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的信仰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一)
(2011-06-18)
地点:天开寺客堂
※※:在没接触佛法之前,我也接触了一些灵修。比如说瑜伽方面的,后来才接触佛法。当时看了一些东西觉得挺好,咱们佛法里说的很多东西跟他们都是相通的。我的朋友里,有的信基督教,有的信伊斯兰教,所以我就有点疑惑:佛教跟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他教的区别是什么?
释宽见:一般而言,现在人认为这些都是宗教,是一种精神信仰。宗教跟非宗教不一样,不管是基督教、佛教、天主教,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因为涉及到生(前)死(后)等终极问题,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所不能解决、无法回答的问题。
当然不同宗教,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倡导与人为善,但是也有不同点。同样讲善,讲得角度、深浅、广狭不一样。打个比方,美国的学校跟中国的学校,相同点都是教知识,但也有不同点。
一般的正统宗教都讲究平等,提倡人人平等、民族平等、种族平等、国家平等,提倡超越世俗对立的普世价值,而佛教更进一步,讲的是宗教平等——超越了宗教本身、超越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对立,甚至再上一层楼——佛教指出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乃至畜生亦如是,更何况异教徒了。佛教从而超越了宗教与宗教、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对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讲究共生的社会、和合的社会,所以应当慈悲对待、尊重一切众生。
而一般的宗教则无法超越宗教本身,往往认为信我教方可得救,而异教徒则是魔鬼、要下地狱,不能包容其他的宗教或教派,甚至历史上因为宗教问题多次引发战争、冲突,而历史上佛教则从来没有因为信仰的差异而引发战争。
佛教从不排斥其他的宗教,也不认为信佛者得救、不信佛者下地狱。相反,佛教认为信佛者若做恶同样有恶报,未信佛者若行善同样有善报。佛教如大海,包容一切,涵盖一切,是终极的信仰,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因为佛教超越了宗教本身,所以也有人说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佛教非宗教。
※※:我是这样认为的,可能各个宗教的宗旨是一样的,就是教人行善,然后约束人的一些言行,这样子这个社会才能安定一些。咱们中国现在普遍缺乏一种信仰体系。如果大家都有一些信仰,都按这些信仰来遵守一些规则、行为规范,这样子就会少很多事,治安也会比较好。区别可能就是,根据环境不一样,发源不一样,可能形式上也就不一样。我觉得如果是真理的话,应该都是相通的。
释宽见:不错,有信仰总比没信仰好,因为有所敬畏,必然不敢为所欲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过谈到真理,真理有广有狭、有深有浅、有权有实、有究竟又不究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小学知识也是知识、大学知识也是知识,有一样也有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是,如果是真理的话,应该是相通的。比如一些灵修方面的东西,可能都是相通的。
释宽见:呵呵,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粗看起来,每个人都是人,两个鼻孔两个眼,两个耳朵一张嘴。就像有些中国人第一次见到外国人,觉得所有的外国人都差不多;有些外国人第一次见中国人,也觉得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差不多。其实,因为我们是从粗浅层次来看,就觉得差不多。
比如说,你站在一个幼稚园的水平,看小学跟大学都差不多,一旦学深,就会知道细微的东西差别太大了。就像小孩子看大人觉得都差不多,一旦长大就会知道,人跟人之间大不一样、甚至天壤之别。你一旦真正明白了再看,就会发觉同样讲善,也有天壤之别。
共业与别业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二)
(2011-06-18)
地点:天开寺客堂
※※:我一直在接受其他方面的东西,不是关于任何宗教的,说的挺好,然后看了咱们佛教的一些东西,觉得还挺相通的,很多道理非常相似。
释宽见:你现在这么感觉很正常,不过也许再过一段时间你的感觉还会变化。
※※:可能吧。我现在只是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来看。还有我想问一下,就是怎么看待前世今生,人真的有前世吗?
释宽见:有啊!
※※:是不是他今生所遭遇的,是他上辈子造作的?
释宽见:不一定是上辈子,也可能是这一辈子,也有可能是上上上上辈子,都有可能。
※※:那我有个疑惑。像汶川地震,很多人遇难,包括现在洪涝灾害,也很多人遇难。这些人,他们上辈子都有自己做过的不好的事情才遭致这辈子遇难?
释宽见:对。依佛教来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人的果报,都是各人所造的善恶业力所致。而业力,也有共业和别业之分。
你看,我们都生在中国,说明我们有共业。而我们虽然生在中国,但又有贫有富,有高有低,这又是共业当中的别业。共业就是共同的,别业就是不同的。比如说,他们同时遭受汶川地震,说明他们有共业;但地震当中有死的、有没死的,这就是别业。有的人还丝毫未损,家庭什么都好,甚至房子还有没倒的。共业之中还有别业。
一切都是因果。打个比方来讲,佛在世的时候,释迦族被琉璃王全部杀掉了,释迦牟尼佛也不能阻止。什么原因?因为这是释迦族的果报。原来,在往昔生中,释迦族人在前世把湖里的鱼全杀死了,这鱼就是后来佛世时琉璃王的军队,现在反过来报复。
※※:您的意思,这些鱼也是人?
释宽见:曾经做过人呐!比如说,你下一辈子能不能做人?不一定了。下一辈子很可能变成鱼类,鱼类上一辈子很可能是人。一切众生平等。
※※:那像一些坏的东西,比如蟑螂,您不杀它?
释宽见:你认为它是害虫(所以该杀)?
※※:对,包括现在。
释宽见:别急。你认为对于猪、牛、羊来讲,谁是最大的害虫?
※※:这个很难说。
释宽见:回答我。你如果觉得这个很难说,那刚才就更难说。你认为它害你了吗?它吸你一点血,你死了吗?
※※:它会带病毒呀。
释宽见:对,它带病毒。你死了吗?你就是为了吃肉,把它肆无忌惮地杀害,就是因为它柔弱,不能反抗。
※※:不对,我说的是蟑螂。
释宽见:我说的是猪、牛、羊。道理、逻辑上是一样的哦,那么人类就是最大的害虫。你如果认为它是害虫就该杀,那老虎吃人是不是非常应当啊?
※※:是。
释宽见:这说明什么?这个结论不合理,说明你那个推论也不合理,这并不是你杀害它的理由。
※※:这个我还很难理解……
释宽见:不要紧,我并不强求你理解。如果说你是一个理性的人,去思考一下,你吃过多少猪、牛、羊?
※※:这个可以理解,确实是。
释宽见:它惹你了吗?你只是因为想吃,满足一点口腹之欲。比如说,看见这个餐馆里,哎呦,这鱼挺新鲜的,老板,帮我把它杀了吃。
它惹你了吗?你一句话,它就没命了。你爱惜生命,它不爱惜吗?你觉得,我没错呀。如果你觉得你没错,那苍蝇蚊子有什么错呢?
※※:哦,还有蚊子。
释宽见:对呀。你甚至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吃它理所当然,我杀它也理所当然。我一句话要它生、要它死,理所当然。
※※:蚊子、蟑螂之类的,像你说的不杀生,我很难理解,这种害虫……
释宽见:供你参考,我不要求你理解。你把思路理清楚,你认为很正确的东西不一定那么正确。
千年的锤炼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三)
(2011-06-18)
地点:天开寺客堂
※※:我还有个疑惑,就是咱们佛教中一直信仰的就是“人无欲”,没有欲望,对吧?
释宽见:不完全如此。
※※:那可能是我理解的比较表面。
释宽见:初学佛时,是不可能完全没有欲望的,而且也不需要完全没有欲望,乃至,我们要有善良的欲望(善法欲),不要有恶的欲望(恶法欲)。或者说,你要制止恶的欲望,善良的欲望要培养。最善良的欲望就是超越一切欲望,就是你所谓的无欲。但这个无欲又不是你想象当中的没有欲望,而是超越欲望与没有欲望。
※※:我原先也觉得如果人没有任何欲望的话,那这个社会也没法发展。
释宽见:你觉得的东西未必正确。
※※:经您这样一说,我觉得挺合理的。
释宽见:而且,你觉得是否合理,也不等于它就是否合理。
※※:那这个真理就没有办法……
释宽见:真理不取决于你的感觉,取决于什么?古之先贤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如果你认为(比如:因果规律)是不正确的,他(圣贤)认为(比如:因果规律)正确,那这个依谁的?
※※:不知道。
释宽见:要依靠圣贤。圣贤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和大众的检验。想想看,你现在有一个认识(想法),过一天之后,你的这个认识(想法)有没有可能会改变?
※※:有可能。
释宽见:对。那你为什么对现在的认识觉得那么正确?你的认识根本就不可靠。它会经常变化,简直就是一点儿正确的可能性都没有。但你却对自己现在的认识那么确定,尽管明天你可能把它推翻掉。
你对现在自己的认识特别执著,其实这挺荒谬。你去年认为很正确的东西,今年看来是不是有一些已经变化了?那你今年看去年会觉得很可笑。我告诉你,现在认为很正确的东西,很可能被一年之后的你耻笑。但是,我们所学习的佛法,其本质,是几千年来从没有任何的更改,其生命力至今持续数千年而未改。你说哪个可靠?
出世与入世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四)
(2011-06-18)
地点:天开寺客堂
※※:您说得很对。我还有个问题,出世与入世,您是怎么看的?
释宽见:你从哪个角度问?哪里有疑惑?
※※:我觉得佛教好像是出世。
释宽见:不要老是跟着“觉得”走嘛!
呵呵,如果我觉得应该出世,我现…
《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