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未曾有因緣經

  白話佛經

  

  未曾有因緣經

  

  命子出家

  

  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指派大目犍連說:你現在替我到迦毘羅城,問候我的父親閱頭檀王和我的姨母、叁叔父。然後勸喻羅睺羅的母親耶輸陀羅,讓她能割舍母子恩愛,讓羅睺羅做出家沙彌,修習佛法。爲什麼呢?母子恩愛的歡樂是短暫的,死後墮入地獄,母子互不相知,業障黑暗,永遠離別,受無窮痛苦,那時後悔晚已。羅睺羅如果修道證果,還可以渡化他的母親,脫離輪回生死根本,和我一樣證得涅槃清淨。目連領命入定,運用神通之力瞬間即到了迦毘羅城淨飯王的宮殿。向淨飯王陳奏:世尊讓我來向您問候身體康泰。及波阇波提夫人和叁叔父斛飯王等康健安樂。

  

  這時耶輸陀羅聽到佛派遣了使者來到王宮,不知道是什麼來意,于是讓自己得侍女前去打聽。侍女回報:世尊派遣使者是來求取羅睺羅出家做沙彌的。耶輸陀羅聽後立即把羅睺羅送到一座高樓上。並吩咐衛士緊閉門窗。大目犍連來到樓下,不能進入,也沒有人通報。于是運用神通飛上高樓,到耶輸陀羅面前。耶輸陀羅看到目連來到,十分憂愁和悲傷。但是迫于無奈仍起立迎接,施禮問候:這麼遠來,是否勞頓?世尊派遣您有什麼事?大目犍連說:太子羅睺羅已經九歲,應該讓他出家修道。母子恩愛僅僅是很短時間的歡樂,一旦命終之後,墮落到叁惡道。恩愛即成別離,母子互不相知。羅睺羅得道後還能渡化母親,永遠脫離生老病死的憂患,和佛一樣證得涅槃。

  

  耶輸陀羅回答說:釋迦如來做太子的時候娶我爲妻。婚後侍奉太子如同天神一樣,沒有一點過錯。夫婦未滿叁年,他便舍棄了世間歡樂,逃離王宮,置身郊野。父王前去召回也不願意反轉。遣回侍從車馬。說一定要修行成道才會回來。如同瘋子一樣批鹿皮衣隱居在山野叢林之中。六年辛苦之後證得佛果,回來卻忘記了自己親人的恩愛,如同陌路。遠離父母,寄居他國。讓我們母子孤獨度日,絕望無助,真想一死了之。可是生命是珍貴的,我沒有權利結束它,只能懷著憤恨痛苦苟且偷生。這樣的生活還不如畜生,有比這更厲害的災禍嗎?現在又讓人來要我的兒子做他的眷屬,怎麼能這樣殘酷。太子成道,宣揚慈悲,讓衆生安樂才是慈悲,現在反而讓他人母子離別,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此,這樣看來那裏有什麼慈悲呢?

  

  大目犍連再叁用各種方法譬喻來勸說,但是耶輸陀羅根本沒有聽的意思。于是他告辭後回到淨飯王的宮殿,陳述了事情的經過。淨飯王召見大夫人波阇波提,說:我的太子悉達派遣目連尊者來領取羅睺羅出家修道,耶輸陀羅智慧不足,不能明了佛法的重要。不能割舍母子恩愛,固執己見。你去勸勸她,或許可以讓他回心轉意。大夫人波阇波提帶著五百名侍女來到耶輸陀羅的宮中,用種種方法譬喻勸說再叁。耶輸陀羅仍然不聽,對夫人說道:我未嫁時,有八個國家的君主競相要求聯姻,父母卻沒有答應。因爲釋迦太子才藝過人,所以才把我許配給他。太子當時知道要出家學道,爲什麼殷勤求婚?人娶妻子正是爲了恩愛歡聚,生子傳家,繼承宗嗣。這是世間天經地義的道理。太子既然離家,又要讓羅睺羅也出家,斷絕國家的宗脈,是何道理呢?波阇波提聽了也默然不語,不知如何回答。

  

  這時世尊以神力化現一人在空中說:耶輸陀羅,你還記得多生以前的誓願嗎?釋迦如來當時行菩薩道,用五百銀錢從你那裏買得五莖蓮花供養定光佛。但是你求我生生世世和你結爲夫妻。我不願意,于是說:我行菩薩道,多生多劫布施一切,不願違逆他人的意願。如果你也能做到的話,我就娶你爲妻。你立下誓言:“生生世世所有國家、城市、甚至我自己都隨你布施,決不反悔。”爲什麼今天愛惜羅睺羅而不讓他出家修道呢?耶輸陀羅聽了這番話恍然記起宿世因緣,和昨天發生的一樣曆曆在目。愛子之心自然消歇,請大目犍連來向其忏悔。握著羅睺羅的手交給目連,和孩子告別的時候仍忍不住悲傷而涕淚交流。羅睺羅見到母親憂愁不樂,頂禮告別時說:母親不要悲傷,我現去看望世尊,不久一定回來,和母親相見。淨飯王爲了安慰耶輸陀羅,召集國中的王公貴族高知大家:王子現要前去舍婆提國跟從世尊出家,修學佛法,請大家各選一子,跟隨我的孫子。衆臣奉淨飯王的命令,立即召集了五十人,跟隨羅睺羅來到世尊的駐地,向其頂禮。

  

  佛讓阿難爲羅睺羅和五十名孩子剃度,全部出家。命舍利弗爲他們的親教師,大目犍連做授戒師,傳授他們十善戒法成爲沙彌。羅睺羅比較幼稚,性情矯慢,沈迷于玩樂,不喜歡聽聞佛法。佛曾數次告誡警示,他都聽不進去,誰也沒有辦法。舍衛國波斯匿王聽到世尊的兒子出家做了沙彌,和群臣、王後、後宮妃子、婆羅門、居士一起在一天早上來到佛的駐地禮拜問候,並看望羅睺羅。大家一一落座,佛爲大家說法。波斯匿王和諸位大臣貴族平素養尊處優,不耐久坐,聽到佛爲大家說法就想告辭回去。世尊知道波斯匿王剛剛有些覺悟,但是信心尚未堅固,想開導他和群臣。爲了利益大家,他讓阿難召集羅睺羅和那五十名孩子都到這裏,聽佛說法。阿難很快就把他們找來。佛對波斯匿王說:請稍待片刻,聽我說法。波斯匿王說:我的身體素來安泰,所以不能苦坐,請佛寬恕。世尊說:這不是苦。爲什麼呢?您前身種下了福田,現在成了一國之君,住在深廣的宮殿中,各種享受隨意而有,出入都無需腳沾地面,怎麼能叫苦呢?叁界中最苦的莫過于地獄畜生惡鬼這叁種苦難,這些我以前也和您們講過。

  

  佛告訴羅睺羅:佛在世間的時候是很難遇到的,人命脆弱,得道自然很困難。現在你既然生而爲人,又恰好有佛在世,爲什麼怠懈懶散,不聽聞正法呢?羅睺羅說:佛法精妙,我心粗陋,怎能聽受世尊的佛法?以前曾數次聽聞,轉眼就忘了,白白浪費了精神,沒有收獲。而且我現在年少,可以先縱情玩樂,等到年紀大了,能夠擔負一些小的使命的時候,再來學習不遲。佛說道:萬物都在無常變幻,身體也是難以長久的,你能保證自己的性命會長久麼?羅睺羅說:我自然不能,難道您不能保佑自己孩子的性命嗎?佛說:我尚且不能自保,怎麼能夠保佑你呢?羅睺羅說:既然辛苦聽法卻不能今生得道證果。那聽法有什麼益處呢?佛告訴羅睺羅說:聽法的益處,雖然不一定能在今生得道,但是在輪回之中有很大利益的。像我以前說的般若智慧又稱甘露、良藥、橋梁、大船,你沒有聽到麼?羅睺羅答道:是的,聽到過。波斯匿王向世尊跪下頂禮,問道:世尊您曾說過般若智慧四種名字,那麼這些名字有什麼意義呢?請爲我們講一下。佛告波斯匿王:如果你想知道的話,那麼用心聽法,我現在就講。

  

  野幹說法

  

  世尊說:“在無數劫以前毘摩國的陡陀山中,一天有只野幹(形似狐狸,但體形較小的動物)被饑餓的獅子追趕捕食,慌忙之中墜落到一口井中,無法出來。經過叁天的時間,野幹已無生望,于是說道:

  禍哉今日苦所逼 便當沒命于丘井

  一切萬物皆無常 恨不以身餧師子

  嗚呼奈何罪厄身 貪惜軀命無功死

  無功而死尚可恨 況複臭身汙人水

  南無忏悔十方佛 表知我心淨無已

  前世所造叁業罪 願于今身償令畢

  衆罪畢了叁業淨 其心不動念真實

  從是世世遭明師 如法修行速成佛

  時天帝釋聞佛名 肅然毛豎念古佛

  自惟孤露無師導 耽著五欲自沈沒

  不能得出恩愛獄 思惟感切目下淚

  即與諸天八萬衆 飛下詣井欲問訊

  乃見野幹在井底 兩手攀土不能出

  天帝複自思念言 聖人應現無方術

  今我雖見野幹形 斯必菩薩非凡器

  今當請問除我疑 並令諸天得聞法

  

  遇到這樣的災禍,我的生命就要在這井中結束。一切萬物都是無常變幻的,可是我這個身體不僅沒有做一點功德,臨死還要沾汙井水,還不如當初讓獅子吃掉。我的心已清淨,向十方諸佛皈依忏悔,願身口意造作的罪業于今生全部籌償,叁業清淨,心住真實,生生世世遇到明師,如法修行速證佛果。

  

  這時帝釋天主聽到野幹稱念十方諸佛的名字,霍然想起過去諸佛,思忖自己沒有教導的明師,沈迷五欲享樂,不能脫離恩愛的牢獄,不禁潸然淚下。于是帶領八萬天人來到野幹所處的井邊問訊法要。

  

  帝釋天主看到野幹在井底兩手攀爬土壁無法出井,就想聖人應化沒有固定的方法可循,我現在看到的雖然是野幹形象,但一定是菩薩化現。應當向其請教除我疑惑,也讓諸位天人聽聞佛法。

  

  天帝曰:

  不聞聖教曠大久 常處幽冥無師導

  仁者向說非凡語 願爲諸天宣法教

  于時野幹仰答曰 汝爲天帝無教訓

  不知時宜甚癡傲 法師在下自處上

  都不修敬問法要 法水清淨能濟人

  雲何欲得懷貢高 天帝聞是大慚愧

  給侍諸天愕然笑 天王降止大無利

  而被慚恥甚可悼 帝釋實時告諸天

  慎莫以此爲驚怪 是我頑弊行不稱

  必當因是聞法要 實時垂下天寶衣

  接取野幹出于上 叉手辭謝說不是

  叩頭忏悔願垂亮 諸天實爾如尊誨

  纏綿五欲致迷荒 皆由不遇善師導

  爲說苦樂常無常 諸天爲設甘露食

  野幹得食生活望 非意禍中致斯福

  心懷踴躍慶無量 

  

  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殊勝的佛法,我們處在沒有明師教導的黑暗之中,剛才您所說的絕非普通,希望能夠爲天人宣講佛法教化。野幹擡頭回答:你身爲天主卻無禮儀規矩,不看時宜,愚癡傲慢。那裏有法師在下,請法的卻人在上。連恭敬都談不上還請教佛法?

  

  佛法如清淨之水,能夠滋潤利益于人,怎麼想學習卻又心懷貢高。帝釋天主聽了十分慚愧。諸天隨從不禁愕然失笑,這次天主下到人間不僅白費功夫,還被教訓得慚愧起來,真是可憐。帝釋天主告訴諸位天人:不要爲此奇怪,的確是我的舉止行爲不妥,慚愧自己的錯誤才能讓我們聽聞佛法要旨。于是立即垂下自己的天衣,把野幹接出井中。…

《未曾有因緣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五王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