有四辩才。而富楼那具有四辩才都是由于其勤苦学习所得到的。所以我说:智慧学问,有七种利益德行。一是信心,二是精进,三是戒律,四是惭愧,五是听闻,六是能舍,七是定慧。末利夫人即具备此七才。大王,末利夫人虽然是女身,但是才智广博,非同凡想。都是由于少年的时候,慎护身口意,专一其心,修习智慧。由于智慧的力量,才得解脱。又以智慧转教天下人。这时世尊为了教化罗睺罗,于是说偈诵道:

  闻为金翼鸟 威势武力强 闻为行宝藏 所在相利益 闻为大桥梁 济度众苦厄 闻为大船师 济渡生死海

  多闻令志明 以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 见闻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 能以定为欢 善解甘露法 从是得泥洹

  闻为知律法 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 行到不死处

  仙人敬事闻 诸天亦复然

  捡心不放逸 积闻成圣智

  慧能散忧患 亦除非邪衰 欲求安隐吉 当奉事明者 盲从是得眼 如暗中得烛 开导世间人 如明将无目

  是故应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明者 是名积聚德 

  

  多闻如同金翅大鹏鸟一样威武强壮。

  多闻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宝藏,随时随地为我们带来众多的利益。

  多闻是宽广的桥梁,能够让众生脱离痛苦与灾祸。

  多闻是大船,能够渡化众生脱离生死苦海。

  多闻能够让我们的心志开明,增长智慧,有了智慧就能了达真正的佛法,对所闻所见都能如法对待。

  多闻能够驱除我们的优虑,能够让我们以定为乐。真正了解佛法甘露,最后达到涅槃妙果。

  多闻能够了知戒律,善不善法,解开疑惑,端正自己的见解。

  从多闻能够让我们舍弃不善之法,从而逐步获得常乐我净的圣果。仙人,天人都十分尊敬多闻的人。收摄心神,不放逸。再加

  上多闻,就可以成就无上智慧。

  真实智慧能够消散我们的忧患,除灭邪见非法,及苦厄。如果要得到安详和吉利,那么就要跟从明师学习。

  如同盲人复明,黑暗中得到烛光照耀一样。开导世间众生,让没有眼睛的人看到光明。

  所以应当舍弃愚痴,远离骄慢富乐,从明理多闻者学习。这样才能积聚福德。

  

  世尊说完这个偈子后,又告诉波斯匿王说:大王今天您的福德都是由于前世亲近明师,谦虚辛勤、奉侍学习的缘故,所以今生得为人王,智慧明达,待人处事善巧相宜,世间少有。所以我说,般若智慧有四种意义,还应当知道,求三乘正法的人,都应当学习般若智能,想要远离三恶人苦,享受人天果报的人,总之一句话,求一切福德都该修学智慧方便。

  

  就像我前面所讲,阿逸多王勤苦学习,智慧得力量让其虽然因为作了错事,堕落恶趣,但能记忆宿命,因为能够记忆宿命,改恶修善,就迅速解脱,甚至感动诸天供养,以智慧的力量能成为诸天的老师。所以我说般若智慧有四种意义。

  

  这时波斯匿王,听闻佛说智慧方便的功德,十分欢喜。太子祉陀,天人,太后,群臣,大众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各自礼敬世尊,然后落座继续听闻佛法。

  

  波斯匿王说:就像佛所说的那样,世人修行善业有两种,一种是有漏的善业,一种是无漏的善业。但是无论有漏无漏都是善业。世尊怎么说其有所差别呢。世尊告诉波斯匿王说:人有两种,一种是利根,一种是钝根。为钝根人说法,则说有漏无漏两种善。为利根人说法,则不说两种。为什么呢?所有的小流小溪最后都会流归大海。钝根人诸根闭塞,所以为其分别说法,让其容易明了。

  

  释妄语戒

  

  这时国王的只陀太子向佛请教,说:十善戒法是有差别品级呢?还是就一个标准。例如妄语的含义,是唯一的呢?还是有多种不同区别。如果只是一个标准,凡是说谎的都是妄语,那么恐怕无法受持。如果有差别品相,请佛讲解。世尊告诉他说:妄语有两种,有轻有重。一是大妄语,如果受戒的人,不修习智慧,愚痴无智,不能教化他人,兴隆佛法,因为这个缘故被他人轻贱怠慢,没有人来恭敬供养。为了摆脱-贫困的缘故,外表伪装为精进,而内里却行为邪浊。并且到处宣传其比丘苦行精进。有什么样的境界。或者说我见到什么佛,见到什么鬼神龙王,这样的人叫作大妄语。如果违犯了这个罪过,那么将来会堕落到阿鼻地狱。

  

  另外如果妄语让人因此丧命,或者破坏他人家庭,破坏他人和睦,或者妄语为了违背契约,最后让他人嗔恨。这样的妄语是下妄语。这样的行为是犯戒的。堕落到小地狱。至于其它的调戏玩笑,个人言语喜好,或者藏匿之事,或者有的说无,无的说有,并不犯戒。只陀太子听候便在佛前,立誓受持十善道法。向佛说道:弟子今天疑问已经消除,在此发三菩提心,请佛证知。世尊说:好阿,这是应当随意的大好事情,正是时候。

  

  波斯匿王向佛请教:如佛所说,十方圣贤,明了众生的因缘果报。那么我的父王,奉侍外道,并且随其受持禁戒,不吃肉,不喝酒,断绝五种辛菜。并且能供养梵天,祭拜日月水火,经常布施,以求福报。多次以千头奶牛布施婆罗门。这样有四十年。共计大概有四万头牛。诸位婆罗门享受其奶酪生酥熟酥醍醐等美味。这样的功德现在会生到什么天界呢?请佛教导明示。让我们这些行善业者都知道一下。世尊告诉说:您的父王现在正在地狱受苦,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遇到好的时候,没有善知识教导,也没有方便善巧。虽然修习功德,但是却没有灭除罪业。布施的功德却也没有消失,等到罪业完毕,才会享受福报。

  

  大王应当知道人修善业,不能和罪业相抵消。因为不能抵消,所以想要灭除罪业就要有正确的方法。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呢?那就是善知识。什么是有正见的人呢?就是能够以正教调伏妄心的人。什么是正教呢?就是修观无常、苦、空、无我四法印还有十二因缘,牵缠生死,修习四种真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修行六婆罗蜜,四无量心。这是能够调伏我们诸根的正确方法。诸根调伏就可以成就定慧。有了智慧其心自然正直,能够精进,戒慎究竟,定慧明了。这样所行所作通达无碍。通达无碍才叫作解脱。解脱心即是涅槃。这才是善知识。大王应该明了,明师是大因缘,不可轻视。大王现在能够遇到佛法教化,都是由于前世的因缘果报。听闻正法,又能为他人解说的缘故。所以我说,明师善师是十分难遇的,其出现的地方,周围的人都会得到很大利益。故此应当修习般若智慧。

  

  传灯无尽

  

  波斯匿王向佛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佛尚未出世度化众生的时候,弟子也有这些罪业。该怎么办奉行十善,才能顺利无碍呢?世尊告诉波斯匿王说:如我前面所说的:日光出现的时候,黑暗自然消失。还有剩余的黑暗吗?

  

  波斯匿王说:灯火尚能灭除黑暗,何况日月光明的威力呢。世尊回答:今天大王您听闻佛法,成就智慧,就如同日光灭除一切黑暗,没有剩余的。

  

  波斯匿王说:我父亲所奉事的婆罗门师,精进智慧,修行苦行,为了希求福业,不顾身命。有投岩、烧身、断食、翘脚独立、张口向日、倒悬、卧于棘藜,以石锤胸等等苦行,求生梵天。这样的苦行,有什么福德呢?世尊回答:我刚才说过,行苦会有苦报,行乐会有乐报。你没有听到吗?

  

  波斯匿王说:世尊让人受持禁戒,这不也是苦吗?人饥饿的时候,不能得到食物会起很大烦恼,愤怒心炽盛,而自己却不觉知,甚至心怀毒害,杀修迦罗。这样的事情会累世受苦,这不是恶吗?世尊说:我从前所以制过午不食的戒律,是因为比丘们舍弃外道修法,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从前修习苦行,怀有饥饿心,得到肥美饮食后贪食过饱,食后而不能消化,导致疾病。所以才制定这个戒律。并不是以饥苦而求福德。又因为修习外道法而节食的人,见到比丘昼夜乞食,没有节制,会讥笑佛法还不如外道修法。所以节食不是为了饥苦求福。

  

  总之,制定戒律正是为了那些愚痴而没有方便善巧的人,不是为知时知节有智慧的人制定的。象我从前所说:般若智慧即是解脱。有智慧的人所领悟的,也正是圣人所奉行的。波斯匿王听了,更加欢喜,愈加恭敬,向佛顶礼,其它大众也同样顶礼恭敬。

  

  波斯匿王跪礼合掌,向世尊说道:今天大众听闻佛法,解开了很多疑惑,犹如日光消除黑暗,得到大光明一样。这样的恩德,我们无法回报。我们应当如何布施供养,才能报答世尊的重恩呢?世尊告诉波斯匿王:佛法如同甘露一样,其功德是难以报答的。假如有人于恒河沙劫,尽心奉事佛及僧众,衣食卧具,疾病医药。你想这个福业多不多呢?

  

  波斯匿王回答:多到不可计算。

  

  世尊告诉波斯匿王说:佛法甘露,十分精妙,难以衡量。无论什么人都会施与利益。这不是天人或者世人的福德所能报答的。只有一件事情可以报答佛恩。

  

  是什么事情呢?常以慈悲心,以其所明了的一切善法,辗转教化,甚至仅仅一人,让其信心坚固,成就智慧。这样辗转传授,没有穷尽,如同一灯点燃无数盏灯一样。这样做才是报佛恩德。大王你应当知道,想要报答老师帮助其解脱的恩德,唯有智慧,解脱众生。这样才是供养三世诸佛,不仅是报答一位师傅。

  

  波斯匿王合掌向佛:宣传佛法,让大众开悟,令其生出正见,修习圣道。其福报如何?请佛为我们讲述,以开导大众。

  

  世尊说道: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从善知识处听闻佛法,甚至一句一义,辗转教化他人,即使是仅仅一个人,让其信解,其所得福报,比前布施福报千万亿倍。因为教化佛法的功德,无量无边

  

  佛告阿难,能够尽力精心宣扬此经典中的教法给大众,其福报不可估量。阿难,我今天把此无上妙法托付于你,宣扬教化,度化众生。以此来供养一切诸佛。

  

  阿难合掌向佛说道:佛付托此经,该叫什么名字?

  

  世尊说:此经名为:未曾有说因缘经。应当勤奋修习。这是波斯匿王、只陀太子、夫人后宫、四部弟子、诸天梵王,八部龙神。共八十万人。听闻佛所说法,皆大欢喜。各自发菩提心,志向解脱。向世尊礼拜告辞,如法修行。

  

  

《未曾有因缘经》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说五王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