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經)▪P5

  ..續本文上一頁來總開示,便有叁種類。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如幻叁摩提,如苗漸增長;禅那惟寂滅,如彼器中锽。叁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叁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辯音菩薩章

  佛祖釋迦牟尼宣說完畢偈語後,辯音菩薩在大衆中離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頭頂觸摸佛祖的腳面,然後起立右轉,圍著佛祖繞了叁圈,又長跪在地雙手合掌對佛祖說: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剛才所說的方便法門,真是世上少有。

  

  世尊!這些方便法門,對一切欲修菩薩者來說,在圓滿覺悟的法門中,共有幾種修習的方法?祈願佛祖您爲與會的菩薩和大衆,以及末世衆生,具體地方便開示,從而使他們能夠悟到空的實相。

  

  辯音菩薩乞請完畢後,將五體投地,對佛祖再行禮拜,如是反複了叁次,以表達他的虔誠之請。

  辯音菩薩乞請禮拜完畢後,佛世尊便開口對他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爲諸位菩薩大衆及末世衆生,咨詢如來的修行。現在,你仔細聽,我將爲你們宣說。

  辯音菩薩聽佛祖將要說法,爲能獲得佛祖的親自教誨,內心充滿喜悅之情,與會的諸位菩薩和大衆,也都鴉雀無聲,默默地開始聽佛祖說法:

  善男子!一切如來的圓滿覺悟清淨法門,本來是沒有修習和修習的人這樣的區別。但是,由于一切菩薩和末世衆生,都依靠的是未得覺悟的幻化之力來修行,這樣一來便有了二十五種清淨定的展轉輪摧惑念的方便法門。

  如果諸位菩薩,只取高度寂靜的觀法,由于寂靜産生出了慧力,就會永遠斷除煩惱,最終定有成就。這樣,不用離開自己修習寂靜觀法的坐墊,便會進入涅槃境界。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單修奢摩他。

  如果諸位菩薩,只取觀察萬事如同幻化的觀法,由這種觀法而産生的猶如佛的力量,發起種種變化世界和種種作用,在此基礎上再徹底地修習菩薩妙行,依靠清淨圓覺妙性而不會失去得到的寂靜念想和種種寂靜智慧。這種菩薩的修行方法,被稱爲單修叁摩缽提。

  如果諸位菩薩,只取以滅掉諸種幻化爲目的的觀法,不再使用其他任何方法的作用,也能夠獨自斷除煩惱;煩惱一旦斷除盡了,也就能夠證得空的實相。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單修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首先采取進入極爲寂靜的觀法,再用此觀法生起的寂靜智慧心來觀照諸種幻象,便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生起菩薩修行。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寂靜生起智慧心作思維,由此去證得寂靜的自性,于是便會斷滅煩惱,永遠跳出生死輪回的圈子,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奢摩他,後修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寂靜生起的智慧力作思維,然後去觀照種種幻化的力量和種種變化,再用此來度脫諸位衆生,最後共同斷滅煩惱,一塊進入寂滅的境界。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奢摩他,中間修習叁摩缽提,最後修習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由入取極爲寂靜所生起的慧力來斷除煩惱,然後再生起菩薩清淨玄妙之行,最後用此來度脫諸位衆生。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奢摩他,中間修習禅那,最後修習叁摩缽提。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由入取極爲寂靜所生起的慧力智心來斷除煩惱,然後再去度脫諸位衆生,建立大乘衆生世界。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奢摩他,後齊修叁摩缽提和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由入取極爲寂靜所生起的慧力,來資助策動生起變化的力量,最後度脫衆生斷滅煩惱。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齊修奢摩他和叁摩缽提,後修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由入取極爲寂靜所生起的慧力,來資助寂滅的作用,最後發起作用和變化的境界。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奢摩他和禅那,後修叁摩缽提。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觀修生起的種種變化的力量或慧力,來隨順迎合,而得到寂靜的境界。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觀修生起的種種變化的力量或慧力,與種種境界發生作用,再來隨順迎合而取得寂滅的境界。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叁摩缽提,後修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觀修生起的種種變化的力量或慧力,然後再按佛的教化行事,安心住于寂靜的境界,最後斷滅煩惱。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叁摩缽提,中間修習奢摩他,最後修習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觀修生起的種種變化的力量或慧力,與無礙發起作用,然後斷滅煩惱,再安心住于寂靜。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叁摩缽提,中間修習禅那,最後修習奢摩他。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觀修生起的種種變化的力量或慧力,行使各種方便作用,達到寂靜寂滅的境界,然後隨順迎合寂靜寂滅。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叁摩缽提,後齊修習奢摩他和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觀修生起的種種變化的力量或慧力,然後用種種生起的作用,資助于達到寂靜的境界,最後斷滅煩惱。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齊修叁摩缽提和奢摩他,後修習禅那。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觀修生起的種種變化的力量或慧力,資助于寂滅的境界,最後住于清淨境界,不再繼續做寂靜的思慮。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齊修叁摩缽提和禅那,後修習奢摩他。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寂靜滅觀法所生起的慧力,進而求取達于寂靜,最後住于清淨境界。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禅那,後修習奢摩他。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修寂滅觀法所生起的慧力,繼而生起種種作用,在一切境界中,依靠寂滅的作用隨順迎合。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禅那,後修習叁摩缽提。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修寂滅觀法所生起的慧力,顯示出種種自性,安心住于靜慮,最後再生起變化。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禅那,中間修習奢摩他,最後修習叁摩缽提。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修寂滅觀法所生起的慧力,不做種種自性,而生起種種作用,進入清淨境界,最後回歸爲寂靜的思慮。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禅那,中間修習叁摩缽提,最後修習奢摩他。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修寂滅觀法所生起的慧力,生起種種清淨作用,然後安心住于靜慮,再生起種種變化。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修習禅那,後齊修習奢摩他、叁摩缽提。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修寂滅觀法所生起的慧力,資助于達到寂靜境界,而生起種種變化。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齊修習禅那和奢摩他,後修習叁摩缽提。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修寂滅觀法所生起的慧力,資助于生起各種變化,然後再生起達到寂靜境界和清淨光明境界的智慧。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先齊修習禅那和叁摩缽提,後修習奢摩他。

  如果諸位菩薩,先以圓滿覺悟智慧,圓融和合一切事物的認識,然後認識到諸事物的自性和外在表相,都不離圓滿覺悟自性。這種菩薩的修習方法,被稱爲圓滿修習叁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以上解說了菩薩修行的二十五中清淨定輪的方法,一切菩薩修行都不離此二十五種方法。

  

  如果諸位菩薩和末世衆生,依靠這種清淨定輪,正當地修持最高的清淨梵行,做寂靜的思維,發悲哀憐憫之心,經常進行忏悔,在道場中經過二十一日的清慮思維,將二十五種清淨定輪的名稱與內容,各各寫于木牌之上,再發起最大的心願求得悲哀憐憫,隨時用手結緣取之,並且依靠所結的緣來開示自己,這樣便能知曉自己是頓悟還是漸修終得成就。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刹那間懷疑後悔的念頭出現,那麼就不能取得成就。

  佛祖宣說完畢後,爲了再次強調他所宣說的教法,于是又用偈語的形式總結道: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皆依禅定生。所謂奢摩他,叁摩提禅那,叁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十方諸如來,叁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惟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淨諸業障菩薩章

  佛祖釋迦牟尼宣說完畢偈語後,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中離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頭頂觸摸佛祖的腳面,然後起立右轉,圍著佛祖繞了叁圈,又長跪在地雙手合掌對佛祖說:大慈大悲的世尊!您爲我們廣泛地解說了許多不可思議的道理和如來因地修行的情況,讓諸位菩薩和大衆得到了從未有過的知識和感受,看見了您在刹那間爲我們展現的曆經恒河沙粒數一樣多的時間內的修行功德,說明了勤勤苦修的境界和一切功用,只是刹那之間的一個念頭而已。我們諸位菩薩和大衆,深深地感到欣慰和慶喜。

  

  世尊!如果這個覺悟心本來自性清淨,那麼,它是因爲什麼而汙染的?又因爲什麼而使諸衆生感到迷惑苦悶而不得深入呢?惟願世尊您再次廣泛地爲我們開悟,使我們真正能夠得到佛法的法性,使我們與會的菩薩和法衆以及末世衆生,在未來的修行中,不受迷惑,能看清楚其中精要。

  

  淨諸業障菩薩乞請完畢後,將五體投地,對佛祖再行禮拜,如是反複了叁次,以表達他的虔誠之請。

  淨諸業障菩薩乞請禮拜完畢後,佛世尊便開口對他說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爲諸位大衆和末世衆生,咨問如來這樣的方便法門,現在你們仔細聽著,我將爲你們解說。

  淨諸業障菩薩聽佛祖釋迦牟尼將要說法,爲能親自得到佛祖的教誨,內心充滿歡喜。諸位菩薩和與會的法衆,也都鴉雀無聲,默默地聽佛祖說法: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之際以來,就一直堅持地認爲有“我”、“人”、“衆生”及“壽命”等,把這四種顛倒的認識,執住爲實有自我的自體。由于有了把自我看做實體的認識,便産生了憎惡和愛戀的兩種境界。這就等于在認爲我…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