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大般涅槃經
法會聖衆 常親近同修翻譯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聖行品第七之四
善男子。我在觀照中發現諸行都是無常的。如何知道的呢?是因爲因緣的緣故。如果諸法從緣而生則知道其必定是無常的。那些外道中沒有一法不是從緣而生。善男子。佛性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是因緣所作、非是沒有因緣而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無相。非有名、非無名。非名、非色、非長、非短。非是陰界入之所包含的。所以叫做常。善男子。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法即是常。善男子。常即是如來,如來即是僧,僧即是常。因此從因所生的法不能叫做常。那些外道沒有一法不是從因而生的。善男子。外道不能見佛性、如來以及法,所以外道所說的都是妄語,沒有真谛。凡夫先見到了瓶、衣、車乘、舍宅、城郭、河水山林、男女、象馬牛羊,之後見到相似之物就說是常,要知道其實並非是常(再見到時已經變易了)。善男子。一切有爲皆是無常。虛空無爲所以是常。佛性無爲所以是常。虛空即是佛性。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無爲。無爲即是常。常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無爲。無爲即是常。
善男子。有爲之法有二種:色法、非色法。非色法是心心數法。色法是地水火風。善男子。心是無常的。爲什麼呢。因爲心的性質是攀緣、相應、分別的。善男子。眼識之性差異乃至意識之性差異所以無常。善男子。色境界差異乃至法境界差異所以無常。善男子。眼識相應差異乃至意識相應差異所以無常。善男子。心如果是常,眼識應單獨緣起于一切法。善男子。如果眼識差異乃至意識差異則可知其無常。因爲法相似而且念念生滅,凡夫見後就認爲是常。善男子。因爲諸因緣之相可被破壞所以是無常。所謂因眼、因色、因明、因思惟而生眼識。耳識生時所依靠的因緣不同于眼識的因緣。乃至意識的差異也是一樣的。
另外善男子。破壞諸行的因緣差異所以心叫做無常。所謂:修無常心的差異,修苦空無我之心的差異。心如果是常,應該常修無常心,就沒辦法再觀苦空無我,何況再觀常樂我淨?因此外道中不能攝取常樂我淨。善男子。所以心法必定無常。另外善男子。心性差異所以是無常。所謂:聲聞心性差異,緣覺心性差異,諸佛心性差異。一切外道的心有叁種:一者出家心,二者在家心,叁者在家遠離心。樂的相應心差異。苦的相應心差異。不苦不樂的相應心差異。貪欲的相應心差異。嗔恚的相應心差異。愚癡的相應心差異。一切外道的心相也是差異的。所謂愚癡的相應心差異,疑惑的相應心差異,邪見的相應心差異,進止威儀的心也差異。善男子。心如果是常就不能分別諸色,所謂青、黃、赤、白、紫色。善男子。心如果是常者記憶的念法就不會忘記。善男子。心如果是常凡所讀誦的就不會再增加。另外善男子。心如果是常者就不應說:已經作的、現在作的、將要作的。如果有已作、今作、當作。就知道心必定無常。善男子。心如果是常者就會無怨親、非怨非親。心如果是常則不應該說我的、他的、或死或生。心如果是常所學技能的就不會增長。善男子。因此可知,心性各各差異。有差別所以是無常的。
善男子。我現在對此非色法中演說無常,道理已經很明白了。然後再爲你解說色無常。此色無常本來沒有生,因爲生已經滅了。內色——身處在母胎初期時就不再有生,因爲生已經變化了。外色——芽莖本也沒有生,因爲生已經變化了。所以要知道一切色法都是無常。善男子。所有的內色隨時改變。歌羅邏時不同,安浮陀時不同,伽那時不同。閉手時不同,諸疱時不同。初生時不同。嬰孩時不同。童子時不同。乃至老時各各變異(這些名詞表示生命的不同階段)。所謂的外色也是如此。牙不同莖不同枝不同葉不同花不同果不同。另外善男子。內色——味也不同,從歌羅邏時至老時各各變異。外色中味也一樣。牙、莖、枝、葉、花、果其味各異。歌羅邏時力氣不同,乃至老時力也不同。歌羅邏時狀貌不同,乃至老時狀貌也不同。歌羅邏時果報不同,乃至老時果報也不同。歌羅邏時名字不同,乃至老時名字也不同。所謂內色破壞之後還會合和所以無常,外色諸樹木破壞後也會合所以無常。因爲次第漸生所以無常。次第而生歌羅邏時乃至老時。次第而生牙乃至果實所以無常。諸色都可以毀滅所以無常。歌羅邏滅時不同,乃至老滅時也不同。牙滅時不同乃至果實滅時也不同所以無常。凡夫無知,見到相似而生,就認爲是常。因此色法是無常。無常即是苦,苦即是不淨。這個道理因爲迦葉先問過此事,我已經回答過了。
另外善男子。諸行無我。善男子。所有一切法所謂色、非色,都不是我。爲什麼呢?因爲那些都可被破壞,可以增長。我是不可破壞、生長的。因此色不是我,非色之法也不是我。因爲都是因緣所生。善男子。如果外道依靠專心念誦而知有我。專念之性其實並不是我。如果把專念作爲我的性質。過去的事會有忘記的,有忘記那麼一定無我。善男子。如果諸外道因爲憶想而認爲有我,那麼沒有憶想就定知無我吧。如果見到人手長有六指。就會問自己:我曾經在何處相見過這樣的呢?如果有我就不應會問。因此必定無我。
善男子。如果諸外道因爲有遮而認爲有我者。善男子。其實通過有遮可以定知無我。比如說調達不會說不是調達,“我”也如此。如果有我就永遠不會遮我。因爲會遮我所以定知無我。如果因爲遮而知有我,那麼不遮定應無我。善男子。如果諸外道因爲伴、非伴而知有我。那麼如果無伴就應該無我吧?有法無伴的就是如來虛空佛性,我亦如此,其實並沒有伴。因此必定無我。另外善男子。如果諸外道因爲名字而認爲有我。無我之法中也有我這個名字,比如貧賤的人名字富貴。比如名字叫我死,如果我真的死了那麼我就把“我”殺了,可是“我”卻不能被殺,而是名字叫殺我而已。又如矮人叫做長者。因此定知無我。另外善男子。如果諸外道因爲出生後就能求乳而知有我。善男子。如果有我,那麼一切嬰兒不應去拿糞穢、火蛇、毒藥。因此定知無我。另外善男子,一切衆生于叁法中都有平等智(本能),所謂:淫欲、飲食、恐怖(這是嬰兒求乳的原因)。所以無我。
複次善男子。如果諸外道因爲相貌而認爲有我。善男子。有相所以無我,無相所以無我。如果人睡覺時不能自由行動,不能察覺苦樂,那麼不應有我。如果把能夠行動當作有我的證明,那麼機關木人也有我。善男子。如來也是如此,不進不止不俯不仰不視不眴,不苦不樂不貪不恚不癡不行。如來確是真實有我的。另外善男子。如果諸外道因爲見他人吃水果自己流口水而知有我。善男子。因爲憶念而流口水,口水不是我。我也不是口水,非喜非悲非欠非笑。非臥非起非饑非飽。因此定知無我。
善男子。那些外道像小兒一樣愚蠢。沒有智慧方便,不能了達常與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壽命、非壽命。衆生、非衆生。實、非實,有、非有。在佛法中拿取一點點,虛妄的認爲有常樂我淨,卻不是真的知道常樂我淨。如同天生盲人不明白乳的顔色。而問別人乳色是怎樣的。別人回答顔色如貝殼一樣白。盲人又問此乳色如同貝殼的聲因?別人回答。不是。盲人又問貝色又像什麼呢?別人回答像稻米粉末。盲人又問乳色柔軟如同稻米粉末?稻米末又像什麼呢呢?別人回答猶如雨雪。盲人又說稻米末冷如雪麼?雪複又像什麼呢?回答猶如白鶴。此盲人雖然聽聞四種譬喻卻始終不能知道乳的真色。這些外道也是如此。始終不能明白常樂我淨。善男子。因此我佛法中有真實谛,不同于外道。
文殊師利對佛說:“真是希有啊,世尊。如來今日臨般涅槃時才更轉于無上*輪。才如此分別解說真谛。”
佛告訴文殊師利。你今日爲何認爲如來要涅槃呢。善男子。如來是常住不變、不般涅槃的。善男子。如果有人認爲我是佛,我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即是法、法是我所。我即是道、道是我所。我即世尊、世尊即是我所。我即聲聞、聲聞即是我所。我能說法令別人接受,我轉*輪其余人不能。如來卻始終不會這樣認爲。所以如來不轉*輪。善男子。如果有人作這些妄計。我即是眼、眼即是我所。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我即是色、色是我所,乃至法也是如此。我即是地,地即是我所。水火風等也是如此。善男子。若有人說我即是信、信是我所。我是多聞、多聞即是我所。我是檀波羅蜜、檀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屍波羅蜜屍、屍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羼提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毗梨耶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禅波羅蜜、禅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四念處、四念處即是我所。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也是如此。善男子。如來始終不作如是計,所以如來不轉*輪。善男子。如果說常住無有變易。爲何說佛轉*輪?所以你不應說如來才更轉*輪。
善男子。比如因眼緣、色緣、明緣、思惟。因緣和合而能生眼識。善男子。眼不會說:我能生識。色乃至思惟都不認爲“我生眼識”。眼識也不說我能自生。善男子。如是等法因緣和合所以才叫做見。善男子。如來也是一樣。因六波羅蜜叁十七助菩提之法、覺悟了諸法。又因咽喉舌齒唇口而能發音。爲憍陳如初始說法稱爲初轉*輪。因此如來不叫做轉*輪。善男子。如果不轉才叫做法,法即如來。善男子。比如因燧、因鑽、因手、因幹牛糞、而能購生火。燧不說我能生火,鑽手、牛糞也不能說我能生火。火也不說我能自生。如來也是一樣。因六波羅蜜,乃至憍陳如這些因緣才叫做轉*輪。如來也不說:我轉*輪。善男子。如果不生才叫做轉正*輪。這樣轉*輪就叫做如來。善男子。…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