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的信仰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一)
(2011-06-18)
地點:天開寺客堂
※※:在沒接觸佛法之前,我也接觸了一些靈修。比如說瑜伽方面的,後來才接觸佛法。當時看了一些東西覺得挺好,咱們佛法裏說的很多東西跟他們都是相通的。我的朋友裏,有的信基督教,有的信伊斯蘭教,所以我就有點疑惑:佛教跟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其他教的區別是什麼?
釋寬見:一般而言,現在人認爲這些都是宗教,是一種精神信仰。宗教跟非宗教不一樣,不管是基督教、佛教、天主教,都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因爲涉及到生(前)死(後)等終極問題,是我們現在的科學所不能解決、無法回答的問題。
當然不同宗教,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是都倡導與人爲善,但是也有不同點。同樣講善,講得角度、深淺、廣狹不一樣。打個比方,美國的學校跟中國的學校,相同點都是教知識,但也有不同點。
一般的正統宗教都講究平等,提倡人人平等、民族平等、種族平等、國家平等,提倡超越世俗對立的普世價值,而佛教更進一步,講的是宗教平等——超越了宗教本身、超越宗教與宗教之間的對立,甚至再上一層樓——佛教指出衆生平等,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乃至畜生亦如是,更何況異教徒了。佛教從而超越了宗教與宗教、人與自然、人與其他生命之間的對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講究共生的社會、和合的社會,所以應當慈悲對待、尊重一切衆生。
而一般的宗教則無法超越宗教本身,往往認爲信我教方可得救,而異教徒則是魔鬼、要下地獄,不能包容其他的宗教或教派,甚至曆史上因爲宗教問題多次引發戰爭、沖突,而曆史上佛教則從來沒有因爲信仰的差異而引發戰爭。
佛教從不排斥其他的宗教,也不認爲信佛者得救、不信佛者下地獄。相反,佛教認爲信佛者若做惡同樣有惡報,未信佛者若行善同樣有善報。佛教如大海,包容一切,涵蓋一切,是終極的信仰,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因爲佛教超越了宗教本身,所以也有人說佛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宗教、佛教非宗教。
※※:我是這樣認爲的,可能各個宗教的宗旨是一樣的,就是教人行善,然後約束人的一些言行,這樣子這個社會才能安定一些。咱們中國現在普遍缺乏一種信仰體系。如果大家都有一些信仰,都按這些信仰來遵守一些規則、行爲規範,這樣子就會少很多事,治安也會比較好。區別可能就是,根據環境不一樣,發源不一樣,可能形式上也就不一樣。我覺得如果是真理的話,應該都是相通的。
釋寬見:不錯,有信仰總比沒信仰好,因爲有所敬畏,必然不敢爲所欲爲,有所爲,有所不爲。不過談到真理,真理有廣有狹、有深有淺、有權有實、有究竟又不究竟,不可一概而論。比如,小學知識也是知識、大學知識也是知識,有一樣也有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
※※:是,如果是真理的話,應該是相通的。比如一些靈修方面的東西,可能都是相通的。
釋寬見:呵呵,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粗看起來,每個人都是人,兩個鼻孔兩個眼,兩個耳朵一張嘴。就像有些中國人第一次見到外國人,覺得所有的外國人都差不多;有些外國人第一次見中國人,也覺得所有的中國人也都差不多。其實,因爲我們是從粗淺層次來看,就覺得差不多。
比如說,你站在一個幼稚園的水平,看小學跟大學都差不多,一旦學深,就會知道細微的東西差別太大了。就像小孩子看大人覺得都差不多,一旦長大就會知道,人跟人之間大不一樣、甚至天壤之別。你一旦真正明白了再看,就會發覺同樣講善,也有天壤之別。
共業與別業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二)
(2011-06-18)
地點:天開寺客堂
※※:我一直在接受其他方面的東西,不是關于任何宗教的,說的挺好,然後看了咱們佛教的一些東西,覺得還挺相通的,很多道理非常相似。
釋寬見:你現在這麼感覺很正常,不過也許再過一段時間你的感覺還會變化。
※※:可能吧。我現在只是在比較膚淺的層面來看。還有我想問一下,就是怎麼看待前世今生,人真的有前世嗎?
釋寬見:有啊!
※※:是不是他今生所遭遇的,是他上輩子造作的?
釋寬見:不一定是上輩子,也可能是這一輩子,也有可能是上上上上輩子,都有可能。
※※:那我有個疑惑。像汶川地震,很多人遇難,包括現在洪澇災害,也很多人遇難。這些人,他們上輩子都有自己做過的不好的事情才遭致這輩子遇難?
釋寬見:對。依佛教來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每人的果報,都是各人所造的善惡業力所致。而業力,也有共業和別業之分。
你看,我們都生在中國,說明我們有共業。而我們雖然生在中國,但又有貧有富,有高有低,這又是共業當中的別業。共業就是共同的,別業就是不同的。比如說,他們同時遭受汶川地震,說明他們有共業;但地震當中有死的、有沒死的,這就是別業。有的人還絲毫未損,家庭什麼都好,甚至房子還有沒倒的。共業之中還有別業。
一切都是因果。打個比方來講,佛在世的時候,釋迦族被琉璃王全部殺掉了,釋迦牟尼佛也不能阻止。什麼原因?因爲這是釋迦族的果報。原來,在往昔生中,釋迦族人在前世把湖裏的魚全殺死了,這魚就是後來佛世時琉璃王的軍隊,現在反過來報複。
※※:您的意思,這些魚也是人?
釋寬見:曾經做過人呐!比如說,你下一輩子能不能做人?不一定了。下一輩子很可能變成魚類,魚類上一輩子很可能是人。一切衆生平等。
※※:那像一些壞的東西,比如蟑螂,您不殺它?
釋寬見:你認爲它是害蟲(所以該殺)?
※※:對,包括現在。
釋寬見:別急。你認爲對于豬、牛、羊來講,誰是最大的害蟲?
※※:這個很難說。
釋寬見:回答我。你如果覺得這個很難說,那剛才就更難說。你認爲它害你了嗎?它吸你一點血,你死了嗎?
※※:它會帶病毒呀。
釋寬見:對,它帶病毒。你死了嗎?你就是爲了吃肉,把它肆無忌憚地殺害,就是因爲它柔弱,不能反抗。
※※:不對,我說的是蟑螂。
釋寬見:我說的是豬、牛、羊。道理、邏輯上是一樣的哦,那麼人類就是最大的害蟲。你如果認爲它是害蟲就該殺,那老虎吃人是不是非常應當啊?
※※:是。
釋寬見:這說明什麼?這個結論不合理,說明你那個推論也不合理,這並不是你殺害它的理由。
※※:這個我還很難理解……
釋寬見:不要緊,我並不強求你理解。如果說你是一個理性的人,去思考一下,你吃過多少豬、牛、羊?
※※:這個可以理解,確實是。
釋寬見:它惹你了嗎?你只是因爲想吃,滿足一點口腹之欲。比如說,看見這個餐館裏,哎呦,這魚挺新鮮的,老板,幫我把它殺了吃。
它惹你了嗎?你一句話,它就沒命了。你愛惜生命,它不愛惜嗎?你覺得,我沒錯呀。如果你覺得你沒錯,那蒼蠅蚊子有什麼錯呢?
※※:哦,還有蚊子。
釋寬見:對呀。你甚至一點感覺都沒有。我吃它理所當然,我殺它也理所當然。我一句話要它生、要它死,理所當然。
※※:蚊子、蟑螂之類的,像你說的不殺生,我很難理解,這種害蟲……
釋寬見:供你參考,我不要求你理解。你把思路理清楚,你認爲很正確的東西不一定那麼正確。
千年的錘煉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叁)
(2011-06-18)
地點:天開寺客堂
※※:我還有個疑惑,就是咱們佛教中一直信仰的就是“人無欲”,沒有欲望,對吧?
釋寬見:不完全如此。
※※:那可能是我理解的比較表面。
釋寬見:初學佛時,是不可能完全沒有欲望的,而且也不需要完全沒有欲望,乃至,我們要有善良的欲望(善法欲),不要有惡的欲望(惡法欲)。或者說,你要製止惡的欲望,善良的欲望要培養。最善良的欲望就是超越一切欲望,就是你所謂的無欲。但這個無欲又不是你想象當中的沒有欲望,而是超越欲望與沒有欲望。
※※:我原先也覺得如果人沒有任何欲望的話,那這個社會也沒法發展。
釋寬見:你覺得的東西未必正確。
※※:經您這樣一說,我覺得挺合理的。
釋寬見:而且,你覺得是否合理,也不等于它就是否合理。
※※:那這個真理就沒有辦法……
釋寬見:真理不取決于你的感覺,取決于什麼?古之先賢經過千百年的錘煉!如果你認爲(比如:因果規律)是不正確的,他(聖賢)認爲(比如:因果規律)正確,那這個依誰的?
※※:不知道。
釋寬見:要依靠聖賢。聖賢經過千百年的錘煉和大衆的檢驗。想想看,你現在有一個認識(想法),過一天之後,你的這個認識(想法)有沒有可能會改變?
※※:有可能。
釋寬見:對。那你爲什麼對現在的認識覺得那麼正確?你的認識根本就不可靠。它會經常變化,簡直就是一點兒正確的可能性都沒有。但你卻對自己現在的認識那麼確定,盡管明天你可能把它推翻掉。
你對現在自己的認識特別執著,其實這挺荒謬。你去年認爲很正確的東西,今年看來是不是有一些已經變化了?那你今年看去年會覺得很可笑。我告訴你,現在認爲很正確的東西,很可能被一年之後的你恥笑。但是,我們所學習的佛法,其本質,是幾千年來從沒有任何的更改,其生命力至今持續數千年而未改。你說哪個可靠?
出世與入世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四)
(2011-06-18)
地點:天開寺客堂
※※:您說得很對。我還有個問題,出世與入世,您是怎麼看的?
釋寬見:你從哪個角度問?哪裏有疑惑?
※※:我覺得佛教好像是出世。
釋寬見:不要老是跟著“覺得”走嘛!
呵呵,如果我覺得應該出世,我現…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