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著修行,就和沒有修行一樣;在語言方面,也不要執著,不要說執著的言語;在修證方面,也不要刻意修證,和不修證一樣。
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說明你與佛道相近了;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意味著你與佛道還遠著哩!這其中的道理,是用語言也難以說出來的。語言沒有了,不爲一切物體所拘束,這就是我的佛法。修行這個佛法要是差一毫一厘,就會很快地失去佛道。
第十九章 假真並觀
釋迦牟尼佛說:觀察天地,要看到它是變化著的;觀察世界萬物,要看到它們都是變化著的;觀察自己的心性,從而獲得斷除煩惱的智慧。這樣來認識探究萬事萬物,明白這個無常變化的道理,你就能很快地得道了。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釋迦牟尼佛說:應當想到,身體中屬于四大部類的各部件,都各自有自己的名字,沒有叫做“我”的地方。“我”既然都不存在了,“我”還不是虛幻不實的嗎!
第二十一章 名聲喪本
釋迦牟尼佛說:人隨著自己的情和欲去追求虛妄的聲名,但是當聲名顯赫的時候,自己的身體也就快要死了。
貪圖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名聲,而不去修習佛法,則是枉費功夫,徒勞身心而無益于自己。
這就像燒香一樣,雖然人可以聞到香氣,而這香自身卻已燒完了;或許香火燃燒太大,引起火災會危及自己生命,這危險在後邊跟著就要發生了。
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
釋迦牟尼佛說:財和色這兩樣,對于人來說,是人人都舍不得丟開的東西。這就像鋒利的刀刃上粘有一點點蜜糖,蜜糖很少,不夠美餐一頓。小孩子看見用舌頭去舔吃蜜糖,那麼就有割斷舌頭的危險。
第二十叁章 妻子勝獄
釋迦牟尼佛說:人都被妻子、兒女、家庭房舍捆綁住了,甚至比牢獄捆綁還厲害。
牢獄還有刑滿釋放的時候,而妻子、兒女卻永遠沒有遠離的可能。
對于這親情、愛欲和色,難道人不怕被它們驅馳支配而不能自拔嗎?
雖然這就好像在虎口上一樣,但心裏甯可被老虎吃了,也心甘情願。這簡直就等于把自己投進爛泥潭中淹死,所以這就叫凡夫俗子。如果能從情欲、愛欲、色欲這道門中鑽過去,那就能超凡脫塵,修成羅漢果位。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釋迦牟尼佛說:情愛和色欲,最厲害的莫過于女色。色這種欲望,沒有比它更大更厲害的了,幸虧只有色欲這一種最厲害的東西。如果再有同色欲一樣厲害的東西,兩面夾攻,那麼,普天下的人,就沒有能夠修成佛道的了。
第二十五章 欲火燒身
釋迦牟尼佛說:貪戀愛欲女色的人,就好像手裏拿著火把,逆風而行,一定會有火把燒手的危險。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天神給釋迦佛獻來了一位美女,想借此來動搖釋迦的成佛決心。佛對天神、美女說:“這些都是皮囊裝著的汙穢之物,你們來幹什麼?走開,我不需用你們。”
天神見釋迦對于美女都無動于心,便更加崇敬釋迦佛,就問佛如何修道,佛就給他講說佛法,于是,這位天神(天魔波旬)即刻之間就證得須陀洹果位了。
第二十七章 無著得道
釋迦牟尼佛說:修道的人,就好像木頭放在水中,只要順著水流向前漂行,不被河兩岸的土石所阻礙,不會被別人取走,也沒有鬼神的阻擋,更不會被水中的旋渦沖回來,也不腐爛,我敢保證這根木頭,一定會漂到大海中去。
修習佛道的人,只要不被情欲迷惑,不被各種邪見擾亂,只要勤奮地修習佛理佛法,我保證這個人一定能得道成佛。
第二十八章 意馬莫縱
釋迦牟尼佛說:千萬謹慎不要相信你的意念,你的意念是不可信、不可靠的;千萬謹慎不要墮入色情之中,墮入色情之中必然立即招來禍殃。如果你證得了阿羅漢果位,那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念。
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
釋迦牟尼佛說:千萬要謹慎,不要接近女色,也不要同女人一起說話。如果要與女人說話,也要心地純正,不存邪心。
要想到:我是出家的沙門,處在這濁世之中,應當像蓮花那樣,出于汙泥而不被汙泥汙染髒。見到老年婦女,想到她就同自己的母親一樣;見到比自己年長的婦女,就想她像自己的姐姐一樣;見到比自己年輕的婦女,就想她同自己的妹妹一樣;見到小女孩,就想她同自己的孩子一樣。要有一種引度她們脫離苦海的善心,這樣自己對女色不應有的邪淫惡念自然就消除了。
第叁十章 欲火遠離
釋迦牟尼佛說:修習佛道的人,就好像幹草一樣,火來了,就必須遠遠避開,否則必然遭到大火焚燒。因此,修習佛道的人見了各種物欲色欲,都應當遠遠地避開它。
第叁十一章 心寂欲除
釋迦牟尼佛說:有人有淫欲的毛病,一直無法除掉。他想要將自己的男根割掉。
佛對他說:如果你想割斷自己的男根,不如把自己的淫欲之心割斷。
心就好像當官的一樣,當官的如果停止了,他的隨從們也都就停下來了。你的邪淫之心如果沒有停止,那麼你割斷男根又有什麼益處呢?
佛就對他說了一首偈語:“淫欲生于你意念,意念全在思想間。淫心不起思想靜,色欲頓失行端正。”釋迦佛說:這首偈是過去迦葉佛所說的。
第叁十二章 我空怖滅
釋迦牟尼佛說:人因爲有愛欲,便從此生出許多憂愁煩惱,從憂愁煩惱又生出許多恐懼害怕之心。如果斷除了愛欲,那還有什麼值得憂愁恐怖的呢?
第叁十叁章 智明破魔
釋迦牟尼佛說:修習佛道的人,就好像一個人與一萬個敵人作戰,你披上铠甲,出門迎戰,或者意志膽怯畏敵如虎,或者半路退回,或者與敵人戰鬥而死,或者打敗敵人,得勝而回。沙門修習佛道,就應當有堅定的信心,勤奮勇敢,一往直前,不要害怕前進道路上的種種敵人,定要消滅一切障礙修道的業障惡魔,從而修得佛道正果。
第叁十四章 處中得道
有一位沙門夜間誦讀迦葉的《佛遺教經》,他的聲音很悲恸、緊張,自己很慚愧,想停下來。
釋迦牟尼佛問道:“你以前在家時,曾經做什麼事情?”
沙門回答說:“愛彈琴。”
佛便對他說:“彈琴時,琴弦如果松緩了,會怎麼樣呢?”
沙門回答說:“那就彈不響了。”
佛又問:“如果琴弦太緊了,又會怎麼樣呢?”
沙門回答說:“那琴弦就會斷了,聲音就斷絕了。”
佛問:“琴弦松緊適中,不緊不松,怎麼樣?”
沙門回答說:“那麼,琴的各種音調都有了,就會很和諧悅耳。”
釋迦佛說:“沙門修習佛道也是這樣的,你的心境如果能調整合適,不緊不慢,不急不慌不懶惰,那麼就可以修成佛道了。在修道時,如果急躁暴烈,身體就會疲倦;身體如果疲倦了,意念就會生出種種煩惱來;意念如果生出煩惱,在行動上就會退步,不修行了;你的行動如果退而還俗,那麼你的罪業就必然會加重。只要你清淨自己的心境,心安意樂,佛道就不會失去,就必然會成道。”
第叁十五章 垢淨明存
釋迦牟尼佛說:好像人煉鐵一樣,只有把鐵的渣滓去掉了,製成器物,那麼這樣的器物才會精美結實。修習佛道的人,只有去掉心中的貪欲雜念,你的道行自然清淨了。
第叁十六章 輾轉獲勝
釋迦牟尼佛說:人要從地獄、餓鬼、畜生這叁惡道中解脫出來,超生爲人是很難的;
雖然超生爲人,自己要想成爲一個男人,完全由不了自己,是很難的;
雖然已經超生爲一個男人,要想自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完備、一切健全完好,由不了自己,是很難的;
雖然六根完備了,要想自己往生到中央大國,由不了自己,是很難的;
雖然生到了中央大國,要想正好生到佛在世的時代,由不了自己,是很難的;
雖生在佛在世的時代,要想遇到真正修得佛道的高僧大德卻是很難的;
雖然遇到了得道的高僧,自己産生信仰佛法的決心卻是很難的;
雖然自己産生了信仰佛法之心,但要真正悟道、具備佛家無上智慧之心卻是很難的;
雖然修得了佛法智慧之心,但要達到最高佛位的無修無證境界卻很難。
第叁十七章 念戒近道
釋迦牟尼佛說:佛家弟子雖然遠在數千裏之外,但如果能一直記著我的戒律,切實奉行,那麼他一定能修成佛家正果;
在我身邊左右的弟子,雖然他們經常見到我,但是如果他們不按照我的戒律辦事,那麼他們最終也是無法修得佛家正果的。
第叁十八章 生即有滅
釋迦牟尼佛問一位沙門:“人的壽命有多長呢?”
這位沙門回答:“人命只有數日時間。”
佛說:“你還不明白佛家的道理。”
佛又問另一位沙門:“人的壽命有多長?”
這位沙門回答說:“有吃一頓飯那麼長的時間。”
佛說:“你不明白佛家的道理。”
佛又問第叁個沙門:“人的壽命有多長?”
這位沙門回答說:“人的壽命只有一呼一吸這麼短的時間。”
佛說:“好啊,你明白佛家的道理了。”
第叁十九章 教誨無差
釋迦牟尼佛說:修習佛道的人,對于佛教所有的經典言教,都應當相信奉行。就好像人吃蜂蜜一樣,不論是中間的蜜糖,還是外邊的蜜糖,都是一樣甜的。我的各種經典也是這樣的。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釋迦牟尼佛說:沙門修行佛道,不要像推磨的牛那樣,只在行動上轉圈子,而不用心。身體行動上雖然在修道,拜佛念經,持齋執咒,但內心並不注重修行。如果能真心修道,按佛法奉行,行爲上不用修持也是可以的。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釋迦牟尼佛說:修習佛道的人,就好像一頭牛背馱著很重的東西,在很深的泥裏艱難地行走,疲倦到了極點,不敢向左右看一眼。只有走出淤泥道路之後,才能稍微休息一會兒。沙門應當看到,色情物欲比淤泥還要厲害。只有一心一意思念佛道,按佛法奉行,才可以免除人生之苦。
第四十二章 達世如幻
釋迦牟尼佛說:
我看那國王和諸侯大臣們的官位,就如同飛過牆縫的灰塵一般微不足道,而且轉瞬即逝;
我看金銀玉石寶物,就如同瓦片磚塊一樣;
我看高貴華麗的絲綢衣服,就如同破布一樣;
我看叁千大千世界,就如同一顆诃子一般大小;
我看浩瀚阿耨達池水,就好像塗足的油一樣少;
我看佛教的各種修行方法,就好像變化著的許多金銀珠寶聚在了一起;
我看無上乘的佛法,就好像在夢裏看見的金帛一樣虛妄不實;
我眼中的佛道,就好像空中的花一樣,並非一成不變,人皆成佛,佛道自然就不存在了;
我看佛衆的禅定,就好像須彌山柱一樣,出于海而毫不動搖;
我眼中的涅槃,就像白天或晚上仍然醒著一樣;
我看世間一切事物的顛倒與正立,就像六條龍在亂舞一樣,隨時在變化無定;
我眼中的平等之法,就像一塊真實存在的大地;
我看弘揚佛法,就好像春生、夏長、秋衰、冬枯的花木一樣,生生滅滅,時興時衰,隨緣而定。
《四十二章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