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善意的“信”轉變成智慧的“信”

  從善意的“信”轉變成智慧的“信”

  2008、10、12

  ——在保定爲居士開示

   你要相信,就會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充滿了希望的。但是有時候會想不通,你們現在信,說明你們很善良,善意的信。從善意的信變成智慧的信,說服自己。前面善良的信,有時候還有疑惑的,說服不了自己,甚至碰到倒黴事的時候,說啊:“哪裏有佛菩薩?哪裏有因果報應啊?”那善良的信就會迷失掉。

   但升華到智慧的信的時,就是碰到了,也不會迷失信心。哪怕我們的很天真、很純潔的那份感情有老繭的時候,對世間已不再看得那麼純的時候,在生命當中看到很滄桑了,但是以智慧的信堅持著,所以這個善良的信非常重要。

   有的人就不信,他知識很高,博士、專家、學者,什麼都不信。現在給遊老師寫《濟公3》劇本的的這個人,他的筆頭非常厲害,但是就對這個神通他不相信。所以他一邊寫《濟公》,一邊不相信神通,爲了這個還要回去開研討會,到底《濟公3》要不要有神通?

   遊本昌老師他就說,這幾十年來我自己看到的,有一個蝴蝶過來,他拿著扇子說:“過來,過來,”結果那個蝴蝶就真的落在他扇子上了。那個《濟公》拍的裏面就有這個的,並不是有神通,這說明有神奇啊!奇迹,很奇怪的一種迹象。

   但有的人他不相信這個,不相信有奇迹、不相信有神通。一邊寫《濟公傳》,一邊不相信有神通。這個執筆的也是個問題,所以這次講了好幾次,回去還要探討《濟公3》到底要不要有神通?第一、二集裏是根據《濟公傳》本身的東西,現在已經是續了,續第叁了,新編的,但是執筆人他自己要克服自己的:“我不相信,我怎麼寫?”

   那種叫刻舟求劍的人生觀,他認爲在我這個舟裏面,我沒有刻下這個劃痕。有的呢,我這個生命裏面,我刻過這個劃痕,我在這個地方找我的這個劍。生命的河流早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了,不要過分的相信你刻的東西,也不要相信你沒刻過的東西就沒有,刻舟求劍其實反映了這兩種東西。

   我從這裏掉下去,我在這裏刻下去,是經驗主義。我的生命,我活到八十多歲了,我見多識廣,我什麼沒見過?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糧多。改變了,有很多東西改變了,早已不是那個痕迹了。

   有一些就是說,我沒見識過的,比如佛菩薩的境界,我們講的這些神奇的東西,我沒見識過。也就是說,我這裏沒掉下去寶劍過,你說這裏面一伸手,能撈一個寶劍出來,我怎麼可以相信呢?我沒掉下去過。他的記憶,他的分別意識,他的生命經驗裏沒有這個東西。

   所以這兩種都不要太自信,要相信你沒見過的事情。首先這就是謙虛的狀態。謙虛讓人進步,讓人更多的發現奇迹的一種狀態。因爲我們自身的生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在這個宇宙裏是極其局限的一種生命狀態,不要太迷信自己。

   反過來說,爲什麼我們要皈依叁寶?因爲我們自己太局限了,我們人生的路,我們都想好的,但是因爲根據我的人生經驗,我的人生智慧,要達到好的,好象這種比例很小很小。就好象買彩票一樣,它是五十萬分之一的中彩率,也就是我有四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都不會中的。也就是說,我要獲得幸福,但是獲得幸福憑著我這個機率是很小很小。但誰能幫助我獲得人生的圓滿幸福?要靠更有智慧的圓滿的佛,他不僅有智慧,而且還慈悲,願意幫我們,這很重要。

   有的人很有智慧,但是他不願意幫你,對不對?北大裏很多教授,在很多專科裏面很權威,但是你去找他,他看看你,理都不理你。很多有錢的,錢多得不得了的,你伸手向他要,他一分錢不會給你的,雖然他富,但不一定會舍。

   佛是既有智慧又有慈悲,願意幫助我們。社會上也有願意幫助我們的,搞了很多慈善機構,我願意幫助大家,但是他自己是什麼狀態還不知道呢?就像到醫院裏,主治醫生看你這個病,“你這是什麼病,我很想幫助你,但是現在醫學界還沒有研究出來,”他沒有辦法幫助你。

   佛陀不但願意幫助我們,他有大智慧能幫助我們,不僅這樣的,因爲我們的智慧沒有辦法了達到佛,佛雖然在我們的身邊,但是我們看不到。佛就告訴我們一個方法,他說慢慢地靠近。他說你只要想靠近我,你按照這個方法就可以。不僅如此,怕我們這個方法在這個世間隱沒掉,特地派下弟子來,囑咐他們:你們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就是僧寶,繼承了這些法在世間給別人。所以這個成爲我們的人生叁寶,佛是我們的方向,法是方法,僧是指引我們、教導我們的叁寶。

   現在很多人都是沒有人指導,都是靠摸啊摸,要靠我們摸索的,其實很多東西只要願意學,謙虛一點學,就向我們的老祖先學也不丟人。跟西方人都可以學,跟自己的老祖宗卻不去學,蠻奇怪的事。就像有時候,就是聽朋友的話,也不聽爸爸媽媽 的話。

   今天在座的,都不分年齡大小、不分男女,因爲佛性沒有分別的。大家都聽到了,聽到裏面分男性和女性嗎?不分的。那虹化我們都看到,我們看到虹化的同時,看到男性女性嗎?一點都不帶有性別的東西。佛性是不胖不瘦、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男不女,沒有這些特性屬性有色的東西在裏面。佛性每個人都有,但是每個人都沒有自我開發。沒有自我開發就很可憐,沒有自我開發的生命就是孤獨的,塵埃飄蕩的,如秋風當中的黃葉一般,這我們最能體驗。

   我們現在在座的,因爲我們現在在座的都是凡夫,凡夫你回光返照好了,撥去男女不看,就看我們這個佛性,我們多孤獨啊!孤獨的在這個世界上。正因爲這種孤獨、這種寂寞難耐,所以做一種填補,到外面去闖闖,其實這是什麼呢?是自我迷失的一種自我保護狀態。

   《心經》裏說:明白了,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的不生不滅了之後,才會無挂礙,無挂礙故,才會無有恐怖。不挂礙就是不再向外再需求什麼,不再外求什麼,所以也沒有恐怖,無得亦無失。

   當我們的生命升華到那個時候,我們才會有了真正的方向。我們生命沒有升華到,我們就是凡夫。我們就像塵埃一樣,就像陽光下的一滴露珠一樣,隨時都有可能被蒸發掉。所以我們才覺得我脆弱,我怕什麼東西,這個都是本能,但是我們沒有找到關鍵的東西。我們皈依佛門,皈依叁寶,也是要把握什麼?那個是究竟的,你找對方向了。沒找到這個的話,找青春、找美麗、找錢、找權勢、找帥小夥、找美女,那全部都是假象。

   這段時間,我看電影廣告裏面,那個《畫皮》又重拍了,是不是?回去要看看《畫皮》,不僅僅男的要看,女的也要看,你看看什麼意思?但是有時候很奇怪的,你明明看到她是畫皮,明明看到她那麼醜陋,凶鬼惡刹的樣子,但是畫皮一蒙上,他還是會愛她,對不對?

   許仙也是一樣,許仙那個時候看到白娘子的時候,哇,一條大白蛇,忽一下,暈過去了,嚇死過去了,那還了得了?會嚇死過去的。

   我們在座的相信不相信?當你面前是一條大白蛇,你會不會嚇死過去?他五叔就有經驗了,前兩天在我廟裏遇到眼鏡蛇,他就有感覺了。本來別人都說有眼鏡蛇,他不相信,“我們寺廟怎麼可能有眼鏡蛇呢?“後來那天,他們抓到一條小眼鏡蛇,也都是他爭,說:“不是眼鏡蛇,不是眼鏡蛇。”倒出來看看,後來一看,“嗚”脖子扁起來了,是眼鏡蛇。下來拿攝像機拍,拍完了之後還在那議論呢,我們說廟裏還有條大的眼鏡蛇,結果就被他找到了。他自己生命有經曆了,他就知道了,當他看到眼鏡蛇那一刹那的時候,看似好象很勇敢的,那眼鏡蛇頭一擡起來對他吹氣的時候,他腳筋都軟了,差點坐在地上。你說在這個大自然下,那還不是很可怕的。

   像許仙看到白蛇嚇暈死過去,然後白娘子躺在地上,她自己就知道現原形了。但是後來許仙再看到她的時候,又動心了,一開始害怕,怕得不得了,你千萬別來,你別來,但是後來又不怕了。畫皮也是的,畫皮他看到過的,哇,恐怖得不得了,補妝在那畫,後來看穿上畫皮了又很美。

   這個生命有時候對事物的認識,就是說我們作爲凡夫的狀態,就是這麼可憐。抓著如夢幻泡影一樣的,抓……抓……你說是不是痛苦?抓不到時候痛苦,抓到了痛苦,必然要失去,注定了痛苦!抓不到更痛苦,跟那個男朋友也好、女朋友也好,抛棄了,痛苦啊!痛不欲生,對不對?這就是說凡夫認錯了,錯誤的選擇,錯誤的人注定痛苦,無論如何是注定了痛苦。

   所以佛教我們說,你不要停留在凡夫的狀態裏,你再往前一步進入智慧的狀態的時候,你會發現,得到也快樂,失去也快樂,沒有也快樂,有也快樂,什麼都快樂,不會不快樂了。

   所以凡夫注定了是苦的本質,到聖者注定了是樂的本質,叫極樂。娑婆世界叫極苦,佛的世界叫極樂,你看什麼都是快樂的,所以佛就說趕路、趕路,不要停留在這裏,不要停留。

   老子《道德經》裏也說“長而勿殺”,像一棵樹長到一定的時候把它砍掉,那不可能成熟,長長讓它長,長會開花結果。我們生命現在有幾個會開花結果的?沒有的,很少很少。

   那弘一大師知道人世間的這些,他毅然地邁出一步,那不容易喔。他在社會上有成就、有家庭、有兩個妻子。天津的這個妻子還有孩子,日本的這個妻子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自由戀愛,結合在一起的。爸爸媽媽給他選的妻子有孩子,他跑掉了,然後自己選擇了妻子,他又跑掉了。跨出了那一步,然後那樣子苦苦地修了二十四年,最後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好不容易沖到了人的最高境界,不容易的!有幾個人能達到這種境界?

   所以說,非王侯將相之所能爲。王侯將相是什麼呢?世間…

《從善意的“信”轉變成智慧的“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恭敬僧寶的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