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它才能得到。
我們一起來觀想水,念《開咽喉真言》。
痛苦熄滅了,再來皈依叁寶。佛菩薩是先把你救出來,再跟你慢慢談什麼是真理。所以有時候密法,什麼叫密法?本身先講,講不通的,不懂的。佛先以果地的威德把我們救上來再說,救上來之後再跟我們講道理,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應該皈依什麼,不皈依什麼。
今天新來的也有要皈依的,這個時候就可以來皈依,我們四衆給你證明,以出家人爲主的。我們其他的人觀想代表我們的冤親債主,曆代宗親,過去的曆生父母,四生六道一切衆生皈依叁寶。
受五戒天花紛降
什麼是五戒呢?五戒是我們佛教的一個概念,所遵守的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也是我們中國傳統儒家裏面的仁、義、禮、智、信,做人的基本標准。你說我們做人要不要做一個仁、義、禮、智、信的人啊?
有的人說我存一個好心就行,你好心在哪?我師父圓寂前跟我講一句說,慈悲心也要表現出來。你說好人、好心,做人仁、義、禮、智、信也不願意,連承諾都不敢承諾,不要說做了。我哪怕做不到,我們要承諾,慢慢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啊,但是我們要向好的人學,要向高標准看齊,然後改變我們的習氣毛病,這個才是做人,叫修行人。
五戒呢,你說仁、義、禮、智、信,我做一個,行不行?做一個也可以。做一個能保證你來世還能做人,但是你做人是富貴,是健康,取決于你受戒的多少,也就是仁、義、禮、智、信的多少。你品德越高,那你就越富貴,身體越健康。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所以正好。
我們今天也可以在佛菩薩面前承諾,承諾五條也可以,這其實很簡單。我當初一皈依,我的阿闍黎師父就問:“下面誰受五戒?”我問他們什麼叫五戒?他們跟我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我說這個很簡單,這個能做到,我皈依的同時就受了五戒。
但是有的人覺得這個難度高,你既然對這個很認真,你覺得要很謹慎,那你受四條也可以,你覺得我這四條可以做到,受其中四條。乃至叁條,乃至兩條,怎麼說呢,最差的,一條也可以受。一條都不受,那就糟糕了,等著下世做豬吧,做人是肯定沒資格啦。
這個很重要,哪怕受一條,受一條也可以說我是一戒優婆塞、優婆夷。二戒呢,我是少戒優婆塞、優婆夷。叁分戒的,說我是半分優婆塞、優婆夷。如果受四條戒是多分優婆塞、優婆夷。如果受五條戒,我是滿分優婆塞、優婆夷。滿分呢,打五分,大家爭取做滿分。
剛才地藏菩薩給你們撒天花撒到現在,剛才那是雨嗎?天花啊!多好啊!你知道你對宇宙這樣喊,多大的功德啊!觀想你現在在天地之間,“我這一世再也不偷盜,”你說你講這一句話,功德多大!你向所有的生命說我不殺生啦,功德多大!能持五戒,你們就算正兒八經修行人了,可以披袈裟了。
叁皈五戒都是水陸空大法會,都可以超度衆生。法會又可以結束了,但是我們法本儀軌還沒念完,繼續念。佛法也是一爲無量,無量爲一。任何一句一偈,如果你把功德發揮出來,都能夠超度海陸空的這些衆生的。但是我們所有念的一切又歸到一處來,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都是利益衆生。
衆生有的一覺悟,心花一開,馬上極樂世界去了。有一些衆生還在那裏貪嗔癡,在想:怎麼不燒了?怎麼吃的不擺了?這個糟糕,那就等會給它吃了,然後“願得飽滿舍悭貪,速脫幽冥生淨土”。有一些機靈,哪裏還吃這些,我們的慈悲心它得到了,它就可以往生了。
菩提心生 于佛同住
《皈依發心》,這跟剛才的又不一樣了,要發菩提心了,更大的心。我們今天做的這個事業,無遮甘露道場,以地藏菩薩這個殊勝的法緣,以地藏菩薩的無盡的大願盡攝十方法界,六道衆生,所以我們發心要大。菩提心是無遮的,任何一道的衆生都可以發,而且一發馬上就跟佛同一住處。
我們念的時候是不是真心在念的?真心的,不是像小孩子讀唐詩有口無心的在讀。爲什麼我比喻不比和尚啊,“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以後不要學啊,學有罪!小和尚是你說的啊,小和尚比你爸還大!社會上的俗語,有一些不好的不要跟著去說。我們真心的功德就很大,哪怕你沒有真心,讀讀功德也不得了。
爲什麼功德大?“如昔諸善逝”這句話什麼意思?過去所有諸佛都是先發了廣大清淨的心,從這裏開始的,所以就這一句話,功德就不得了了。在我們這個空間,時間裏,我們回憶諸佛菩薩在發菩提心的時候。你看剛才我念的時候發現又降天花了,所以我們在這裏念,還了得啊,這麼多人念。不要說都是真心,我們這裏有一位真心都不得了,這個世界魔王宮殿都要震動了。
你說超度法會超度誰啊?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具足十法界。我們今天來開法會是一個密集型的訓練,是培養大家一個正念的心,給大家皈依、受戒,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這是密集的訓練。又講佛法,我們又思維,而且一起在修,聞思修于一體,十方諸佛菩薩和我們凡夫也一體,同入這個法會,《地藏本願經》的諸佛海會當中。所以這個業障會清除,現在你們身上已經很輕松了,很高興。爲什麼開心?不知道,就是樂,這個就是業障消除,福報開始增加了。
生菩提心,你這個最高貴的心生起來了,你要度衆生的心生起來了,我們想一想是衆生得利益?還是誰得利益啊?你看到一個要飯的,你給他錢,是他得利益?還是你得利益?你得利益。你要想這個要飯的他不是要飯的,他是菩薩,是度你要有廣大心胸。錢,誰不喜歡錢啊?但是正因爲喜歡,所以我們吝啬。吝啬恰恰是什麼?吝啬恰恰是沒有福報的因。所以這個乞丐他來度化你,讓你敞開心胸,讓你悲憫他,讓你布施他。那你得到什麼了?你的心多莊嚴呢!你修了布施的功德,你具足了悲憫衆生的這種高尚情懷。
所以你“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啊!這樣子的話,我們今天在佛面前,真正的是拿什麼來做飲食?不是稀飯,不是饅頭啊,是以菩提心,最高尚的這種精神境界來做我們生命高貴的飲食,這個宴飧,是成佛的一種飨宴的快樂。今天我們聚在一起,都是精神的食糧啊!這個精神的食糧吃得飽飽的,開開心心的,是成佛的食糧,普願皆歡喜啊!
既然我們這個法會幾百人都享受在這裏,我們的生命現在都放光了,向這個世界放光了,超越各個層次,向地獄、餓鬼、畜牲、人、阿修羅、天,甚至向阿羅漢的聲聞緣覺,辟支佛,向諸菩薩境界,向佛都放光。你像《地藏經》裏說放種種毫光,我們現在也在放光。
既然這樣的話,我們當歡喜,一切衆生都會歡喜,所以“普願皆歡喜”。中國字很微妙的,本身“普”就是一切的意思,再加重一下“皆”,“皆歡喜”。
這個裏面首先肯定微妙不可思議的寶貝偷也偷不去的,這就是什麼?“菩提心妙寶”。如果沒有生起來,赽快得到這個寶貝,如果已經得到了,千萬不要丟掉,而且讓這個寶貝要天天增加,增大。
委身菩提 斷盡魔業
雖然你帶著這樣一個高度的覺悟,大慈大悲的菩薩心,你現在成了人間菩薩,但是在世間上有人不理解你,有人會冤枉你,有人會嘲笑你,有人會諷刺你,甚至你這樣做,你爸爸媽媽都會諷刺,有可能你孩子也會挖苦你,更不要說同事朋友鄰居了。
但是你這樣委屈地在世間做菩薩的行爲,“諸佛恒提攜”,佛菩薩知道的呀!世間上凡人沒有這麼高的境界,他們不理解你很正常,你要覺得很正常,要歡喜接受。但是你知道,佛菩薩理解你,你的高尚情懷,佛菩薩知道,諸佛恒提攜。
然後別人諷刺、辱罵你、嘲笑你、諷刺你、看不起你,怎麼樣?斷盡你所有的魔業。《金剛經》裏所講的,若人與《金剛經》相應,世間人不理解,會輕慢、辱罵、打他,那會消滅他無量劫先世罪業,這一句話換過來說叫“斷盡諸魔業”。
這四句話很重要。“委身”就是什麼啊?很委曲。你做這世間最高貴的人,卻要很委曲的,很低調的,還不讓人知道。
像過去我們浙商是以甯波爲主的,甯波是以慈溪爲主的,我接觸到很多他們傳承下來的子孫告訴我,他爸爸以前是儒商,賺了錢修橋鋪路還不告訴別人,把錢偷著委托給別人去做,還告訴不要說是誰做的。過去也有路燈,晚上點油燈挂在街上,出錢叫人去點,從來不說是誰點的。爲什麼?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你做好人,出頭也會有很重的壓力,好事多磨,好人難做,所以你低調一點,你做得很好,你做個十年沒有什麼障礙。所以中國有這個傳統,儒商積極回報社會。
菩薩也是這樣的,菩薩秘密地做。所以經典裏說,終不說菩薩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說秘密地去實行這些。
所以你學佛了,最起碼的一個佛教徒的身份,有時候也會成爲別人嘲笑你的原因、話柄,“這個人相信迷信去了喏!”說你相信迷信去了。你怎麼說,你跟他講又講不清,他又不學佛。佛教真正是破除迷信的,是智慧啊!
但是你所做的事情,別人不理解不要緊,佛會理解。所以我們這個人間有一句話叫“好人人欺,天不欺。”對不對?就是這樣的。你這個人再壞,但是有一句話叫“壞人人怕,天不怕”。要不要做好人?
有的教育小孩子:“他打你,你打他!”能不能這樣教育孩子?要教育孩子有吃虧的肚量。我們甯波人說量大福大,你不要從小就教育你家孩子摳門,寸步不讓。“他罵你,你罵他;他打你,你打他;打不過他,挖他,再打不過,咬他!”把你孩子越教級別越差,挖他變貓了,咬他變狗了,人不要做,變貓,變狗了,即身墮落成狗。
我們是即身成佛,這個要很注意。我們老祖先的道理千真萬確的,你照著去做,不會錯的。老祖先爲子孫負責的,現在人講的話不一定的。
印光大師說,現在不要說社會上了,一般性給佛經的注解都最好不要看現代的。我也提倡,哪怕不看我的也可以,你們看老祖先的,越往古越好。印度的還要好,那都是論師作出來的,一點也不會錯。至少是登地以上的菩薩,乃至四地以上的菩薩,他才有資格寫關于佛教的文字,稱爲叫造論。我們現在凡夫心情一激動就寫一大本書出來,現在越來越不嚴謹。但是我們中國的老祖先就很嚴謹的。
我們中國的文字是載道的,文以載道。中國最高的是道,皇帝他的社會製度代表一種道統。像我們現在中國就是要找回這個道統,現在中國人沒有中國人的道統,沒有中國人的文化了。泱泱五千年傳承斷了,要把它找回來,我們佛教徒還要肩負這麼一個重任。
首先我們在座的要教育孩子,按照傳統道德來教育他,吃虧不要緊,學肚量大,有好的品德。
《慈悲救度如母衆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