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1)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十一【原文】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讲 记
这里讲了很多的概念,我们来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段经文是在十善的基础之上讲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也就是修行佛法的三十七种道路、三十七种方法。还附带讲了一下止观和方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我们这里讲具体的修行方法。
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呀?解脱烦恼,超越生死,超越六道轮回。三十七道品就是通往解脱的道路。当然也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所以叫解脱道,是成就解脱的根本原因。你要想解脱,就必须要修行这三十七道,走这三十七条道路。不过三十七道品的修行必须要以十善业为基础,这也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你修什么宗派,都不能离开十善。所以说,不能离开十善而修三十七道品。
一、四念处
我们先讲其中的四念处。念就是念头、心念的念。经文讲:“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念处指的就是四念处。一个修行解脱道的人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该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念、安住自己的念头呢?佛陀在临涅槃的时候告诉弟子们要依四念处而住。住,安住。佛陀涅槃了,弟子们众生没有依靠啦,那怎么办?要住在哪里?依四念处而住。这四念处也就是四种认识,这四种认识非常重要。
这四种认识跟我们普通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第一是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体。你看你干一切事情,每天忙东忙西,忙这忙那,是为谁服务啊?为这个臭皮囊,是臭皮囊怎么会为它服务呢?唉,你把它当香皮囊了。
首先第一观,怎么样认识自己的身体?观身不净。观察自己的身体,不净就是不干净、不清净——观身不净。我们凡人最执著的就是这个身体,我们一切都为了它:冷了啊,给它添衣服;怕它丑,打扮漂亮一点,搞化妆品,想让它有面子;想让它有好的荣誉,细心地呵护它,给它擦种种油;要是它稍微出一点问题,马上把大笔大笔的钱交给医院,希望把它弄好……正确的认识——正念是什么?观身不净。人生时间非常宝贵,但是我们把最宝贵的时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放在这个臭皮囊上。我印象中的广德就是吃,一天在吃的方面时间超过八个钟头,差不多跟上班时间差不多啦。你们在家准备早饭一般要用多少时间?一般要半小时是吧?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中饭了,你到菜场买菜的时间得算上吧,洗、涮,中午恐怕得十几个菜吧?又两三个小时。晚餐那可重要了,准备晚餐要多长时间?最少一个多小时。四个小时用在吃饭时间上吧。睡觉要花多长时间?五六个小时呀,你算算睡觉前的准备工作,洗洗涮涮,化化妆,睡个午觉,八小时要不要?再算上洗澡那不止八个小时了。吃和睡占一半去了。然后一天打妄想、消磨时间、无所事事、说闲话多少时间?仔细去算我们真正有意义的时间极少,干正事的时间极少。人生多宝贵,人一天清醒的时间只有一半,十二个小时,花去了三分之一用在做饭上去了,不说其他啦,都是在为自己这个臭皮囊服务。忙忙碌碌吃那么多苦,然后还伤害很多人,甚至搞贪污腐败,甚至杀生害命,杀盗邪淫都是为这个臭皮囊服务、忙碌着。
看看我们这个身体真的那么宝贝吗?佛经讲“九孔长流不净”,我们身上有九孔,不管是上面还是下面没有一处流出来的是干净的。人一旦死了就更加可怕了。大街上大家会看见有人拉着车,上边一排猪排骨,或者是一整个、半个狗或者是什么动物,经常能见到吧?看到之后什么感觉啊?流哈拉子,哎呀,回去有的吃啦,哇!生活老好了!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要看到一个死人你会有啥感觉呀?吓死了!其实都是尸体,那动物的尸体为什么你就不怕呢?看看流口水。我们每天最喜欢的就是把动物的尸体切呀、剁呀、细细地弄啊、加点作料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这个。你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自然。杀鱼,拿那个刀背在鱼头上一敲晕过去,然后就杀……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呢?你有感觉吗?我们要谈起杀人,都觉得很可怕,我们每天都在杀这些生命啊,你觉得有任何不妥吗?甚至还有什么水煮活鱼,还要活生生地吃。还有吃醉虾,活着吃,把虾从酒里泡醉了生吃……事实上你看我们多么残忍呀,我们比豺狼虎豹要狠得多,豺狼虎豹它要吃饱了就不吃了,是有节制的。我们点一堆菜,吃两口完了,有面子,你菜点少了不好意思的,你到饭馆里看看,吃剩的有多少?有些菜还没动。尤其是什么结婚、满月啊,筷子都没动……
你想想看,我们这个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你把动物的肚子剖开,有些内脏可能不要了,其实人的身体是一样的,这叫不净观。为什么说观身不净是正念呢?如果你认识到观身不净,你还会不会为了这个臭皮囊去干一些杀生害命的事情呢?还会不会为了它每天去浪费很多的时间呢?所以要观身不净,因为我们都没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之所以会轮回,之所以会有烦恼,就是因为这个“我”,或者具体点都是为了我们这个虚假的身体而造的业。你去贪污腐败,你去干一些抢劫偷盗也是为这个身体,想让它得到更多的享受。所以说,给我们带来种种的痛苦和烦恼的原因都来自于这个身体,就是因为我们没认识到这个身体本质上是不干净的,都贪著这个身体,所以九孔长流不净啊。人活着的时候大家觉得没有什么,都是好的朋友,但人死了之后你还愿意靠近他吗?为什么呢?因为害怕。对呀,同样是一个身体,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所以人们常常被假相所迷惑,当人活着的时候,大家觉得跟他交往怎么都很好,但是突然死了,就把他当成一个可怕的东西,甚至怕他来找你,晚上梦见他,都会感到害怕。你看人多么虚伪啊,所以人们常常被假相所迷惑,才会贪著这个身体。我们要通过身体的这种表象来认识它的实质,认识到它的不净,才能减少对身体的贪著,就会少造业。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把这个身体看成是一个工具,修行的工具,种福田的工具,做好事的工具。要把这个身体看成是一艘船,我们可以乘着这个船从烦恼的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我们的主人,看成我们服务的对象,这才是正念。所以要趁我们活着的时候,利用这个身体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些善业啊!好好去修行啊!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没有修行的工具,我们要借着这个虚假的身体来种福报,用它来学习智慧,学习佛法,护持佛法,这才是正念。可是我们却反过来,把这个身体当作我们的主人,把自己变成它的奴隶。为了这个身体,我们造下了种种的恶业,使我们永远轮回在六道当中。等我们命终之后,我们所贪著的身体会臭了、烂了,变成一股灰——这就是我们一直所贪著的这个身体的真相。你知道观身不净了,你知道这个身体是无常的,你知道这个身体终究会坏灭的,你还会为了它去贪污吗?还会为了它去伤害别人、为了它去杀生吗?
第二,观受是苦。我们所认识的全部是颠倒的。正念,观受是苦。观察这些感受都是苦。这个观察是看待的意思。看待这些感受都是苦,受就是对环境的感受。我们讲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是什么感受?是一种快乐的感受。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被别人委屈的时候、心情不愉快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痛苦的感受。还有一种感受是什么?就是不苦不乐,不那么苦也不那么乐,很一般,这就是说我们平时也没有多么大的乐,也没有多么大的苦,就是很自然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干,也没有特别的快乐,也没有特别的痛苦,或者在路上走,也没有什么苦,也没有什么乐,不苦不乐的感受。人的感受除了这三种就没有再其他的了。如果我们用佛法的智慧来透视、来观察的话,这三种感受全是苦,没有一个不是苦。“哎呀,佛法那么悲观啊。”不是佛法悲观,认识到它是苦,你就不会被这些苦所缠绕,你就要想办法脱离这种苦。
我们首先讲这三种感受。第一,苦受。生病、冷、热,或者是被人委屈、不高兴,这种苦受是苦。那如果是现在有人夸我,或者吃一顿美餐,这是乐受,对不对?乐受为什么也是苦呢?佛教把乐受、快乐也叫苦。把前面这种苦受叫做苦苦,就是苦本来就是苦。把快乐的感受叫坏苦。坏是什么?就是毁坏的坏,快乐毁坏了,不就是苦吗?打个比方来讲,吃好吃的是乐吧?那你吃饱了吃撑了还乐吗?再严重还得得胃病,这就不是快乐了,这就变成痛苦了,快乐的消失就是痛苦,这个快乐能永远存在下去吗?你能不断地一直吃,能吃一辈子吗?快乐消失了,是不是感到一种怅然若失,好像快乐没了,有点空荡荡,有点……这时候苦就来了,快乐消失了、毁坏了就是苦,这叫坏苦。所以,就这个乐受的本质而言,也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在感受快乐的当下,出于某一种贪欲的需要,我们觉得快乐,所以快乐的实质就是人们在某种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快感,所以快乐并没有一个实体,快乐是很无常的。比如说打麻将快乐吧?可是你一直打,三天三夜、四天四夜、五天五夜,还快乐吗?真有这样的,打麻将把人打死的都有,乐极生悲呀!这就是欲望,所以这种快乐是无常的,事实上也是一种苦啊。升官了乐不乐?可是你升官时间一长了,你的乐还有吗?没有了。再等到你退休呢?哎呀,退休啦。我原来当官在职的时候大家都围着我,我不当官了,连老婆都不听我话了。你看,这是不是苦啊?这种快乐能够长久吗?所以这种快…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1 四念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