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幻化大千須看破真實極樂信願生▪P3

  ..續本文上一頁 到第叁天他醒過來了,死了叁天他醒過來了。當他醒過來,自己也很納悶,我死不掉了嘛。這個時候怎麼樣?他不想死了。他正好站起來,他媽媽爸爸也找到他了。他說也很奇怪,爸爸媽媽爲什麼會找到這裏來,正好就找到我,然後他就回家。

   回家之後他就開始來找解釋他死亡過程當中所看到的這一切的答案,特別就是看到的佛菩薩,看到的出家人,看到的寺廟。他就問別人,有沒有人能解釋他所見到的這一切。

   後來他就到寺廟裏,匈牙利有寺廟,有中國的兩間寺廟,有越南的寺廟,有韓國寺廟,有日本寺廟,也有藏傳佛教的密宗,他就看到寺廟。他問別人具體這些寺廟在哪裏的時候,別人就給他找出來,第一個介紹給他的就是明證法師的寺廟,他也選擇了這個寺廟。他到了明證法師這個道場之後,就感到很親切,寺廟很親切,看到

  師父很親切。

   那時候他不會說中國話,他只是講匈牙利語,別人給法師翻譯,他就很堅定,說要出家。明證法師就把他留下來,然後在那裏幫法師護法。過了幾個月之後,他這個時候也不痛苦了,找他以前的妻子把離婚手續辦好,然後就跟法師出家。

   他不是自己學經典,看書看來的,他是忽然之間自己看到的,有一些人學佛是這個因緣來學的。他不是說跟著別人一起學佛、看書學來的,他是忽然看到,覺得這個太好了,然後用他的余生來追求這個道,他知道人間真有這種修法,真能夠追求到這種境界。有很多人學佛是因爲有死亡的經驗,看“瀕臨死亡的經驗”裏面,這些人有過死亡的經曆之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回來之後他會把這個生命看清了,然後端正自己的生命觀,會充滿愛心,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會信仰宗教,本來都是唯物主義教育。

   我想不管是中國大陸還是我們臺灣,還是現在全世界,這是一個全世界的主流,都唯物主義的教育。唯物主義教育裏面都是否定了鬼神的存在的,因爲從他們講起來說這個科學難以證明,我們的感官沒有辦法接觸到,所以基本上全世界的風氣都是這樣。但是很多的人有了這樣子的生命經驗之後,他回過頭就很容易相信宗教,心也會變得慈悲,我執也會減輕,然後也會充滿愛心。

   所以這個世界上學宗教學佛有很多不同原因的,有一些人也是因爲在遇到危難的時候得佛菩薩拯救,回過頭來報佛恩,他就很虔誠地拜佛,然後再接觸經典,接觸法師,講解意義,來深入學習來了解。

   像我個人是對生命的疑惑,想追求生命的意義,想解開這樣一個迷惑,想追求到生命的意義,然後探索到宗教的這個領域來的,大多數應該是屬于這一種。起初對極樂的信仰是秉持著對佛的信任,因爲我們相信佛是不妄語者,祂不會欺騙我們。佛跟我們講這個宇宙裏有高級世界,佛來教化我們,還跟我們說,你應該到我家裏去,到我家裏去做客。佛到我們地球上,到人間,佛是到這裏來辦一個住娑婆世界辦事處,這不是祂的本地風光,這不是佛的家,所以佛邀請我們到佛國去,佛的業報,佛的功德所顯現的世界。

   佛這麼誠心地邀請,對我們衆生這種悲憫的拯救的邀請,我們是有一種信任的,是對佛格的依賴和信任而産生對極樂世界的信任。但我們對極樂世界的概念是不多的,通過我們依教奉行去修,信、願、行資糧的積累,然後也慢慢地看到其他衆生。

   特別送往生的時候,你看這個師兄他是怎麼樣子往生極樂世界的,然後會增加你對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心。甚至我們一邊念佛,一邊還有這種疑惑,我們也要求佛,願在夢寐之中,願在禅定之際,阿彌陀佛加持我,得見極樂世界,能夠昭示目前,讓我們能夠心領神會,了知極樂刹土的狀態,讓我們信心堅定不移,這對人生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信仰者的精神世界

   因爲什麼?有了這種信仰的人心地是光明的,陽光系數是高的,快樂的。每次我去西藏都會看到這個鏡頭,在高海拔的地方,路總是需要維修的,近來我們知道,我們大陸地質災難很多。藏地是海拔非常高的地方,但是我們從海拔低到海拔高是不是有個過渡?這個過渡有時候一下子會拉得很高,我們從海拔一千米有可能一下子就來到海拔四千米,這個過程也就那幾座山,就把海拔拉上去了。

   當我們的汽車行走在盤山公路上的時候,你的這一邊是萬丈懸崖,那一邊就是陡峭的山崖,下了雨之後山崖上面的土,被水一浸泡就有可能會滑下來,每年夏天都這樣,所以我們去藏地有時候選擇冬天去。冬天雖然地下結著冰,路又窄,那個路跟我們臺灣的盤山路差不多,跟阿裏山的盤山路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什麼?上面結了一層冰。所以在高原行駛是需要車輪上綁鐵鏈的。

   那駕駛員開得又快,有時候看真的覺得學佛的心態好,覺得這個命由閻王定的。我們漢地人有時候坐高原的車會很害怕,藏地人怎麼樣,一路高歌,開心得不得了。我們漢人嚇得渾身直抖,臉色發白,那不是缺氧,是嚇出來的。有的實在憋不住還問他們,你們笑什麼,唱什麼,這麼恐怖啊!

   有一次刹車失靈了,沒刹車還照樣在開,那藏族同胞還是開心地在唱歌。我們漢地人就問他們,“你們怎麼還開心得出來啊?”他們說:“你怕什麼,閻王爺要不收你,你想去還去不了啊!”生死由命,富貴由天,心態多好。就差別很大,有佛教信仰和沒信仰心態是兩個天。

   在路上也常常有修路的工人,我們只要看過去,就會很清楚地發現哪一個修路的工人是漢族人,哪一個修路的工人是藏族人。爲什麼?同樣做著很辛苦的修路工作,但是精神面貌完全不同,這就顯出有佛教信仰和沒有佛教信仰的差別,因爲藏族同胞是全民信教,漢族人很少人信佛。

   一個沒信仰的做工是爲什麼做工啊?就是爲了錢,爲了薪水在工作,所以是不是愁眉苦臉的?愁眉苦臉的。一個有信仰的人在做工怎麼樣,他錢是不是分量很重啊?不會很重的,所以他工作就很快樂,他很享受勞動啊!所以我就覺得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同樣做著一樣工作的人,兩個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一個是陽光的面容,快樂的心胸,一個是愁眉苦臉的,像欠他很多債一樣。這種人你說做工做得好嗎?他做不好,一有功夫他馬上偷懶。快樂地做工的人他沒事就在幹活,他享受在這裏面,每一部車開過去他都很開心,他想你們車開過去的都是有我的功勞,我鋪的路。

   像藏地往往他們都會請出家人坐在車前面,所以一來車他們就會注意前面有沒有出家人。如果發現有出家人他們會怎麼樣?大陸的方向盤跟我們臺灣是一樣的,左邊是駕駛員,出家師父在右邊。他們有時候修路在左邊修,但是當他們看到右邊有出家人的時候,他們會有一個什麼動作你知道嗎?他們會把手中的工具放下來,然後快速的跑到馬路對面去。其實這個動作很危險,車開過來他要穿馬路,這很危險呢!然後穿過去會怎麼樣?非常恭敬地合著掌,弓著腰,用很虔誠的眼光看著這個出家師父,很恭敬的這麼一個動作,然後很虔誠地看著車這樣子從他眼前滑過。

   每次我坐在車上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都好感動啊!一個法師能夠誕生,一個大乘心能夠發起,能缺少這樣的信徒嗎?你說我有沒有發給他結緣品,我有沒有做過他師父,給他講法過,我什麼都沒給他過,這就是他內心裏對叁寶充滿了那種信仰,那種恭敬。盡管他看到車上的這個人或許並不認識,但是他認識他是出家人,他是僧寶。

   所以說我覺得這太不一樣,有信仰沒信仰差太多了,有信仰的人天天活在天堂裏,活在極樂世界裏。沒信仰的人愁眉苦臉,天天活在地獄裏,活在斤斤計較裏,活在怎麼偷懶裏。一個有信仰的人活在陽光裏,活在奉獻裏,活在恭敬心裏,這差太多了。

  朝佛聖地汲取精髓

   每年“生命體系”,我們師父都組織大家去印度參訪,也是這樣,到印度參訪你看到什麼?你有沒有看到佛陀的影子?這個很重要。你不要看,這這麼髒,人那麼黑,那麼瘦,那麼窮,你只是憐憫他,你拿著多多的物質去布施。你有沒有想到你也是一個乞者啊,你是來朝聖的,你是來學習的。

   你有沒有看到聖,你有沒有看到佛陀遺留下來的文化,那個很重要的。在印度的汽車上,我們大多數都坐車嘛,馬路邊印度的狗你有沒有看到,印度流浪狗是不是很多,印度的狗是不是很斯文的,是不是很儒雅的,真的不一樣的。

   印度的狗很敦厚的,很馴服的,你有沒有看到印度狗會害怕?印度狗不會讓你生起害怕心的,很可愛的,很溫順的。印度牛你有沒有看到?印度牛是不是很可愛,牛在那睡覺,小鳥站在牛身上梳理著自己的羽毛,你有沒有看到這個鏡頭?多麼祥和的一片天地。

   印度很熱,所以他們的樹非常重要,印度人很尊敬樹,把樹奉爲神。印度是農業國家,主要依靠牛來耕地,所以印度對牛很尊敬,印度人把牛奉爲神,印度人懂得感恩啊!

   印度人不管是國內的活動還是國際的活動,你看在領獎的時候都會做一個動作,彎下腰把手按在大地上,然後把另一個手頂在頭上,這個動作表示什麼?感恩大地!當他獲得成績,被別人認可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感謝天感謝地啊!

   我們中國人也有這句話,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老爸感謝老媽,但是我們平時真的很少這樣,印度人他很正常的,所以印度的人很謙卑。他跟自然之間的關系是那麼融洽,人他不是在天地之間很凸顯出來的,印度人在天地之間的色調是屬于同一個色調。他們的人、他們的牛、他們的狗、他們的猴子、他們的孔雀、他們的鹦鹉,是那麼的和諧于天地之間啊!

   我們旅遊的時候住到賓館裏,都會有導遊來提醒我們,包包不要放在窗子邊上。爲什麼?因爲一不小心就會有猴子把你包包拎走,猴子它要找吃的知道嗎,所以很可愛。你住在市中心,竟然市中心樹上就有猴子,所以朝聖你要去感受這個,這是需要我們人類反省,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現在人越來越孤立于萬物之外,越來越孤立于天地之外,我們現在有一種傲慢,我們對天地有一種傲慢。不僅僅人與人之間有傲慢,我們淩駕在天地萬物之上,我們人啊。我們的傲慢製造了我們人類的苦難,我們製造了很多天災人禍,所以這是需要我們去反省的。

   我們怎麼樣無我,讓我們的心調柔,讓我們具足謙卑,能展現出我們人裏面良好的品質。我們自己修複我執、我慢、邪見,把貪嗔癡自我修複掉。我們大師父常說的,我們是自己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是自己外形的雕塑師,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

   如果我們不能夠去反省,把佛給我們的教導用生命來消化,我們怎麼來完成這個工程呢,所以有時候需要去朝聖啊。有很多人印度去過了也會,我下次再不去了,還是我們臺灣好!他指的好是什麼呢?生活方便,衛生間好幹淨。

   每次去印度都要面對這個問題,“洗手間、洗手間!”導遊說:“沒有洗手間啦,我們這裏是天然的。”但是我們都不習慣哪,都要找到一個又臭又髒的地方去排隊。他們也覺得很奇怪,印度人就是露天的,他們幾千年的生活習慣就是那樣。爲了我們遊客還特意蓋一個,他們自己不去的,都是我們遊客去排隊。

   有時候我們覺得好不習慣,不同的鄉風,不同的習俗,我們能夠出去朝聖,要能超越這個,要別具慧眼,看到它的價值所在,去取經,取到它百千萬年這種文明的精髓。然後心靈上跟佛、跟菩薩、跟那些聖者能感應,能遙相呼應,這就是朝聖的目的。

   今天下午我們大家講講,最後講到朝聖,通過外在的看到內在的。我們一開始來也是通過外在的,然後超越外在的看到另外一種存在,甚至要看到極樂的存在。

   很奇特的,我們現在自己的業力感覺得很強烈,但當我們這個業力脫出去的時候,諸佛菩薩的功德海現前的時候,我們又會覺得,哎呀!那個很真實啊!我們過去的業力如什麼?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楞嚴經》裏怎麼描繪?“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但是我們現在還在夢裏面,我們就覺得這個很真實,所以叫夢中明明有六趣,我們現在感覺到明明都有。“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我們要規劃我們的生命,對這個空花水月我們要看清楚它的本質,我們要修極樂世界,修未來的世界。我們要堅定地信,懇切地願,腳踏實地的行在這樣子的解脫之道上,這就是我們今天下午要討論,要明白的一個話題。

  

  校對:慧修 編輯:德藏

  

《幻化大千須看破真實極樂信願生》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