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叁(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P3

  ..續本文上一頁,這就是說身體、觸摸,以及身識界這叁處,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爲。

  阿難,又如你已經明白的,意根與意識法塵結緣,生出意識。這個意識是從意根這裏産生,以意根爲界別,還是從意識法塵産生,以法塵爲認識的界別?阿難,如果意識是從意根産生,那麽你的意根通過所思所想而形成,如果沒有所思所想的對象,意識就無從生出,離開了物件塵緣就無所意想,那麽意識又有什麽用處呢?另外,你的認識之心和種種意想的分別性能,它們有時相合有時相異,相合于意根時它就是意根,那意識還能從哪裏生出呢?如果它們相異于意根,就應當沒有意想物件的生出。如果沒有意想的對象,意識又從哪裏生出?如果有意想對象,也依然和意根相同。那麽意識和意根怎麽去劃分開來呢?不論認識之心與意根是相合還是相異,都不會是意識,沒有意識,認識的界別從何建立?如果意識從法塵生出,那麽,世間種種法,都離不開色、聲、香、味、觸這五種塵物,五種塵物相狀分明,分別對應于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它們都不是意根可以攝取統括的。你的意識依憑種種法才能生出,那麽,現在你仔細觀察,種種法是什麽相狀。如果離開這種種法,如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等,你就是越過了這種種相,畢竟無所攝取獲得。這時,你的意識的生起,就是色、空、動、靜等等法的生起,你意識的滅去,就是色、空、動、靜等法的滅去。如此說來,你的意識本是無因的,只是種種法生起時才有所識知,意識並無自已的相狀。沒有意識的相狀,其界別對象又從哪裏建立呢?所以應當知道,意根以法塵爲緣,生出意識界,這叁處都是虛無。也就是說,意根、法塵,以及意識界,既不是因緣和合,也不是自在自爲。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啊!如來常常說到因緣和合,說世間一切事物的種種變化,都是地、人、水、風四大和合的顯示和作用的緣故。如來現在又爲什麽要摒棄因緣和合以及種種關于自在自爲的說法呢?我實在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祈願如來垂憫衆生,爲我們宣示不落偏見的道理和根本意義,使我們獲得真正的佛法要義。

  這時候,如來告訴阿難:以前,你曾經因爲不滿而舍離了聲聞、緣覺這些小乘教法,發心求取無上菩提智慧,所以我現在爲你宣示了佛法的第一義谛。爲什麽你又拿那些世間戲論胡說,說因說緣的妄念來纏繞自己呢?你雖然博學多識,但是就像那些誇口懂得種種草藥的人,真正把藥拿到他面前,他卻不能分辨。如來真正是憐憫你啊!現在,你再谛聽,我再爲你一一宣示佛法的根本真理,同時也讓將來修習大乘佛法的人們通達真實的世界。阿難默然領承如來佛的聖旨。

  如來對阿難說:正如你所說,地、火、水、風四大的相和相應,生成了世間種種事物以及種種變化。阿難,如果這四物質沒有相合相應,那麽它們也就不能與其它種種物質相和相應發生作用,就像虛空不與種種塵物相和相應。如果這四大物質相和相應一起發生變化,那麽,它們從始至終都在相作相成,相生相滅,生起死去,死去生起,生生死死此起彼落,像火輪一樣旋轉,沒有瞬時的停息。阿難,這就像水結成冰,冰又化成水,如此循環不已。你觀察地性,粗的是大地,微細的是塵埃。你再觀察這些塵埃之中的極微細塵埃,就可以分析出塵埃中更極細微的塵埃,如此仔細觀察分析下去,就可以看到一些極其細微的塵埃,最終達到空無。這時,就是真正的虛廓空間了。阿難,如果從這些物體間的極其細微處最終可以分析到虛空,就應當知道是虛空産生種種塵物色相。你問,是否由于四大和合生出世間事物種種變化,那麽,依你來看,這一處微細塵埃的塵物,是用幾個極細微塵埃和合而成的?其實,微細塵埃不能和合産生極細微塵埃。那麽,你再看,這些塵物所顯示出的虛空,又是用幾個塵物和合産生出來的。如果色塵相和相應,其所産生的只能是色塵的和合而不會是虛空。如果虛空相和相應,産生的也只能是虛空的和合而不會是色塵。但是,色塵還可以分析區別,虛空怎麽能析出或者合成起來呢?你原來並不知道,在如來藏中,一切色塵本真即是空性,一切空性本真之中即可顯出色塵,它原來本體清淨,盈滿一切形質器物世界,隨著衆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著衆生的認知限度而現示,循著衆生的身、口、意叁業欲求而生發現示出來。世間的人不知道這些,錯誤的以爲它們是因緣和合而生,以爲它們是自在自爲的。這些都是衆生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不會具有真實義。

  阿難,火性沒有自己本性,它寄緣在種種事物上面,你看城裏那些人家,炊飲時分,手拿取火燧草和銅鏡,對著太陽取火。阿難,如果說事物和合而生起,這就像我和你們這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在一起時是一個集體,但是究竟根本,你們各人是各人,各人有自己的氏族種姓。如舍利弗是婆羅門種姓,優羅頻多是迦葉波種姓,你,阿難則是瞿昙種姓。如果這個火性,是因和合而有,那麽,當你拿鏡子對著太陽取火,這個火是從鏡子裏生出來,還是從手中艾草生出來,或者是從太陽中生出來?阿難,如果火是從太陽中生出,它能燃燒你手中的艾草,那麽,太陽照到的所有樹木都應該也會燃燒起來。如果火是從鏡子中生出,它自己就能從鏡子中生起,來燃起艾草,可是鏡子爲什麽不會被燒著呢?你手拿鏡子,但是鏡子並沒有熱起來,它怎麽會使鏡子融化呢?如果火從艾草裏生出,爲什麽要借助鏡子和太陽的作用才能生出火呢?你再仔細觀察,鏡子由手拿著,太陽從天上來,艾草是這地方土裏長出來,火從哪裏飄遊過來的?太陽和鏡子相距如此之遠,沒有相和相應,這火無從生起。你哪裏知道,在如來藏中,火的本性是空性,空性卻可以隨緣顯出火的作用,它們本來清淨,盈滿一切形質器物世界,隨順著衆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著衆生的認知限度而現示。這個清淨本然性從一切世間事物中生起,生起後又遍布世間一切事物,它哪裏有什麽固定處所?它只是循順衆生的欲求而造作生發。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爲火性是因緣和合而生,是自在自爲的,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無真實義。

  阿難,水性是流動不停的,它的流動和停息沒有一定不變的規律。就像室羅筏城裏的迦毗羅,斫迦羅,以及缽頭摩诃薩多等人這些大幻師,他們求取月亮的太陰精,用之和成幻藥的情形。這些幻師在月光皎潔如晝的上弦月之夜,手拿方術器具來盛所謂的月精之水。這個水是從他們手中的珠子裏生出,還是空中本來就有,或者是從月亮那裏來的?阿難,如果水是從月亮那裏來的,並且能使離它很遠的珠子中有水出來,那麽,月光照過的樹木等等,都應流出水來,流出水來,就說明這不是從方術器具中流出來的,不流出水,這清涼水就不是從月亮那裏來的。如果水是從珠子裏流出來,那麽這個珠子裏就應當常有水,何必要在月明皎潔之夜來作法求月精之水呢?如果水是從虛空中生出,那麽,虛空無際無涯,水也應當無涯無際,從人到天,都是水浪滔滔的,可是,爲什麽卻分別有河流、海洋、山河大地的天空呢?你再仔細觀察,月亮高懸天際,珠子用手拿著,珠子裏的水用盤子盛著,那水從哪兒流到這裏來?月亮和珠子相距如此之處,不能相應也不能相和,這月精之水無從生出。你仍然不知道,在如來藏中,水的本性是空,空的本性生出水,它們本來清淨,盈滿世間形質器物世界,隨順著衆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著衆生的認知局限而示現。雖然只是一處拿著珠子,一處流出水來,如果遍法界拿著珠,遍法界就會出水,可見水性遍布一切世間事物,又是從一切世間事物中生出來的。它們哪裏有固定不變的處所,它們只是循順著衆生的欲求而顯現生發。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爲它們是因緣和合而生,是自在自爲的,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無真實義。

  阿難,風性自身沒有形體,並且變動無常。在和大家聚在一起時,你常常整束衣服,這時偶爾觸動到別人,就會有風吹拂到別人臉上。這個風是從你的衣角處生出的呢,還是從虛空中生出的,或者是從別人臉上生出來的?阿難,如果這個風是從你的袈裟衣角處産生,那麽你披戴的就是風,你的衣服飄動起來,就是風飄動起來,衣服就應當飄動離開你的身體。但是你看我,在這法會中說法時,衣服整肅垂挂,風在哪裏呢?這衣服中不應有藏風的地方啊!如果這個風生于虛空之中,那麽你的衣服不飄動時,爲什麽沒有風來拂面呢?空性是常在的,那麽風也應該是常生常在的。但是,如果沒有風的吹拂時,虛空也就應當滅絕。但風滅了還可以看得見,那麽,滅絕的虛空又是什麽形狀呢?如果虛空有生有滅,那又叫什麽虛空?如果也叫虛空,這虛空中又怎麽會生出風來呢?如果這個風是從別人臉上生出來,那麽,從別人臉上吹拂的風,應當會吹拂到你,但是,你自己整理衣服,怎麽反而吹拂到別人呢?你詳觀谛察,整理衣服的是你自己,被風吹拂的是別人的臉,而虛空間依然寂靜不動,並沒有風在其間流動,沒有什麽地方産生風。風和虛空的性質是相隔的,沒有相和也沒有相應,就不應有風生出,也不應有風從臉上生出。你不知道在如來藏中,風的真性是空,空的真性是風性,它們本然清淨,盈滿世間一切形質器物世界,隨順著衆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著衆生的認知限度而現示。阿難,這就像你的衣服飄動有微風産生,如果遍法界拂動,遍法界就生出風來,可見,這微風遍布于一切形質世界,滿戴于一切地方,流動在所有世間,怎麽會有固定不變的處所,它只是循順著衆生的欲求業力而生發出來。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認爲它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是自在自爲的。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無真實義。

  阿難,空性是無形無質,由色境而顯發出來。譬…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叁(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