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1)
——教你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緣起
我們知道,儒、釋、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叁大基本支柱。在它們的典籍中,有叁篇曆來受到諸多大德推崇,甚而被稱爲“儒釋道叁根”。這就是《弟子規》(儒)、《佛說十善業道經》(釋)和《太上感應篇》(道)。
作爲初學中華傳統文化者,或初學佛法者,首先需要打好根基。根基紮得正、紮得深,才有更高更大的成長能力;根子沒紮好,一開始沒有奠定正確的方向方法,往後的學習就要失敗夭折。
而打好根基的功夫,就要靠最根本的經典學習,和與經教相應的最基本的修持。那麼,以上叁篇,可以說就是我們打根基時首先需要學習和修持的根本經典。這就是所謂“叁根”之意義。
有初學者接觸這叁篇經典之後,覺得《弟子規》“簡單了一些”(此處的“覺得簡單”,應該說是初學者自己還比較簡單,未能理解文中蘊含的深厚宏大的精神);《太上感應篇》令人“震撼警懾”;而《佛說十善業道經》則“不太好懂”。這些感覺,一定角度上也反映了叁篇經典各自的特點。
《弟子規》原來是教年少學子如何做人的基本道理的,現在卻顯得中國人男女老幼都迫切需要學習它,都迫切需要補這一課,可見我們在割裂優秀傳統文化多年之後,在物質增多、精神缺失的環境下,連一些最基本的爲善去惡的做人道理都淡忘了、不懂了,所以急需把過去對小孩子講的老道理拿來重溫、補習。它的話語雖然樸實簡白,但從孔子思想中概括出中國傳統德行的七個基本方面,指明應做和不應做的善惡行爲,它和《佛說十善業道經》《太上感應篇》互映互補,也是學佛者必不可少的修持要求。
《太上感應篇》比《弟子規》內容有更多方面的延伸展開,並主要從因果懲罰的負面警告我們當畏懼因果,防非止惡,免遭惡報。它所列舉必須戒除的種種惡行具體清楚,直接明了,提醒我們處處檢點對照言行,改惡從善。
《佛說十善業道經》是叁篇經典中難度較高的一篇。它主要從因果積福的正面激勵我們戒除十種基本惡行,告訴我們,戒離十惡,即能成就十善,即刻就有不可思議的福報與功德,並從豐富的佛教哲理,深入說明人生命運與善惡因果的緊密聯系。因其較難,故也正可使我們修學到更多的智慧。
修習佛法,按戒、定、慧次第進步,必先由戒入手,來個急刹車,趕緊止住我們由愚昧無明之心驅使一直不斷湧現的惡行惡習,讓我們一直在加速向惡道下墜輪回的步子停止下來,接著才可能開始轉變善惡因果的方向,改變命運,消災免難,往生善道,離苦得樂。
我們常聽到所謂佛法大意:“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就是著名的七佛通戒偈。在佛教經論中,多處講到如此斷惡修善的重要意義,《增一阿含經》中說:“于此賢劫中有佛名爲迦葉如來,壽二萬歲,二十年中恒以一偈以爲禁戒。一切惡莫作,當奉行其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諸佛都是這麼持戒修行並教導我們的。可見得五戒十善等的奉持是何等的重要。只有從這裏入手,妄心惡意才能止息,災障罪報才會消除,慈悲菩提才能生起,自淨意念的般若智慧才會顯現,如此步步勝任高深的佛法修學,最終達致圓滿空覺的涅槃佛境。而佛說十善業道,教我們戒惡爲善,也就成爲我們打好根基、次第向上的第一步必修課。
2009年夏天,在安徽廣德縣佛教協會、靈山寺辦事處,上寬下見法師爲廣德一方群衆作了爲期七天的《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解開示。這一殊勝因緣,幫助當地許多有心向佛卻不知從何做起的人們,明確了最基本的斷惡修善的正確方向和方法。法師對經文的講解,獨具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話語感染力,和結合生活、直指人心的攝受加持力,因此令聽衆深獲教益,歡喜贊歎。
爲讓更多的初學者共沾法益,北京天開煉心編寫小組發心特將這部《〈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編輯整理,印製成冊,以此流通,廣結法緣。
願更多的朋友,有幸因學習這部《〈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而得入諸佛所教的智慧解脫之門。
我們深懷敬意,對上寬下見法師爲《佛說十善業道經》所作如此精彩感人的講解,爲大衆解惑明道之無量功德,報以不盡的感恩!
編者謹識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2)
——教你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開篇的話
爲什麼要學習《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就好比大地一樣,能夠出生一切,沒有大地能有樹木花草嗎?同樣,沒有十善業道,也不會有禅定、解脫,或者往生西方,都不可能。所以我們要知道學佛最重要的是什麼,什麼不是重要的。
我們學習這部經典有五方面的意義:
第一,明了人生的業力因果的規律,也就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業力因果的規律。
第二,爲了能夠成就人天的果報。什麼是人天的果報啊?就是人間天上的果報,也就是叁善道。我們五戒十善修得好能夠不墮叁惡道,能夠得到人天的果報,這就是有因必有果了。從十法界這個角度來講,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當畜生有當畜生的因果。爲什麼會當畜生呢?會不會很冤枉?爲什麼會當人?會不會很冤枉?會不會當神仙?是不是很僥幸?不是的,都是自己的業力因果所決定的。
做人有做人的因果,你看世界上每一個人是不是差別很大呀?高矮胖瘦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人的心靈差異很大呀!同樣是這一百多斤的身體,可是人的心差別太大了,可能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假如我們不了解佛法的因果原理,我們就會怨天尤人,一天到晚抱怨:你看都是人,怎麼他就當領導,我就什麼都不是?同樣是人,他怎麼就這麼有錢,我怎麼就這麼窮?同樣是人,爲什麼別人就喜歡他,不喜歡我?同樣是人,別人就誹謗我,爲什麼不誹謗他?同樣是人,他就招人喜歡,我就招人討厭,什麼原因呢?如果我們不明白因果的原理,我們就會覺得不公平。如果我們明白了因果的原理,一切都是公平的,因爲我們的命運都是自作自受。學習了佛法,懂得了這個道理,你就會明白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也經常看到,當官的不見得就比他的部下能力強;皇帝不見得都比大臣要高明。因爲每個人的因果不一樣,所以命運也不一樣,所以不相信因果的人就會怨天尤人。有一句話送給大家:各有因緣莫羨人。姚明長得高,他是體壇明星,一年收入幾億人民幣。莫要羨慕他,各有各的因緣。你有你的因果,他有他的因果呀。你也別瞧不起誰,各有各的因緣。我們只有從自身著手,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人生是無常的,如果你不努力,今天的皇帝可能就是明天的乞丐;今天的大老板可能明天就破産,欠一屁股債;今天當官的明天也許會成爲階下囚;今天是村書記明天什麼都不是了……這些都是無常的。
反之,一個貧窮的人,一個命運很差的人,如果經過努力,懂得了因果的道理,他最終也能改變命運。所以說,我們明白了因果的道理、無常的道理,我們就知道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因爲窮也是無常的,富也是無常的,所以說富你別驕傲,窮你也莫要自卑,都是無常的嘛!
我們想不想來生的命運比現在要好啊?或者以後的命運比現在好啊?來世想不想不墮叁惡道啊?你要不墮叁惡道至少就得做人或者生天,那你就得修五戒十善,才能保證不墮叁惡道。五戒和十善的內容大體上是相似的,所以我們也可以把五戒和十善比喻成人間天上的“護照”。你要想來生再做人,再到天上,你就得有護照。你想當天人,天上的人很有福報,修五戒十善當然是最基本的啊。天人他也沒有跳出輪回,要跳出輪回,至少要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都修不好,你想到極樂世界去,可能性就不大了。你說我不修五戒十善,我念阿彌陀佛,能不能去極樂世界?絕對不可能!你說我不讀小學,我直接讀大學可不可以?不可能的事情。人都做不好,想成佛,有可能嗎?不可能的事情啊!所以我們要成就這種人天的果報,就要修五戒十善,這樣的話呢,來生才能繼續做人或者生天。做人,才有修行的條件,你要當一個畜生,你想修行容不容易啊?你要生成一只豬你要修行容不容易啊?你讀得到這些嗎?能聽得懂嗎?聽不懂了,因爲當了豬就沒有智慧了。在佛法裏講,人道修學佛法是最好的。其他的宗教都強調什麼?是不是講到天上去當神仙啊,或者到天堂,是不是?只有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樣,世界上其他的宗教都以天堂爲歸宿,認爲天堂是最理想的去處,修行的目的就是爲了去天堂,唯獨佛法不這樣認爲,佛法不是以生天作爲目的,而是以解脫和通達這種圓滿的真理——解脫成佛作爲目的。所以,做人比到天上當天人還要更好。因爲從修行的角度來講,人間比天上修行的條件更好,因爲苦樂參半。
問問你們,你們來學佛是爲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你來學佛的?是因爲我們人生當中遇到了困惑、遇到了煩惱不能解決,所以說我找到了佛法想要解決煩惱。有一些人在很順的時候,想不到去學佛,後來遇到了煩惱,這時候想到佛法。有不少是這樣的人。那是不是也有很順的人找到佛法呢?也有,像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子的。我曾經見到有的人,他老板對他不好,他對他家人也不滿意:我怎麼跟他們講信佛他們都不肯信……他對他的家人的意見很大,有很多的不滿。我說,那你是怎麼來學佛的,如果說他們都對你很好,你還會想要來學佛嗎?他說想不到,就是因爲他們對我不好,我才來學佛的。所以往往人生吃一定的苦是好事啊,修行當中有一定的苦頭吃更是好事,否則我們一天到晚就驕傲自得。而且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都是以人的身體來成佛的,沒有說是在天上成佛的,所以說這個人身在佛法裏叫暇滿人身,這個人身是個寶貝。我們有幸得到了人身,是多生修來的。我們講人身難得,就是你一旦失去了人身,你再想得人身不容易啊。打個比方來講,你…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緣起 開篇的話——爲什麼要學習《十善業道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