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才那麼說,目的是使他了達一切外境外法皆是自心所現,斷除我、我所及其它一切執著,棄除作者及所作法等惡因緣,覺了一切諸法唯是自心,轉心、意、識,明解諸地,入如來境,舍離五法、叁自性等分別見,所以我說虛妄分別相及種種執著乃是自心所現,如能如實了知其義,則可以得到解脫。
其後,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如來說言,如我所說你及諸菩薩不應依語取義,世尊,何故不應依語取義
何謂語
何謂義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爲你解說。
大慧說:好的。
佛說:所謂語者,乃是以妄想習氣爲因,以喉舌唇腭爲緣,而發出種種聲音、文字,相對談說,是名爲語。所謂義者,大菩薩靜處獨居,恒審思慮,思維觀察,見人、法二空,趣向如來自證聖智境界,轉諸習氣惡見,在在處處修行勝相,至如來所證實法,是名爲義。又,大菩薩應善知語、義,知其不一不異。若義異于語者,二者不相應,則語不應顯義,但實際上語是顯義的,如燈之照物。譬如有人持燈照物,後知此物是這樣的,在這個地方,大菩薩也應這樣看待語、義關系,因語言燈而入于義。但義非語,故不得言一。因此,大菩薩應因語入于離語言之自證境界。又,大慧,若有人于不生不滅等染淨諸法,如言取義,計言說與義一者,是名建立:若認言語與義異者,是名誹謗,因其于彼起分別故,譬如所見種種幻事,此是愚夫見,非聖賢見。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若隨言取義,虛妄建立諸法;
因爲計有實法,不免墮于地獄。
五蘊中無我,亦非五蘊即是我;
非如妄建立,亦非無所無。
若像愚夫之妄分別,一切語義皆有實性;
凡夫之所見,即爲見真實。
一切染淨諸法,皆悉無自性;
不像凡夫之所見,真實義不涉有無。
此外,大慧,我當爲你說智慧相,你及諸大菩薩,若善了知智慧之相,則能速得無上正等正覺。大慧,智慧有叁種,即世間智、出世間智、出世間上上智。何謂世間智
謂一切外道、凡愚計有計無,此是外道凡夫世間情見之智;何謂出世間智
如一切二乘人,計著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切諸法自相、共相,不達法空,行斷生死,希求涅槃,此是求出世解脫之智慧;何謂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一切法皆無有相,不生不滅,非有非無,證得人、法二空,入如來地,此即是出世間上上智。
大慧,還有叁種智,謂知諸法自相、共相之智慧,知諸法生滅之智慧,知諸法不生不滅之智慧。又,大慧,言生滅墮有相無相、有因無因,此是識非智;達不生不滅,離有相無相、有因無因,這才是智;積集種子起現行相是識,無積集種子起現行相是智;執著境界相是識,不執著境界相是智;叁事和合相應而生是識,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無礙相應,性自神解是智;有所得相是識,無所得相是智。證自聖智所行境界者,覺諸境界悉皆無實,如鏡中花、水中月,無出無人。
此外,大慧,諸外道有九種轉變見,所謂形轉變、相轉變、因轉變、相應轉變、見轉變、生轉變、物轉變、緣明了轉變、所作明了轉變,此等是爲九轉變。一切外道依據這種見解,執有與無相互轉變等種種說法。此中形轉變者,因物體形相各別,譬如以金作各種物品、器具,環钏璎珞各不相同,形狀各異,金之體性不變,一切法之轉變也是這樣。外道所說之種種轉變,皆非一,亦非異,均只是妄想分別而已,一切諸法之轉變,都應該這樣去認識。譬如奶酪酒果之互相轉變等,外道說此均有所變異,而實無有,若有若無一切諸法,都是自性之虛妄顯現而已,並無真實之外物存在。認各種法爲實有,有各種轉變,此乃是愚迷凡夫,因妄想習氣而起分別,實無有一法生,無有一法滅,就如夢幻所見各種色相,又如石女之生兒,本無有法,何得論于生滅轉變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外道說四大造色,諸根生法及形相之種種轉變;
二乘人計有中陰漸續生陰,此悉是妄想而非明智之見。
諸佛菩薩于緣起諸法及器間,不妄加分別;
一切世間從緣起者,如幹闼婆城幻而不實。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請如來爲我等解說一切法深密義及解義相,令我及諸大菩薩善知此法,不墮依言取義之執著,離文字語言虛妄分別,入于一切諸佛國土,神通自在,覺慧善住,種種變化,光明照耀,譬如四大日月摩尼,自然而行,住于諸地,離種種分別見,善知一切諸法如夢如幻,入如來位,普化群生,令知諸法虛妄不實,離有無之見,斷生滅之執,不執著言說,轉生勝處。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爲你解說。大慧,于一切法如言取義,種種執著,所謂相執著、緣執著、有非有執著、生非生執著、滅非滅執著、乘非乘執著、爲無爲執著、地地自相執著、自分別現證執著、外道宗有無品執著、叁乘一乘執著。大慧,此種種執著,皆是凡愚衆生,自妄想執著,如蠶作絲,而自纏縛,以此執著轉教他人,則是縛他。大慧,此中實無密、非密相(密相即相續相),若有者,諸大菩薩則不能見諸法寂靜無分別,若了達諸法唯心所現,實無外物,皆同無相,隨順觀察,則能于有、無一切諸法悉見寂靜。所以無有密縛、非密縛相,不但本無縛相,亦無有解,不見諸法實義的人,只是妄見縛與解而已,因爲一切諸法若有若無,求其體性,均不可得。
此外,大慧,愚癡凡夫有叁種密縛,即貪瞋癡、愛來生富樂果報以及貪喜俱行。因有這叁種密縛,使得諸衆生于五趣生死輪回,相續不斷。密縛若斷,則無有密、非密相。又,大慧,若有執著根、境、識緣和合生起諸法,諸識密縛則次第生起。因有執著,則有密縛,若離叁和(根、境、識)合識,得叁解脫門(空、無相、無作),則一切密縛皆悉不生。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本無實法妄作分別,是名爲密縛;
若知諸法本幻,諸密縛盡皆斷除。
凡愚不能了知諸法實相,隨言而取義;
譬如蠶吐絲,作繭以自縛。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如果像世尊所說的,由于自心虛妄分別種種諸法、非諸法本有自性,但是愚夫妄計執著而已,那豈不是既無衆生雜染煩惱,也無聖人清淨涅槃
佛說:正是這樣,正是這樣。正如你剛才所說的,凡愚衆生所虛妄計著的一切諸法,實本無其自性,只是衆生虛妄執著而已,但諸聖人以聖慧眼,能知見諸法之真實性相。
大慧說:如果諸聖人以聖慧眼能見諸法真實性相,非天眼、肉眼所能知見,不同于凡人之虛妄分別之見,那麼,諸凡夫如何依真實性相,以舍妄歸真
世尊,因爲諸凡夫不見諸法真實性相,而真實性相離于有無,所以無所謂顛倒不顛倒;聖人之見非如凡夫虛妄分別,然其見有真實性相,又不說真實性相是因緣非因緣,因此也是有所得,所以與凡夫之妄計性沒有什麼差別;若說叁界凡夫不同聖界,或說聖界不同叁界凡夫,這都將導致無窮之過失,若是如此,誰能了知諸法之真實性相
世尊,諸法性相自有,非由虛妄分別而有,爲何世尊說諸法是虛妄分別而有呢
又,是何道理說凡、愚分別諸法,而諸法非如是有
再者,因何而說爲令衆生舍離分別,而說分別所見法相,無如是實法
世尊何故令衆生離有無見,而又執著聖智境界,墮于有見,爲何不說空如來藏,非心行處寂滅之法,而說聖智所行真實自性事
佛說:我非不說空如來藏寂靜之法,墮于有見,爲什麼這麼說呢?我說聖智所行真實自性相,並不與真空自性相違背,只爲人生無始世來,計著有、無,于如實空法以如實不空聖智事說之,使衆生聽後,不生斷常之怖畏,也能如所證實法,離迷惑妄想,入唯識真實性,知其所見並非別法,悟空、無相及無作叁解脫門,得如實法性,了聖人境界,遠離有、無一切執著。
此外,大慧,大菩薩不應立一切諸法皆悉不生,因爲一切法本來無有,彼宗因生相也悉本來無有;大慧,若說一切法不生,則自壞不生之義,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其所謂「生」,乃是有待而生的意思,若以此生義言不生,即是自壞不生義;又,所謂一切法不生者,此中包括世出世、常無常、生不生等,若言一切法不生,則此不生相自身也不生也;又,彼不生宗須借助于因、喻、合、結五分而成,故不能成立;又,彼不生宗,于有無法中皆不能建立,此宗即入一切法數中,因爲有、無性相本來亦不生,既然如此,何處能立不生宗
所以,若立一切法不生宗,即是自壞不生義。因此,不應如此立宗,不應以五分論立宗,如此立宗有諸多過失,因爲因之體性本來不生,于此之上更立不生宗,乃是輾轉爲因,諸因異相,所以一切法體其性本來不生。不生既然是這樣,所以一切法空無自性不應立宗。
大慧,大菩薩應當說一切法如幻如夢,因爲一切法體性皆離于有、無,一切法皆是迷惑妄想的産物,若說生與不生,愚癡凡夫則多墮于有無之見,而生驚怖,故不應立不生宗,以使愚夫免生驚怖,而遠離大乘。
此外,大慧,愚癡凡夫爲無始虛僞所熏,惡習邪見之所迷惑,不能了知如實及言說法,計著心外境相,執著方便之說,不能修習清淨真實離四句法。
大慧說:正是這樣,正是這樣,正如世尊之所教誨。請爲我等說如實之法及言說法,使我及諸大菩薩于此二法而得善巧,非外道及二乘之所能入。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爲你解說。大慧,過去、現在、未來叁世諸佛,有二種法,即言說法和如實法。言說法者,即爲隨順衆生根機而說種種方便教;如實法者,謂諸修行者,了達諸法唯心所現,離諸分別,不墮一異、俱不俱等分別執著。超越一切心識,于自覺聖智所證境界,離諸因緣及能、所取等各種相應見相,一切外道、聲聞、緣覺所不能知者,此即是如實法。此二種法,你及諸大菩薩應當勤加修學。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我說二種法,言說法與如實法;
言說法開示凡夫,如…
《楞伽經 無常品第叁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