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P2

  ..續本文上一頁

  又,大慧,聲聞乘有二種差別相,所謂自證聖智殊勝相和分別執著自性相。何謂聲聞乘自證聖智殊勝相

  謂達苦、空、無常、無我境界,厭離五欲,棲心寂滅,于蘊界處一切諸法,若自相若共相,不壞其相,未達法無我,然達人無我。如是了知,心住于一境。住一境已,遂獲諸禅解脫叁昧道果,而得出離,住自證聖智境界樂。但斷現行煩惱,未斷習氣煩惱;但離分段生死,未斷變易生死,此名聲聞乘自證聖智境界相。大菩薩雖也得此聖智境界相,但以大悲本願故,不入于涅槃,不取此叁昧樂,大菩薩對此自證聖智樂不應修學。

  

  何謂分別執著自性相

  謂知四大所造色等諸法,非如外道所言是神我等生,然取著于如來止啼授藥等權便說,于自、共相妄想執著,此名聲聞乘分別執著自性相。大菩薩于此法中應知、應舍,更入于人無我、法無我境界,由之漸進諸地。

  

  其時,大慧菩薩對佛說:世尊,如來所說常不思議自證聖智第一義境,不同于外道所說常不思議作者嗎

  佛說:大慧,此自證聖智第一義境,不同于外道所說的作者得常不思議,爲什麼呢

  外道以作者爲常不思議因相,此因自相不相應,以何顯于常不思議境

  若因自相相應,則是常,非常不思議境。大慧,我所說的第一義常不思議因自相成,由能所因相俱離有無,自證聖智所行相故有相而非別境,以第一義智其因故有因而非生滅。離有離無故非作者,譬如虛空、涅槃寂滅法,故常不思議。所以,我說如來自證聖智常不思議,不同于外道所說的常不思議。大慧,此常不思議是如來自證聖智所行真理,所以大菩薩應當勤加修學。

  

  此外,大慧,外道所說的常不思議,以無常變異爲因,非是以自覺所行相爲因,故是無常不思議,非是常不思議。大慧,外道所謂常不思議,以世間所作法生而還滅、有而還無,此屬無常非是常。我也見世間所作法生而還滅、有而還無,說之爲無常,不說之爲常。大慧,外道以此等無常因相說常不思議,此因相本身即不真實,如同兔角,故其所說常不思議唯是妄想言說,爲什麼呢

  其因相非是常因,如同兔角故。大慧,我所說的常不思議以自證聖智爲因,不以外法之無常變易爲因,外道則與此相反。實際上,如果不懂得自因之相離有無、超情識,而妄計在于自證聖智所行相外,如此之常不思議不應說。

  

  大慧,諸聲聞畏怖生死輪回之苦而趣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之相,實是虛妄分別的結果,妄以灰身滅智、諸根境滅爲涅槃,不知證自智境、轉染成淨爲大涅槃,彼愚癡人以生死異涅槃,爲此愚夫說斷生死入涅槃,故說叁乘種性,彼愚癡人以爲此叁乘說爲究竟義,不說一切唯心,心外無境。大慧,此諸聲聞不知過去、未來、現在叁世諸佛所說自心境界,取心外之境,常于六道輪回不絕。

  

  又,大慧,過去、未來、現在叁世諸佛說一切法不生,因爲一切諸法皆是自心虛妄分別所見,均無自性,離有生、無生二種見故,譬如兔、馬之角,本無生滅、有無,愚癡凡夫妄取生滅、有無之見。唯有如來自智所證境界,一切法自體性不生,非愚夫有無分別境界。大慧,衆生及其所依住之器世間,一切皆是藏識影像,能所二取之所變現,均無自性,彼諸愚夫爲生住異滅種種現象所迷惑,于中妄起有無分別之見。因此,大慧,你等大菩薩應于一切法不生義中勤加修學。

  

  此外,大慧,有五種種性。哪五種種性呢

  即聲聞乘種性、緣覺乘種性、如來乘種性、不定種性、無種性。大慧,如何知是聲聞乘種性

  謂如聞說于五蘊、十處、十八界一切諸法自相共相,聽聞苦、集、滅、道四聖谛時,悲喜交集,喜樂修學,而對于緣起之相不樂觀悟,應知此是聲聞乘種性。達此聲聞乘境界者,相當于菩薩第五、第六地,斷現行煩惱而未斷習氣及所知障,未度不思議變易死。此等衆生常自以爲:我生已盡,道行已立,所作已辦,日後不再輪回受報,達于人無我境界,乃至趣入涅槃境界。

  

  大慧,還有一類衆生求證涅槃,妄計覺知我、人、衆生、壽者等各各差別,謂此是涅槃;另有一類衆生,說言一切諸法,因神我而有,謂此即是涅槃。大慧,此等衆生不得解脫,因爲都未能通達法無我。這是聲聞乘及外道種性,于未出離苦海而自以爲已超脫生死,你等應勤修習,舍此種種惡見,以期趣入如來種性。

  

  大慧,如何知是緣覺乘種性

  謂若聽聞緣起諸法,無量歡欣,喜樂修學,遠離愦鬧吵雜的種種因緣,無所染著,或時聞說現種種身,或一身分爲多身,或多身合爲一身,神通變化,無礙自在。一心信受此緣起法,決不違背,當知此即是緣覺乘種性,應爲其說緣覺乘法。

  

  大慧,如來乘種性所證法有叁種,一是自性無自性法,二是內身自證聖智法,叁是外諸佛刹廣大法。所謂自性無自性法者,即叁自性叁無性秘密法;內身自證聖智法者,即佛所自證之一乘了義不思議真實法;外諸佛刹廣大法者,即以大悲願攝化衆生、莊嚴淨土,究竟到于一切智地法。大慧,若有聞說此法,及見自心所現之正依二報,建立阿賴耶識不思議境者,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此即是如來乘種性。大慧,不定種性者,謂若聞說叁乘法時,隨生信人,順學而成,其性可栘而不固定,故稱不定種性。大慧,爲不定種性者而說是種性,令其知權趣實,證人第八無所有地,故說此種性。大慧,彼聲聞乘種性,若能證知識性,見法無我,斷煩惱結,最終當入佛地,得如來身。

  

  其時,世尊即說頌言:

  預入聖流之須陀洹,一來天人受報之斯陀洹,

  不再受生欲界之阿那舍,永無生死果報之阿羅漢,

  如是聲聞乘四聖人,其心皆悉迷惑。

  我所立叁乘一乘及非乘,

  爲愚夫愚婦隨機方便說。

  第一義法門,遠離于有無,

  安住于無所有境界,何有叁乘之名

  如來所說諸禅叁昧、滅盡定諸法,

  爲愚妄凡夫作如是說,離心不可得。

  

  此外,大慧,此中一闡提,何故沒有追求解脫、入涅槃之欲望

  大慧,因他已經斷絕了一切善根的緣故,因他已發願爲濟度一切衆生出離生死苦海,衆生不度盡,永不入涅槃的緣故(此指大悲闡提)。何謂斷絕一切善根

  即其誹謗大乘法藏,不隨順佛經諸解脫之說,善根斷盡,不入于涅槃。何謂爲無始衆生發願不入涅槃

  謂諸菩薩曾發願,欲濟度一切衆生入于涅槃,若有一衆生未入涅槃,我即不入。就其不入涅槃說,此大悲菩薩也名爲一闡提。此二種闡提即屬于無種性者。

  

  大慧菩薩說:世尊,此中何者是畢竟不入于涅槃者

  佛說:大慧,彼菩薩一闡提,了知一切法本來寂滅,與涅槃無異,是畢竟不入于涅槃者,並不是那種斷盡善根一闡提者。爲什麼這樣說呢

  因爲斷善根闡提,以佛之威力,其後善根還生,爲什麼呢

  佛對于一切衆生都不會抛棄,所以,畢竟不入于涅槃者,只有菩薩一闡提。

  

  此外,大菩薩應當善知叁自性相。何謂叁自性相

  即妄計自性、緣起自性和圓成自性。大慧,妄計自性從諸法之形相生。如何從諸法之形相生

  謂其從因緣而起的現象中,起種種執著。此種執著于緣起事相之妄計性,更可分爲二種,這就是諸佛所說的名相執著和事相執著。大慧,所謂事相執著者,即于內外法中起執著于自相、共相;所謂名相執著者,即于內外法中起諸如男女、衣瓶等等名相。此即是二種妄計自性相。大慧,諸法從因緣而生,此即名緣起自性。何謂圓成實性

  謂離名相事相一切分別,自證聖智所行之真如境界,此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其時,世尊即說頌曰:

  名相分別,是妄計緣起二性相;

  正智如如,即是圓成實性。

  

  大慧,以上所說即是五法、叁自性法門,自證聖智所行境界,你等大菩薩應勤加修學。

  

  此外,大慧,大菩薩應當善于觀察、了知二無我相。何謂二無我相

  所謂人無我、法無我。大慧,何謂人無我

  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切諸法,都無其主宰、實在之性。一切無知愛業之所生起,眼等諸識取著于色而虛妄執著,乃至一切可見之國土世間,都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之所顯現,刹那相續,念念不住,如河流、如種子、如燈焰、如猛風、如浮雲。躁動不安,如猿猴;樂不淨之處,如飛蠅;不知滿足,轉薪更熾,如猛火。爲無始虛僞習業所熏,于叁途六趣中輪轉不息,如汲水輪,循環不停;種種色身如木人,因機關而動,如死屍,借咒術而起行。如能善知蘊界入諸法悉無有我,如木人死屍,是名無人我智。

  

  大慧,如何是法無我智

  謂知蘊界處諸法是妄計性,如蘊界處空無我、我所,唯共積集煩惱業故,如以業愛之繩自縛,由因緣輾轉相生,實在是無我無作者,一切諸法也是這樣,離自相共相,由虛妄分別,種種相現,愚夫妄加分別,非諸聖者之智見。這樣觀察一切諸法,遠離一切心意識名相妄想,是名大菩薩法無我智。得此智慧,知人我皆妄,即入初地,由之次第漸進乃至十地。住此地後,有大寶宮殿蓮花王座,菩薩成就如幻叁昧,坐其上而受佛位,同行菩薩前後圍繞,一切諸佛從十方來,以手摩頂授予佛位,如轉輪王授太子王位,超菩薩地,獲如來身。大慧,此是名見法無我相,你及諸大菩薩應當勤加修學。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建立誹謗相,使我及諸大菩薩離此惡見,速得無上正等正覺,得正覺後,于正法不生誹謗。佛接受大慧勸請,即說偈頌說:

  

  衆生及器世間依正諸法,都是自心之影像,

  愚癡凡夫不識此理,起無中說有、有中說無之建立誹謗相,

  此諸所起實在只是心之作用,離開自心一切了不可得。

  

  其時,世尊爲了重明此義,便對大慧說:有四種于無中說有之「建立」。那四種呢

  一是無有相建立相,二無有見建立見,叁無有因建立因,四無有性建立性。大慧,所謂誹謗相者,亦即于諸惡見所建立之法,不…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