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經 無常品第叁之一

  

  白話佛經

  大乘入楞伽經

  

  無常品第叁之一

  

  其時,佛對大慧菩薩說:今當爲你等說意成身差別相,你等好好聽著,認真思維觀察。

  大慧說:是的。

  佛說:大慧,意成身有叁種,哪叁種呢

  謂入叁昧樂意成身、覺法自性意成身、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諸修行者入初地後,漸次證得。

  大慧,如何是入叁昧樂意成身

  謂于叁、四、五地入于叁昧,離種種分別妄想,寂然不動,心海不起轉識波浪,知一切境界,唯自心所現,本無所有,是名入叁昧樂意成身;

  

  如何覺法自性成身

  謂八地菩薩,了知諸法如夢、如幻,皆無有相,心轉所依,住如幻叁昧及其它無量叁昧,能現自在神通,如花開放,速疾如意,如幻、如夢、如影、如像,非四大所造,形相又似四大所造,一切色相具足無些許缺欠,普入佛刹,達諸法性如幻夢不實,此謂覺法自性意成身;

  

  如何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

  謂至佛地,了達諸佛自證聖智境界,現各種相無須作意,如隨意生自在無礙,是名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

  

  大慧,此叁種意成身義當勤修學。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如世尊所說五無間業,是哪五種

  如果作了此業,定墮阿鼻地獄。

  佛說:好好聽著,當爲你等講說。

  大慧說:是的。

  佛對大慧說:五無間業者,所謂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懷惡逆心出佛身血。

  大慧,何謂衆生母

  亦即能引生貪愛之五蘊身,如生産、養育嬰兒之母親者;何謂衆生父

  所謂無明造業,生此受識名色六入之身者是。

  斷除此癡愛生身之二根本者,名爲殺父母;

  

  如何是殺阿羅漢

  如惑眠伏于藏識中,微細不現,如鼠噬人,瘡雖已愈,遇緣微發,究竟斷此惑習,名殺阿羅漢;

  

  如何破和合僧

  叁寶中之僧乃五蘊和合之身,明了五蘊如幻不實,遠離色受想行識五蘊異相和合成身之見,是名破和合僧;

  

  如何是惡心出佛身血

  不明了五蘊諸法自相、共相悉是自心顯現,虛幻不實,妄計有八識身,即有妄想覺知種種境界。覺境界者名爲佛,以空、無相、願叁無漏智,斷除八識妄覺汙染,是名惡心出佛身血。

  

  大慧,以上所說是內五無間業,若有作此業者,迅即得自覺聖智,證得一乘道。

  又,大慧,今更爲你等說外五無間,令你及諸菩薩聞是義後,于未來世不生疑惑。何謂外五無間呢

  即各教中所說之五無間業,若有作此業者,不得叁解脫,唯除佛菩薩及大聲聞,見其作無間業者,爲規勸誘導,令其除疑悔過,以神力變現其事,如阇王殺父,身生惡疾,晦過之後,終得解脫。此等皆是化現,非是實事,若有實造無間業者,則無現身得解脫之事。只有覺了自心所現之根身器界,離我、我所虛妄分別,方能證得解脫。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貪愛名爲母,無明則是父;

  斷除二根本,此則名爲佛。

  棄除隨眠諸惑,識破五蘊假身;

  斷除此等諸惑,是名無間之業。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諸佛體性。

  佛說:大慧,覺了人、法二無我,斷除煩惱、所知二障,離分段、變易二生死,斷現行、習氣二煩惱,此即爲諸佛體性。大慧,聲聞、緣覺得此法後,亦得爲佛,我以是義,但說一乘。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善知人、法二無我,斷除煩惱、所知障,

  迷離分段、變易死,如是則名之曰如來。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如來以何密意說言,過去一切諸佛及百千本生之事,如說過去曾爲頂生王、象鳥王、月光、妙眼仙人等等。

  佛說:大慧,如來依四平等秘密意,于大衆中作如是說,我于過去作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等。

  何謂四平等

  所謂字平等、語平等、身平等、法平等。

  何謂字平等

  謂我名佛,一切如來亦名爲佛,佛名無別是爲字平等;

  何謂語平等

  謂我作六十四種梵音聲語,一切如來亦作此種種聲語,迦陵頻伽(鳥名)音聲不變,是名語平等;

  何謂身平等

  謂我與諸佛法身色相及種種隨好無差別,爲調伏衆生故現種種形相,是名身平等;

  何謂法平等

  謂我與諸佛皆同證得叁十七種菩提分法,是名法平等。

  以上所說四平等義,是故我于大衆中作如是說。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迦葉、拘留孫佛,拘那舍佛即是我,

  依四平等義,于大衆中作如是說。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如世尊所說,某夜成正等覺,乃至某夜當入于涅槃,于其中間不說一字,既無已說,亦無當說,也不說爲佛說,依何密意作此說法

  

  佛說:大慧,依二密意,作此說法。哪二種法

  即自證法及本住法。

  如何是自證法

  謂諸佛所證者,亦即我之所證,二者不增不減,自證聖智所行境界,遠離言說、分別、名字谙相。

  如何是本住法

  謂諸法之本性,如金在礦石之中,本來自有,非外造作加工而有,法之本性亦然,本自有之,非因佛出世說之而有所增,亦不因佛不出世說之,而有所減。大意,譬如古舊城道,本來已有,不因今人行之始有,大慧,你以爲如何

  是行者作此城道及城中種種物嗎

  

  大意說:不是的。

  佛說:大慧,我及諸佛所證真如,常住法性也是這樣,所以說言,自始成佛到最終證得涅槃,其間不說一字,既無已說,也無當說。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某夜成正覺,某夜入涅槃,

  于此之中間,不曾說一宇。

  以自證、本住二種法,作此密意說,

  我與諸如來,無有少差別。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一切法有無之相,令我及諸大菩薩知有無二見是虛妄故,癡速證得正等正覺。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爲你說。

  大慧說:是的。

  佛說:大慧,世間衆生多墮落于二見之中,即有見、無見。因墮于二見故,出離解脫之想則非實際。

  何謂有見

  謂實有因緣而生諸法,因之與緣並非不真實的;謂實有諸法從因緣生,並非無法從因緣生。大慧,這樣說者,不了萬法唯心所現。

  

  如何是無見

  謂先計貪瞋癡諸法爲有,後滅之爲無,此即爲無見。大慧,如若有人這樣說「無有諸法,以不見諸物故」;又有人見如來、聲聞、緣覺等無貪、瞋、癡之性,故執無見,此二種人,誰者爲違背佛法

  

  大慧說:那種先妄計貪、瞋、癡性爲有,後又計無者,是破壞佛法者。

  佛說:善哉!善哉!你很理解我的提問。此人不但先妄執貪、瞋、癡爲有,後又計無者,是違背、破壞佛法,也壞叁乘聖人。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煩惱無性、無體,內外不可得,非異非不異,不可取著;聲聞、緣覺、如來叁乘本性解脫,無能縛及縛因,若有能縛及其縛因煩惱,則有所縛之衆生,這種說法,顯然是違背佛法的,先取煩惱爲有,俊滅之爲無者,則是破有爲無相,依于此義,我作此說:甯可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若起空見,則是破壞佛法,因其墮入有無、自共相見解之中,不能了知諸法唯心所現。因不能了知諸法唯心所現,見有外法刹那生滅,無常輾轉,成差別蘊界處諸法相,相續流轉,起後還滅,虛妄分別,離名字法,如此則是違背、破壞佛法。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有無是二邊,乃至心、心所行,

  淨除此分別見,則得平等寂滅心。

  知貪愛諸境界,非是滅後方無,

  萬法悉是真如,此聖賢之境界。

  本無而後生,生後還複滅,

  因緣生滅有無,此均不住如來實相界。

  法非佛生,亦非外道諸作者生,

  既從妄緣生起,本無何須更無之

  誰以五蘊生之,既無何得破有爲無

  外道說有生法,妄想計有無。

  若知無所生,亦複無所滅,

  諸法悉空寂,有無之見二俱離。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佛法宗趣之相,令我及諸大菩薩通達此義,不墮一切邪妄之見,速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爲你等解說。

  大意說:是的。

  佛說:大慧,一切二乘及諸菩薩,有二種宗法相。哪二種呢

  亦即宗趣法相與言說法相。宗趣法相者,謂自覺聖智所證實法,遠離文字虛妄分別,入真法界,成就如來自覺地行,超諸世間妄想惑見,製伏邪魔外道,生智慧光,此是名宗趣法相。言說法相者,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于一異、有無等分別相,方便善巧隨順衆生,令人于此法門中而得解脫,是名言說法相。你及諸大菩薩應當勤加修學。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講說虛妄分別之相,此虛妄分別相是如何生的

  是什麼所生

  是爲什麼而生的

  是誰所生

  爲何名爲虛妄分別

  

  佛說:大慧,你爲哀愍世間天人,而作此問,問得好!好好聽著,認真思考,我當爲你解說。

  大慧說:是的,世尊。

  佛言:大慧,一切衆生不能了達外種種境,乃是自心虛妄分別所現,計著能取、所取,起各種分別,墮有、無之見,增長外道妄見習氣,心、心所法,相應而起,執著外道、世俗種種實我實法,所以稱爲虛妄分別。

  大慧對佛說:如果是這樣,外道、世俗種種執著,于離有、無之性,起各種境相,那麼,世尊,第一義谛也是這樣,離妄想諸根、叁種量及五分論等,世尊何故于外道、世俗種種義言起分別

  而于第一義中卻不言起分別呢

  大概不至于世尊所說的違背道理吧

  不然爲什麼一處言起,一不言起

  世尊又說外道、世俗之虛妄分別,是墮有、無之見,如幻非實,分別世俗之見與第一義谛也是一樣,有無相離,世尊怎麼也于此生二邊分別見呢

  此說豈不墮于世間顛倒見嗎

  

  佛說:大慧,我不是說世俗法生妄想分別,第一義滅妄想分別,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不應起于有、無分別,一切所見外法皆幻有實無,都是自心之所顯現,只因愚癡凡夫虛妄分別自心,執著種種外境外法,…

《楞伽經 無常品第叁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