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 譯 烏苌國沙門彌伽釋迦 譯語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雖然如來爲我們解說了因地發菩提心的第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的要旨,可是我看世間的人要去解開六根糾纏的話,如果不知道這個結的根源在哪裏,我相信這個人最終是不能解結的。世尊,我和法會中許多無學、聲聞修行者也是這樣,也不知道結的根源在哪裏,又該怎樣去解它。我們都是無始以來就和這些無明煩惱糾纏在一起俱生俱滅,雖然我有多聞的善根並且已是出家之身,但是對于這點也是如發瘧疾一樣,時發時止,有時明白,有時又不明白。祈願如來發大慈悲心,哀憐我們這些沈淪在生死苦海中的人,指示我們的身心之結究竟在哪裏,怎樣去解,同時也使未來的苦難衆生知道如阿解結,從而不會陷落在叁界的生死之中,也不會再受六道輪回的苦報。說完這話,阿難就和大衆一起,五體投地,悲淚有如雨下,伫待如來的無上開示。
這時,世尊爲憐憫阿難和所有初學大衆,同時也爲憐憫未來一切衆生,于是指示了一條修證脫凡出世的因地,作爲將來修行的見道之眼。世尊用閻浮檀色的紫金光手摩阿難的頭頂,一時,十方所有的佛世界都感動到了搖動、推湧、升騰、地震、地裂、呼嘯等六種震動,微塵一般多住在各個世界的如來佛,都從頭上放射出寶光,所有寶光都從各個佛世界同時照射到只陀林說法的如來佛的頂上。這時,法會中大衆都得到了未曾有過的大歡喜。阿難和大衆,都聽到十方世界無數量的如來佛異口同聲地告訴阿難:很好,阿難,你若想要知道無始以來就與無明俱生俱滅,從而使你在生死輪轉中結下根結的究竟,除了你的六根之外沒有另外的東西了,你若還要知道無上菩提,從而使你能迅速修證到常、樂、我、淨的無上涅槃果位,除了你的六根之外,再沒有另外的事物了。
阿難聞見了如此無上法音,但是他仍然沒有明白,他再行禮並對如來說:爲什麽使我拔離生死輪轉的根結和修證到常、樂、我、淨的無上果位,都只是在于六根而不能是其它東西?
如來告訴阿難:根和塵同有一根源,捆縛和解脫是同一件事,識性就是虛妄,如同空花一般。阿難,認知從塵境生發出來,又從根生發出識相,識相和知見都是塵境引發的虛妄想念,都沒有真實體性存在,猶如交蘆兩基並生,雜亂交織。所以,現在你在真知真見之上建立你的識知,這就是無明的根本。了悟到知見不是真知真見,這就是無上涅槃無漏真淨,這當中怎麽能夠容納其它事物呢?
這時,世尊爲了再次宣示這無上奧義而曰誦偈語:
真性有爲皆爲虛空,攀緣有爲如影如幻。無爲識性無生無滅,不照實相有如空花。說出虛妄顯出真實,虛妄真實雙雙爲妄。不是真實亦無非真,說甚見根與甚見塵?見與所見並無實性,本性虛妄兩邊雜亂。結縛解縛一樣因地,聖道俗途原是一路。詳審根塵兩邊中間,既不是空亦不是有。迷惑晦昧即是無明,顯發明悟便得解脫。解纏脫縛依次循進,六根解脫一根亦無。善根深入圓通妙明,逆轉識性頓成正覺。微細心識含藏萬物,生死習氣如流如瀑。真與非真道理深密,恐有誤識故不常演。本心自性能所兩立,本非幻法演成幻法。不取非幻能所兩泯,幻非幻法亦不生發。幻法如何得以成立?此叫無上妙法蓮華。常住不壞真知真覺,如幻正等正定正持。刹那之間超越無學,如此真智無上大法。加被十方如來神力,一路超入涅槃禅門。
阿難和會中大衆得聞如來佛如此無上偈誦,精微瑩澈的妙理,一時間令人心開目明,從未有過的大歡喜從心底湧現出來。
這時,如來從師子座上起立整衣斂容,然後從七寶幾上取來劫波羅天人奉獻的華巾,就在大衆面前將華巾挽成一個結,並對阿難說:這叫做什麽?阿難和大衆都回答:這叫做結。于是,如來又在華巾上疊挽了一個結,再問阿難:這叫做什麽?阿難和大衆都回答:這也叫做結。這樣一層層的在華巾上疊挽成了六個結,如來拿著打好的結一一詢問阿難和大衆,阿難和大衆也都一一作了回答,說這都是結,如來對阿難說:我挽上第一個結時,你說這是結,這條華巾本來只一條,那麽在挽第二個結第叁個結時,你們爲什麽又叫這些是結呢?阿難回答如來說:世尊,這條華巾由天上寶疊華紡織而成,雖然它本來只是一條,但是我這樣想,如來挽了一次華巾,就有了一個結的名稱,如果挽上一百次,就會叫做一百個結,何況這條華巾只有六個結,既不夠七個結,也不是五個結,如來爲什麽只認爲第一個結叫做結,其余第二第叁等等不叫做結呢?如來告訴阿難:你知道這條寶巾本來只是一條,而我挽了六次所以認爲有六個結。你再審察詳觀,這寶巾仍然是體質單純沒有異體,挽上結以後它才有了異樣,這是什麽意思呢?最初挽上結時,叫做第一結,這樣一直挽到第六個結時,我卻要把這第六結叫做第一結,這樣行嗎?阿難回答說:這樣不行,如果已經挽成了六個結,那第六個結只能叫做第六結而不能叫做第一結。既使傾盡辯才,也不能夠弄亂了這些結的名序啊!如來說:是這樣。六個結各不相同,循追它們的本來面目,只是一條華巾生成而來,但它們名序雜亂是不行的。你的六種根塵也是這樣,在它們本來單純不雜之中,生發出各自究竟的不同。如來又對阿難說:你一定不喜歡這六個結各自異樣,希望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結,但是怎樣才能恢複這一個結的單純本體呢?阿難說:六個結一經結成,就會有是非烽起,這當中就會生發出彼此的爭鬥來,此結不是彼結,彼結不是此結,如此不能停息,如果如來把這六個結一並解除,那麽,沒有了結也就沒有了此結彼結的爭鬥,第一個結都沒有了,怎麽會有第六個結的存在呢?如來說:我所說的六根解脫一根亦無的道理也是這樣。從極遠極遠的無始以來,你的清淨本心忽然就生出了無明妄亂的知見,知見妄亂生發就擾亂了清淨真心,如此妄亂知見相生相續不能停息,勞慮轉深就會去持取心外塵物,由此就生發出種種塵物相狀來。猶如把眼睛瞪定虛空,直視很久煩勞轉深,就會在湛明虛空中無端看見亂花狂飛。其實,世問一切山河大地,以至于生死、涅槃等等,都與眼勞轉深無端生出狂花飛舞的情形是一樣的。
阿難說:這種情形和結的情形是一樣的,怎麽才能解除呢?
如來用手把打結的華巾牽扯到左邊,問阿難:這樣能不能解結?阿難回答:不能,世尊。如來又把打結的華巾牽扯到右邊,問阿難上這樣能解開嗎?阿難回答:世尊,不能解開。如來告訴阿難:我把華巾向左或向右拉,都不能解開結,你想想辦法,怎樣才能把結解開呢?阿難告訴如來:世尊啊!應當從結的中心解,結才可以散開。如來說:說得對,要把結解開,一定要從結的中心去解才行,阿難,我所說的法是從因緣生出的,但是,不是取自世間因緣和合的粗相,而是取自微細的因緣,並不從外境而起。如來佛發物闡明世間染法和世間淨法,知道各有本己的因,各隨所攀的緣而生。但是世間法以業、識會藏著有漏的種子爲因,以宿世所造之善惡業爲緣,出世間法以自性本具無漏種子爲因,以今生所修善法爲緣。如來的智慧可以了知如恒河沙數一樣多的世界之外下的一滴雨的數量,知道松樹爲什麽是直的,荊棘爲什麽是彎曲的,鹄鳥爲什麽是白色的,烏鴉爲什麽是黑色的等。所以,阿難,你要隨自己的心意選擇一種根來修證,一種根修得圓通,解開根結,那麽一切妄想生滅塵相自然去盡,而妙真如本性不顯面前又待何時?阿難,我再問你,這條華巾結了六個結,可以同時將他們解開嗎?阿難回答:不能,世尊。這些結本來是依次挽上的,現在還須依次解開才行。這六個結雖然打在一起,成爲一體,但是打結是依次而行的,解結時怎麽能夠同時解開呢?如來說:解開六根的結也是。根結解開之初,可獲得離塵除垢根塵消盡的人空,空性本元圓明,所以獲得人空後,還要解結直至得到法空,解脫了法執,得獲法空不爲法縛時,還要解結直至得到俱空不生,生滅既滅,得到寂滅現前的圓明。這就是菩薩從正定正覺之中得以超入的無生法忍的境界,根結解盡,妙心已悟,佛眼已開,能見諸法無生無滅且能安忍不動心。
阿難和法會中大衆得到佛的明示,一時慧覺圓滿,對解脫根塵的道理都明白了,再沒什麽疑惑。于是,他們合掌頂禮佛足並對佛說:現在我們身心暢然舒坦,快樂而無垩礙,但雖然我們悟解了六根解脫一根亦無的道理,卻仍沒有了達圓通的根本,所以,不知如阿選擇六根得以一門深入修證。世尊啊!我們在生死苦海之中飄流不定,多少劫以來都如孤兒一樣,淪落于六道輪回之中,沒有得到護持,想不到今日得到佛的天倫護持,猶如失乳嬰兒又回到慈母的懷抱,得到佛的法乳的營養啊!我們願借這個機會,成就修證之道,如果今日我們承領了如來宣示的微妙密法而不去實行,反而將此密法同于我們未悟時的迷疑,那麽,這就如同沒有聽聞如來演法一樣。懇請佛再降大慈悲心,賜予我們秘密嚴淨的佛法,成就如來給我們的最後開示。說完這話,阿難和大衆五體投地,頂禮佛足,退回座位,期待著佛于冥冥之中授予他們的秘嚴佛法。
這時候,如來對法會中各位大菩薩和各位無漏阿羅漢說:你們各位大菩薩和無漏阿羅漢,在我佛法中已經證得無學果位,我問你們,你們最初發心,依因地心修行並已悟解了十八界之圓通,那麽,哪一個法門最能圓通,從哪一個法門入手,最能方便證入正等正覺的叁摩地?
這時,嬌陳那等五位比丘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如來說:我們在鹿苑和雞園修道時,窺見如來最初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如來爲我們五位比丘說法,我們聆聽到佛的聲音,而悟解了苦、集、滅、道四谛法門。…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