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後還滅,如佛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說無因,非說有因;世尊說言此有故彼有,若一時建立,非次相待而有,其義不能成立。所以,外道所說勝于世尊所說。爲什麼這麼說呢
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所說,果待于因,因又待于因,如是輾轉,成無窮過;又,此有故彼有,則是無因。
佛說:大慧,我了達諸法非有無生,但唯心現,無能取所取,說此有故彼有非是無因及因緣過失。大慧,若不了達諸法唯心所現,執著能取所取,以外境爲若有若無,此等過失,非我所說。
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有言說,故必有諸法,若無諸法,言說依何而起
佛說:大慧,雖無諸法,也有言說,豈沒聽過龜毛、兔角、石女兒等,本無此等諸法,世人于中皆起言說
大慧,其非有亦非非有,只有言說而已。大慧,如果像你所說的,有言說必有諸法,此論則壞。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說,言說者,假立而已。大慧,或有佛土,在揚眉瞬目、微笑頻呻中而顯法,如不瞬世界、妙香世界、及普賢如來佛土中,但瞪視不瞬令諸菩薩獲無生法忍及諸叁昧。大慧,非由言說才有諸法,此世界中蠅蟻等蟲,雖無言說,而事相宛然。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譬如虛空兔角,及與石女兒等;
實無而有言說,妄計法也是如此。
因緣和合之中,愚夫妄以爲生;
不能如實理解,故流轉于叁界。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在其它經中所說的諸如十二因緣、常樂我淨等,依何處說
佛說:依妄法說,因爲諸聖即依此妄法現,但不于妄法起有無等見,譬如陽焰、火輪、垂發、幹闼婆城、夢、幻、鏡像等,無智之人生顛倒見,以爲實法,有智之人不這樣看,但此種種幻影、夢境非不現起。大慧,妄法現起時,有種種差別,但非無常。何故非無常呢
因爲妄法離于有無,因爲愚癡凡夫于離有無處起種種見解,如恒河水,餓鬼不見,不可言其有,其它衆生見之,不可言無,所以聖人于虛妄法,悉離顛倒有無之見。
大慧,虛妄法是常,因無各種異相可得,並非虛妄法本身有種種差別,而是因爲各種妄想而有差別。所以一切妄法其體是常。大慧,如何才能得妄法之真實性相
即如諸聖者那樣,不于妄法起顛倒見,也不起真實見,若于妄法中生心動念,則非聖者之智,于妄法生心動念者,則是凡夫戲論,非聖人見解。
大慧,若于妄法起顛倒見與正見,則能生起二種種性,一是凡夫種性,二是聖種性。大慧,聖種性又有叁種即聲聞、緣覺、佛乘。大慧,爲何愚夫分別妄法能生聲聞乘種性
亦即愚夫觀察妄法,取自相共相,遂起聲聞乘種性;那麼何謂愚夫分別妄法而起緣覺乘種性
亦即執著諸法自相共相時,不樂愦鬧,喜獨自觀察。大慧,何謂智者觀察妄法而得成就佛乘種性
亦即智者在觀察妄法時,能了達一切諸法唯是自心分別所見,此外更無別法。大慧,若有愚夫分別妄法,取種種性相,執著實我實法,此則起生死乘種性。
大慧,彼妄法中種種事物,非即是物,亦非非物,離于有無,乃諸心識惡習轉依之産物,亦即聖人轉妄法爲真如,所以真如離于心識。我今明確指出,如能了達此真如、妄法之若即若離之關系,即于一切都能明了通達。
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所說妄法,爲有爲無
佛說:此妄法如幻影,不可以有無計著,若執著有性相者,即是真實不可轉,如此則諸緣起妄法,這與外道以有作者生一切法相類。
此外,大慧,不可說幻是無,諸法也是這樣,如幻並非無。
大慧說:世尊,是因爲執著各種幻相說一切如幻?還是因爲執著諸法顛倒相故言一切法如幻
世尊,並非一切都如幻,因爲種種色相均不是無因而有的,若都無因而種種色相現,即可說一切如幻,所以世尊,不可說一切法部與幻相相似,如夢如幻。
佛說:不可因幻相有種種,諸法有種種,而說一切法如幻,而應以一切法當體不實,速起速滅,如電如光,所以說一切法如幻。大慧,譬如電光,一閃即逝,世間所見一切諸法,也是這樣,本都是自心虛分別所見,而愚夫起自、共相執著,虛妄計著各種色相。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諸法如幻並非一無所有,也並不是實有諸法;
諸法如電如光無自體性,所以說一切法如幻。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如果像佛所說的,一切諸法悉皆不生,又說諸法如夢如幻,如此,豈不前後所說互相矛盾
佛說:大慧,並不矛盾。爲什麼呢
因爲生即是無生,所謂生者,唯是自心之虛妄顯現爾,若有若無,一切外法,因其無性,故本不生。
大慧,爲離外道以神我爲生因,我說諸法皆悉不生。大慧,外道謂從有無生一切法,不說自心分別執著因緣而生。大慧,我說諸法非從有無而生,故名無生。大慧,說諸法者,爲令諸受化者,知一切法雖無作者,而業不亡,是故報受二種生死,破其邪見斷滅戲論。大慧,說諸法相如夢如幻者,令離諸法自性相故,爲諸凡愚墮于惡見,不知諸法唯心所現,爲令遠離執著因緣生起諸相,說一切法如夢如幻。彼諸愚夫執苦惡見,欺诳自他,不能明見一切法如實住處。所謂一切法如實住處者,即了達一切法唯心所現。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以無作性故說無生,爲遮斷見故說有業攝生死:
了達諸法如幻如夢,不于諸法性相而起虛妄分別。
此外,大慧,我當爲你解說顯體釋義及其所依文字之名句、文身之相。諸大菩薩善于觀察此相,了達其義,速得無上正等正覺,後又能開悟一切衆生。
大慧,所謂名身者,亦即依事立名,如依瓶衣等物,立瓶穴等名,如名能诠自性,此謂名身;所謂句身者,亦即能顯示該句之義理,如說「諸法無常」,顯示「諸法無常」義,此即是句身;所謂文身者,由于此等文字能成名句,是名文身。此外,大慧,有文時必有名,但未必有句,但有句者,必有句及文;所謂名身者,亦即諸字各各各差別,如從阿字直至呵字;文身者,即音韻屈曲長短高下等。此外,句身者,如足迹,如街巷中人及象馬諸牲畜之足迹,循其足迹即可找到人或畜;名身者,如受、想、行、識四蘊,非有形可見,故以名說;文身者,即是名之實性相,由文而顯。如此即是所謂的名句文身。此名句文身相,你應修學。
其時,世尊重說煩曰:
顯體之名身與釋義之句身,以及名句所依之文字;
愚癡凡夫虛妄計著,有如大象溺于汙泥之中;
此外,大慧,未來世中,有諸邪智惡覺觀者,因邪見一異、俱不俱等,以一異、俱不俱等四句問于智者,智者即回答道:「此非是正問。」邪智之人又問道:「色與無常是異或是不異
涅槃與諸生死有爲法是異或是不異
相與所相是異或是下異
依與所依是異或是不異
造與所這是異或是不異
見與所見是異或是不異
大地與微麈是異或是不異
智與智者是異或是不異
」凡此諸問,都屬無記,世尊說都不應予以回答,因爲愚夫無有智慧,這些問題不是他們所能了知的,佛爲使他們離常斷邪見,故不予作答。大慧,無記事,不作答,這是爲了使外道反思而自得覺悟,永得出離造作者之邪見。
又,大慧,外道計苦有造作者,認爲命即是身。命與身爲一爲異,此皆屬無記邪論。大慧,外道愚癡說無記邪論,這不是我佛效法之法,大慧,我佛法中說彙遠離能取、所取,于能、所取不起分別,所以我佛法中不予回答。大慧,若有執著能取、所取,不能了達諸法唯是自心所現,對于這種人,當以四種記論爲其說法開示,視其根機,因時而異,我以四種記論置答。
又,大慧,何故一切法不生
因爲一切法離能作、所作,無有作者。何故一切法無自性
因爲以聖智觀察一切法均不可得。何故一切法無去來
因爲一切之自相、共相均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何故一切法不滅
因爲一切法體空無自性,相不可得。何故一切法無常
因爲一切相起即滅,無有常性。何故說一切法常
因爲諸法本無生滅,起即不起,無常之性常,是故說一切法常。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諸須陀洹、須陀洹果行相差別,使我及諸大菩薩,了知通達須陀洹、靳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因行果位之種種差別相,而爲衆生宣講演說,令其證得二無我法(人無我、法無我),淨除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漸漸通達菩薩諸地,進而入于如來所證境界,得佛法身,爲利樂有情、饒益衆生,請佛爲說四果差別之相。
佛說:大慧,你等認真聽著,我當爲你等宣說。
大慧說:是的。
佛說:大慧,諸須陀洹、須陀洹果差別有叁:即上、中、下叁種。大慧,下者未斷欲界之惑,須人間、天上七往返方能證得阿羅漢界;中者或叁生、五生得阿羅漢果;上者即此一生得阿羅漢果。
大慧,此叁種人斷除叁種惑見:一者身見(于五蘊執有實我之邪見),二者疑見(疑佛說是否爲正),叁者戒禁取見(隨順外道之種種非理之戒禁並以之爲最勝),以上上之智,斷種種惑見,證得阿羅漢果。
大慧,身見有二種,即俱生與分別,如依緣起而有妄計性。大慧,譬如依止緣起性,故種種妄計執著性生,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愚昧凡夫妄加執著,猶如渴獸于陽焰妄生水想,此即分別身見,執有我、我所,因無智慧的緣故,從無始世以來即與它相應。須陀洹能見人無我,實時可得舍此分別身;大慧,俱生身見者,即普觀自身及與他身,受、想、行、識諸蘊與色俱有名無體,無自性相;觀色蘊從四大種所造,輾轉相因而生。四大既無主宰,誰能合集以成色
色蘊如此,余四蘊亦然,如是觀察,明見有無俱妄不實,五蘊無體,身見即斷。
大慧,疑相者,謂于所證之四聖谛法善見其相,斷除先前所說的二種身見,于諸法中不生疑心,亦不生于尊者以爲尊相,是淨與不淨,如此…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