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正確聽聞佛法▪P2

  ..續本文上一頁千萬億劫呀,勢力非常強,我們這種錯誤的認識要想改變呢,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達到的,所以我們經常要聞思修學佛法就顯得極爲重要。有些人講,我家裏有DVD機,我家裏有很多法師講經說法的光盤,多得不得了,我天天看都看不過來,都是大法師,非常了不起的法師,那我還需要到寺院裏面去嗎?我在家裏看不就行了嗎?是不是這樣子呢?(衆答:不是。)爲什麼呢?一個是沒有針對性,再一個缺乏這種道場共修的加持力。你在家裏聽法和在道場裏聽法一不一樣呢?不一樣。這種共修的加持力是不一樣的,你在家裏聽法有沒有壓力啊?會不會有人打攪啊?而且你也不能找到針對性的這種開示,所以到道場來熏修是非常重要的,到真正的道場去熏修。光靠自己看光盤,看書夠不夠?其實是極爲不夠的,這是相對來講,有些人在家裏光盤也不看,即使在家裏看了光盤夠不夠?也不夠,所以大家來到道場,一定要珍惜到道場來聽聞修學佛法的機會,所以有些人揀擇性非常強,自我的知見非常重,沒有向他人學習的習慣,沒有一種小學生的心態,所以到哪兒都學不到東西。我們聽聞佛法也需要練習,會聽不會聽也需要練習,就像遊泳一樣,會不會遊泳要練習。所以經常去聞思修,再堅固的我執也會慢慢融化。所以要發一個長遠心,一個持久心,不要只憑自己的好惡來揀擇佛法,這是非常容易犯的一個過失。到寺院裏頭來,就要把自己揀擇心放下,把自己的心交給叁寶,交給常住,不要帶自我錯誤的揀擇。

   那我們需不需要有這種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啊?我沒有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不就是盲目的了嗎?需不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呢?(衆答:需要。)那剛才這兩個矛盾不矛盾呢?如果是自我的觀點和認識不就成了自我的知見了嗎?矛不矛盾呢?有些人說大疑大悟,你不疑怎麼悟呢?那有些人要信而不疑,這個問題又怎麼解決呢?這兩個“疑”一樣嗎?(衆答:不一樣。)那不一樣在哪裏呢?這個疑要會疑,因爲我們的認識由于無始以來慣性的力量,我們的錯誤認識勢力非常強,錯誤的認識和正確的認識差距很大啊,所以我們聽到佛菩薩所講的觀點或者法師所開示的,我們經常會感覺和自我差距很大,這個時候信還是疑啊?比如說,當我們聽到佛菩薩所講的觀點或者師父開示的觀點和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應當怎麼辦?前提是真正是佛菩薩的觀點,真的是善知識給你的開示,當跟我們觀點不一致的時候,這個信和疑怎麼樣把握啊?首先要信而不疑,什麼意思啊?佛菩薩講的觀點、善知識給我們的開示,首先要接受,要信,這個信表示什麼,你不能懷疑佛菩薩的認識是錯誤的,比如說輪回,有沒有輪回?我看不見啊,我看不見爲什麼就說有輪回,我看不見我就不相信。這時候怎麼辦,要信而不疑,雖然你看不見,我也要相信有輪回,因爲什麼?佛菩薩是聖者,相信輪回,而信不能懷疑它的正確性。但是怎麼大疑才能大悟呢?這要在信的基礎上去疑,疑什麼呢?因爲佛菩薩講的觀點現在我還難以理解,這時候我就有疑,但是在信的基礎上去疑,首先信,佛菩薩對,我錯了。佛菩薩觀點跟我觀點不一致的時候,應當相信誰的觀點是正確的?相信佛菩薩的觀點,相信善知識給你開示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一下子又難以理解,這時候怎麼樣?這個疑,要疑自——“爲什麼?我哪出問題了?爲什麼轉不過這個彎來?爲什麼我的觀點和佛菩薩的觀點不一致?”從這個方面去入手去疑,比如說,有輪回,輪回爲什麼我就看不見呢?我看不見爲什麼它就是存在的呢?這樣去疑,從信的基礎上去疑,疑什麼呢?疑自,疑我爲什麼就跟他們不一樣,就不正確,所以不要用一廂情願,也不要用感情的執著來聽聞佛法。

  但這裏面又包函很多的問題,我們剛才講了,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裏面就涉及到善知識的標准,因爲我們這裏經常也會看到很多人送些光盤和書過來,裏面往往是有問題的,這時候需要一些知見,正確知見的樹立,所以聽聞佛法非常重要。第二還必須有正確的聽聞佛法的方式,今天就是從聽聞佛法上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

  如何正確聽聞佛法

  --寬見法師開示叁

  ( 2010年12月04日于北京天開寺客堂)

   《解脫莊嚴寶》我們會反複去學習,這是種次第學習的過程,我還打算複講,再學習會和以前的學習不一樣,會進一步再去學習。還有像天開小止觀,這方面內容以後有機會都和大家一起進一步學習。包括天開講堂,佛法培訓班這種概念已經慢慢成形,所以我們各位尤其是常住、經常來這裏的居士要珍惜這樣的機會,不要總是把自己停留在我知我見上,固守自己的那一丁點的執著,這樣的話我們真的很難以進步和提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身難得,可是這個難得的人身時日不多啊。

   學習佛法一定要學會對治,一定要從自我身上去檢討,每一個人都是如此,誰會從自我身上去檢討,誰就容易進步,不要只憑自我的感覺,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要只憑自己的感覺去走,跟著感覺走,跟著感覺去用功,往往最後不但不能利益別人,也不能利益自己,甚至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何以見得呢?你看我們學習佛法過程中怎麼生煩惱了?說明你是利人了還是害人了?利己了還是害己了?如果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自己生煩惱,說明從某種角度上講是害己,如果我們讓別人也生了煩惱,說明什麼?某種角度上講就是害人。我們講要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要利益一切衆生的心,願意利益一切衆生的心,可是這個願意利益一切衆生的心,怎麼落實到實處啊?這個心太大了,太虛,不妨先讓自己做個無害的人,先做一個不要讓別人生煩惱的人。我們觀察下自己,我們容易在哪些方面讓別人生煩惱?有沒有觀察過?(有人答:沒有。)沒有啊?恭喜你,那你就不會煩惱了。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非常敏銳地發現到別人令自己不滿意了,令自己生煩惱,但是有幾個人能發覺自己令別人不滿意了,令別人生煩惱了?少!所以會不會修行用功,或者修行用功的方向抓得准不准就在這裏了,不會用功的人總是從如何發現別人令我不滿、令我生煩惱的這個方向去發展,會用功的人總是從反思我哪裏讓別人生煩惱了,我哪裏縱容了自己的習氣了這個方向去發展。你學再多的經論佛法,包括梵呗、功課、唱念,都離不開這兩種方向,一個是正確的方向,一個是錯誤的方向,你學再多的經論,最後落到實處怎麼樣?都是要從正確的方向上去用功。

   人無完人,修行人也不是說全都正確,修行人也不可能說一開始都是聖人,修行人也仍然有很多的煩惱和不足,但是會修行的人不避諱自己的煩惱和不足,他願意面對自己的煩惱和不足,願意承認自己的煩惱和不足,也會試圖去改變自己的煩惱和不足。所以修行人並不是說就沒有煩惱了,但是他會正確地去面對這個煩惱,不會逃避,也不會爲別人發現了他的這種不足而感到丟面子,又和別人擡杠,又和別人爭辯,甚至和別人吵架,甚至爆粗口,或者說自怨自艾,覺得自己完美的形象受到了顛覆,不是這樣的。你學到了再多的經論,無非還是從這個方向去用功。比如我們正在看一部經典或者聽法師開示,就有人問:師父,我怎樣用功啊?有沒有人有這樣的問題啊?一聽“唯識”就想怎麼樣用功啊,這和我修行解脫有什麼關系啊?或者每天上早晚課,這些跟我解脫有什麼關系呀?我怎麼樣通過上早晚課來用功啊?有人說我念佛,我每天念多少萬聲佛號,我念佛怎麼用功啊?念佛不就是用功嗎?念佛的確是用功,那爲什麼說念佛是用功呢?比如說我坐禅,我打坐,現在各種禅法很多,什麼內觀禅,動中禅,祖師禅,如來禅……禅法很多,那我這些禅法到底怎麼用功?用功的原理在哪裏啊?比如我持咒,我修本尊,我磕大頭,拼命磕,我供曼紮,我念心咒……那麼我真正用功的原理在哪裏?有些人問:師父,我磕了十萬個大頭了,下一步還要不要磕啊?有人說,我每天已經念了那麼多經了,下一步還要念什麼經啊?你要會用功,就是要找到你真正用功的方向,不管是通過什麼方式一定要找到這個正確的方向,否則的話,不管是你什麼樣的方法也都是稀裏糊塗的用功而已,或者是自以爲是,趾高氣昂,結果是令別人生煩惱,也令自己生煩惱,對自己的習氣毫無覺照和對治,那麼這樣的修行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終究是隔靴搔癢。

   不要和別人炫耀我皈依多久了,也不要和別人炫耀我的師父是誰,多有名氣,也不要和別人炫耀我受了什麼戒了,是菩薩戒還是比丘戒,也不用和別人炫耀你是出家還是在家,也不用和別人炫耀你和哪個法師的關系有多好,也不用和別人炫耀你去過多少名山大川,也不用和別人炫耀你一天能念多少佛號,先不要說那麼懸,先看你自己是不是一個對大家無害的人,先看你會不會以正確的方式來聞思修學佛法,看你會不會揀擇正確與錯謬,看你會不會感情用事,看你會不會別人一碰到我的敏感地方就爆粗口,跟別人擡杠。

  

《如何正確聽聞佛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