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淨的,都是因爲妄見亂想才得以安住滯留下來。你們應當知道,虛空界是從你的心體中生出來的,就像一片雲點綴在空廓的太清裏一樣,更何況衆多世界也是在虛空界中的呢?你們這些人中只一人發露真心而歸自元本的心體,那麽這十方空界都會全部消散殒滅。爲什麽說在這虛空之中,所有的國土均沒有振裂破碎呢?由于你們這些人修習禅定,即在修飾著叁摩地,十方的菩薩以及衆多無漏大阿羅漢,已修得心體精微通闊無礙,所以能居處于湛然寂滅之中。一切魔王以及鬼神、凡夫,見到他們的宮殿房屋,無端地崩塌裂壞,大地震動,水陸飛騰,無不驚心攝魄。凡夫俗子昏昧而不能覺察到這種變化。那些沒有獲得除漏盡通而已獲足了五種神通的人,還挂念著塵世的操勞,又怎麽能夠讓你去摧毀他們的處所呢?因此,那些鬼神以及各種天魔、魍魉、妖精,乘你們在修行的時候,全都來擾亂你。然而那種種魔邪氣勢強盛,但是只要在那些塵世的煩勞中于心中生出妙覺,那麽,種種的魔對你的擾煩就如同用風去吹光,以刀去斷水一樣,絲毫不能觸動你。你就像沸滾的熱水,而它就像堅冰,當熱氣漸漸鄰近冰時,很快便使它消殒了,這些魔不過徒具神力而已。但是,這外來的魔是否能破壞擾亂你,這全由你心中的五陰主人來決定。如果主人迷惑,那麽這外來的魔便會得其方便。所以當處在禅那中時,保持著覺悟不惑,那麽,那些魔事便拿你無可奈何了。五陰消散,進入明覺中,那種種的邪魔全都只能藏在幽暗中。光明能夠破除黑暗,黑暗挨近光明自然便會消殒。因此,當你明覺時,那些幽暗中的魔怎麽敢來滯留擾亂你的禅定呢?如果不明悟,而是被五陰煩亂所迷的話,那麽,你阿難必然成爲魔的弟子,最後成爲魔人。像摩登伽女這樣特別少見的凶劣法術,她只是用邪咒讓你破壞佛的律儀。但于佛律的八萬四千行儀中,只毀了一戒,所以,由于你的心體清淨的緣故,因此還沒有淪溺。但這還是破壞了你的寶覺完全的身,就如像宰相大臣的家,忽然遭到抄家沒收,宛轉成爲一可憐的零落者無處哀救一樣。
阿難,應當知道,你坐在道場修行,就要消除脫落各種念頭,這些念頭如果消落盡了,那麽各種脫塵出世的意念便會精爽妙明,心體便能動靜不變,記憶和忘懷如一不二,在你處于這種狀態而進入正等正覺正持叁摩提時,就好似眼睛清明的人處在大幽暗中,雖然心性精明妙淨,然而心體還未能發映光明,這就叫做色陰境地。如果眼睛明朗,所見十方朗然洞開而沒有一絲幽暗,這叫做色陰盡境地。到此地步的人就能超越劫時的濁暗阻滯。關照這人這種情形的根由,其實仍是其固執妄念所造成的。
阿難,這時應當在這境地中進一步精砺其志,采究妙明本性。當四大編織之身軀不再是羁絆,此刻身體便可以越出障礙,這叫做精明流溢前境。不過這境地也只是一種功夫,並且是暫時獲得,並非是證得聖境。此刻如果心裏不作已成佛成聖的想法,那麽這種境界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心裏誤以爲這就是成聖了,那麽立即就會遭遇種種邪魔。阿難,這時再用心去精研妙明本心,使其體內清澈,這時這個人忽然從自己的身體內掏出蛲蟲蛔蟲,但身體卻宛然完好,沒有任何傷毀,這叫做精明流溢形體。不過這仍然只是暫時獲得的精妙功行,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心裏不作成聖的想法,這種境界就是善境界。如果認爲這就是成聖了,那麽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如用此心內外精研,這時魂魄、意志、精神,除了自己色身種種障礙,其余的都能相互涉入互爲賓主,這時忽然能從虛空中聽到說法的聲音,或聽到十方一同發出深密的義理,這叫做精魄遞相離合。但此時成就的善種,不過是暫時獲得的,並非證得了聖境。如果這時心中不作已成聖的想法,那麽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爲成就了聖境,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將這心淨濾澄明,從內中發出光明,十方世界到處呈現出閻浮檀色。一切衆生種類都化爲如來,這時忽然觀見毗盧遮那佛高踞在天光臺上被千佛圍繞著,百億的國土和蓮花同時呈現于前,這叫做心魂靈悟所染。但這心光朗照各種世界的境界是暫時獲得的,並非證得了聖境。如果此刻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成聖,那麽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將此心進一步精研妙明,不停地觀察自心,抑製,降伏,超越種種雜念,這時忽然見十方虛空成爲七寶顔色或百寶顔色,這些顔色同時布滿虛空但又不相互混淆,而是純淨地顯現著青黃赤白各各分明的色彩,這叫做抑按功力逾分。這也是暫時獲得的境地,並非是證得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爲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的邪魔。又用這心反複去究竟澄澈,使心體之光的精純不亂,這時忽然在夜半時分于黑暗的室內觀見種種的物相,不亞于白天看見的物相,而暗室裏的物也沒有除滅,這叫做心細密澄其見。這種洞幽察微的洞察力乃是暫時獲得的境地,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爲是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的邪魔。又運用這心體,使其圓融化入虛空,四體忽然就會如同草木一樣,人燒刀砍而沒有任何知覺,大火不能燒壞,即使用刀來割其肉體,也如同削木一樣,這叫做塵並。這種排棄地、水、火、風四大性而直入純淨空無的境地,乃是暫時獲得的,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爲這是成聖,那麽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心去成就清淨,當這清淨心到了極至之時,忽然觀見十方世界的大地山河都成了佛國,其中俱足了七寶,光明遍布在這佛土,又觀見到恒河沙一樣多的各種佛如來遍在虛空界中,虛空界中到處是華麗的樓臺殿宇。向下可觀見到地獄,向上可觀見到天宮,所觀見之處毫無障礙,這叫做欣厭。這是凝想深入時久而從心體中化成的境地,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爲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這心研究深遠,忽然于中夜遙遙觀見到遠方的市井街道,或者聽到自己親族眷屬的話語,這叫做迫心。這是心體究遠逼極而飛出,因此有此隔物遙視觀見的境地,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爲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這心研究精極,觀見到善知識,其形體不斷變化,一會兒的功夫無端地便有種種變化,這叫做邪心。這種心體含受魑魅或遭遇天魔無端爲其說一些通達妙義的法的境地,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這些魔事會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爲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
阿難,像這十種禅那中顯現的境地,都是色蘊在心體中交互湧動,因此顯現出這些事境。由于衆生頑迷而不能自去思量它,因而相逢這樣的因緣時,自己不能識破它,還聲稱自己登入了聖境,造成大妄語,最終墜入無間地獄。你們應當依照如來的說法,在如來滅度以後的末法世代中,宣示這個法義,不要讓天魔得其方便,保護持守著正道,從而成就無上道。
阿難,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覺正持叁摩提,在禅定中色蘊消盡,觀見到種種佛心,如同明鏡中顯現出的形像,好像有所得但又無所作用。這就像夢魇中的人,手腳都在,對所見所聞不生迷惑,心體在接觸外來的邪魔時卻不能轉動。這叫做受陰境地範圍。如果夢魇境象消歇,其心便離開了身子而能反觀自己的面目,這心體可以自由自在地離開身子或留住在身子中,不再有任何障礙,這叫做受陰盡。那麽,這個人就能夠超越觀見的濁受,這種人這種情形的根由,恐怕其原來仍是虛明妄想所造成的。
阿難,那些善男子本當在這境地中獲得大光明。當其心體靈明發露時,便過于內抑,忽然于其內心深處發出無窮的悲憐。這時甚至觀見到蚊蟲也如同看到初生的嬰兒一樣,心中會生出憐憫,不知不覺流下眼淚,這等功用叫做壓抑過分反而摧傷心體抑摧過越。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種境地並不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能保持覺悟而不入迷的話,時間一久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爲成就了聖境,那就會有悲魔潛入他的心腑,使他見人産生悲傷,成天哀哭不止,這樣便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沈淪。
阿難,又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受蘊則清晰明白,于是,種種覺受之像呈現于前,而便會過分地感懷激動,忽然從心中生出無限的勇氣,他的心一時便能勇猛銳利,志向要同衆佛平肩,聲稱成佛只是一念之間便可超越的事,這等功用叫做陵率過越。能悟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能保持覺悟而不入迷,久了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爲成聖,那就會有狂魔入侵到他的心腑之中,使他逢人便誇耀自己,傲慢無比,其傲慢之心可說是向上傲視佛,向下傲視人,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沈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絕盡,而受蘊則清晰明白,修道不前沒有新的證悟,便退回到原來的境地,從而智力衰微,進入一種頹壞的境地,繞來繞去無所證見,心中忽然生出大枯渴,任何時候都處于昏沈冥頑之中,並且還將這種境地認爲是勤奮精進,這等修心叫做無慧自失,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爲成聖,那就會有憶想之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使他一天到晚揪住心思懸在一個地方,從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沈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但受蘊卻清晰明白,其慧力超過了定力,從而失卻勇猛銳利,使各種的殊勝妙慧反而被此心性毀壞。然而己心卻以爲自己是盧舍那佛,稍得一點進步便以爲滿足,這等用心叫做亡失恒審,是沈溺在短暫知見之中。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爲成聖,那就會有智力低下頑劣易知足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逢人便說,我已得了無上第一義谛。從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沈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能…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