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虛妄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重執住境界的虛妄;
這二重虛妄,使衆生生起了冥行妄做造業的活動;有了這種冥行妄做的造業,自然會有妄誕的認識,使衆生始終都在這種妄誕的認識中生死輪回流轉。有人厭惡這種生死輪回流轉,想求得解脫,反而又虛妄地執住于涅槃,最終因之不能得入圓滿清淨覺悟的境界。所有這一切,並不是圓滿清淨覺悟自性拒絕衆生能夠得入清淨境界,而是因爲執住有什麼是覺悟的見解,自認爲能夠入于清淨境界,所以才被拒絕于門外;那些能夠進入清淨境界的人,也不是清淨覺悟自性的進入。
這說明能否進入與覺性本身沒有關系。所以,一個修行的人動念和息念,都是因爲迷惘而不清的緣故。爲什麼呢?由于在無始之際就生起了無明的本源,作爲自己的主宰。一切衆生,生來就缺乏智慧的眼力,他的身心都受無明的主宰,這就像有人愛惜自己的生命而不會自我斷送生命一樣。
因而就應該知道,有了對“自我”的貪愛,“自我”就會迎合隨順他本人;如果相對于自我的身心,不去迎合隨順“自我”,此人就會生起憎惡和怨恨的心態,有了怨恨和愛戀的心態,恰恰又助長培養了無明。正是世俗的人們不斷地帶著憎恨和愛戀兩種心態,又不斷地去追求成佛之道。結果他們當然不能得入清淨有所成就。
善男子!什麼叫做我相呢?諸位衆生心裏想去證悟的東西,被稱爲我相。
比如說有的人身子骨強壯,調養得也不錯,自我感覺便舒適,當他出神的時候,會全然忘掉自我的存在,他的四肢活動並不自覺,所以行爲動作就顯得怪異;這時,如果有人用針艾稍稍地給他施以調治和刺激,他馬上就會做出反映,會思忖誰在刺激我,這樣便會找回自我。這就說明是通過求證尋取,然後才顯現出我的存在。這也是不舍自我的情形。善男子!衆生之心若是如此證到了如來境界,並且最後達到了清淨涅槃的境界,但這仍然是不離我相。
善男子!什麼叫做人相呢?諸位衆生的心裏所去證悟的東西,被稱爲人相。
善男子!證悟到有自我的人,就不會再去認識自我,他要求所能悟到的是非我,這也是如此情況。他即使是所悟到的已經超越了一切想要證獲的東西,畢竟還是不離人相。善男子!衆生之心若是如此證得了圓滿覺悟涅槃,但都是自我,他心裏若有少許覺悟,就竭盡全力想說明所證得的理由,但這仍然是不離人相。
善男子!什麼叫做衆生相呢?諸位衆生依靠自己的心去證悟不能得到的東西,被稱爲衆生相。
善男子!比如有人這樣說:我是衆生。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所說的衆生,既不是我,也不是他。爲什麼不是我呢?因爲如果我是衆生,那麼我就不應該只是單個的我;爲什麼又不是他呢?因爲我才是衆生,而不是說他是衆生。善男子!一旦諸位衆生證悟到的都是我,而我這個人相還有沒有被證悟到的方面,還存在著一些超出我之外的東西,這就被稱爲衆生相。
善男子!什麼叫做壽命相呢?諸位衆生心中觀照清淨,覺察能夠了知的東西,被稱爲壽命相。
世間一切因人爲的活動而生起的世俗智慧,是不能自己去認識自己的,就像命根一樣,自己不能除掉自己。善男子!如果衆生的心能夠照見一切,那麼,一切獲得覺悟的東西,都是世俗的塵垢,因爲真正的覺悟是要去除覺的對象,這個對象是不離塵垢的。比如用熱水來融化冰塊,冰塊被融後不再存在了,只有熱水了,但沒有冰以外的水,也沒有水以外的冰。存思我、覺悟我,也是這樣,因爲沒有存思我之外的我,也沒有覺悟我之外的我,它們無非都是執著于我而已。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解以上宣說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固執常、樂、我、淨四種顛倒的認識,雖然他們曆經千萬年的時間,仍然勤勤懇懇地苦苦修道,但這些都是具有生、住、異、滅變化的有爲法而已,最終仍然不能成就神聖的正果,因此才稱其爲末世時期的正法。
這爲什麼呢?因爲認爲一切都以我爲中樞,以爲是我去涅槃,有證得又有悟得,所以就說是有了成就。這就和有人認盜賊爲兒子一樣,他家的財寶再多,終究也是不能守得住的。這又是爲什麼呢?
既然有了我的愛的欲望,就會去愛戀涅槃,實際上是製伏了愛的根源,才是涅槃的境界;又如有了憎我的欲望,就會去憎惡生死輪回,卻不知愛戀才是生死輪回真正的根源,而是利用憎惡來試圖擺脫生死輪回,仍然可以說不能達到解脫境界。
那麼,怎樣才能真正知道法是不能解脫的呢?善男子!未來世欲修習菩薩正覺的衆生,以自己所能夠得到一點點的證解,就自認爲獲得了清淨境界,實際上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斷盡我相。如果再有人出來贊歎誇獎這種修習,就會使他心生歡喜,便去要廣濟普度衆生;如果又有人出來誹謗诋毀這種修習和由這種修習所得到的成就,又會使他心中生起瞋恚之毒。
由此可以看出,我相是相當頑固的執持,它潛伏于衆生的種子識之中,有機會就要擾戲衆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諸根,而且這種擾戲諸根的功用從不間斷。
善男子!你們若想修習正道,就不能不首先除掉我相。若不除掉我相,就不能得以進入清淨覺悟的境界。
善男子!如果知道了我相的自性原本是空,也就不會有人能夠毀掉我了;若是還有一些關于我的說法,說明我還是沒有被徹底斷除。對衆生相、壽命相的解空分析,也應該是這樣的。
善男子!末世衆生仍然把四種顛倒的病相說成是佛法,所以被稱爲可憐憫之人。他們雖然勤勤懇懇地精進修行,但這只能是更增加了病態,正因爲如此,像他們這樣的人是不能入悟清淨境界的。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解這四種顛倒的妄相,即使他們能以如來的證悟和行事作爲自己修行的標准,但最後還是不能取得成就。或者還有一些衆生,沒有得到解脫,卻聲稱自己已經得到了,沒有獲得證悟,卻自稱已經證悟;見到比自己修行有成就的人,心裏便生起嫉妒。由于這類衆生,沒有斷掉我愛,所以也不能入悟清淨境界。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能夠成道的願望是非常好的,但是他們不願求取根本悟解,而只是滿足于多聽些義理,認爲這樣自有好處。這其實只會增長了關于我的執見,反而阻礙了修行。
所以,一切衆生應當精進勤奮地降伏煩惱,生起巨大勇猛的心識,讓未證得的得以證悟,未斷盡的得以斷盡。這樣,即使貪、瞋、愛、慢、谄、曲、嫉妒等都處在有利于它們存在的環境中,也不會生起泛濫,使他相我相恩愛憎恨一切歸于寂滅。佛認爲這樣的人,才能使我的欲望漸漸滅盡,成就漸漸積成,即使在求教于善知識的幫助時,也不會墮于不正確的邪見之中。如果這種人在求別人幫助時,又生出憎恨和愛戀,就不能入悟清淨覺悟的空寂大海。
世尊宣說完畢後,爲了再次強調他的說法,于是又用偈語總結道: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于心,谄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刹,先去貪瞋癡。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普覺菩薩章
佛祖釋迦牟尼宣說完偈語後,普覺菩薩在大衆中離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頭頂觸摸佛祖的腳面,然後起立右轉,圍著佛祖繞了叁圈,又長跪在地雙手合掌對佛祖說: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對修禅出現的諸種病狀的描述,快言快語,令人痛快淋漓。這讓我們諸位菩薩和與會的法衆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更使我們心意蕩然激動,大家都覺得從您這裏獲得了極大的安住和穩持。
世尊!末世衆生將來生活的時代,離佛在世的時間逐漸會變得久遠,那個時候賢哲聖人也都會隱居不出,外道邪法卻會日益增強猖盛。這種情況下,要使衆生求助什麼樣的人呢?依靠什麼樣的法呢?修怎麼樣的行呢?去斷除什麼樣的病患呢?怎樣才能使這些群盲不至于墮入外道邪見之中呢?
普覺菩薩乞請完畢後,將五體投地,對佛祖再行禮拜,如此反複了叁次,以表達他的虔誠之請。
普覺菩薩乞請禮拜完畢後,佛世尊便開口對他說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爲末世衆生咨問如來的修行,能施予末世衆生無所畏懼的道眼,使這些衆生生起信心,得到成爲聖賢的根本之道。現在,你們仔細聽著,我將開始爲你們宣說。
普覺菩薩聽佛祖釋迦牟尼說要親自宣說法理,爲能親自聆聽佛祖的教誨,感到十分歡喜,其他與會的法衆也都鴉雀無聲,默默地聽佛祖開始宣說:
善男子!末世衆生中那些發起大的心願,求善知識引導幫助,想要修行的人,應當首先尋求有一切正確見解的人來幫助自己。
因爲有正確見解的人,他內心不執持任何事物,又不會執著于聲聞緣覺的二乘境界,雖然他身處在世俗的塵埃和勞作之中,但心卻是永恒清淨的;他會向衆生顯示各種過患,贊歎清淨無上的真實梵行,不會使衆生去做違逆佛教戒律與儀禮的事情。末世衆生中欲修行者,能求得這樣的人來引導,便能夠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末世衆生如果見到這樣的人,應當發心供養他,不惜獻出自己的身體性命。這種具有善知識的人,在行、住、坐、臥日常生活中的四威儀中,常常會示觀清淨,以致會向衆生示現修行的種種過患,而他自己卻不會生起半點點的傲慢,對待自己身外的事物、財寶、妻子、眷屬更不會有吝啬之心。
如果善男子與這樣的人交往尋求引導,心裏就不會生起種種不善的念想,就能夠在最終成就正道正覺,內心的智慧之光,便會明亮地照徹十方佛的世界。
善男子!末世衆生尋求的這位善知識所要求證的玄妙佛法,應該是遠離四種病相的。那麼,什麼是四種病相或四病呢?
一是作病。如果有人這樣說道:我在自己本心中,…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