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經 弟子品第叁

  

  白話佛經

  

  《維摩诘所說經》 《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第叁章 聞弟子推避不去探望維摩诘

  

   那時,維摩诘長者心想:我生病了,痛苦地躺在床上。可是那位如來、應供、圓滿成就的佛卻沒體諒我、可憐我,也沒派人來問我的病。

  

   世尊知道維摩诘的這個心意,就對長老舍立弗說:「舍立弗,去探望一下維摩诘長者的病情。」

  

   舍立弗長老被點名後,回答佛:「世尊,我實在不想去問候維摩诘長者的病。」

  「爲什麼?」

  「記得有一天我坐于林中樹下,專注于禅坐。維摩诘長者來到樹下對我說:『舍立弗長老,不是那樣專注于禅坐。

  你應該這樣來讓自己專注于禅坐:要使你的身體和心意都不在叁界中。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要能顯示日常行爲卻不用背離滅谛。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要能顯示凡夫個性卻不用背棄你培養的崇高品性。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使你的心智在面對外在形相時,既不在心內安住,也不在身外浮動。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不用避開任何信念,叁十七種道品就是顯明的。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煩惱屬于世界範疇;你不舍棄煩惱,而能在涅槃裏解脫。

  舍立弗長老,如來說這樣讓自己專注于禅坐的人才是真正專注于禅坐。』

  世尊,聽到這樣教導的時候,我啞口無言。因此,我不很願意去探問這位善知識的病情。」

  

  于是世尊對大目連長老說:「大目連,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大目連回答佛:「世尊,我實在不想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他的病。」

  「爲什麼?」

  「記得有一天我在毗耶離大城的廣場上爲居士們說法。維摩诘長者走來對我說:『目連長老,這不是教導白衣居士佛法的方法。佛法一定要根據實相來教。

  目連長老,佛法無衆生,因爲它沒有衆生的塵垢。

  佛法無自我實在,因爲它沒有欲望的塵垢。

  佛法無生命現存,因爲它沒有生與死。

  佛法無人格個性,因爲它無需過去的源頭或未來的歸宿。

  佛法安和寂靜,因爲它沒有欲望。

  它不成爲對象,因爲它不用語言文字。

  它不可說明表白,因爲它超越所有的心智轉動。

  佛法無處不在,因爲它像無限虛空。

  它沒有顔色、標記或形狀,因爲它沒有任何建立過程。

  它沒有我的概念,因爲它沒有占有的習慣性概念。

  它沒有理想,因爲它沒有心智、想法或意識。

  它無可比較,因爲它沒有二元對照。

  它無條件性假設,因爲它不順應原因。

  佛法公平地充滿一切事物,因爲一切事物都在究竟法界內。

  它用非順應過程來順應實相。

  它住于實相的極限,因爲它絕對沒有起伏。

  它是不可動搖的,因爲它與六塵無關。

  它不用來去,因爲從未站著不動。

  它由空假組成,因無痕迹而不尋常;又不需假設或駁斥,因爲沒有祈願。

  它無確立或撤銷,無出生或毀滅。

  它無任何基礎意識,超越眼、耳、鼻、舌、身、意。

  它無高等和下等。

  它常住而無動作。

  大目連長老,對這樣的佛法,怎麼可能有教導?大目連長老,甚至連教佛法這樣的說法都是假設性的,那些去聽它的人只在聽一些假設。目連長老,不用假設性的字眼就沒有佛法的教師,沒有人要聽,也沒有人了解。這像極了一位幻士對幻人教佛法。

  所以,你教佛法時應該注意這些。應當熟知衆生諸根。用慧眼的正確洞察力,顯明大悲,答謝佛的慈善作爲,純淨你的意圖,了解佛法的明確術語,你應該爲了使叁寶傳承綿延永不中斷而教導佛法。』

  世尊,維摩诘和我這樣討論完畢,群衆裏有八百位居士發了佛覺心,而我自己噤口無言。所以,世尊,我實在不很願意去這位善知識家探他的病。」

  

  于是世尊對大迦葉長老說:「大迦葉,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世尊,我實在不想去維摩诘長者家探病。」

  「爲什麼?」

  「記得有一天我在貧民區乞食。維摩诘長者來到,對我說:『大迦葉長老,你避開富人區,喜歡貧民區,這是慈善裏的分別心。大迦葉長老,你應該仔細想想萬物平等的事實,而且在任何你尋求布施的時候,都應該顧及一切衆生。

  你乞食時應明白食物的畢竟不存在。應該爲了消除他人的物質主義此一目的而尋求布施。你進入城鎮時,要記住它的真實空性,然而爲了度化男男女女,你還是要前進穿過它。你應該好像進入佛的家一般進入人家。你應該不取任何東西而接受布施。你應該好像一個與生俱盲的人來見形色;要把各種聲音當成不同的回響來聽音聲;要把各種香味當成不同的風來聞香;要不起任何區別來嘗味;要警覺畢竟沒有觸著一切智來觸著柔軟;要以虛幻傀儡的自覺來認識事物。沒有本有物質又沒有外加物質的東西不會起燃。而不會起燃的東西就不會被熄滅。

  迦葉長老,如果,你不用超越八種邪惡顛倒而能在八種解脫中平靜,你能以邪惡顛倒的平靜進入實相的平靜,加上如果你能以僅僅一次赒濟所得布施所有衆生和供養所有的尊者和佛,那你就可以吃。這樣,在供養之後你吃的時候,你應該既不受煩惱的影響,也不是沒有煩惱;既不進入禅定,也不是離開禅定;既不活于世間,也不住于涅槃。還有,長老,那些布施這些的人既沒有大功德,也沒有小功德;沒有得,也沒有失。他們應該遵循佛的道路而不是聲聞弟子之道。只有這麼樣,迦葉長老,接受布施之食的修行才有意義。』

  世尊,我聽到這樣教導的時候,我很驚異,就心想:『崇敬所有的菩薩!若一位居士菩薩能天賦如此辯才,那還有誰不能發佛覺心?』從那時起,我不再推介聲聞乘和獨覺乘,只推介大乘。

  因此,世尊,我不很願意去這位善知識家探他的病。」

  

  于是世尊對須菩提長老說:「須菩提,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須菩提回答:「世尊,我實在不想去這位善知識家探病。」

  「爲什麼?」

  「世尊,記得有一天我到維摩诘長者在毗耶離大城裏的家去乞食。他拿了我的鉢,裝了一些特好的食物,對我說:『須菩提長老,如果由物質的平等性你能了解萬物的平等性,由萬物的平等性你能了解佛的一切性質的平等性,你就拿去這碗食物。

  如果不丟棄貪、瞋、癡而你能不沾上它們;

  如果不曾擾動過自我主義的見解而你能遵循那唯一方法之道;

  如果不用將存在的熱望和無知臣服而你能産生知識和解脫;

  如果你用五逆罪的平等性到達了解脫的平等性;

  如果你既不是解脫了,又不是束縛著;

  如果你不見到四聖谛,可又不是那個不曾見到真理的人;

  如果你還沒得任何果位,可又不是那個未得到的人;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可又沒有普通人的性質;

  如果你不神聖,可又不是非神聖;

  如果你對萬物有責任,可又對任何東西沒有任何概念;你就拿去這碗食物。

  須菩提長老,如果沒見過佛、聽過法或供養僧,你在外道六位大師,富蘭那 迦葉、末伽梨 拘賒梨子、刪阇夜 毗羅胝子、阿耆多 翅舍欽婆羅、迦羅鸠馱 迦旃延、尼犍陀 若提子,他們底下從事宗教生活,並且遵循他們所開列的方式,你就拿去這碗食物。

  須菩提長老,如果,懷著一切錯誤的見解,你不見兩邊也不見中間;

  如果,困于八種逆境之中,你不得助緣;

  如果,專注于煩惱,你不得純淨;

  如果衆生的靜定就是你的靜定,長老;

  如果供養你的人不會因此而純淨;

  如果,長老,供養你食物的人仍然墬于叁惡道;

  如果你與衆魔相通;

  如果你懷著一切煩惱;

  如果煩惱的本性就是長老的本性;

  如果你對一切衆生有敵意;

  如果你輕視諸佛;

  如果你批評佛所有的教導;

  如果你不依賴僧迦;

  還有,如果你絕不進入究竟涅槃,那你就拿去這碗食物。』

  世尊,我聽到維摩诘長者的這些話,我不知道我該說什麼,該做什麼。我陷入一片黑暗。不要鉢了,我就要離開,維摩诘長者對我說:『須菩提長老,不要害怕這些話,拿起你的鉢。你怎麼想,須菩提長老?如果是如來創造出來的化身對你說這些話,你會害怕嗎?』

  我回答:『不會,尊貴的先生。』

  他就說:『須菩提長老,萬物的本性就像幻覺,像魔幻化身。所以你不該害怕那些話語。爲什麼?

  所有的話語也有那樣的性質,因此聰明人不執著于話語,也不害怕話語。爲什麼?

  除了解脫,所有的措辭不會究竟存在。萬物的性質就是解脫。』

  維摩诘長者這樣講完道理的時候,兩百位天子得了能觀萬物、沒有阻礙或汙垢的純淨法眼,五百位天子得了柔順忍。至于我,我說不出話來,不能給他回應。因此,世尊,我不很願意去這位善知識家探他的病。」

  

  于是世尊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長老說:「富樓那,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富樓那回答:「世尊,我實在不想去那位善知識家探病。」

  「爲什麼?」

  「世尊,記得有一天我在大森林裏教年輕僧人佛法。維摩诘長者來到,並對我說:『富樓那長老,自己要先入定,觀看這些年輕比丘的心智,然後教他們佛法。不要把腐爛的食物放進鑲著珠寶的鉢!先得了解這些僧人的傾向,不要分不清無價的藍寶石和那些玻璃珠!

  富樓那長老,沒有檢驗過衆生的六根,不要對他們六根的偏頗做假設;

  不要傷害沒有受傷的人;

  不要強使熱望大道的人進入小徑;

  不要試著把大海倒入牛蹄印裏;

  不要試著把須彌山納于芥末子內;

  不要分不清太陽燦爛光輝和那螢蟲之光;

  不要讓贊賞獅子吼的人去聽豺狼的哀嚎!

  富樓那長老,所有這些僧人過去都從事大乘,只是現在忘了覺悟之心。所以不要指點他們聲聞乘。聲聞乘不是究竟有效。就體認衆生的六根利鈍而言,你們聲聞就像與生俱盲的人。』

  就在這時候…

《維摩诘經 弟子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