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善意的“信”转变成智慧的“信”

  从善意的“信”转变成智慧的“信”

  2008、10、12

  ——在保定为居士开示

   你要相信,就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充满了希望的。但是有时候会想不通,你们现在信,说明你们很善良,善意的信。从善意的信变成智慧的信,说服自己。前面善良的信,有时候还有疑惑的,说服不了自己,甚至碰到倒霉事的时候,说啊:“哪里有佛菩萨?哪里有因果报应啊?”那善良的信就会迷失掉。

   但升华到智慧的信的时,就是碰到了,也不会迷失信心。哪怕我们的很天真、很纯洁的那份感情有老茧的时候,对世间已不再看得那么纯的时候,在生命当中看到很沧桑了,但是以智慧的信坚持着,所以这个善良的信非常重要。

   有的人就不信,他知识很高,博士、专家、学者,什么都不信。现在给游老师写《济公3》剧本的的这个人,他的笔头非常厉害,但是就对这个神通他不相信。所以他一边写《济公》,一边不相信神通,为了这个还要回去开研讨会,到底《济公3》要不要有神通?

   游本昌老师他就说,这几十年来我自己看到的,有一个蝴蝶过来,他拿着扇子说:“过来,过来,”结果那个蝴蝶就真的落在他扇子上了。那个《济公》拍的里面就有这个的,并不是有神通,这说明有神奇啊!奇迹,很奇怪的一种迹象。

   但有的人他不相信这个,不相信有奇迹、不相信有神通。一边写《济公传》,一边不相信有神通。这个执笔的也是个问题,所以这次讲了好几次,回去还要探讨《济公3》到底要不要有神通?第一、二集里是根据《济公传》本身的东西,现在已经是续了,续第三了,新编的,但是执笔人他自己要克服自己的:“我不相信,我怎么写?”

   那种叫刻舟求剑的人生观,他认为在我这个舟里面,我没有刻下这个划痕。有的呢,我这个生命里面,我刻过这个划痕,我在这个地方找我的这个剑。生命的河流早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了,不要过分的相信你刻的东西,也不要相信你没刻过的东西就没有,刻舟求剑其实反映了这两种东西。

   我从这里掉下去,我在这里刻下去,是经验主义。我的生命,我活到八十多岁了,我见多识广,我什么没见过?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粮多。改变了,有很多东西改变了,早已不是那个痕迹了。

   有一些就是说,我没见识过的,比如佛菩萨的境界,我们讲的这些神奇的东西,我没见识过。也就是说,我这里没掉下去宝剑过,你说这里面一伸手,能捞一个宝剑出来,我怎么可以相信呢?我没掉下去过。他的记忆,他的分别意识,他的生命经验里没有这个东西。

   所以这两种都不要太自信,要相信你没见过的事情。首先这就是谦虚的状态。谦虚让人进步,让人更多的发现奇迹的一种状态。因为我们自身的生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在这个宇宙里是极其局限的一种生命状态,不要太迷信自己。

   反过来说,为什么我们要皈依三宝?因为我们自己太局限了,我们人生的路,我们都想好的,但是因为根据我的人生经验,我的人生智慧,要达到好的,好象这种比例很小很小。就好象买彩票一样,它是五十万分之一的中彩率,也就是我有四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都不会中的。也就是说,我要获得幸福,但是获得幸福凭着我这个机率是很小很小。但谁能帮助我获得人生的圆满幸福?要靠更有智慧的圆满的佛,他不仅有智慧,而且还慈悲,愿意帮我们,这很重要。

   有的人很有智慧,但是他不愿意帮你,对不对?北大里很多教授,在很多专科里面很权威,但是你去找他,他看看你,理都不理你。很多有钱的,钱多得不得了的,你伸手向他要,他一分钱不会给你的,虽然他富,但不一定会舍。

   佛是既有智慧又有慈悲,愿意帮助我们。社会上也有愿意帮助我们的,搞了很多慈善机构,我愿意帮助大家,但是他自己是什么状态还不知道呢?就像到医院里,主治医生看你这个病,“你这是什么病,我很想帮助你,但是现在医学界还没有研究出来,”他没有办法帮助你。

   佛陀不但愿意帮助我们,他有大智慧能帮助我们,不仅这样的,因为我们的智慧没有办法了达到佛,佛虽然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我们看不到。佛就告诉我们一个方法,他说慢慢地靠近。他说你只要想靠近我,你按照这个方法就可以。不仅如此,怕我们这个方法在这个世间隐没掉,特地派下弟子来,嘱咐他们:你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就是僧宝,继承了这些法在世间给别人。所以这个成为我们的人生三宝,佛是我们的方向,法是方法,僧是指引我们、教导我们的三宝。

   现在很多人都是没有人指导,都是靠摸啊摸,要靠我们摸索的,其实很多东西只要愿意学,谦虚一点学,就向我们的老祖先学也不丢人。跟西方人都可以学,跟自己的老祖宗却不去学,蛮奇怪的事。就像有时候,就是听朋友的话,也不听爸爸妈妈 的话。

   今天在座的,都不分年龄大小、不分男女,因为佛性没有分别的。大家都听到了,听到里面分男性和女性吗?不分的。那虹化我们都看到,我们看到虹化的同时,看到男性女性吗?一点都不带有性别的东西。佛性是不胖不瘦、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男不女,没有这些特性属性有色的东西在里面。佛性每个人都有,但是每个人都没有自我开发。没有自我开发就很可怜,没有自我开发的生命就是孤独的,尘埃飘荡的,如秋风当中的黄叶一般,这我们最能体验。

   我们现在在座的,因为我们现在在座的都是凡夫,凡夫你回光返照好了,拨去男女不看,就看我们这个佛性,我们多孤独啊!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上。正因为这种孤独、这种寂寞难耐,所以做一种填补,到外面去闯闯,其实这是什么呢?是自我迷失的一种自我保护状态。

   《心经》里说:明白了,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的不生不灭了之后,才会无挂碍,无挂碍故,才会无有恐怖。不挂碍就是不再向外再需求什么,不再外求什么,所以也没有恐怖,无得亦无失。

   当我们的生命升华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会有了真正的方向。我们生命没有升华到,我们就是凡夫。我们就像尘埃一样,就像阳光下的一滴露珠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蒸发掉。所以我们才觉得我脆弱,我怕什么东西,这个都是本能,但是我们没有找到关键的东西。我们皈依佛门,皈依三宝,也是要把握什么?那个是究竟的,你找对方向了。没找到这个的话,找青春、找美丽、找钱、找权势、找帅小伙、找美女,那全部都是假象。

   这段时间,我看电影广告里面,那个《画皮》又重拍了,是不是?回去要看看《画皮》,不仅仅男的要看,女的也要看,你看看什么意思?但是有时候很奇怪的,你明明看到她是画皮,明明看到她那么丑陋,凶鬼恶刹的样子,但是画皮一蒙上,他还是会爱她,对不对?

   许仙也是一样,许仙那个时候看到白娘子的时候,哇,一条大白蛇,忽一下,晕过去了,吓死过去了,那还了得了?会吓死过去的。

   我们在座的相信不相信?当你面前是一条大白蛇,你会不会吓死过去?他五叔就有经验了,前两天在我庙里遇到眼镜蛇,他就有感觉了。本来别人都说有眼镜蛇,他不相信,“我们寺庙怎么可能有眼镜蛇呢?“后来那天,他们抓到一条小眼镜蛇,也都是他争,说:“不是眼镜蛇,不是眼镜蛇。”倒出来看看,后来一看,“呜”脖子扁起来了,是眼镜蛇。下来拿摄像机拍,拍完了之后还在那议论呢,我们说庙里还有条大的眼镜蛇,结果就被他找到了。他自己生命有经历了,他就知道了,当他看到眼镜蛇那一刹那的时候,看似好象很勇敢的,那眼镜蛇头一抬起来对他吹气的时候,他脚筋都软了,差点坐在地上。你说在这个大自然下,那还不是很可怕的。

   像许仙看到白蛇吓晕死过去,然后白娘子躺在地上,她自己就知道现原形了。但是后来许仙再看到她的时候,又动心了,一开始害怕,怕得不得了,你千万别来,你别来,但是后来又不怕了。画皮也是的,画皮他看到过的,哇,恐怖得不得了,补妆在那画,后来看穿上画皮了又很美。

   这个生命有时候对事物的认识,就是说我们作为凡夫的状态,就是这么可怜。抓着如梦幻泡影一样的,抓……抓……你说是不是痛苦?抓不到时候痛苦,抓到了痛苦,必然要失去,注定了痛苦!抓不到更痛苦,跟那个男朋友也好、女朋友也好,抛弃了,痛苦啊!痛不欲生,对不对?这就是说凡夫认错了,错误的选择,错误的人注定痛苦,无论如何是注定了痛苦。

   所以佛教我们说,你不要停留在凡夫的状态里,你再往前一步进入智慧的状态的时候,你会发现,得到也快乐,失去也快乐,没有也快乐,有也快乐,什么都快乐,不会不快乐了。

   所以凡夫注定了是苦的本质,到圣者注定了是乐的本质,叫极乐。娑婆世界叫极苦,佛的世界叫极乐,你看什么都是快乐的,所以佛就说赶路、赶路,不要停留在这里,不要停留。

   老子《道德经》里也说“长而勿杀”,像一棵树长到一定的时候把它砍掉,那不可能成熟,长长让它长,长会开花结果。我们生命现在有几个会开花结果的?没有的,很少很少。

   那弘一大师知道人世间的这些,他毅然地迈出一步,那不容易喔。他在社会上有成就、有家庭、有两个妻子。天津的这个妻子还有孩子,日本的这个妻子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自由恋爱,结合在一起的。爸爸妈妈给他选的妻子有孩子,他跑掉了,然后自己选择了妻子,他又跑掉了。跨出了那一步,然后那样子苦苦地修了二十四年,最后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好不容易冲到了人的最高境界,不容易的!有几个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所以说,非王侯将相之所能为。王侯将相是什么呢?世间…

《从善意的“信”转变成智慧的“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恭敬僧宝的功德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