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優婆塞盧榮章譯)▪P2

  ..續本文上一頁固執自己身體,以爲四大的色是我身體,說這就是色即是我;或有人見我性圓融,能周遍含容十方國土,便說我有色,我大色小、色在我中;或有人認爲眼前所緣的色,皆隨我回環運用,便說色屬于我,因外色是我的原故;或有人認爲我在行陰中,我隨行陰遷流和相續的,故此我在色中,色大我小。這四種人都同認爲身體雖死,我仍存在,色陰是這樣,其它叁陰亦是一樣,是無盡的,因爲同是有相;其它一切萬法亦一樣,煩惱的染法,覺悟的淨法,亦是一樣;煩惱就是煩惱,覺悟就是覺悟,決定沒有更改。由此真妄兩性並行不悖,不相抵觸的。上面的執著計度,認定死後還有四種陰相,不知道有正覺真心。這樣便落在不正見的六種主張中,執著在五陰身中,死後仍存在的,便自心發生顛倒。

   七、修學禅定的人,想陰除掉了、堅持正心不退,凝然不動,不會再受不正思維惑亂,天王們亦無從再考驗了,這時仍在行陰境界中。研究生命體的根本,在觀察行陰幽隱輕清中,見它不斷叫做常,見它波動叫做擾;以爲這是一切生命體的根本,回觀前叁陰已滅,以爲將來這行陰亦必定消滅的。這人由此便深信,死後甚麼都是沒有的理論去;從他的斷滅見解中,發生顛倒。或因見四大的色身滅了,身軀無處依附;或因見得意識的想陰滅了,意識心又無處系屬;或因見得受陰滅了,色陰的色和想陰的心,便沒有連綴;色受想叁陰現在既然沒有,縱有行陰在,也是沒有知覺能力,和草木不是一樣?目前在定中,雖然仍是生存,但色、受、想、行四陰已無相可得,死了以後還有甚麼相存在?因過去的已滅,比知現在的必滅,未來的亦滅;那麼死後一定是無相可得,同樣去循環推究,每一陰的生前死後都是無相;所以色、受、想、行四陰的生前死後,合共有八種無相。四陰空了,便沒有修學的因;死後一切都無,又何來學習的結果;那麼甚麼不生滅涅槃的因果,甚麼世間法出世間法,一切皆空,但有名字,都是沒有事實,究竟回歸到寂滅去。由于妄計死後便是無,不知道有正覺真心。這樣便落在不正見的主張中,在自心中發生顛倒。

   八、修學禅定的人,想陰除掉了、堅持正心不退,凝然不動,不會再受不正思維惑亂,天王們亦無從再考驗了,這時仍在行陰境界中。研究生命體的根本,在觀察行陰幽隱輕清中,見它不斷叫做常,見它波動叫做擾;以爲這是一切生命體的根本,這時行陰未破,前叁陰已滅,對未滅的行陰計爲實有;已經滅的便計是沒有,用無破有,自體相破,這人死後便是在亦有體相亦無體相中﹔因此發生顛倒見解,他用色、受、想叁陰,已經沒有的體相來看行陰,見不到行陰的體相,又用行陰遷流,來看前叁陰,見前叁陰又不是沒有體相的,這樣循環觀察;由前看後、由後看前,窮盡四陰的界限,便演變成非有四陰,非無四陰的八種俱非。隨便舉出一陰所緣境界,都說死後亦有體相、亦無體相,由此推到宇宙萬法,都是遷變淆訛的,有亦不是、無亦不是,心中就是這樣顛倒胡塗。有人問他方法,只答非有非無。這是真是假,絕對沒有把握,由此妄計,在死後便是前路茫茫,沒有交代了,不知道有正覺真心。這樣便落在五陰非有非無的主張中,在自心中發生顛倒。

   九、修學禅定的人,想陰除掉了、堅持正心不退,凝然不動,不會再受不正思維惑亂,天王們亦無從再考驗了,這時仍在行陰境界中。研究生命體的根本,在觀察行陰幽隱輕清中,見它不斷叫做常,見它波動叫做擾;以爲這是一切生命體的根本,這時如見得行陰的後念,念念都滅時,生起妄計,便會誤認七處斷滅的理論中去:

   一是四大部洲的人類生命體,身死後即歸于斷滅。

   二是欲界天,六種天人的生命體,身死後即歸于斷滅。

   叁是初禅天,天人的生命體,離欲以後,身即歸于斷滅。

   四是二禅天,天人的生命體,苦盡以後,身即歸于斷滅。

   五是叁禅天,天人的生命的,樂盡以後,身即歸于斷滅。

   六是四禅天,天人的生命體,舍念盡以後,身即歸于斷滅。

   七是四空天,天人舍去色的質礙,以後即歸于斷滅。

   如上循環觀察,在七處中,結果都是斷滅的,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便落在主張五陰死後斷滅的理論中,在自心中發生顛倒。

   十、修學禅定的人,想陰除掉了、堅持正心不退,凝然不動,不會再受不正思維惑亂,天王們亦無從再考驗了,這時仍在行陰境界中。研究生命體的根本,在觀察行陰幽隱輕清中,見它不斷叫做常,見它波動叫做擾;以爲這是一切生命體的根本,這時如見得行陰的後念,念念相續沒有間斷,便聯想到行陰過後,必定有實果。因此生起妄計說;或指人不須待死後才灰身泯智,現在就是處于五處不生滅的涅槃。或指六欲天,是轉生死,依不生滅的涅槃處;因在想陰破時,圓定發明,初得天眼,見到天界光明,莊嚴清淨,心生愛樂,便認爲欲界天,是不生滅的涅槃處。或指初禅天的離生喜樂地,苦惱不逼,便認爲初禅天,是不生滅的涅槃處。或指二禅天的定生喜樂地,憂愁不逼,便認爲二禅天,是不生滅的涅槃處。或指叁禅天的離喜妙樂地,極度喜悅,一切隨順,便認爲叁禅天,是不生滅的涅槃處。其實上面五處,都是有漏生死的,現在誤作無爲;認爲五處是安隱的,可以作爲最殊勝清淨的依止處;這樣再輾轉推研,認是最上究竟的極果,由這些妄計蒙蔽,不知道有正覺真心。這樣便落在主張五陰中,是有五處不生滅涅槃處的主張中,在自心中發生顛倒。

  

   以上十種修學禅定發生的情況,由禅觀和妄想,互相交戰,都是在行陰中,被覆蓋顯現出來的錯誤見解,人們向來是頑蠢胡塗,不自量力;遇著這些因緣,便說已經成聖了;這樣的話說出來,就是自欺欺人,成大不善的口業;是會感得牢獄果報的。你們在將來的末法時代,須依照我說的話,讓修學禅定的人知道清楚,不被自己五陰困擾,好好地啓導他們正確的知見,明白我教育的真實義,切不要貪小爲足,使他們能完成學業。

  

   阿難!上來說修學禅定的人,在實習的時刻,破除了行陰,世間上一切幽隱的、輕清的、生滅的、波動的,十二類生命體根元,其中衆同分的生機,微細的大綱和樞紐,全部破裂;所有舍生受生,酬償宿債等,這時就因亡果喪。以前的生死循環,猶如黑夜;如今在不生滅涅槃將曙的早晨,天色快要大亮,像是曉雞最後一次的啼聲。這時行陰既盡、識陰顯露,六根虛靜,不再流逸。根塵沒有被昏擾,澄湛似水,化作朗明一味;內外相俱淨盡,入流亦無所入。明白了十二類生命體得命的根元,是無明幻力所起的,遠離依它起性,識陰便可破除。不過因執著第八識是本來的真心,使識陰不能破;不過行陰除掉了,十二類生命體的果報,不能再牽引去受生。這時所見十方世界,同是一個識性,是唯識一體變現的,再沒有別的了。這是已得六消,猶未亡一的境界,識精圓明常常現前,如東方發白,不再是昏沈景況,叫做識陰區局的景象。這時一切生命體的因亡果喪了,只見唯一識性,六根銷融,體用不隔,開合互用。在有情識和無情識的世間,脫纏離縛,世界身心全是自己的心光,如琉璃一樣。山河大地亦變成無上知覺,這時真正的一念不生,已經把和生滅和合的八識生滅部分除去,只留下不生滅的部分,這叫做識陰盡;立即超出命濁,觀察識陰的生因,原來是非有非無的顛倒妄想。它出現時、亦有十種不同的情況:

  

   一、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仍未到寂滅境界,這時身中的六根雖然有隔礙,但能合爲一根用,能溝通一切生命體的見、聞、覺、知,直入所托的識陰處。若是已入但不清楚是識陰,便入歧路;認爲這就是真常極果,可以依托的。由此便落在本不可依托的、但謬執是能依心和所依境;和不正見的人,以我作能歸,冥谛是所歸一樣,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建立有所得心,成就有所歸果,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二、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仍未到寂滅境界,這時若認識陰是所歸托處,不見有身。只見識體廣大無邊,把識心作自體,便認爲盡虛空界、所有生命體,都是由我心中流出來的。起了一種我能生彼,彼等不能生我的執著,和大自在天一樣的語調,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建立我是生命體的因,我成就所有生命體的事,我體遍滿虛空,圓含萬有,生大我慢,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叁、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仍未到寂滅境界,這時若認識陰是所歸托處,不見有身。只見識體廣大無邊,疑自己身心從彼識體流出;不但識能生我,十方虛空亦是從識所生,何況虛空中所有一切。于是計身心和虛空亦是所生起的,計識陰是所歸依處,因始終不見識有生滅,認它是真常的身。不知八識是生滅和不生滅和合的,要破了生滅和合識,滅了相續心,才是常住真心。現在識陰未盡,仍在生滅中,便說它是真心,實在太早了;不知道甚麼叫做生滅和不生滅,便沈迷其中,認爲是最尊勝。于是落在識陰是常,我和萬法非常,執著和自在天自計是萬物因一樣,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建立識是我生命的因,是我所歸依處;把生滅識當作真常心的虛妄果,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四、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中,仍未到寂滅的境界,這時若觀察識陰是有知覺的,一切法都由知覺生起,知覺體周遍一切法,那麼一切法應有知覺。由此認爲十方的草木,是有情識的,和人們一樣;草木可以轉生做人,人死了亦可以化生成草木,人和草木輾轉循環…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