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P3

  ..續本文上一頁的人忽然遇到鮮美的食物就貪得無厭的進食。解脫不是如此,好像進食乳糜吃飽後再沒有其它需要。再無所須比喻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作斷絕。比如有人被捆綁著忽然截斷束縛得到解脫。解脫也是如此斷絕一切疑心結縛。這樣的斷疑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作到彼岸。譬如大河有此岸和彼岸。解脫不是如此雖沒有此岸卻有彼岸。有彼岸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作默然。譬如大海的波濤洶湧聲音嘈雜。解脫不是如此。如此的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叫作美妙。譬如衆藥之中夾雜了呵梨勒,味道就會非常苦。解脫不是如此,他的味道如同甘露。味如甘露比喻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

  另外解脫能消除各種煩惱。譬如良醫調配藥劑,善于治療各種疾病。解脫也是如此,能消除煩惱。除煩惱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作無迮。譬如小屋子不能容納多個人。解脫不是如此,善于容納接受。多所容受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作滅除諸愛不雜淫欲。譬如女人多諸愛欲。解脫不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如來沒有貪欲、嗔恚、愚癡、憍慢等結。另外,解脫叫做無愛。愛有二種:一種是餓鬼愛,一種是法愛。真解脫遠離餓鬼愛。因憐愍衆生所以有法愛。法愛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離開我和我所。這種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另外,解脫即是滅盡(此處滅盡針對貪欲而言)並且離開所有的貪欲。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

  另外解脫即是救護。能解救一切恐懼。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另外解脫即是歸處。如果有歸依如此解脫,就不用再求其余歸依了。譬如有人依恃于國王不再需要求其它的依靠。雖然依持國王確依然動轉。可是皈依解脫就不會有動轉了。無動轉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另外,解脫叫作屋宅。譬如有人在曠野中行走會有危險。解脫不是如此,沒有危險。無險難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是無所畏懼。比如獅子王不會懼怕其余百獸。解脫也是如此,不懼怕任何魔衆。無怖畏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沒有迮狹。譬如窄路不能容納二人並排行走。解脫不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

  另外,解脫沒有逼迫,譬如有人因害怕老虎而墮井。解脫不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沒有逼迫,如大海中舍棄毀壞的小船而得到堅牢的大船。乘之度海到達平安的地方,心中快樂。解脫也是一樣能令人心中快樂。能得快樂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能拔除各種因緣。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真解脫中沒有這些因緣。沒有這些因緣的就是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能降伏驕慢。譬如大王輕慢于小王。解脫不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另外,解脫能降伏各種放逸。所謂放逸多半都由貪欲引起。真解脫中沒有這些。沒有這些名相就是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能消除無明。比如上妙的酥可以除去各種滓穢,所以叫做醍醐。解脫也是一樣,消除無明滓,而生真明。如此真明即是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寂靜,純一無二。如空曠處的野象獨一無二沒有伴侶(此處翻譯恐有不當)。解脫也是如此獨一無二。獨一無二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

  另外,解脫叫做堅實。如同竹葦的莖幹空虛可是種子堅實。除了佛如來,其余人、天都稱不上堅實。真解脫能遠離一切“有”流。如此的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能覺悟而增益自身。真解脫也是如此,如此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叫做舍棄諸有。譬如有人吃飯後又嘔吐出來。解脫也是如此舍棄諸有。舍棄諸有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決定。比如婆師花的香氣七葉中都沒有。解脫也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此喻不解)。解脫又叫水大。譬如水大勝過其余諸大,能潤一切草木谷子。解脫也是如此能潤一切衆生。如此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爲入。如果有門戶就能進入其道,在金性之處就可以得金。解脫也是一樣如果在門戶處修無我則能進入解脫。如此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叫做爲善。譬如弟子跟隨老師,聞教奉行就叫做爲善。解脫也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出世法。超越一切法。比如所有味中酥乳最好。解脫也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不動。譬如風不能吹動門坎。真解脫也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叫做無濤波。比如大海的水,濤波洶湧。解脫是如此,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如同宮殿(懷疑此處缺字)。解脫也是如此,要知道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所用。比如閻浮檀的黃金有很多用處,沒人說黃金不好。解脫也是如此沒有壞處。無有壞處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叫做舍嬰兒行。比如大人舍棄小孩的行爲舉止。解脫也是如此舍棄五陰。除舍五陰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

  另外,解脫叫做究竟。如囚犯釋放後,洗浴清淨然後回家。解脫也是如此畢竟清淨。畢竟清淨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無作樂。所謂無作樂,就是因爲吐出了貪欲嗔恚愚癡。比如有人誤喝了蛇毒,爲了除毒所以服用吐藥。吐出蛇毒後就沒有危險,所以身心安樂。解脫也是如此,吐出煩惱各種結縛之毒,身得安樂叫做無作之樂。無作之樂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叫做斷四種毒蛇煩惱。斷煩惱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離諸有。滅除一切苦獲得一切樂。永斷貪欲、嗔恚、愚癡。拔斷一切煩惱根本。拔除根本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叫做斷一切有爲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斷塞這些道,所謂若我、無我、非我、非無我。只斷取著卻不斷我見。我見就叫做佛性。(此處,我是究竟義之我)佛性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

  另外,解脫叫做不空空。所謂空空就是說一無所有。無所有就是外道尼犍子所認爲的解脫。可是這些尼犍子其實並沒有解脫所以叫做空空。真解脫不是如此,所以叫做不空空。不空空就是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另外解脫叫做空不空。如水、酒、酪酥、蜜等瓶,就算沒有水、酒、酪酥、蜜的時候,也叫做水瓶或者其它瓶。而此瓶不能說是空還是不空。如果說空則不應有色香味觸。如果說不空,其中又沒有水酒等實物。解脫也是如此,不可說色以及非色,不可說空以及不空。如果說空,則不應有常樂我淨。如果說不空,那誰來受用此常樂我淨呢?所以不可說空以及不空。所謂空就是沒有二十五有和各種煩惱。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爲行,正如瓶中無酪則名爲空。所謂不空,就是指真實的常樂我淨,不動不變。正如那瓶的色香味觸,所以叫做不空。所以用解脫比喻那瓶子。另外,瓶子遇緣可能會被破壞。解脫卻不可破壞。不可破壞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解脫又叫做離愛。比如有人敬愛釋提桓因、大梵天王、自在天王。解脫不是如此,如果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無愛無疑。無愛無疑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如果說解脫還有愛疑,是沒有道理的。

  另外,解脫能斷除各種貪。能斷一切相、一切系縛、一切煩惱、一切生死、一切因緣、一切果報。如此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涅槃。一切衆生恐懼生死各種諸煩惱所以受叁歸依。比如群鹿害怕獵人。爲了逃離而一次跳躍則比喻爲一歸。叁跳則喻爲叁歸。因叁跳逃離獵人所以能受用安樂。衆生也是如此,怖畏四魔所以受叁歸依。因叁歸依而得安樂。受安樂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無盡。無盡即是佛性。佛性即是決定。決定即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果涅槃、佛性、決定、如來是一回事。爲何要說叁歸依呢?”

  佛告訴迦葉:“善男子。一切衆生怖畏生死所以求叁歸依。因叁歸所以知道佛性、決定、涅槃。善男子。有的法是名一義異(名詞一樣意思不同)。有的法是名義俱異(名字和意思都不同)。 所謂一義異。佛常、法常、比丘僧常。涅槃、虛空也都是常。這叫做名一義異。所謂義俱異。佛名爲覺、法名不覺、僧名和合。涅槃名解脫、虛空名非善又名無礙。這叫做名義俱異。 善男子。叁歸依也是如此。名詞和意思都不同,怎麼能是一回事呢?所以我告訴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彌。不要將供養我當作供養僧。如果供養僧則能得到具足供養叁歸。摩诃波阇波提就回答我說:“衆僧之中無佛無法。怎麼能說供養衆僧。則能得到具足供養叁歸?”我告訴他:“你聽從我的話就是供養佛。爲求解脫就是供養法。衆僧接受就是供養僧。”善男子。所以叁歸不是一回事。善男子。如來有時將一說爲叁,有時將叁說爲一。其中的道理是諸佛境界,不是聲聞緣覺所知道的。

  迦葉又說:“如佛所說,畢竟安樂叫做涅槃是什麼意思呢?涅槃舍身舍智。如果舍棄了身智,那麼誰來受用快樂呢?”

  佛說:“善男子。譬如有人吃飯後,心悶于是到外面嘔吐。吐完後回來,同伴問他:你還難受嗎?他回答說:現在舒服了。 如來也是如此,畢竟遠離二十五有,永得涅槃安樂之處。不可動轉,無有盡滅。斷一切受叫做無受樂。如此無受叫做常樂。如果說如來有受樂,是沒有任何道理的。所以說畢竟樂即是涅槃。涅槃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

  迦葉又說:“不生不滅是解脫嗎?”

  佛說:“如是如是。善男子。不生不滅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

  迦葉又說:“如果不生不滅是解脫。虛空之性也無生滅,那麼虛空應是如來。如同如來之性即是解脫了?”

  佛告訴迦葉:“善男子。並不是這樣。”

  迦葉問:“世尊。爲什麼不對?”

  佛說:“善男子。比如迦蘭伽鳥及命命鳥的叫聲清妙,與烏鵲的叫聲一樣嗎?”

  迦葉說:“不是的,世尊。烏鵲的叫聲萬萬比不過命命鳥的叫聲。迦蘭伽鳥的叫聲微妙,外貌也不同。如來爲何將其和烏鵲相比呢?無異于介子和須彌山相比。佛與虛空也是如此。佛聲可以比喻迦蘭伽鳥的聲音,不可以比喻烏鵲的聲音

  這時佛贊歎迦葉菩薩說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今天明白了非常難以明白的道理。如來有時因各種因緣所以用虛空比喻解脫。那解脫即是如來。一切人天都不能與真解脫相比。而此虛空實在不能與其相比。爲了教化衆生所以用虛空這無法相比的名相來比喻。要知道解脫即是如來,如來之性即是解脫。解脫與如來無二無別,這不是比喻。善男子,如果沒有無可比的東西就不可以引喻。有因緣才可以引喻。比如經中說面貌端正猶如滿月。白象鮮潔猶如雪山。滿月不可能跟臉相同。雪山也不等同于白象。善男子。不可以將比喻看作真解脫。只爲了教化衆生才作比喻罷了。用各種譬喻讓衆生了解法性,比喻都是如此。

  迦葉又說:“爲何如來有兩種說法呢?”

  佛說:“善男子。譬如有人拿著刀劍,用嗔恚心要加害如來。如來顔色和悅,沒有恚恨。此人能因爲壞如來身而犯下逆罪嗎?”

  迦葉回答:“不能世尊。因爲如來身不可壞。爲什麼呢?因爲如來沒有身聚只有法性。法性之性理論上是不可毀壞的。此人如何能壞佛身呢?只因爲他的惡心才造成無間的罪。佛因此因緣引用這些譬喻讓衆生明白真實的法則。

  這時佛贊歎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我所要說的你已經說了。另外,善男子。譬如惡人要害他的母親。他住在田野的谷堆下面。母親爲他送飯,此人看到生加害之心而開始磨刀。母親發覺就逃入谷堆中。此人拿刀繞著谷堆到處砍。砍完後非常歡喜,認爲已經殺了。他母親隨後從谷堆中爬出回到家中。此人犯了無間罪嗎?”

  迦葉說:“不,世尊。這並不能確定的說。爲什麼呢?如果說有罪,那麼他母親身體應該損壞。身如果沒有損害如何說有?如果說無罪,他已經認爲殺了,而心懷歡喜。如何說無?此人雖然不具足逆罪,卻也是逆罪。佛因此因緣引用這些譬喻讓衆生明白真實的法則。

  佛贊歎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因此因緣我說了種種的方便譬喻,用以比喻解脫。就算用無量阿僧祇的比喻,實際上也不可以與之相比。也許有因緣可以用比喻說明,也許有因緣不可以比喻說明。所以解脫成就如此無量功德趣向涅槃。涅槃如來也有如是無量功德。因如此等的無量功德成就圓滿所以叫做大涅槃。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我今天才知道如來所至之處爲沒有窮盡之處。如果無盡也就知道如來的壽命也會無盡。”

  佛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今天能很好的護持正法。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希望斷除煩惱各種結縛的。也應當如是護持正法。”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