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但受蘊卻仍清晰明白,新的證悟還沒有獲得,過去的悟心已經亡失了。在進不能前,退不能守的境況中,覺得進退都十分艱難,這時忽然從心中生出無盡的憂慮,如坐在燒紅的鐵床上,更如飲了有毒的藥水,萬般痛苦,只求一死。常常希望別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期望早得解脫,這等修行叫做失于方便。能悟解則沒有災褐,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那就會有一分常憂愁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致使他手執刀劍割自己身上的肉,並欣然于這種自殘生命的行爲,或者常常憂慮不堪,便躲進深山老林,不耐煩見到人,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沈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能觀見色蘊消除盡絕,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見自己處在清淨之中,便會在心體得到安穩之後,忽然生出無限的喜悅,心中歡悅而不能自止,這等輕安叫做無慧自禁。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一分好喜樂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見人就笑,在路邊旁若無人地自歌自舞,自稱已得了無礙的大解脫,卻失卻了正受,從此沈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盡,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自以爲已經具足了功德,忽然從心中無端生起大傲慢,這樣各種的輕慢同時從心中升發,甚至對十方如來也生輕慢心,更何況是對佛之下的聲聞、緣覺,這等見勝叫做無慧自救。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一分大我慢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從此不禮敬佛塔佛廟,隨意毀壞經典聖像,並對那些施主說,這些塔廟,只不過是金銀銅鐵、土木樹葉罷了,肉身才是真正的寶,你不去恭敬身體,卻去崇敬土木,實在是顛倒啊!那些深信他話的人,跟隨他毀碎聖物埋在地中。他這樣疑誤了衆生從而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這便是失卻了正受,從此沈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盡,但受蘊仍然清晰明白,于是便在如此精湛明白之中圓悟到了精純至理,而獲得大隨順心。這時他的心中忽然生出了無量的輕安,自己宣稱成就了聖果,得成了大自在,這等因慧叫做獲諸輕清。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爲成聖,那就會有一分好輕清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自以爲圓滿具足了功績而不再求進步。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無聞比丘身上,他們如此的輕清妄念將會疑誤衆生,使其墮入阿鼻地獄。因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沈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在此明悟中獲得了虛無的心解,于其心中忽然生出歸向永遠寂滅的願望,于是便以萬物自然造化無因而有果,一意直向虛無,當虛明空無心呈現于前時,心便生出長久斷滅的解悟。能悟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空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毀謗持戒,認爲那是小乘之道,說菩薩如能悟解空性,哪裏會有持戒犯戒的事呢?他常常在那些信佛的施主面前,喝酒吃肉,行淫玩樂,因爲他有魔力,因此在他面前的人受其魔力的收攝對他竟不生疑謗。他的心被魔鬼長久侵入,便會吃屎尿和酒肉而不自悔,此等執持萬物虛無的空性,破壞了佛的禁戒律儀,誤入于人間罪惡之中,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沈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除,但其受蘊卻仍然清晰明白,便能體會到虛無空明,當虛明深入他的心骨時,忽然心中會有無限的愛欲生出,愛極發狂,便成爲貪欲,這等定境叫做安順入心,其人無智慧能夠持守聖智,便誤墮入種種欲望之中。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那就會有欲魔入侵到他心腑,使他一味地聲言欲念是菩提道。于是便與常人未修道者之流一樣行欲無度,其行淫者,叫做持法子。由于他有神鬼之功力,因此在末世之中攝收凡愚之人,其數上百、上千,乃至上萬。當那魔鬼生厭而離開他的身體時,這時他既無神威也無功德,最終陷入王難之中,因爲他使衆生疑誤導致其墮入無間地獄。自己便失卻了正受,從此沈淪。
阿難,像這十種禅那中顯現的境地,都是受蘊在心體中交互湧動,因此才現出這些事境。衆生因爲頑迷而不能自己忖量,碰上這些因緣時,心迷而不能識破,還說登上了聖境,造成如此大妄語,當墮入無間地獄。你們應當依照如來的說法,在我滅度後的末世中傳示如來的這個法義,使廣大的衆生開悟,使衆生們不被天魔占得便宜,保護持守正確的修行之路,從而成就無上覺道。
阿難,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覺正持叁摩提,他們的受蘊已經絕盡,雖然還沒有達到完全漏盡,但他們的心卻能夠離開自己的形體,如同鳥離開鳥籠一樣,有一定的修行成就,這時以自己的凡俗之身,經曆著菩薩六十聖位境界,得意自在地感受自己的身體隨意無礙地往來于這些境界之中。就像熟睡中的人說夢語,其人雖然深然不覺知,但他的話已成爲音韻句式,使沒有睡著的人完全懂得他的夢語,這名叫想蘊境地。在些境地中如果遊動的念想絕盡,浮想消除,心體妙明覺悟,如同洗去塵垢一樣,這時對自己一世的經曆便能夠從生到死,從頭至尾地圓照無余,這叫做想蘊盡。那麽,這樣的修行者就能夠超越煩惱濁垢,觀察這等情形的根由,根本上還是融通妄想所造成的。
阿難,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中,受蘊已達虛妙,不遭遇邪想邪慮,心體圓定生慧,即入叁摩地正定之中,但是若心體愛戀如此圓融靈明境像,便會爲了銳利他如此精妙的思維而貪求巧善之智。這時天魔便趁這個方便時機,飛精附人,將魔靈附于這人身上,爲其講經說法。這個人不察覺是魔附身,反而自稱修得了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對來他這裏尋求善巧之智的善男子,鋪坐設場而爲他們講法。這人的形體,可有種種變化,讓那些求善巧的人看來,一會是比丘,一會是帝釋,一會婦女,一會是比丘尼。或者居暗室之中叫人看見其身上有光明,這人一時愚迷惑亂,以爲自己就是菩薩,使一些人相信他的教化,這人便令聽講者心性惑亂搖蕩,從而破壞了佛的律儀,暗中施行各種貪欲,這人口中喜說災祥變異,一會對人說如來在某地出世,一會對人說劫難、戰爭將臨,在人心中散布恐怖,使相信他話的人莫名其妙地耗散家資浪費財産。這叫做怪鬼,趁年老成魔時來惱亂這個修道人。當魔心厭足以後,便離開這人的身體,如此情形使這個人及其子都陷入王難。你對這種事情應當先有所察覺,才不會墮入輪回,也不會去迷惑無知的衆生,使其不墮無間地獄。
阿難,又有那些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不遭遇邪想邪慮,心體圓定生慧,但在修持正定叁摩地中,心中無端愛戀遊蕩,思維飛揚,貪求經曆種種境像。這時天魔趁著這個方便之機,飛精附人,將魔靈附體在這人身上,向他宣說經法。這人也不覺知是魔附體,自稱證得了無上涅槃境界。對到他這裏追求神遊的善男子,鋪座設場而爲他們講法。自身形體沒有變化,但聽他講法的人忽然會看自己坐在寶蓮花之中,全身整體都幻化成聚集的紫金光彩。所有在場的聽講者,每個人都體驗如此境像,從而産生出從來沒有過的驚喜。這人一時愚迷,惑亂心想自己就是菩薩,妄惑之心淫逸奔放,從而破壞了佛的律儀,暗中行種種貪欲,這人口中又喜說諸佛應世,說某某人就是某某佛的化身,某某人是某某菩薩化身來人間點化衆生等等。衆人看見這種情況,心中渴仰傾慕,從而心中隱隱約約便生出邪見,消毀了自己的善根智種,這叫做魅鬼,年老成魔來惱亂這個修道人。當魔心厭足之後,便離開他附體的這個人,這時此人和他的弟子都會遭陷王難。你應當對此有所先覺,才不會墮入輪轉之中,不去迷惑無知的衆生,更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又有些修道的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境地,不會遭遇邪慮邪思,心體于圓定之中發明智慧。但是這人在修持正定叁摩地中,由于心中貪愛綿泯,便澄濾其思維,而貪求種種契合它物的景像。這時天魔趁機得到方便,飛精附體,將魔靈附體在這人身上,並爲他講經說法。這人不知覺是魔附體,反而自稱得了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在來他這裏尋求契合境界的善男子中,鋪座設場而爲他們講法。這人的形體和前來聽講人的形體雖然沒有什麽遷移變化,但他可以使聽講者們在還沒有聽法之前,心便自行開悟,心念能遷移變易潛行無端。有的人由此而暫時獲得宿命神通,有的人暫時具有他心通,有的人看得見地獄景像,有的人能了知人世間種種好事和壞事,有的人口中自然說出偈語,有的人自己自然而然便可誦說經文,人人歡喜獲得從未有過的經驗。但這個人一時愚迷,妄惑之心認爲自己便是菩薩,心中充塞綿愛,從而破壞佛的律儀,暗中施行貪欲。嘴上好說有大佛小佛應世,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後佛。其中又有什麽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也是這樣的等等。衆人看見這種情況,本心遭到邪見熏染,而入邪悟之中,這叫做魅鬼,年老成魔來煩亂這修道人,當魔厭足而離開此人後,這人及其子都遭陷王難。你應當對此先有所覺察,才能不致于墮入輪回,不會去迷惑無知的衆生,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又有些修行的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不會遭邪慮邪思,心體于圓定之中發明智慧。但其在修持正定叁摩地中,心執著于窮究事物變化始終的根本,爲精爽思維而貪求辨析,這時天魔趁機得其方便,便將魔靈飛附其人身上,向這人講經說法。這個人並不覺知這是天魔附體,也自稱證得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在來他這裏尋求善巧根本的信衆中間鋪座講法。此時這人身上具有魔力神威,能夠以魔力製伏求學之人,使他們在他的面前,雖然沒有聽他講法,便已經自然而然心伏于他。中此魔的這些人以爲佛的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自己的肉身,而父父子子傳宗接代即是法身常…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