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墮到畜生道了,想再得人身容不容易呀?你看畜生是什麼特點啊?愚癡,互相吞啖,互相殺戮,弱肉強食。要修五戒十善才能得人間天上,畜生所造的業,你想想看要再修行,要想再得人身,你說難不難?你要是墮到餓鬼道,壽命很長,餓鬼道的衆生一天到晚饑渴難忍。打個比方講,叁天不給你吃飯讓你學佛,你學得了嗎?你一天到晚想怎麼樣吃啊,找些什麼來吃啊。十年不給你吃飯,你還能學佛嗎?地獄道衆生就是如此,一天當中的那種強烈的苦,在鍋裏煮你,你還能學佛嗎?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已經得到的人身,一旦失去了,再想得到人身,可能千萬億年都得不到了。所以,通過修五戒十善,就能夠成就人天的果報,因爲就人身來學佛才是最好的所依。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只有把五戒十善做好了,來生才有資格繼續做人,這是第二個意義。
第叁層意義是安定社會。我們這個社會是不是很混亂啊?你看食品假冒僞劣,藥品都敢造假……這些現象非常嚴重,什麼原因呢?如果人人修五戒十善,這個社會馬上就安定了。所以說,大家相信五戒十善就能安定社會。
第四層意義,它是叁乘佛法的基礎。什麼叫叁乘佛法呀?五戒十善能夠得到人間天上,那麼人間天上是不是我們的目的呢?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成佛。叁乘佛法,聲聞、緣覺、菩薩是解脫法啊。那麼我們也講五乘佛法,五乘佛法是什麼?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叁乘佛法是解脫法,又講了四種聖人,十法界裏頭,四聖就是通過這個叁乘佛法來成就的。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是四聖。他們是以什麼爲基礎呢?他們就是以五戒十善作爲基礎。人間天上的確不是目的,但是這是你解脫的基礎。如果你連五戒十善都沒有做到,你想要解脫,不可能。所以說把人做好是叁乘佛法的基礎啊。這個叁乘佛法就好像叁層樓一樣,最高一層樓菩薩乘,中間這層樓是緣覺乘,下面這層樓是聲聞乘,地基就是十善業道,就是這個人天乘。沒有地基有沒有一、二、叁層樓啊?所以這個地基就是十善業道,非常重要啊。可是我們現在一些學佛人,尤其一些有文化的人,大乘經典讀遍了。我們也讀了不少經書,可是有幾個人能感受到,我們學到的佛法在生活當中很管用,就是能在生活當中一用就好。比如說我煩惱啦,我學的佛法馬上就能治我的這個煩惱,有幾個人現在能做到?比如現在有人罵你一句,有人誹謗你,煩不煩惱啊?不高興吧?煩惱吧?那你能不能用佛法解決呢?我們一般怎麼解決?先辯論,跟他吵一架:你才那個什麼呢,我才沒有什麼,你才有什麼……然後詛咒:如果你怎麼怎麼的,我就怎麼怎麼的……這是佛法嗎?你問問自己能不能用我們學到的佛法來對治我們遇到的這些煩惱。爲什麼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了這麼多的佛法一點都用不上呢?就是因爲他忽略了學佛法的基礎,沒有地基呀。成天在蓋一層樓二層樓叁層樓,沒有地基呀,房子陷了,牆裂了。房子便宜,但危不危險?所以很多人嘴巴上學了很多的佛法,可是遇到實際情況當中用不上,有些人慢慢就對佛法沒興趣了:我學這麼多,怎麼還這麼煩呢?不是佛法不好,是我們基礎沒有打好。所以說大家要知道,學佛法是指導我們生活的,是降服我們生活當中煩惱的,而不是好高骛遠的。
現在我們學佛往往有些很多偏激之處。比如說我師父是某某很著名的高僧,我師父是淨空法師……記住:你師父是誰,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學得再好,你不好好學,一樣不行;你師父沒有名氣,你好好學,一樣可以。你師父再有名氣,不等于你學佛就能學好。我們學的是大乘佛法,如果沒有人天乘的基礎,大乘修得起來嗎?我們學的是大學,可是如果你小學基礎沒有打好,你這個大學能學成什麼樣啊!所以修起來肯定是很困難的了,很難用得上功夫。我們學過什麼中觀啊、唯實啊、禅宗啊,大致這些,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總是用不起來。這個唯實觀啊、這個中觀啊,到底怎麼觀?觀不起來。由于在日常生活當中忽略了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一打坐,靜不下來,一誦經,靜不下來,腦子就在那亂跑。有那麼多問題,什麼原因呢?因爲沒有基礎、沒有實踐,哪來的定力啊!缺乏基礎,所以造成修行上的這些障礙。如果說這個房子沒有蓋地基,牆裂了,你怎麼辦?你說是補牆啊還是趕緊把地基想辦法弄實啊?你一定要先把地基弄好,你一定要補到位。現在我們這個漢傳佛教地區啊,很多學佛人也存在這個問題,都說我們學的是大乘,泰國、緬甸說他們是小乘,事實上我們發心是不是大乘呢?我們連人天乘的基礎都不夠,所以說我們奢談大乘其實是很不踏實的。
所以,我們今天講這部經就是補這個地基,把這個地基重新來補一下。有些人會問了,那我修五戒十善,是不是不能解脫了呀?我修五戒十善是人間天上啊,那我能解脫嗎?如果說我們是大乘的發心,一樣可以解脫。有地基才有可能有叁層樓的房子,但不等于有了地基就有了叁層樓的房子了啊,你打了地基還得蓋,但是如果沒有地基一定蓋不成。你不要跟我講修禅、修淨、修什麼,其實因爲沒有基礎所以根本用不上功夫,你會發現學了很多年了,用不上功夫。我反複強調學佛次第,一定要講究基礎。這是第四層意義。
第五層意義,往生淨土的資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有資糧。比如像我們現在大多數人在學淨空法師,他是以弘揚淨土爲主的,所以修這個淨土法門的人特別多。但是我們在學淨土法門過程當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誤區,這裏面也可以談一談。有些人修淨土法門就認爲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學那些經教幹什麼,我一門深入啊。我念阿彌陀佛就行,或者我只念《無量壽經》就行了,其他的經典不用學,甚至于你要是學其他經典就認爲違反了“一門深入”了。這種說法對不對呢?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你通過這種方法來學習不等于所有人都必須通過這種方法來學習。比如說你生了病,吃了這種藥好了,不等于所有人生了病也都得吃這種藥。如果說是只念《阿彌陀經》,或者說只念某幾部經,其他經沒有用的話,那麼佛講那麼多經典幹什麼呀?淨空法師弘揚淨土法門非常得力,但是就怕我們有些人把淨空法師的話斷章取義。打個比方講,我這個講話,你們隨便把我中間講幾句話單獨拿出來說,這樣就會出問題。我說“把門關上”,你們就說:看,寬見法師講法的時候就會把門關上。我確實說把門關上,比如說風大,我說把門關上了,可是如果說裏面空氣不好,我們就把門開開,你不要斷章取義呀。淨空法師曾經說過一句話啊:“叁藏十二部留給他人悟。”但是這個話他說也不爲錯,但是你斷章取義就錯了。這句話他有他的用意,針對某些人比如說看書有一定的障礙,或者對念佛本身缺乏信心——這樣的人來說的,而不是對所有人一刀切,都必須這樣子。有些人斷章取義:淨空法師如何如何說叁藏十二部都不應該讀……那就冤枉淨空法師了。淨空法師講的經典多了,《華嚴經》啊、《金剛經》啊,這些都講過,所以不要斷章取義了。有些人卻把它當成是至理名言,假如每一個人都是一句,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叁藏十二部留給他人悟的話,那麼佛法的弘揚也許就隨著淨土法門的“弘揚”而結束了。叁藏十二部沒有人去看,還需要它嗎?叁藏十二部就沒意義了。
淨空法師也曾經說過,不提倡有些人去寺院,有這個說法吧?這個說法也是有針對性的。如果寺院裏頭成天搞經濟,成天想掙錢,成天搞迷信,現在確實是有這樣的現象,不能說沒有,那麼你到這樣的寺院裏頭去,意義確實不很大。可是如果寺院裏頭修正法,有善知識在這裏引導,那你不去你就破戒,你不去那就是最大的損失。憑著自己的知見去理解佛法很容易導致錯誤。確實就是有人斷章取義,他就反對去寺院,這就走入另外一個極端。比如說廣德,我們在外地看見一個廣德人犯了罪,那我們是不是說廣德人都是壞人,可以這樣講嗎?比如說我在外面看見廣德一個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我們是不是說,廣德的學生都考上清華北大了,可以這樣說嗎?不可以,所以一定不要斷章取義。
修淨土宗要修淨業叁福,我們去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往生。比如說我們要開車上北京去,先得准備什麼?得准備油,還得准備一些錢,到時候得買吃的,沒錢過路費都沒有。還得准備點水,准備點幹糧,有些低血糖的可能還得准備點糖……如果說沒有准備好油,你可能走了一半沒油了,在高速公路上抛錨了,還得找個拖車把它拖回來。淨業叁福就是資糧。淨業叁福是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人天福是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孝養父母算是排第一了,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然後是二乘福,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然後是大乘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有人問了:想去極樂世界是大乘,我們學習淨土是大乘,那搞人天福和二乘福幹什麼呀?你讀大學是不是得以中學和小學爲基礎啊?所以說必須要修這叁福。
我們講了學習《十善業道經》的五層意義,然後我們才能明白學這部經典的重要性,才會能有針對性地來學習這部經典。不管你修哪一個宗派——禅宗、淨土宗、密宗,修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你不管修哪一宗哪一派,都需要修這一部經典,都需要修十善業,因爲這是整個佛法的基礎。有一個本願法門,日本的,現在傳到中國大陸來了。在中國大陸也有一個寺院,據我了解他弘揚的就是本願法門。這個本願法門事實上是有爭議的,我曾經到裏面去了解過,他們也是修淨土的。我問他們一個問題:修本願法門需不需要修五戒十善呢?他說不需要,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成佛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其中就有一願。如果說是這種見地的話,這就有問題了。這個宗派是個年輕的宗派。我們修淨土法門需不需要五戒十善呢?非常重要,一定不能離開五戒十善,如果離開五戒十善可以修行成功的話,那麼這一定不是真正的佛法。我們很多宗派都強調快,大家喜歡快啊,喜歡迅速成功啊,迅速成功的秘訣就是打好基礎,房子要想修好將來少花錢,能夠用得長遠,首先得把地基打好。我們靈山寺大雄寶殿,都是耕田的泡土,但是地基據說是花了代價的,打了好幾道梁,花了不少錢。又看不見,需不需要做這個工作?爲什麼花那麼大代價?就是爲長遠著想。後來大殿裏頭又花了那麼大代價,光彩畫就十幾萬,將近二十萬,你說這個地基如果將來不牢固,那彩畫還有用嗎?全沒用了。所以說地基就這麼重要。所以大家對這部經典的意義、重要性一定要明確。依法不依人,按照真正的佛法而不是盲從盲信。那麼前面講的是本部經典的意義。
以下按經文的段落大意,分爲若幹部分,分別講解。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3)
——教你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目錄
一
一、序分
二、世界是怎樣形成的
叁、關于業力
四、五趣唯心造
五、透視“心”與“物”
六、業力、因果與命運
二
一、佛菩薩爲何具有莊嚴相
二、了達因果才能正確規劃人生
叁、深信因果才能“正見不動”
四、斷見和常見
五、叁種福田
六、佛教與其他宗教的四點不同
叁
一、念頭的訓練與心的改造
二、六念法門
叁、念頭的觀察
四、善法與惡法
五、何謂十善
四
一、殺生的標准
二、培養慈悲心
叁、不殺生的利益之施無畏
四、不殺生的利益之起大慈心
五、不殺生的利益之斷嗔恚
六、不殺生的利益之身無病
七、不殺生的利益之長壽
八、不殺生的利益之非人守護
九、不殺生的利益之常無噩夢
十、不殺生的利益之解怨
十一、不殺生的利益之不墮惡道
十二、不殺生的利益之命終生天
五
一、構成偷盜的條件
二、不偷盜的利益之資財盈積
叁、不偷盜的利益之多人愛念
四、不偷盜的利益之人不欺負
五、不偷盜的利益之十方贊美
六、不偷盜的利益之不憂損害
七、不偷盜的利益之善名流布
八、不偷盜的利益之處衆無畏
九、不偷盜的利益之錢財、健康、辯才具足
十、不偷盜的利益之常懷布施的念頭
十一、不偷盜的利益之命終生天
六
一、不邪淫的利益
二、不妄語的利益
叁、不兩舌的利益
四、不惡口的利益
七
一、不绮語的利益
二、遠離貪欲的利益
叁、不嗔恚的利益
四、不邪見的利益
八
一、財布施
二、法布施
叁、無畏施
四、布施的利益
五、按十善業來行布施
九
一、持戒
二、忍辱
叁、精進
四、禅定
五、般若
十
一、慈——予樂
二、悲——拔苦
叁、喜——隨喜
四、舍——平等
五、四攝法
十一
一、四念處
二、四正勤
叁、四神足
四、五根
五、五力
六、七菩提分
七、八聖道
八、止和觀
九、方便莊嚴
十二
十善業道是一切圓滿成就的基礎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緣起 開篇的話——爲什麼要學習《十善業道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