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经
楞严经 优婆塞卢荣章 译
第九卷
阿难!世间所有修心的人,若不修习禅定的,自然是没有智慧;但能守身如玉,不做淫欲的事,亦无淫欲的想念,不生染爱的心,就无须停留欲界;这人临死时,立即就化生到色界的梵众天。
又有修心的人,淫欲的习气己经尽除,离欲的心亦已清净;对于一切规矩,都能不违犯;身心轻安、有梵天的德行,这人由梵众天中,就可以上升到梵辅天去。
又有修心的人,由身守规则、而得到摄心,身心如一、品行圆满,在行、住、坐、卧中,威仪无缺;由生活有规矩,精神集中,意念清楚明白的三个层次成功的;这人能统领梵众,就实时上升到大梵天去。
上面的三种梵天,虽然离开了欲界,但是还有色质,所以叫做色界天。属于初禅天的天人,他们远离四苦、八苦才修成功的,不过亦不是真正的禅定;但心中清净,不被各种漏习倾动,在九地中,叫做离生喜乐地。
梵众天对于规矩己经不犯,梵辅天精神集中,大梵天加上意念清楚明白;做大梵天王,统领梵众。到梵行圆满后,心如止水、静极生光,上升一步,叫做少光天。
由定功渐深,身光和心光,两光相照;照耀照尽,影遍一小千世界,成琉璃色,叫做无量光天。
由吸收光明、保持圆满,用光明做教育用途,故得清净教化天众;因将光音作现实的教育事业,所有光明应用,无有穷尽,叫做光音天。
以上三种天,比初禅高一层,已经证入无觉无观的境界;不过仍是有漏的,因不是依据寂常真心修习,得不到正定;但在清净梵行心中,粗烦恼已伏住,不会再起现行,所以叫做二禅。又以定力功德,发生喜乐,在九地中,叫做定生喜乐地。
二禅的光音天,由光明成就音声,作现实的教育事业,显出妙理。在三禅依此妙理,更加精进,舍去喜心,取得凈乐,恬然安静,近寂灭乐的境界,因初伏意识,不是真的寂灭,这层天叫做少凈天。
少凈天凈境未忘,再进一步定力转深,凈境亦空,以空来引导凈,同于虚空无边际;身心轻安无碍,成寂灭乐,叫做无量凈天。
无量凈天的凈境,只遍身心,现再前进,定力更深;正报的身心,依报的世界,混成一体,得虚寂圆满清净;净德成就,无尽的有漏乐,寄托境界现前,以为是真实安身立命处,因所触处皆成凈乐,叫做遍凈天。
上面三天,渐次得到寂灭,六识已伏,故名具大随顺,身心安稳得无量乐,虽然不是正定,因心内愉快具足,叫做三禅天。这三禅天亦离去二禅的喜,得到妙乐,在九地中,叫做离喜妙乐地。
上面三禅天的妙乐,是苦因已尽,没有苦恼逼迫了;不过乐非常住,一旦福报享尽,快乐同时会消失;故把苦乐心理都舍离,粗重烦恼再无从生,接着便生起清净的福德,因此叫做福生天。
苦乐心理双舍功夫,圆融纯熟,成就清净决心;清净的福没有遮拦,从心所欲、得大自在,叫做福爱天。
由福爱天出,有两条路,若在福爱天的时候,将过去无量凈光中的境界,以四无量心去熏习定境,福德增胜至圆明,远离下地染法时,专修禅境,便向上增进,叫做广果天。因苦乐心理俱舍,所以在九地中,又叫做舍念清净地。
若在福爱天的时候,双厌苦乐,精进修习舍的定境,从不间歇的;将舍的义理研究,到山穷水尽,认为舍定就是涅槃;这样身心都泯灭,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意识在舍定中,如冰箱的鱼,不能生起现行;能经过多劫,报身不坏。当舍定力尽,意识又再活动,妄想纷飞,依旧散入各类生命体中,去循环流转的。因为舍定有出有入,即是生灭;以生灭因、是不能得不生灭果的,错认六识是生死根本,所以未能求得识精元明,湛圆的不生灭性;由长期修习舍定才得无想,所以叫做无想天。
在四禅的四种天中,世间一切苦乐都不能倾动,由有所得心修成的,是有为法,因功用纯熟,不加勉强、任运不动罢了,因此叫做四禅天。
阿难!在四禅天中,又有五种天,叫做五不还天的;是声闻乘三果圣人,栖止的地方,他们在欲界的时候,已经尽破人我执的种子,那些与生俱来微细思想的烦恼;他们在欲界中没有苦乐了,故在四禅天中、找个安身的地方,去断尽其余的法执种子、和与生俱来的微细思想烦恼,便体证阿罗汉果,所以又叫做五净居天。
第一、这层天已经是苦乐双亡了,苦乐相反的情绪,永不再交战在内心中,故此清净心无烦热,叫做无烦天。
第二、这层天只有一个舍的念头,没有其它的杂念,对舍念能收能放;研究到这舍念,亦是不可得,故在内心甚么都没有,一些微细的热恼都不存在,叫做无热天。
第三、这层天因为修禅,发生天眼通;澄清朗彻、能见到一大千世界,没有尘象可以阻碍;他内心亦没有沈滞垢念的,叫做善见天。
第四、这层天的天眼、已经是现成的,因兼修静虑,见体已得清净,见用亦已得周遍;如做陶磁的人,用泥做模、烧成磁器。又如铸金器的人,用金造像、铸成了金像。能以定慧力、变现一切境界,叫做善现天。
第五、这层天是色界最高的天,对所有生命体的生机妙理,研究到能从多念回归一念,能以无漏熏习有漏,穷究一切色法;由色性明白空性,色依空现,所以空性即色性的性,由粗至细;身虽尚在,但境界全是空的,尽色界的究竟;进入虚空无边际处,叫做色究竟天。
上面五不还天,是色界中最高最妙的境界,只有四禅天中的四位天主,有一点知道他们的消息,但仍见不到他们的;因为凡圣互异、伏断悬殊,不能知他们的依正二报;例如人间的深山旷野,何尝没有圣人阿罗汉教育的地方,世间的老百姓,又怎能见到他们呢?上来十八种梵天,都是清净独行的,没有伴侣;只有化生的身体,还未能脱掉形骸的牵累,所以叫做色界天。
阿难!从色界再上,是色和空的边际处,有两条路,若在色界天修习舍定时,能发起无漏的人空智,智光圆满,立即就可以超出尘界,断除分段生死,成阿罗汉了。但是亦有人,不因证阿罗汉果为满足的,发心再进一步,学菩萨行、以舍己为人为前提,继续修行的,这便是回心的大阿罗汉。
亦有在色界天修习舍定时,成就了厌弃有色的心态,愿意灭色归空,讨厌色身太多障碍;于是单修习空观,力求消灭身形的障碍,后得到空定的,叫做空无边处天。
又在四空天,是没有业果色的,亦没有身形可说,那时已经厌色归空的,若再进一步,连这个空都厌弃了;只是依着八识,对于七识、仅保留一半。去攀缘八识,这一层天,叫做识无边处天。
因色和空都已经消灭,连一半的七识,亦被高深的定力伏住,不能生起现行。只留下一个八识,八识是没有分别的,这时感觉到十方、都是寂寂冥冥的一片,无路可去,亦不想再求上进;到这阶段时,有人认做冥冥的真理,其实这处的境界,叫做无所有处天。
八识本来是不动的,但在所有的人,不明白是甚么道理;只觉得八识坚固、不可以动摇,于是将灭尽定的力量,深入研讨,勉强要把八识扫除;其实不管圣凡,都不可能把无尽种子的八识扫除,不过在人的是染污种子,在佛的是清净种子;佛以清净种子,现行清净境界,在未来时、不断利益一切生命体;故此八识无须扫除的,但是这层天的天人,强用定力压逼它,使它不起现行,到了这阶段时;八识好像存在又不见它存在,好像灭尽又不是灭尽的;犹如残灯、在半明实不灭的样子,叫做非想非非想处天。
在四空天中,他们所作、不离穷尽心和境,希望能心空境寂;但不明白空理,或执人、或执法,不知道在真现实教育中,早已深入说明心和境本来是空的;岂等你去空掉它,若在五不还天中,把穷空的定力,断除余下的思烦恼,便证入我空,超出三界成阿罗汉。不过这一类,仍是不回心的钝根阿罗汉。若从无想天或广果天中,惟是修习有漏禅定去穷空,不知回头,迷有漏天、错作无为想,不知道三界中,实在没有安身立命的处所;故劫尽时便无所回归寄托,自然落在循环处,散入各种类的生命体中流转。
以上所说的六欲天、四禅天、四空天,除了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住处外,其余各天都是人们的善业为因,得到善果的酬报,酬报尽了,又依旧循环流转的。所有各天的天王,都是真现实教育中质深的导师,他们在正定中,用游戏神通,寄居各天的王位;济物利生,渐次增进,成就功德,引导天人回归正路的。
又在四空天的天人,身心虽已灭尽,定性现前,在定中随意化依报的境,和正报的身,自在受用,故此有定果色。到四空天以上,无业果色的,叫做无色界。他们仍是不明白本有的妙明真心,从迷积迷、妄上加妄,妄有三界,在三界中,又妄随业力,在不同类的生命体中,数数受生,各随各类,各受各报。
阿难!在三界中、还有四种非天的生命体,他们虽然有天福,但是没有天的德行,品性多瞋多妒,由于出生不同,因此散布不同类别的生命体中。
有从鬼类中来的,但有善心善愿,常常护卫真现实学校,和演讲的地方,或守规矩的人们、或清净的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由有善的业力、舍离鬼类后,以鬼通的力量,到虚空界居住,他们是卵生的,能飞腾虚空,是鬼类中的非天。
有从天类中来的,因过去在欲界和色界天中,梵行有亏、情欲稍重,就会被眨离天类,落在…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优婆塞卢荣章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