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十一(1)
——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十一【原文】
“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莊嚴故,恒令身心輕安快樂。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妄,寂然調順,斷諸煩惱。力莊嚴故,衆怨盡滅,無能壞者。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
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
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爲無爲樂。”
講 記
這裏講了很多的概念,我們來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段經文是在十善的基礎之上講叁十七道品,叁十七道品也就是修行佛法的叁十七種道路、叁十七種方法。還附帶講了一下止觀和方便,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門。我們這裏講具體的修行方法。
學佛修行是爲了什麼呀?解脫煩惱,超越生死,超越六道輪回。叁十七道品就是通往解脫的道路。當然也是通往極樂世界的道路,所以叫解脫道,是成就解脫的根本原因。你要想解脫,就必須要修行這叁十七道,走這叁十七條道路。不過叁十七道品的修行必須要以十善業爲基礎,這也是一切佛法的基礎,你修什麼宗派,都不能離開十善。所以說,不能離開十善而修叁十七道品。
一、四念處
我們先講其中的四念處。念就是念頭、心念的念。經文講:“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念處指的就是四念處。一個修行解脫道的人要想出離叁界、了脫生死,應該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念、安住自己的念頭呢?佛陀在臨涅槃的時候告訴弟子們要依四念處而住。住,安住。佛陀涅槃了,弟子們衆生沒有依靠啦,那怎麼辦?要住在哪裏?依四念處而住。這四念處也就是四種認識,這四種認識非常重要。
這四種認識跟我們普通人的認識是不一樣的。第一是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你看你幹一切事情,每天忙東忙西,忙這忙那,是爲誰服務啊?爲這個臭皮囊,是臭皮囊怎麼會爲它服務呢?唉,你把它當香皮囊了。
首先第一觀,怎麼樣認識自己的身體?觀身不淨。觀察自己的身體,不淨就是不幹淨、不清淨——觀身不淨。我們凡人最執著的就是這個身體,我們一切都爲了它:冷了啊,給它添衣服;怕它醜,打扮漂亮一點,搞化妝品,想讓它有面子;想讓它有好的榮譽,細心地呵護它,給它擦種種油;要是它稍微出一點問題,馬上把大筆大筆的錢交給醫院,希望把它弄好……正確的認識——正念是什麼?觀身不淨。人生時間非常寶貴,但是我們把最寶貴的時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放在這個臭皮囊上。我印象中的廣德就是吃,一天在吃的方面時間超過八個鍾頭,差不多跟上班時間差不多啦。你們在家准備早飯一般要用多少時間?一般要半小時是吧?吃過早飯就開始准備中飯了,你到菜場買菜的時間得算上吧,洗、涮,中午恐怕得十幾個菜吧?又兩叁個小時。晚餐那可重要了,准備晚餐要多長時間?最少一個多小時。四個小時用在吃飯時間上吧。睡覺要花多長時間?五六個小時呀,你算算睡覺前的准備工作,洗洗涮涮,化化妝,睡個午覺,八小時要不要?再算上洗澡那不止八個小時了。吃和睡占一半去了。然後一天打妄想、消磨時間、無所事事、說閑話多少時間?仔細去算我們真正有意義的時間極少,幹正事的時間極少。人生多寶貴,人一天清醒的時間只有一半,十二個小時,花去了叁分之一用在做飯上去了,不說其他啦,都是在爲自己這個臭皮囊服務。忙忙碌碌吃那麼多苦,然後還傷害很多人,甚至搞貪汙腐敗,甚至殺生害命,殺盜邪淫都是爲這個臭皮囊服務、忙碌著。
看看我們這個身體真的那麼寶貝嗎?佛經講“九孔長流不淨”,我們身上有九孔,不管是上面還是下面沒有一處流出來的是幹淨的。人一旦死了就更加可怕了。大街上大家會看見有人拉著車,上邊一排豬排骨,或者是一整個、半個狗或者是什麼動物,經常能見到吧?看到之後什麼感覺啊?流哈拉子,哎呀,回去有的吃啦,哇!生活老好了!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要看到一個死人你會有啥感覺呀?嚇死了!其實都是屍體,那動物的屍體爲什麼你就不怕呢?看看流口水。我們每天最喜歡的就是把動物的屍體切呀、剁呀、細細地弄啊、加點作料啊,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這個。你沒有覺得有任何的不妥,沒有覺得有任何的不自然。殺魚,拿那個刀背在魚頭上一敲暈過去,然後就殺……是不是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呢?你有感覺嗎?我們要談起殺人,都覺得很可怕,我們每天都在殺這些生命啊,你覺得有任何不妥嗎?甚至還有什麼水煮活魚,還要活生生地吃。還有吃醉蝦,活著吃,把蝦從酒裏泡醉了生吃……事實上你看我們多麼殘忍呀,我們比豺狼虎豹要狠得多,豺狼虎豹它要吃飽了就不吃了,是有節製的。我們點一堆菜,吃兩口完了,有面子,你菜點少了不好意思的,你到飯館裏看看,吃剩的有多少?有些菜還沒動。尤其是什麼結婚、滿月啊,筷子都沒動……
你想想看,我們這個身體是由什麼組成的?你把動物的肚子剖開,有些內髒可能不要了,其實人的身體是一樣的,這叫不淨觀。爲什麼說觀身不淨是正念呢?如果你認識到觀身不淨,你還會不會爲了這個臭皮囊去幹一些殺生害命的事情呢?還會不會爲了它每天去浪費很多的時間呢?所以要觀身不淨,因爲我們都沒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之所以會輪回,之所以會有煩惱,就是因爲這個“我”,或者具體點都是爲了我們這個虛假的身體而造的業。你去貪汙腐敗,你去幹一些搶劫偷盜也是爲這個身體,想讓它得到更多的享受。所以說,給我們帶來種種的痛苦和煩惱的原因都來自于這個身體,就是因爲我們沒認識到這個身體本質上是不幹淨的,都貪著這個身體,所以九孔長流不淨啊。人活著的時候大家覺得沒有什麼,都是好的朋友,但人死了之後你還願意靠近他嗎?爲什麼呢?因爲害怕。對呀,同樣是一個身體,爲什麼差別這麼大呢?所以人們常常被假相所迷惑,當人活著的時候,大家覺得跟他交往怎麼都很好,但是突然死了,就把他當成一個可怕的東西,甚至怕他來找你,晚上夢見他,都會感到害怕。你看人多麼虛僞啊,所以人們常常被假相所迷惑,才會貪著這個身體。我們要通過身體的這種表象來認識它的實質,認識到它的不淨,才能減少對身體的貪著,就會少造業。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應該把這個身體看成是一個工具,修行的工具,種福田的工具,做好事的工具。要把這個身體看成是一艘船,我們可以乘著這個船從煩惱的此岸到達極樂的彼岸。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我們的主人,看成我們服務的對象,這才是正念。所以要趁我們活著的時候,利用這個身體多做一點好事、多做一些善業啊!好好去修行啊!沒有這個身體我們就沒有修行的工具,我們要借著這個虛假的身體來種福報,用它來學習智慧,學習佛法,護持佛法,這才是正念。可是我們卻反過來,把這個身體當作我們的主人,把自己變成它的奴隸。爲了這個身體,我們造下了種種的惡業,使我們永遠輪回在六道當中。等我們命終之後,我們所貪著的身體會臭了、爛了,變成一股灰——這就是我們一直所貪著的這個身體的真相。你知道觀身不淨了,你知道這個身體是無常的,你知道這個身體終究會壞滅的,你還會爲了它去貪汙嗎?還會爲了它去傷害別人、爲了它去殺生嗎?
第二,觀受是苦。我們所認識的全部是顛倒的。正念,觀受是苦。觀察這些感受都是苦。這個觀察是看待的意思。看待這些感受都是苦,受就是對環境的感受。我們講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是什麼感受?是一種快樂的感受。當我們生病的時候、被別人委屈的時候、心情不愉快的時候,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啊?痛苦的感受。還有一種感受是什麼?就是不苦不樂,不那麼苦也不那麼樂,很一般,這就是說我們平時也沒有多麼大的樂,也沒有多麼大的苦,就是很自然的。比如說我們現在坐在這裏什麼事也沒有幹,也沒有特別的快樂,也沒有特別的痛苦,或者在路上走,也沒有什麼苦,也沒有什麼樂,不苦不樂的感受。人的感受除了這叁種就沒有再其他的了。如果我們用佛法的智慧來透視、來觀察的話,這叁種感受全是苦,沒有一個不是苦。“哎呀,佛法那麼悲觀啊。”不是佛法悲觀,認識到它是苦,你就不會被這些苦所纏繞,你就要想辦法脫離這種苦。
我們首先講這叁種感受。第一,苦受。生病、冷、熱,或者是被人委屈、不高興,這種苦受是苦。那如果是現在有人誇我,或者吃一頓美餐,這是樂受,對不對?樂受爲什麼也是苦呢?佛教把樂受、快樂也叫苦。把前面這種苦受叫做苦苦,就是苦本來就是苦。把快樂的感受叫壞苦。壞是什麼?就是毀壞的壞,快樂毀壞了,不就是苦嗎?打個比方來講,吃好吃的是樂吧?那你吃飽了吃撐了還樂嗎?再嚴重還得得胃病,這就不是快樂了,這就變成痛苦了,快樂的消失就是痛苦,這個快樂能永遠存在下去嗎?你能不斷地一直吃,能吃一輩子嗎?快樂消失了,是不是感到一種怅然若失,好像快樂沒了,有點空蕩蕩,有點……這時候苦就來了,快樂消失了、毀壞了就是苦,這叫壞苦。所以,就這個樂受的本質而言,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爲我們在感受快樂的當下,出于某一種貪欲的需要,我們覺得快樂,所以快樂的實質就是人們在某種欲望得到滿足之後的一種快感,所以快樂並沒有一個實體,快樂是很無常的。比如說打麻將快樂吧?可是你一直打,叁天叁夜、四天四夜、五天五夜,還快樂嗎?真有這樣的,打麻將把人打死的都有,樂極生悲呀!這就是欲望,所以這種快樂是無常的,事實上也是一種苦啊。升官了樂不樂?可是你升官時間一長了,你的樂還有嗎?沒有了。再等到你退休呢?哎呀,退休啦。我原來當官在職的時候大家都圍著我,我不當官了,連老婆都不聽我話了。你看,這是不是苦啊?這種快樂能夠長久嗎?所以這種快…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十一 1 四念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