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優婆塞盧榮章譯)

  

  白話佛經

  

  楞嚴經 優婆塞盧榮章 譯

  

  第九卷

  

   阿難!世間所有修心的人,若不修習禅定的,自然是沒有智慧;但能守身如玉,不做淫欲的事,亦無淫欲的想念,不生染愛的心,就無須停留欲界;這人臨死時,立即就化生到色界的梵衆天。

  

  又有修心的人,淫欲的習氣己經盡除,離欲的心亦已清淨;對于一切規矩,都能不違犯;身心輕安、有梵天的德行,這人由梵衆天中,就可以上升到梵輔天去。

  

   又有修心的人,由身守規則、而得到攝心,身心如一、品行圓滿,在行、住、坐、臥中,威儀無缺;由生活有規矩,精神集中,意念清楚明白的叁個層次成功的;這人能統領梵衆,就實時上升到大梵天去。

  

   上面的叁種梵天,雖然離開了欲界,但是還有色質,所以叫做色界天。屬于初禅天的天人,他們遠離四苦、八苦才修成功的,不過亦不是真正的禅定;但心中清淨,不被各種漏習傾動,在九地中,叫做離生喜樂地。

  

   梵衆天對于規矩己經不犯,梵輔天精神集中,大梵天加上意念清楚明白;做大梵天王,統領梵衆。到梵行圓滿後,心如止水、靜極生光,上升一步,叫做少光天。

  

   由定功漸深,身光和心光,兩光相照;照耀照盡,影遍一小千世界,成琉璃色,叫做無量光天。

  

   由吸收光明、保持圓滿,用光明做教育用途,故得清淨教化天衆;因將光音作現實的教育事業,所有光明應用,無有窮盡,叫做光音天。

  

   以上叁種天,比初禅高一層,已經證入無覺無觀的境界;不過仍是有漏的,因不是依據寂常真心修習,得不到正定;但在清淨梵行心中,粗煩惱已伏住,不會再起現行,所以叫做二禅。又以定力功德,發生喜樂,在九地中,叫做定生喜樂地。

  

   二禅的光音天,由光明成就音聲,作現實的教育事業,顯出妙理。在叁禅依此妙理,更加精進,舍去喜心,取得凈樂,恬然安靜,近寂滅樂的境界,因初伏意識,不是真的寂滅,這層天叫做少凈天。

  

   少凈天凈境未忘,再進一步定力轉深,凈境亦空,以空來引導凈,同于虛空無邊際;身心輕安無礙,成寂滅樂,叫做無量凈天。

  

   無量凈天的凈境,只遍身心,現再前進,定力更深;正報的身心,依報的世界,混成一體,得虛寂圓滿清淨;淨德成就,無盡的有漏樂,寄托境界現前,以爲是真實安身立命處,因所觸處皆成凈樂,叫做遍凈天。

  

   上面叁天,漸次得到寂滅,六識已伏,故名具大隨順,身心安穩得無量樂,雖然不是正定,因心內愉快具足,叫做叁禅天。這叁禅天亦離去二禅的喜,得到妙樂,在九地中,叫做離喜妙樂地。

  

   上面叁禅天的妙樂,是苦因已盡,沒有苦惱逼迫了;不過樂非常住,一旦福報享盡,快樂同時會消失;故把苦樂心理都舍離,粗重煩惱再無從生,接著便生起清淨的福德,因此叫做福生天。

  

   苦樂心理雙舍功夫,圓融純熟,成就清淨決心;清淨的福沒有遮攔,從心所欲、得大自在,叫做福愛天。

  

   由福愛天出,有兩條路,若在福愛天的時候,將過去無量凈光中的境界,以四無量心去熏習定境,福德增勝至圓明,遠離下地染法時,專修禅境,便向上增進,叫做廣果天。因苦樂心理俱舍,所以在九地中,又叫做舍念清淨地。

  

   若在福愛天的時候,雙厭苦樂,精進修習舍的定境,從不間歇的;將舍的義理研究,到山窮水盡,認爲舍定就是涅槃;這樣身心都泯滅,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意識在舍定中,如冰箱的魚,不能生起現行;能經過多劫,報身不壞。當舍定力盡,意識又再活動,妄想紛飛,依舊散入各類生命體中,去循環流轉的。因爲舍定有出有入,即是生滅;以生滅因、是不能得不生滅果的,錯認六識是生死根本,所以未能求得識精元明,湛圓的不生滅性;由長期修習舍定才得無想,所以叫做無想天。

  

   在四禅的四種天中,世間一切苦樂都不能傾動,由有所得心修成的,是有爲法,因功用純熟,不加勉強、任運不動罷了,因此叫做四禅天。

  

   阿難!在四禅天中,又有五種天,叫做五不還天的;是聲聞乘叁果聖人,棲止的地方,他們在欲界的時候,已經盡破人我執的種子,那些與生俱來微細思想的煩惱;他們在欲界中沒有苦樂了,故在四禅天中、找個安身的地方,去斷盡其余的法執種子、和與生俱來的微細思想煩惱,便體證阿羅漢果,所以又叫做五淨居天。

  

   第一、這層天已經是苦樂雙亡了,苦樂相反的情緒,永不再交戰在內心中,故此清淨心無煩熱,叫做無煩天。

   第二、這層天只有一個舍的念頭,沒有其它的雜念,對舍念能收能放;研究到這舍念,亦是不可得,故在內心甚麼都沒有,一些微細的熱惱都不存在,叫做無熱天。

   第叁、這層天因爲修禅,發生天眼通;澄清朗徹、能見到一大千世界,沒有塵象可以阻礙;他內心亦沒有沈滯垢念的,叫做善見天。

   第四、這層天的天眼、已經是現成的,因兼修靜慮,見體已得清淨,見用亦已得周遍;如做陶磁的人,用泥做模、燒成磁器。又如鑄金器的人,用金造像、鑄成了金像。能以定慧力、變現一切境界,叫做善現天。

   第五、這層天是色界最高的天,對所有生命體的生機妙理,研究到能從多念回歸一念,能以無漏熏習有漏,窮究一切色法;由色性明白空性,色依空現,所以空性即色性的性,由粗至細;身雖尚在,但境界全是空的,盡色界的究竟;進入虛空無邊際處,叫做色究竟天。

  

   上面五不還天,是色界中最高最妙的境界,只有四禅天中的四位天主,有一點知道他們的消息,但仍見不到他們的;因爲凡聖互異、伏斷懸殊,不能知他們的依正二報;例如人間的深山曠野,何嘗沒有聖人阿羅漢教育的地方,世間的老百姓,又怎能見到他們呢?上來十八種梵天,都是清淨獨行的,沒有伴侶;只有化生的身體,還未能脫掉形骸的牽累,所以叫做色界天。

  

   阿難!從色界再上,是色和空的邊際處,有兩條路,若在色界天修習舍定時,能發起無漏的人空智,智光圓滿,立即就可以超出塵界,斷除分段生死,成阿羅漢了。但是亦有人,不因證阿羅漢果爲滿足的,發心再進一步,學菩薩行、以舍己爲人爲前提,繼續修行的,這便是回心的大阿羅漢。

  

   亦有在色界天修習舍定時,成就了厭棄有色的心態,願意滅色歸空,討厭色身太多障礙;于是單修習空觀,力求消滅身形的障礙,後得到空定的,叫做空無邊處天。

  

   又在四空天,是沒有業果色的,亦沒有身形可說,那時已經厭色歸空的,若再進一步,連這個空都厭棄了;只是依著八識,對于七識、僅保留一半。去攀緣八識,這一層天,叫做識無邊處天。

  

   因色和空都已經消滅,連一半的七識,亦被高深的定力伏住,不能生起現行。只留下一個八識,八識是沒有分別的,這時感覺到十方、都是寂寂冥冥的一片,無路可去,亦不想再求上進;到這階段時,有人認做冥冥的真理,其實這處的境界,叫做無所有處天。

  

   八識本來是不動的,但在所有的人,不明白是甚麼道理;只覺得八識堅固、不可以動搖,于是將滅盡定的力量,深入研討,勉強要把八識掃除;其實不管聖凡,都不可能把無盡種子的八識掃除,不過在人的是染汙種子,在佛的是清淨種子;佛以清淨種子,現行清淨境界,在未來時、不斷利益一切生命體;故此八識無須掃除的,但是這層天的天人,強用定力壓逼它,使它不起現行,到了這階段時;八識好像存在又不見它存在,好像滅盡又不是滅盡的;猶如殘燈、在半明實不滅的樣子,叫做非想非非想處天。

  

   在四空天中,他們所作、不離窮盡心和境,希望能心空境寂;但不明白空理,或執人、或執法,不知道在真現實教育中,早已深入說明心和境本來是空的;豈等你去空掉它,若在五不還天中,把窮空的定力,斷除余下的思煩惱,便證入我空,超出叁界成阿羅漢。不過這一類,仍是不回心的鈍根阿羅漢。若從無想天或廣果天中,惟是修習有漏禅定去窮空,不知回頭,迷有漏天、錯作無爲想,不知道叁界中,實在沒有安身立命的處所;故劫盡時便無所回歸寄托,自然落在循環處,散入各種類的生命體中流轉。

  

   以上所說的六欲天、四禅天、四空天,除了五不還天,是叁果聖人住處外,其余各天都是人們的善業爲因,得到善果的酬報,酬報盡了,又依舊循環流轉的。所有各天的天王,都是真現實教育中質深的導師,他們在正定中,用遊戲神通,寄居各天的王位;濟物利生,漸次增進,成就功德,引導天人回歸正路的。

  

   又在四空天的天人,身心雖已滅盡,定性現前,在定中隨意化依報的境,和正報的身,自在受用,故此有定果色。到四空天以上,無業果色的,叫做無色界。他們仍是不明白本有的妙明真心,從迷積迷、妄上加妄,妄有叁界,在叁界中,又妄隨業力,在不同類的生命體中,數數受生,各隨各類,各受各報。

  

   阿難!在叁界中、還有四種非天的生命體,他們雖然有天福,但是沒有天的德行,品性多瞋多妒,由于出生不同,因此散布不同類別的生命體中。

  

   有從鬼類中來的,但有善心善願,常常護衛真現實學校,和演講的地方,或守規矩的人們、或清淨的環境、保護自然生態;由有善的業力、舍離鬼類後,以鬼通的力量,到虛空界居住,他們是卵生的,能飛騰虛空,是鬼類中的非天。

  

   有從天類中來的,因過去在欲界和色界天中,梵行有虧、情欲稍重,就會被眨離天類,落在…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