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結夏安居期間,要怎樣清淨叁業?▪P2

  ..續本文上一頁,說話剛好瀉一瀉火,這其實是屬于一種相當要命的習氣。爲什麼說要命?因爲很難改正。但是不改,真的會要命。真正在道場住慣了、很清淨的人,遇見這種人,還會覺得寺院不清淨。

  還有惡口,在外面經常會聽到那些罵人或者是帶髒字的話。到寺院裏一般來說不容易聽到,一般也不會說。但是有一個“廣義上的惡口”就是什麼?一個是嗓門大,嗓門大不是帶髒字,是大聲發表意見。我看一個資料上說,中國人到國外去往往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就是太吵。打個比方來講,在一家飯店吃飯,這裏有一桌中國人,旁邊都是老外就沒法正常去經營啦,因爲聲音太大、肆無忌憚、哈哈大笑。比如說,我和你講話的內容只是關于我和你的事,只有我們兩個人聽得到,別人聽不到,因爲跟別人沒有關系。但做到這一點很難,但至少聲音要放低。比如兩個人講話經常會出現什麼情況,我想說服你,然後你又想說服我,最後導致的情況怎麼樣?兩個人會同時說。爲了讓對方能聽到我的話,就會提高嗓門。這裏提高嗓門,那裏會怎麼樣?把他的聲音蓋過去,對方肯定不幹,又會繼續提高嗓門。當然也可能有另外的好處,我曾經見到過一位70歲的老太太,聲音洪亮,相隔一百米,輕輕松松講話別人都聽得到,聲音太洪亮了,這其實是一種很沒有素質的表現。我也經常犯這樣的毛病,我們《弟子規》裏面有沒有講這方面的內容,講到聲音大的有沒有?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寬見法師:從廣義上來講,我覺得這可以歸于惡口的範疇。所謂惡口是什麼?讓人聽了心裏不舒服。如果有一個人聲音很大地和你講話,你會覺得不舒服。同樣也是,我們如果嗓音很大的跟他人講話的時候,別人也會很不舒服。但是如果碰到有兩個有同好的人,這就完了,旁邊的人就很難活下去。因爲他們溝通的方式讓人歎爲觀止。

  上次一位老法師講到學佛要“柔和善順”,第一個叫柔,柔和。上面說聲音大近于惡口,還有第二種:聲音尖銳(不柔和)也近于惡口,發出像這樣刮地鏟的聲音,歇斯底裏,情緒無法控製,聽起來很尖銳。

  第叁種近于惡口的方式,就是說話特別快:爲什麼說它近于惡口呢?因爲你和一個聲音特別快的人講話很容易讓你著急,本來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但和聲音特別快的人來講,尤其是再特別啰嗦的人,真的是一種痛苦。說話像打仗一樣。這是我的看法,書上沒有這樣講。

  第四種就是羅嗦:本來很簡單的一個意思,說了一大通,繞來繞去把人繞暈了,聽的很煩,近于惡口。習慣啰嗦的人,你要讓他不啰嗦有一點難度。這個需要一些訓練,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訓練,這一點確實是不太容易的。

  第五,就是擡杠,我看也近于惡口。比如你說東,他偏說西,一定是和你不一樣。爲什麼說擡杠也近乎于惡口?因爲和愛擡杠的人交流也很難過。比如你說:現在該吃飯了。而他說:憑什麼,爲什麼要吃飯?比如你再說:一點鍾去。而他又說:爲什麼不兩點鍾去?當然這些話,也不必過于當真,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如果說我們要訓練自己的習氣呢,其實這些方面注意一下可能會對自己有一定的好處。

  第六,再加一個類似惡口,就是愛插嘴。比如,張叁跟李四講話,王五插一杠子進來。你會打亂別人的思路,我個人的看法近于惡口。會讓人很懊惱,你算是哪個部隊的,要插進來。

  前面說了妄語,再來說說绮語。在寺院裏面,一般意義上的绮語可能不容易犯。社會上很容易有绮語,黃色笑話,帶有色情的語言,在世俗上是很容易聽到,當然還有其他的,讓人聽了想入非非的或心情浮躁的語言。

  不過,有一些也近于绮語。包括一些肢體語言。比如在寺院裏面講威儀,看到一位很威儀的人,你會覺得很清淨很莊嚴。如果看到一個不威儀的人,你就感覺他跟寺院不太匹配。什麼是威儀?就是一些肢體語言。比如說在寺院裏面,女子不要穿過度裸露的衣服,男的不要光膀子之類的,還有不要穿高跟鞋。爲什麼不要穿高跟鞋?滴答滴答,世俗裏經常聽到這種聲音,在寺院裏聽到這種聲音就會覺得很突兀。還有亂開玩笑,這是屬于绮語範疇,尤其是拿別人的隱私、缺陷開玩笑。有一些過于俏皮的話,自以爲活潑有趣,其實很可能近于绮語。還有一些肢體語言和動作,凡是跟穩重不太相幹的,往往都有可能落入绮語的範疇,就是近于绮語,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確。

  在寺院裏面,如果我們口業上能夠在這些方面注意一下,其實對自己修行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也不用講自己念了多少聲佛號,也不用講自己念過什麼經,也不用講自己持過多少咒。如果說這些口業不能夠加以清淨和降伏的話,事實上就不能稱之爲得力。但所謂的習氣也是特別難改,慣性太強,所以我想以後有些場合,我們可以自己有意識地修修止語,尤其是有這些習氣毛病的,可以自己打一個止語七。

  身口意叁業,意業太微細,身業一般來講不容易犯,最容易犯或者說最容易改的是口業。意業改起來不容易,但是你改了口業,意業必然能改正。

  當然,有些人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習氣,卻有那方面的習氣,這是必然的,否則我們就不會來到娑婆世界。每一個人都要對治自己的習氣,在修行的路上,不要給自己找借口。你說,雖然我可能有點兒這些習氣,可是我每天都念佛,每天都誦經,每天都幹活了——不要拿這個作爲借口。固然每天誦經、持咒、念佛,但是還要更上一層樓,要對治自己的習氣。我們大家來到寺院,就是要通過在寺院的學習熏修,能夠對治我們的習氣。

  (終)

  

《結夏安居期間,要怎樣清淨叁業?》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天地齋隨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