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十二 十善業道是一切圓滿成就的基礎▪P2

  ..續本文上一頁自己的生命都給燒掉了,你說這個差別大不大?要好好思維,聞佛非常重要啊,不聞到佛法,我們只有下墮,沒有五戒十善的修行我們就得不到人天的果位。所以欲界天的天人,看見世間的這些人做壞事就十分苦惱,看見世人做好事他就很開心,爲什麼呢?我們初一、十五或者六齋日、十齋日要做好事,當然平時也要做好事,因爲這個時候天人就到人間來考察,看看人間的人做得怎麼樣,做壞事的話就要懲罰,做好事的話就跟上天彙報,跟玉皇大帝彙報。如果人間做好事的人多,將來往生到天上的人也就多,天上的人口就多了,如果說做壞事的人多,到天上的人口就少了,人丁不旺啊。阿修羅,就是魔王的衆生,當看到人修學佛法他就苦惱,看見人行惡作惡他就高興啦,爲什麼?他的人口就多了,所以說如果我們世上做壞事的人多了,生天的人口就少了,做善事的人多了,生天的人口就多了。做善事的人多,天上的人口越來越多,正義的力量也就越來越大了,而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裏的這些人就越來越少,邪惡的勢力也就越來越少了。

  下面經文:“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若離十善業,欲修行證果,譬如空中建樓閣,或種稻子,欲成就生長,無有是處。”聲聞乘果位、獨覺乘的果位、菩薩乘的果位乃至成就佛的果位。聲聞、獨覺、菩薩就是叁乘。獨覺又叫圓覺。這一切佛法、一切聖賢的功德都是以十善業爲基礎而得成就,把十善當作大地,這些叁乘聖賢的這些樓閣都依靠這個十善大地而能成就。若離開十善業想要修行證果,就好像空中建樓閣,或者說在空中種稻子,有可能嗎?由此可見,十善業道是我們修學佛法的必經之路,也是成就叁乘聖賢果位不可缺少的資糧。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呢?成就聖賢的果位,當然最終的聖賢是佛。可是叁乘聖賢的果位離開十善業道不能成就。十善業道在我們修學佛法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不學習這些,光燒燒拜拜是不可以的。

  經文:“佛說此經已,娑竭羅龍王及諸大衆,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佛陀講完這一部經典以後,龍王和一切的諸大比丘、大菩薩還有一切的天人,就是在場聽法的大衆,天人、阿修羅等等這些衆生,都根據自己的根基得到聽聞《佛說十善業道經》的各種利益,從而法喜充滿,感到無比歡喜,都紛紛表示要依教奉行。

  結語

  這是本經的內容,我們今天講到這裏就圓滿了。雖然說我們講這部《佛說十善業道經》圓滿了,但是我們修學《佛說十善業道經》才剛剛開始。佛告訴我們學習十善業道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現在開始要發願了,要努力修學十善業道。

  我們學佛,不聽聞佛法可以嗎?自己盲修瞎練可以嗎?只是上一上香、拜一拜佛可以嗎?或者是拿著佛法批評別人,你說我不對,我說你不對,可以嗎?或者比一比誰去參拜過多少地方,可以嗎?不是不可以,是不夠。這樣就大材小用了,你把佛法這個無上的法寶當成了什麼?曾經見過報紙上報道,有一個人家裏頭有一個古董,宋朝的青花瓷的小碗,值幾千萬,他用這個青花瓷小碗喂雞。而我們現在就是把佛法這樣用,神佛不分,迷信跟正信混到一塊,我們就把這個無上的法寶當做給雞喂食的東西,這是糟蹋了佛法呀。這麼甚深難得的佛法,我們好不容易遇到了,可是我們卻都在糟蹋啊,這是我們應該繼續去做的事情嗎?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再這樣去糟蹋我們學到的佛法啦。這樣的學佛可以說真的是差了很遠,不是正信的佛法,是歪曲的佛法,或者說是把佛法陷入到一種迷信的地步,這是陷佛法于不義。所以我們一定要讓真正的佛法得以弘揚開,不能讓別人把佛法誤認爲迷信,要讓佛法的光明呈現在大衆的面前。如果說我們講這一部經典,大家能夠認識到佛法這種重要性,並且從此能夠開始對佛法的聞思修行,那麼我們這次講經就更加圓滿了。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衆、叁萬二千菩薩摩诃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衆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于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耀,蔽諸大衆。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複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衆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衆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衆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于此正見不動,勿複墮在斷常見中,于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爲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衆。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爲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爲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嗔恚、邪見。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爲十?一、于諸衆生普施無畏;二、常于衆生起大慈心;叁、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爲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爲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複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爲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叁、人不欺負;四、十方贊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衆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爲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複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贊法。何等爲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叁、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是爲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複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爲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花香;二、爲諸世間之所信伏;叁、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五、得勝意樂,叁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製伏。是爲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複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爲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叁、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是爲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爲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叁、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爲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複次龍王,若離绮語,即得成就叁種決定。何等爲叁?一、定爲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叁、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爲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複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爲五?一、叁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叁、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于昔時不悭嫉故。是爲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叁界特尊皆共敬養。

   複次龍王,若離嗔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爲八?一、無損惱心;二、無嗔恚心;叁、無诤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衆生心;七、身相端嚴,衆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爲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複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爲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甯殒身命,終不作惡;叁、唯歸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于聖道;八、不起身見,舍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是爲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爾時,世尊複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于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爲一切怨賊損害。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直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離虛诳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衆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恒無乖诤。離粗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衆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堅固,具大威力。離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速自成就,無礙心智,諸根嚴好,見皆敬愛。離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恒生正見敬信之家,見佛聞法,供養衆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爲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如是。

   龍王,舉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衆相好。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莊嚴故,能生念慧、慚愧、輕安。慧莊嚴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慈莊嚴故,于諸衆生不起惱害。悲莊嚴故,憫諸衆生,常不厭舍。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舍莊嚴故,于順違境,無愛恚心。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衆生。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莊嚴故,恒令身心輕安快樂。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忘,寂然調順,斷諸煩惱。力莊嚴故,衆怨盡滅,無能壞者。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爲無爲樂。

   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複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說此經已,娑竭羅龍王,及諸大衆,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終)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十二 十善業道是一切圓滿成就的基礎》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