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大乘入楞伽經
羅婆那王勸請品第一
我親自聽到佛是這樣說的。在某一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住在大海邊的摩羅耶山頂的楞伽城中,同衆多大比丘、大菩薩在一起,這些大菩薩都已通達世間、出世間,有爲、無爲的一切諸法,明了諸識亦無常一之體性,善知一切外境外物都是自心之所變現,精于禅定,富有神通,能隨衆生之心變現各種形像,方便說教,隨機攝化,一切諸佛爲其灌頂授記。這些大菩薩從各個佛國而來,以大慧菩薩爲上首。
其時,佛在海龍王宮說法,七日之後,從海中出來,有無數梵天、帝釋、諸大護法天龍等,奉迎于佛。其時,佛舉目看見了摩羅耶山頂的楞伽大城,便面帶微笑地說:過去諸佛都在此地演說自己以正智證涅槃之法。此法既非外道之所猜測臆度之邪見,亦非二乘所修行之境界,我現在也爲羅婆那王開示此法。
其時,羅婆那王借助于佛之神力,聽到了佛所說的話,從很遠的地方知道佛已從海龍王宮出來,現正爲諸梵天、帝釋及諸護法所簇擁圍繞。時羅婆那王見海波浪不能現象,觀其會中大衆的如來藏識真如性海也是這樣,因于無明境界風動,轉識浪起,不能發現無邊德用。即起歡喜心,高聲說道:我應當到佛那裏去,請佛到此城來開示說法,使我及諸天、世人于長夜中,得大光明,得大利益。說罷,即與諸眷屬乘坐花宮殿前往佛之處所。到達之後,羅婆那王從宮殿上下來,並從右邊環繞叁周,以衆伎樂供養于佛,所持樂器都是大青因陀羅寶(按:即帝釋的青珠),其間雜以琉璃等寶,這些樂器都用上等的布料纏裹,其聲美妙,音節和諧。羅婆那王于陣陣音樂聲中唱說偈句贊頌于佛,曰:
諸佛所證真心自性,是諸法眼藏。
無人我、法我之執,遠離一切妄見執著。
此種智慧唯佛世尊乃能證知,
願世尊垂愍,爲我等開示、宣說。
佛身集萬善,于自證智境界恒常安樂,
變化自在,願入楞伽城爲我等說法。
過去世諸佛,也曾于此城中說法,
此間之夜又諸部衆,一心想聽佛之演說。
其時,羅婆那王又以歌聲而說頌曰:
世尊于過去七日中,于龍宮宣說佛法:
後從龍宮出來,安詳登上此岸。
我與衆采女,以及秉多夜叉眷屬等等,
還有歸依的婆羅門童子輸迦,是超拔于衆的聰慧者,
都以其神力,來到如來佛處所。
大家從花宮殿下來後,各各禮拜于佛;
又借助佛之神力,稱說自己名號。
我是十頭羅刹土,今日來佛所,
願佛爲我及楞伽城中諸衆生開示、說法。
過去無數佛,都曾在此楞伽城中說自己所證之法門,
希請世尊也能這樣,在衆多菩薩的簇擁下,
到摩羅耶山頂之楞伽城去演說最上清淨法門。
我及住于楞伽城的廣大信衆,
今日一心想聽聞佛講說自證之清淨法門。
想念過去世無數佛,曾在諸大菩薩的簇擁下,
于此地演說《楞伽經》。
願佛同往尊,也爲大衆開示,
敬請佛慈悲哀憐無量夜叉衆,入楞伽城爲我等說此妙法門。
世尊聽到這些話後,即告訴羅婆那王:過去世諸佛,都哀憐于你,答應你的請求,來此楞伽城說自證法,未來諸佛,也會這樣。這是個喜聞佛法、勤于修行之信衆們的住所,我及諸菩薩哀憐于你,故願意接受你的請求。說完此話,佛及諸菩薩等即默然而住。
當時羅婆那王即以所乘之妙花宮殿奉獻于佛,佛坐于花宮殿上,羅婆那王及諸菩薩前呼後擁,衆多采女歌詠贊歎,供養于佛,一起前往摩羅耶山頂的楞伽城中。抵達該城後,羅婆那王及諸眷屬,又作種種上妙供養,夜叉衆中童男童女,以寶羅網供養于佛,羅婆那王又把寶璎珞奉獻于佛及諸菩薩,把寶璎珞挂于佛及諸菩薩的項頸之上。其時,佛及諸菩薩受供養後,便簡略講說了各自所證境界之甚深法門。當時羅婆那王及其眷屬,又特別地供養了大慧菩薩,並對他說:
我今衆修行者,想請佛開示一切諸佛的自證智境界;
我及諸夜叉衆,以及在座的衆菩薩,
一心想聽聞佛法,因此都請佛給予開示。
你是諸修行者中最善于談論的,
因此大家都很敬佩你,希望你能向佛問法。
究竟什麼是自證清淨之法門
如何是入于佛的境界
如何才算遠離外道二乘
以及如何才能遠離一切過失
其時,世尊以其神通之力,于該山中更變化出無數無量寶山,並且都以百千萬億妙寶莊嚴裝飾,每一寶山又都有佛顯現其頂,每一佛前都有羅婆那王及諸大衆,十方世界一切國土也都于中顯現,一一國中都有如來,一一佛前鹹有羅婆那王及其眷屬,都有楞伽大城阿輸迦園,都是那樣富麗莊嚴毫無差異,同時都有大慧菩薩在向佛請問佛法,二諸佛也都在演說開示自證智境界。以百千妙音聲宣說完此經後,佛及諸菩薩都于空中隱而不見,羅婆那王只見到自己身居本宮之中,他當下便想:剛才說法的是誰
又是誰聽其說法
剛才所看到的一切究竟是什麼
能見的又是誰
佛及諸國土大城衆寶山林,這一切現在都那裏去了
難道是夢中所見嗎
難道是幻化而成的嗎
或者猶如幻有實無之幹闼婆城
或者眼睛有了毛病
或者爲陽焰微塵的反映所迷惑
或者如夢中見石女生子
或者如煙焰旋火輪
旋即又想:世上一切諸法大概都是這樣,本來實無其物,都是自心虛妄分別的結果,凡夫迷惑,不懂得這個道理。實際上,世上無有能見,也無所見,無有能說,也無所說,見佛聽法都是虛妄分別,正如剛才所看到的,不能說是見到了佛,不起分別才能真正見到佛。
其時,羅婆那王當即開悟,棄除了一切雜染,證得諸法唯是自心所變現,住于無虛妄分別之境地,由于以往所種善根,得如實見一切法,了達外境即是自心,能以自智慧善巧觀察,永離于一切邪見臆想,善于修行,爲修行師,能于自身顯種種色像,得種種大方便解,善知諸地精進之相,善觀各種心識自體,斷除叁界相績身見,遠離外道各種執著,以自智覺悟入于如來之藏,直趣佛地。
其時,聽到虛空中及宮殿裏都發出這樣的聲音:善哉!大王,像你所修學的,諸修行者都應該這樣修學,應當這樣見一切如來,應當這樣見一切諸法,如若異此如實之見,即是斷滅之見。自證之法,非心意識境界,故各種心識應當遠離,應如理觀察一切法性,應依智慧內修,莫著外見,莫著二乘外道所修句義境界,及二乘外道所得之諸叁昧法。你不應樂戲論談笑,也不應起吠陀外道之見,不應耽著王位自在,也不應住外道六邪定中,若能如此如實修行,即能摧破種種邪論惡見,能舍棄一切我見執著,能夠以妙慧轉識成智,入如來自證聖境。你應如此勤加修習,使所得之法更爲清淨,善修正定,由定發慧而至殊勝之位,莫著外道二乘境界,以爲殊勝,如外道凡夫等修行者。外道執著于我,見有我相,及四大、蘊界處有實功能,而取著于色聲香味觸法;二乘見有十二因緣,不了性空,于中妄加分別。
楞伽王,此法殊勝,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證聖智,于諸界中上品受生:楞伽王,此大乘行能滅無明惑,能除諸業障,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于我,作種種異論,不能演說離見識性、法非法二義。善哉!楞伽王,能如是思維此義,乃是真見佛也。
其時羅婆那王又想重見如來,因爲如來世尊于事理無礙之境,觀達自在,離外道法,能說自證聖智境界,超諸化佛所作之事,住如來定,入叁昧樂,所以稱爲大觀行師,也稱爲大哀愍者,能燒斷一切煩惱,斷除一切分別妄想,衆佛弟子所共圍繞,善知一切衆生之心,遍一切處,具一切智,永離一切分別事相,我今願得重見于如來,以重見因緣,未得覺悟者即得覺悟,已得覺悟者,不複退轉,遠離一切虛妄分別,住叁昧樂,智慧增長,進入如來地。
此時,世尊知道楞伽王馬上就要證悟不生不滅法門,出于哀憐之心,便重現其身,連同剛才所變現之衆多山城國土,也一並重新顯現。其時,十首羅刹王重新見到剛才出現的一切景象:衆多山城都十分富麗莊嚴,每一城中都有如來顯現其中,每個如來都具叁十二種相,而自己則出現于各個如來佛跟前,且每一如來佛之前都有大慧菩薩、夜叉等簇擁圍繞,各各在說自證智所行之法門,又見十方諸佛國土,也都是這樣毫無差別。
其時,世尊以其慧眼普觀衆會,突然如獅子王回頭,欣然大笑,只見此時佛之眉間、髀劦月、腰頸、肩臂各處的每一毛孔,都放出無量光明,如虹放彩,如日舒光,又如大火在熾熱燃燒。其時,虛空中之梵天、帝釋天及其四天王,遙見如來坐如須彌山,于楞伽山頂欣然大笑。其時衆菩薩諸天衆都在想:佛世尊于一切均坦然自在,今何故欣然大笑
通身放大光明,默默下動坐如須彌,住自證境地,入叁昧妙樂,如獅子王四周環視,望著羅婆那王,念著如實之法。
此時,大慧菩薩受羅婆那王之請求,加之他洞悉在座諸菩薩之心思,深知未來一切衆生都愛好執著于語言文字,常隨言取義而生迷惑,執著于外道二乘之行,或者産生這樣的念頭:世尊已經遠離諸識境界,是什麼原因欣然大笑
爲了破其疑惑,所以就向佛提問佛法。佛隨即說:善哉!大慧,你憐愍衆生爲叁世惡見所纏繞,爲了使他們開悟,特意向我問法。諸多有智慧之人,爲了自利利他,能夠作這樣的提問。大慧,此楞伽王曾問過去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二種之義,現在你也提出這樣的問題,今後的問法者也會提出這個問題。如來二種義差別之相,一切二乘及諸外道都不解其義。
其時,如來知楞伽王欲問此義,便告之曰:楞伽王,你欲問法,就快問吧,我會逐一爲你解釋的,滿足你的願望,使你歡喜,能夠以智慧觀察思維,遠離一切虛妄分別,善知諸地境界,證得真實之義,入于禅定之樂,爲諸如來之所攝受,安住于寂靜之樂,遠離二乘禅定的種…
《楞伽經 羅婆那王勸請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