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三▪P2

  ..续本文上一页慈、大悲、念佛三昧。又说十六种。所谓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和佛所得的三正念处。又说二十道。所谓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念佛三昧、三正念处。善男子。而道是一体。如来昔日因为众生而说种种分别。另外善男子。比如一火因所点然的东西而又种种名字。所谓木火、草火、糠火、[麦*戈]火、牛马粪火。善男子。佛道也是如此一而无二。因为众生不同而又种种分别。另外善男子。比如一识分别说成六中。如果在眼就叫眼识。乃至意识也是如此。善男子。道也如此一而无二。如来为化度众生所以有种种分别。另外善男子。比如“色”作为眼所见就叫做色。作为耳所闻就叫做声。鼻所嗅就叫做香。舌所尝就叫做味。身所觉就叫做触。善男子。道也如此一而无二。如来为化度众生所以种种分别。善男子。因此八圣道分叫做道圣谛。善男子。此四圣谛诸佛世尊次第解说,因此因缘无量众生才能度脱生死。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昔日佛在恒河岸尸首林中。那时如来取树叶告诉诸比丘。我今日手中所拿的叶子多,还是一切草木的叶子多。比丘回答:世尊。一切因地的草木叶子多到不可称计。如来所拿的则少不足言。诸比丘。我所觉悟的一切诸法如同因大地而生的草木。为众生所宣说如同手中之叶。世尊。那时这样说的。如来所了解的无量诸法。如果都在四谛中那么就都已解说了。如果不是那么应该还有第五谛?”

  

  这时佛赞叹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今日所问能利益安隐快乐无量众生。善男子。这些诸法都已摄在四圣谛中。”

  

  迦叶菩萨又说:这些法如果在四谛中。如来为何说不曾说?

  

  佛说善男子:“虽然包括却不能叫做已说。为什么呢?善男子。要知道四圣谛有二种智。一是中,二是上。中就是声闻、缘觉的智慧。上就是诸佛菩萨的智慧。善男子。知道阴苦就是中智。分别诸阴有无量相都是苦则不是声闻缘觉所能知,叫做上智。善男子。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不曾说过。善男子。知道诸入叫做门也叫做苦,是中智。分别诸入有无量相都是苦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叫做上智。其中的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之。善男子。知道诸界是分,又叫性也叫苦。这是中智。分别诸界有无量相都是苦则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这是上智。善男子。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知道色是坏相是中智。分别诸色有无量相都是苦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是上智。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知道受觉之相是中智。分别诸受有无量觉相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是上智。善男子。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知道想是取相是中智。分别此想有无量取相则不是诸声闻缘觉所知,是上智。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知道行是作相是中智。分别此行的无量作相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是上智。善男子。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知道识是分别相是中智。分别识的无量知相则不是诸声闻缘觉所知。是上智。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

  

  善男子。知道爱因缘能生五阴是中智。一人所起的爱无量无边则不是声闻缘觉所能知。能知道一切众生所起的如是等爱。是上智。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知道灭烦恼是中智。分别烦恼不可称计,灭也同样不可称计。则不是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知道道相能离烦恼是中智。分别道相无量无边,所离的烦恼也无量无边。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是上智。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知道世谛是中智。分别世谛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是上智。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善男子。一切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是第一义。是中智。知道第一义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是上智。这些道理我在那些经中也不曾说。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所说世谛、第一义谛是怎么回事?世尊。第一义中有世谛吗?世谛之中有第一义吗?如果有就是一谛。如果无难道不是如来虚妄之说吗?”

  

  善男子。世谛就是第一义谛。

  

  世尊。那么就没有二谛了?

  

  佛说:“善男子。因为方便随顺众生而说有二谛。善男子。如果随顺之说则有二种。一是世法。二是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的叫做第一义谛。世人所知叫做世谛。善男子。五阴和合而起名叫某甲。凡夫众生随其所称呼而叫做世谛。分析五阴则没有某甲这个名字。离开五阴更没有某甲这个名字。出世之人如参照性相而能理解,叫做第一义谛。另外善男子。或有法有名有实。或有法有名无实。善男子。有名无实就是世谛。有名有实是第一义谛。善男子。比如我、众生、寿命、知见、养育、丈夫、作者、受者、热时之炎、干闼婆城。龟毛兔角、旋火之轮。这些阴界入都是世谛。苦、集、灭、道是第一义谛。善男子。世法有五种:世、句世、缚世、法世、执着世。善男子。什么是世?男、女、瓶、衣、车、乘、屋舍这些东西叫做世。什么是句世?四句一偈,类似这样的偈子叫做句世。什么是缚世?卷、合、系、结、束缚、合掌。类似的作用叫做缚世。什么是法世?比如鸣捶集合僧人、擂鼓集合士兵、吹贝知道时间。这样的规则叫做法世。什么是执着世?如同看到远处有人穿染衣,而认为那是沙门不是婆罗门。看到见有结绳佩戴在身上,就认为是婆罗门不是沙门。这样的推断叫做执着世。

  

  善男子。这是五种世法。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对此五种世法,心无颠倒、如实而知就是第一义谛。另外善男子。如果能烧能割能死能坏就是世谛。无烧无割无死无坏是第一义谛。另外善男子。有八苦相就是世谛。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爱别离无怨憎会无求不得无五盛阴就是第一义谛。另外善男子。比如人有很多能力。走的时候就叫做走者。收割时叫做割者。饮食时叫做食者。如果制造材木叫做工匠。锻造金银的时候叫做金银师。如此一人有多个名字。法也如此其实是一,而有多名。依靠父母和合而生的名为世谛。十二因缘和合生名第一义谛

  

  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所说得实谛是怎么回事?”

  

  佛说:“善男子。实谛叫做真法。善男子。如果法非真则不叫实谛。善男子。实谛无颠无倒。无颠倒者才叫做实谛。善男子。实谛无有虚妄。若有虚妄不叫实谛。善男子。实谛名叫大乘。非大乘不叫实谛。善男子。实谛是佛所说非魔所说。若是魔说非佛说的不叫实谛。善男子。实谛是一道、清净无二。善男子。有常、有乐、有我、有净,则是实谛之义。”

  

  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如果把真实作为实谛。真实之法即是如来虚空佛性。如果是这样如来虚空和佛性就没有差别。”

  

  佛告诉文殊师利:“有苦有谛“有”实。有集有谛“有”实。有灭有谛“有”实。有道有谛“有”实。善男子。如来非苦非谛“是”实。虚空非苦非谛“是”实。佛性非苦非谛“是”实(注意有和是的区别)。文殊师利。所说的苦是无常相、是可断相、是实谛。如来之性非苦、非无常、非可断相。所以是实,虚空、佛性也是如此。另外善男子。所说的集能让五阴和合而生。也叫苦,也是无常,是可断相、是实谛。善男子。如来不是集性、不是五阴之因、不是可断相,所以是实,虚空、佛性也是如此。善男子。所谓灭就是烦恼灭,也常也无常。二乘所得的叫做无常。诸佛所得的是常。又叫证法是实谛。善男子。如来之性不叫做灭。能灭烦恼非常非无常。不是证知、常住无变,所以是实,虚空、佛性也是如此。善男子。道能断烦恼、也常也无常。是可修行的方法是实谛。如来非道、能断烦恼。非常无常、不是可修之法、常住不变,所以是实,虚空,佛性也是如此。另外善男子。所谓真实即是如来。如来即是真实。真实即是虚空。虚空即是真实。真实即是佛性。佛性即是真实。文殊师利。有苦、有苦的原因、有苦的灭尽、有苦的对立。如来非苦直至非对。所以是实不是谛。虚空佛性也是如此。苦是有为、有漏、无乐。如来非有为、非有漏、湛然安乐、是实而非谛。”

  

  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的不颠倒就是实谛。那么四谛之中有四颠倒吗?。如果有,怎么说没有颠倒叫做实谛,一切颠倒不名为实。”

  

  佛告诉文殊师利:“一切颠倒都入苦谛。比如众生有颠倒心叫做颠倒。善男子。比如有人不受父母尊长的教育。就算接受也不能随顺修行。此人叫做颠倒。如此颠倒就是苦。”

  

  文殊师利说:“如佛所说不虚妄即是实谛。那么虚妄就不是实谛了?”

  

  佛说:“善男子。一切虚妄都入苦谛。如果众生欺诳他人。因此因缘而堕地狱畜生饿鬼。这种做法就是虚妄,可见虚妄当真是苦。被声闻缘觉诸佛世尊远离不行所以叫虚妄。这种虚妄被诸佛二乘所断除所以叫做实谛。”

  

  文殊师利说:“如佛所说大乘是实谛。那么声闻辟支佛乘则是不实?”

  

  佛说:“文殊师利。二乘者也实也不实。声闻缘觉断诸烦恼则叫做实。无常不住、是变易法,叫做不实。”

  

  文殊师利说:“如佛所说,若佛所说叫做实。那么魔说则是不实。世尊。魔所说的被圣谛所摄吗?”

  

  佛言:“文殊师利。魔所说的被二谛所摄,即苦、集。凡是一切非法、非律、不能令人得利益。即便终日宣说也没有人能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就叫做虚妄。如此虚妄则是魔说。”

  

  文殊师利说:“如佛所说一道清净无二。诸外道等也说:我有一道、清净无二。如果说一道是实谛。与外道有何差别?若无差别则不应说一道清净。”

  

  佛说:“善男子。诸外道有苦、集谛而无灭、道谛。于非灭中而生灭想。于非道中而生道想。于非果中生于…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