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優婆塞盧榮章譯)

  

  白話佛經

  

  楞嚴經 優婆塞盧榮章 譯

  

  第五卷

  

   阿難說:佛雖然說了二種決定的要義,指導我們從六根去解結,世間解結的人,要知道怎樣起結,才可以解。我們結解都不識,所以認爲這結是很難解的。會中許多初學的人,亦和我一樣,從無始以來,隨無明俱滅俱生。現在總算有些善根,聽到一點佛法,名字上是出了家,信心仍是反複不定,如患了隔日發作的瘧疾一樣。期待佛慈悲,憫愍我們淪溺在生死海中,指示我們的身心,那些是結?怎樣去解?亦可以使未來苦難的人,得免淪落叁界。這時阿難和大衆,悲切地等待佛重要的開示。

  

   當時佛憐憫會中大衆,亦爲未來世的人,指示出一條康莊大道,作爲人天的眼目。隨即伸手摩阿難的頭頂,在這動作間,十方佛世界的佛光明,同時亦遠來到只陀林,集中在佛的頭上。這是一個罕有不可思議的境界,在會大衆都歡喜踴躍,歎爲稀有。這時在會大衆亦聽到十方佛,異口同聲說:善哉!善哉!阿難!你想知道俱生無明,使你流轉生死的結嗎?那就是你的六根,並沒有其它東西了。你又想知道無上覺道,使你速成常、樂、我、淨,佛果四德嗎?亦即是你的六根,並沒有其它東西了。阿難聽到這種微妙的說法,心中仍沒有明白,于是問佛:爲甚麼令我流轉生死、和速成常、樂、我、淨,佛果四德,都是由我六根,而不是其它東西呢?佛說:六根和六塵是同出一源,即第八識的見相二分,猶如蝸牛雙角,出入同時。結縛時向外出,解脫時向內伏。至于六識,不過是前塵落謝影子,像空中的狂花罷了。因爲有六塵,就惹起六根的見;因爲有六根,便顯出六塵的相。它們並沒有獨立的本體,像兩根蘆荻交並生長一樣,一根倒下,另一根亦倒下來。你們在知見上安立知見;所立的只是在明上加明的妄知妄見,是根本的無明。若你知而無知,見而無見,這個無知的知,無見的見,一念不生,一塵不染,才是不生滅涅槃的四德。

  

  佛于是將這些重要義理,用偈頌說出來:

   真性有爲空 緣生故如幻

   無爲無起滅 不實如空花

   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雲何見所見

   中間無實性 是故若交蘆

   結解同所因 聖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無明 發明便解脫

   解結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雲何立 是名妙蓮花

   金剛王實覺 如幻叁摩提

   彈指超無學 這觀想方便

   十方所有佛 唯一涅槃路

  

   當時會中大衆,聽了這文采清明的誨示,心眼頓開,歎爲得未曾有。阿難起立合掌致謝作禮說:剛才聽了佛悲心所說的妙偈,說到根性清淨微妙,真常真實等話。在我心中,仍未清楚六結解除,一巾亦不存在,和解結次第等。故仍望利益今後的人們,再解說明白;清洗我們積生遺下的重垢。這時佛在座上略爲整理衣服,隨手伸到幾子上,拈起天人供奉的花巾,打成一個結,問阿難說:這是甚麼?阿難和大衆同說:這個是結。佛又將巾打成第二結,問說:這個是甚麼?阿難等同說:這個亦是結。佛照樣連續打了六個結,每次打完都拿著問阿難,阿難等亦依次第同說:這個亦是結。佛隨後對阿難說:我開始打結時,你就說是結,這巾只有一條,我打了幾個,你們爲甚麼仍說是結?阿難說:這巾本是一條,佛打一結就有一結的名,打百結同樣有百結的名,何況這巾目前只有六結,沒有停止在第五結,亦沒有增加到第七結,爲甚麼你只許第一結的名、其余的就不許名結呢?佛說:你清楚巾只有一條,我打了六個結,就有六結不同名字。你細心看看;巾體是同,六結是不同,這是由同而成異,除去異相,就是同相。在我打成第一結時,你便說它是第一結;第二至第六,照例還是說第二至第六結。現在我想將第六結說是第一結可以嗎?阿難說:不可以,因爲第六結打成就是第六,怎可以說是第一呢?縱使我有最好的辯才,亦不能強把名次顛倒的。

  

  佛說:對的!六個結名次確實不同,如你追究它的來源,都同是一巾所造,把名次顛倒當然不對。你需要知道,六根亦是一樣,本來是相同,但六根六用不同,亦即是在畢竟同中,成畢竟異了。阿難!如果你不喜歡有這六個結,希望它還原一條花巾,怎樣做呢?阿難說:我不喜歡有這六個結,是因爲六結成立後,就有很多的是非。如甲說此結不是彼結,乙又說彼結不是此結,是非多麻煩就多。佛若將六個結一並解除,結沒有了,那有六、一的存在。佛說:對了,有六才有一;沒有六就連一的名字都沒有。你六根的結、亦是一樣。從無始來一念無明妄動,就是第一個結;此後發生妄知妄見,越來越厲害,顛倒到不可收拾時,六個結就把你身心纏縛得透不過氣。如疲勞過倦的眼睛,見虛空有狂花亂舞一樣。人從無始無明妄動,漸次妄出世間的山河大地,生死輪迥等。雖然亦有人厭生死,修習而得證不生滅的涅槃,但猶似狂勞顛倒空花的樣子罷了。阿難說:這狂勞顛倒空花的樣子,和那些巾結,又怎樣去解除呢?佛于把打了結的巾,向左向右去拉,說:是這樣解嗎?阿難的答複都是不可以。佛說:你想個辦法去解開罷!阿難說:你用手指從結心去解,就可解開了。佛說:對的,如想解結,一定要從結心去解;六根的結亦是一樣,我說隨你選摘一根下手,那只是世間因緣生法,在我深意是以不生滅的根性爲因,次第解結的修證爲緣,不是四大和合的粗相。我發明世出世間一切法、由因緣生,染淨二法皆是循業發現;有情識和無情的總相別相,亦一樣知道。乃至恒河沙數世界外下雨,亦清楚它的數量。眼前的植物,爲甚麼松樹直和荊棘曲呢?飛鳥中鹄鳥是白色,和烏鴉是黑色呢?我都知道各別的原由。所以說解根結,是唯一方法。

  

  阿難!隨你自己心意選摘一根下手,這一根結如果得解了,其它所有粗細的塵相,亦自然消滅。留下的只有一個真心,不是純真還是甚麼?我再來問你,我手中已打成六結的巾,可以同時拆開嗎?阿難說:這些結是先後結成,仍要次第逐個去解的。六結雖然同在一巾中,因打結時間不同,所以不能同時解的。佛說:六根的結,亦是這樣解的,第一根解的結是分別我執,次第的是分別法執、俱生我執、俱生法執、連俱生種子都淨盡了。這時菩薩的空性堅固圓明,確實沒有少法可得,忍可于定心中,便是得證無生法忍。

  

   這時阿難和大衆,得到佛根結的說明,完全明白,沒有一點懷疑。合掌致謝說:我們今日身心輕安,絕對沒有挂礙了。對于六解一亡的道理,亦了解到不少,但關于怎樣是圓通本根,仍未徹底曉得。我們多劫飄零叁界,孤苦無援,今日真是夢想不到,能和佛一起,如失乳的嬰兒,再遇母親一樣。若能籍此機會圓成道業,就再好不過了。不是的話,只牢記佛的說話,就算聽了和沒有聽到是沒有分別。希望你再爲我們講說最徹底微妙的了義方法,我們一定如說實行的。

  

   佛于是對會中各大菩薩和大阿羅漢們說:各位在接受我的教育後,今日已是成就無漏的聖人,現在你們各自說出,初發心時的因地,悟入十八界中那一樣的方法,是最圓通的,最容易方便下手得到正定呢?

  

   這時阿若多、馬勝、小賢、拘利、飲光五位比丘,起來敬禮佛說:當年我們在鹿苑和雞苑時,見佛成道後,前來爲我們說法,聽到了苦、集、滅、道四種現實中的真理後,便問我們明白了沒有,我們說:已經完全了解;佛就印可證明我們,名叫阿若多,意即最初領解的意思。我們從佛的聲音而得悟入,明白聲塵是因緣生,相妄而性真,原是妙覺明體,圓照法界。故此由觀察聲塵,證得阿羅漢境界。你現在問及那一個法門最圓通的,根據我們的證明,從聲塵下手,最容易得入正定。

  

   優波尼沙陀亦隨著起立敬禮佛說:我當年亦見佛成道,因爲我性偏向貪欲、煩惱特別嚴重,你指導我修學對不凈方面觀察,深厭自身九孔常流出的都是不凈,乃至死後最終余下的白骨,焚化成微塵後,被風一吹便散向空中去。明白了色空二俱無我可得,何況貪欲、煩惱、妄想哩!由此深入色塵觀察,得成無學阿羅漢,佛爲我作證明,名叫尼沙陀,是色性空的意思。由色塵空而知道色性不滅,色性才是微妙的色,圓遍法界。我以觀色塵爲因地心,得成四果。你現在問及那一個法門最圓通的,根據我證的,從色塵下手,最容易得入正定。

  

   香嚴童子亦隨著起立敬禮佛說:佛指導我仔細觀察諸有爲的事物,無一不是從因緣生。我辭別後,搬入一間清凈房子,安居下來韬光養晦。有一次見到許多比丘燃點沈水香,它的香氣無形聲地進入我的鼻子裏。我于是一心觀察,這香氣不是從木頭來、不是從虛空來、不是從火來、亦不是從煙來;正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著。這樣觀察了一段時間,身心竟然進入空寂狀態。香塵和鼻根不再合作,意識從此亦不生作用;根、塵、識都空掉了,故成就無學位。佛印證我,名叫香嚴。由香塵消滅,便發出自性妙香,圓滿周遍。我從觀察香塵得成阿羅漢果。你現在問及那一個法門最圓通的,根據我證的,從香塵下手,最容易得入正定。

  

   藥王藥上兩位菩薩,和會中五百…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