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卷第五▪P3

  ..续本文上一页的人忽然遇到鲜美的食物就贪得无厌的进食。解脱不是如此,好像进食乳糜吃饱后再没有其它需要。再无所须比喻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作断绝。比如有人被捆绑着忽然截断束缚得到解脱。解脱也是如此断绝一切疑心结缚。这样的断疑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作到彼岸。譬如大河有此岸和彼岸。解脱不是如此虽没有此岸却有彼岸。有彼岸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作默然。譬如大海的波涛汹涌声音嘈杂。解脱不是如此。如此的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叫作美妙。譬如众药之中夹杂了呵梨勒,味道就会非常苦。解脱不是如此,他的味道如同甘露。味如甘露比喻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

  另外解脱能消除各种烦恼。譬如良医调配药剂,善于治疗各种疾病。解脱也是如此,能消除烦恼。除烦恼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作无迮。譬如小屋子不能容纳多个人。解脱不是如此,善于容纳接受。多所容受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作灭除诸爱不杂淫欲。譬如女人多诸爱欲。解脱不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如来没有贪欲、嗔恚、愚痴、憍慢等结。另外,解脱叫做无爱。爱有二种:一种是饿鬼爱,一种是法爱。真解脱远离饿鬼爱。因怜愍众生所以有法爱。法爱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离开我和我所。这种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法。另外,解脱即是灭尽(此处灭尽针对贪欲而言)并且离开所有的贪欲。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法。

  另外解脱即是救护。能解救一切恐惧。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另外解脱即是归处。如果有归依如此解脱,就不用再求其余归依了。譬如有人依恃于国王不再需要求其它的依靠。虽然依持国王确依然动转。可是皈依解脱就不会有动转了。无动转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法。另外,解脱叫作屋宅。譬如有人在旷野中行走会有危险。解脱不是如此,没有危险。无险难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是无所畏惧。比如狮子王不会惧怕其余百兽。解脱也是如此,不惧怕任何魔众。无怖畏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没有迮狭。譬如窄路不能容纳二人并排行走。解脱不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

  另外,解脱没有逼迫,譬如有人因害怕老虎而堕井。解脱不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没有逼迫,如大海中舍弃毁坏的小船而得到坚牢的大船。乘之度海到达平安的地方,心中快乐。解脱也是一样能令人心中快乐。能得快乐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能拔除各种因缘。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真解脱中没有这些因缘。没有这些因缘的就是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能降伏骄慢。譬如大王轻慢于小王。解脱不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法。另外,解脱能降伏各种放逸。所谓放逸多半都由贪欲引起。真解脱中没有这些。没有这些名相就是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能消除无明。比如上妙的酥可以除去各种滓秽,所以叫做醍醐。解脱也是一样,消除无明滓,而生真明。如此真明即是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寂静,纯一无二。如空旷处的野象独一无二没有伴侣(此处翻译恐有不当)。解脱也是如此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

  另外,解脱叫做坚实。如同竹苇的茎干空虚可是种子坚实。除了佛如来,其余人、天都称不上坚实。真解脱能远离一切“有”流。如此的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能觉悟而增益自身。真解脱也是如此,如此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叫做舍弃诸有。譬如有人吃饭后又呕吐出来。解脱也是如此舍弃诸有。舍弃诸有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决定。比如婆师花的香气七叶中都没有。解脱也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此喻不解)。解脱又叫水大。譬如水大胜过其余诸大,能润一切草木谷子。解脱也是如此能润一切众生。如此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为入。如果有门户就能进入其道,在金性之处就可以得金。解脱也是一样如果在门户处修无我则能进入解脱。如此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叫做为善。譬如弟子跟随老师,闻教奉行就叫做为善。解脱也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出世法。超越一切法。比如所有味中酥乳最好。解脱也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不动。譬如风不能吹动门坎。真解脱也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叫做无涛波。比如大海的水,涛波汹涌。解脱是如此,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如同宫殿(怀疑此处缺字)。解脱也是如此,要知道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所用。比如阎浮檀的黄金有很多用处,没人说黄金不好。解脱也是如此没有坏处。无有坏处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叫做舍婴儿行。比如大人舍弃小孩的行为举止。解脱也是如此舍弃五阴。除舍五阴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

  另外,解脱叫做究竟。如囚犯释放后,洗浴清净然后回家。解脱也是如此毕竟清净。毕竟清净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无作乐。所谓无作乐,就是因为吐出了贪欲嗔恚愚痴。比如有人误喝了蛇毒,为了除毒所以服用吐药。吐出蛇毒后就没有危险,所以身心安乐。解脱也是如此,吐出烦恼各种结缚之毒,身得安乐叫做无作之乐。无作之乐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叫做断四种毒蛇烦恼。断烦恼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离诸有。灭除一切苦获得一切乐。永断贪欲、嗔恚、愚痴。拔断一切烦恼根本。拔除根本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叫做断一切有为之法,出生一切无漏善法。断塞这些道,所谓若我、无我、非我、非无我。只断取着却不断我见。我见就叫做佛性。(此处,我是究竟义之我)佛性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

  另外,解脱叫做不空空。所谓空空就是说一无所有。无所有就是外道尼犍子所认为的解脱。可是这些尼犍子其实并没有解脱所以叫做空空。真解脱不是如此,所以叫做不空空。不空空就是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另外解脱叫做空不空。如水、酒、酪酥、蜜等瓶,就算没有水、酒、酪酥、蜜的时候,也叫做水瓶或者其它瓶。而此瓶不能说是空还是不空。如果说空则不应有色香味触。如果说不空,其中又没有水酒等实物。解脱也是如此,不可说色以及非色,不可说空以及不空。如果说空,则不应有常乐我净。如果说不空,那谁来受用此常乐我净呢?所以不可说空以及不空。所谓空就是没有二十五有和各种烦恼。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正如瓶中无酪则名为空。所谓不空,就是指真实的常乐我净,不动不变。正如那瓶的色香味触,所以叫做不空。所以用解脱比喻那瓶子。另外,瓶子遇缘可能会被破坏。解脱却不可破坏。不可破坏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解脱又叫做离爱。比如有人敬爱释提桓因、大梵天王、自在天王。解脱不是如此,如果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无爱无疑。无爱无疑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如果说解脱还有爱疑,是没有道理的。

  另外,解脱能断除各种贪。能断一切相、一切系缚、一切烦恼、一切生死、一切因缘、一切果报。如此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涅槃。一切众生恐惧生死各种诸烦恼所以受三归依。比如群鹿害怕猎人。为了逃离而一次跳跃则比喻为一归。三跳则喻为三归。因三跳逃离猎人所以能受用安乐。众生也是如此,怖畏四魔所以受三归依。因三归依而得安乐。受安乐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涅槃。涅槃即是无尽。无尽即是佛性。佛性即是决定。决定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果涅槃、佛性、决定、如来是一回事。为何要说三归依呢?”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一切众生怖畏生死所以求三归依。因三归所以知道佛性、决定、涅槃。善男子。有的法是名一义异(名词一样意思不同)。有的法是名义俱异(名字和意思都不同)。 所谓一义异。佛常、法常、比丘僧常。涅槃、虚空也都是常。这叫做名一义异。所谓义俱异。佛名为觉、法名不觉、僧名和合。涅槃名解脱、虚空名非善又名无碍。这叫做名义俱异。 善男子。三归依也是如此。名词和意思都不同,怎么能是一回事呢?所以我告诉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弥。不要将供养我当作供养僧。如果供养僧则能得到具足供养三归。摩诃波阇波提就回答我说:“众僧之中无佛无法。怎么能说供养众僧。则能得到具足供养三归?”我告诉他:“你听从我的话就是供养佛。为求解脱就是供养法。众僧接受就是供养僧。”善男子。所以三归不是一回事。善男子。如来有时将一说为三,有时将三说为一。其中的道理是诸佛境界,不是声闻缘觉所知道的。

  迦叶又说:“如佛所说,毕竟安乐叫做涅槃是什么意思呢?涅槃舍身舍智。如果舍弃了身智,那么谁来受用快乐呢?”

  佛说:“善男子。譬如有人吃饭后,心闷于是到外面呕吐。吐完后回来,同伴问他:你还难受吗?他回答说:现在舒服了。 如来也是如此,毕竟远离二十五有,永得涅槃安乐之处。不可动转,无有尽灭。断一切受叫做无受乐。如此无受叫做常乐。如果说如来有受乐,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所以说毕竟乐即是涅槃。涅槃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

  迦叶又说:“不生不灭是解脱吗?”

  佛说:“如是如是。善男子。不生不灭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

  迦叶又说:“如果不生不灭是解脱。虚空之性也无生灭,那么虚空应是如来。如同如来之性即是解脱了?”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并不是这样。”

  迦叶问:“世尊。为什么不对?”

  佛说:“善男子。比如迦兰伽鸟及命命鸟的叫声清妙,与乌鹊的叫声一样吗?”

  迦叶说:“不是的,世尊。乌鹊的叫声万万比不过命命鸟的叫声。迦兰伽鸟的叫声微妙,外貌也不同。如来为何将其和乌鹊相比呢?无异于介子和须弥山相比。佛与虚空也是如此。佛声可以比喻迦兰伽鸟的声音,不可以比喻乌鹊的声音

  这时佛赞叹迦叶菩萨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今天明白了非常难以明白的道理。如来有时因各种因缘所以用虚空比喻解脱。那解脱即是如来。一切人天都不能与真解脱相比。而此虚空实在不能与其相比。为了教化众生所以用虚空这无法相比的名相来比喻。要知道解脱即是如来,如来之性即是解脱。解脱与如来无二无别,这不是比喻。善男子,如果没有无可比的东西就不可以引喻。有因缘才可以引喻。比如经中说面貌端正犹如满月。白象鲜洁犹如雪山。满月不可能跟脸相同。雪山也不等同于白象。善男子。不可以将比喻看作真解脱。只为了教化众生才作比喻罢了。用各种譬喻让众生了解法性,比喻都是如此。

  迦叶又说:“为何如来有两种说法呢?”

  佛说:“善男子。譬如有人拿着刀剑,用嗔恚心要加害如来。如来颜色和悦,没有恚恨。此人能因为坏如来身而犯下逆罪吗?”

  迦叶回答:“不能世尊。因为如来身不可坏。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没有身聚只有法性。法性之性理论上是不可毁坏的。此人如何能坏佛身呢?只因为他的恶心才造成无间的罪。佛因此因缘引用这些譬喻让众生明白真实的法则。

  这时佛赞叹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我所要说的你已经说了。另外,善男子。譬如恶人要害他的母亲。他住在田野的谷堆下面。母亲为他送饭,此人看到生加害之心而开始磨刀。母亲发觉就逃入谷堆中。此人拿刀绕着谷堆到处砍。砍完后非常欢喜,认为已经杀了。他母亲随后从谷堆中爬出回到家中。此人犯了无间罪吗?”

  迦叶说:“不,世尊。这并不能确定的说。为什么呢?如果说有罪,那么他母亲身体应该损坏。身如果没有损害如何说有?如果说无罪,他已经认为杀了,而心怀欢喜。如何说无?此人虽然不具足逆罪,却也是逆罪。佛因此因缘引用这些譬喻让众生明白真实的法则。

  佛赞叹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因此因缘我说了种种的方便譬喻,用以比喻解脱。就算用无量阿僧祇的比喻,实际上也不可以与之相比。也许有因缘可以用比喻说明,也许有因缘不可以比喻说明。所以解脱成就如此无量功德趣向涅槃。涅槃如来也有如是无量功德。因如此等的无量功德成就圆满所以叫做大涅槃。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我今天才知道如来所至之处为没有穷尽之处。如果无尽也就知道如来的寿命也会无尽。”

  佛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今天能很好的护持正法。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希望断除烦恼各种结缚的。也应当如是护持正法。”

  大般涅槃经卷第五

  

《大般涅槃经卷第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