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果想。于非因中生于因想。因此外道算不上一道清淨無二。”
文殊師利說:“如佛所說:有常、有我、有樂、有淨是實。諸外道等應有實谛,而佛法中沒有。爲什麼呢?諸外道也說諸行是常。如何是常?可意、不可意、諸業報等、受不失故。可意就是十善報。不可意是十不善報。如果說諸行無常,那麼作業的人滅後誰來承受果報?因此諸行是常。
殺生因緣也叫做常。世尊。如果說諸行無常。能殺可殺兩者都是無常。如果無常誰在地獄接受罪報呢?如果說定有地獄受報之人。那麼諸行就不是無常。
世尊。系心專念也是常。所謂十年所念到了百年也不忘失所以爲常。如果無常自己所見到的事情誰記憶和挂念呢?因此一切諸行不是無常。世尊。那麼一切憶想也是常了。
有人見過別人的手腳頭項的樣子,之後見到就能認識。如果無常此想就應該滅道。世尊。那些學過的技能長久練習,從初學或經過叁年或經過五年,然後才能熟練掌握所以叫做常。世尊。算數之法。從一至二、從二至叁、乃至百千。如果無常初一就會滅。如果一滅了怎麼會有二?如此總時一始終無二。因爲一不滅所以有二乃至百千。所以是常。世尊。比如讀誦之法。讀一阿含到二阿含,乃至叁四阿含。如果無常,可以讀誦總也不能到達四。因此讀誦增長因緣所以叫常。世尊。瓶、衣、車乘、如人負債。大地形相、山河樹林。藥木草葉、衆生治病等無不是常。世尊。一切外道都說諸行是常。如果是常即是實谛。
世尊。有外道又說有樂。爲什麼呢?因爲承受者一定得到可意之報。世尊。凡享受樂的人必定得之。所謂大梵天王、大自在天、釋提桓因、毗紐天、以及人天。因此定有樂。世尊。有外道也說有樂,因爲能令衆生産生追求的願望。饑者求食、渴者求飲,寒者求溫、熱者求涼。累極求休息、病者求愈、欲者求色。如果無樂爲什麼要追求?因爲有求所以有樂。世尊。有外道又說布施能得樂。世間之人喜歡布施沙門、諸婆羅門、貧窮困苦的人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象馬車乘末香塗香,衆花屋宅依止燈明。如此種種惠施爲了後世得到可意報。所以決定有樂。
世尊。有外道又說以因緣故當知有樂。所謂受樂因爲有因緣所以叫做樂觸。如果無樂爲什麼有因緣?如同兔子沒有角,是沒有此因緣。有樂的因緣自然有樂。世尊。有外道又說上中下所以當知有樂。下受樂者釋提桓因。中受樂者大梵天王。上受樂者大自在天。因爲有如此上中下故所以有樂。世尊。有外道又說有淨。爲什麼呢?如果無淨就不會起愛欲,如果起欲當知有淨。又說金銀珍寶琉璃頗梨車[(王*巨)/木]馬瑙珊瑚真珠璧玉珂貝,流泉浴池飲食衣服,花香末香塗香燈燭之明,這些物品都是淨法。另外有淨,五陰即是淨器盛著淨物,所謂的人天、諸仙、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諸佛。因此叫做淨。世尊。有外道又言有我。因爲能看見、能行爲。比如有人進入陶師的家。雖然不見陶師,但是看見輪繩就知道此家必是陶師。我也如此,眼見到色後必知有我。如果無我誰能見色?聞聲乃至觸法也是如此。另外如何得知有我?因相而知。什麼相呢?比如:喘息、視眴、壽命、役心、受諸苦樂、貪求、嗔恚。這些都是我的相,所以必定有我。另外有我因未能辨別氣味故。見到有人吃水果就知道其味,所以必定有我。另外怎麼知道有我呢?因爲能夠行爲,比如拿著鐮能割草,拿斧能坎木,拿瓶能盛水,拿車能駕禦。這些事情我執能夠作爲,所以必定有我。另外如何知道有我呢?再出生時就想要吃奶,這是宿習的緣故。所以必定有我。另外能夠和合財物利益衆生的緣故而知有我,比如瓶衣車乘田宅,山林樹木象馬牛羊,這些財物如果得到就有利益。此內五陰也是如此。眼等諸根因爲能和合所以能利益我,所以必定有我。另外如何知道有我呢?因爲有遮擋存在的緣故。比如有物所以有遮礙。如果沒有物則不會有遮擋。如果有遮那麼必定有我,所以必定有我。另外如何知道有我呢?伴非伴故,親與非親不是伴侶。正法、邪法不是伴侶。智與非智不是伴侶。沙門非沙門。婆羅門非婆羅門。子非子、晝非晝、夜非夜、我非我。這些爲伴、非伴。所以必定有我。世尊。諸外道種種說有常樂我淨。當知定有常樂我淨。世尊。因此諸外道等也說言我有真谛。”
佛說:“善男子。如果有沙門婆羅門說有常、有樂、有淨、有我,那一定非沙門、非婆羅門。爲什麼呢?因爲迷于生死、離一切智的大導師的緣故。這些沙門、婆羅門等沈沒在諸欲中,善法就受到損害。那些外道系在貪欲、嗔恚、癡獄。堪忍愛樂之中。外道雖知業果自作自受,卻不能遠離惡法。這些外道不是正法、正命、自活。爲什麼呢?因爲沒有智慧火,所以不能消除。這些外道雖希望貪著上妙五欲,卻缺少善法不勤修行。這些外道雖然希望進入正解脫中,卻因爲持戒不足不能成就。所以外道雖欲求樂,卻不能求樂之因。所以外道雖憎惡一切諸苦,可是其所行不能遠離諸苦之因。這些外道雖被四大毒蛇所纏,仍然放逸不能謹慎、這些外道被無明所覆、遠離善友。樂于在叁界中遭受無常燒烤,在大火之中而不能出。這些外道遭遇煩惱難愈之病,卻不求大智良醫。這些外道要在未來經曆無邊險遠之路,而不知修習善法資糧而自莊嚴。這些外道常被淫欲災毒所害,卻反而抱持五欲的霜毒。這些外道嗔恚熾盛,卻反而親近惡友。這些外道常被無明之所覆蔽,卻反而追求邪惡之法。這些外道常被邪見之所诳惑,卻反認爲那是親善的。這些外道不敢吃甘果卻種下苦澀的種子。這些外道已經處在煩惱暗室之中,卻反而要遠離大智光明。這些外道被煩惱饑渴,卻反而喝諸欲的鹹水。這些外道漂沒生死無邊大河,卻反而遠離無上船師。這些外道迷惑顛倒言諸行是常。諸行如果是常毫無道理。”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叁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