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结夏安居期间,要怎样清净三业?▪P2

  ..续本文上一页,说话刚好泻一泻火,这其实是属于一种相当要命的习气。为什么说要命?因为很难改正。但是不改,真的会要命。真正在道场住惯了、很清净的人,遇见这种人,还会觉得寺院不清净。

  还有恶口,在外面经常会听到那些骂人或者是带脏字的话。到寺院里一般来说不容易听到,一般也不会说。但是有一个“广义上的恶口”就是什么?一个是嗓门大,嗓门大不是带脏字,是大声发表意见。我看一个资料上说,中国人到国外去往往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是太吵。打个比方来讲,在一家饭店吃饭,这里有一桌中国人,旁边都是老外就没法正常去经营啦,因为声音太大、肆无忌惮、哈哈大笑。比如说,我和你讲话的内容只是关于我和你的事,只有我们两个人听得到,别人听不到,因为跟别人没有关系。但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至少声音要放低。比如两个人讲话经常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想说服你,然后你又想说服我,最后导致的情况怎么样?两个人会同时说。为了让对方能听到我的话,就会提高嗓门。这里提高嗓门,那里会怎么样?把他的声音盖过去,对方肯定不干,又会继续提高嗓门。当然也可能有另外的好处,我曾经见到过一位70岁的老太太,声音洪亮,相隔一百米,轻轻松松讲话别人都听得到,声音太洪亮了,这其实是一种很没有素质的表现。我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我们《弟子规》里面有没有讲这方面的内容,讲到声音大的有没有?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宽见法师:从广义上来讲,我觉得这可以归于恶口的范畴。所谓恶口是什么?让人听了心里不舒服。如果有一个人声音很大地和你讲话,你会觉得不舒服。同样也是,我们如果嗓音很大的跟他人讲话的时候,别人也会很不舒服。但是如果碰到有两个有同好的人,这就完了,旁边的人就很难活下去。因为他们沟通的方式让人叹为观止。

  上次一位老法师讲到学佛要“柔和善顺”,第一个叫柔,柔和。上面说声音大近于恶口,还有第二种:声音尖锐(不柔和)也近于恶口,发出像这样刮地铲的声音,歇斯底里,情绪无法控制,听起来很尖锐。

  第三种近于恶口的方式,就是说话特别快:为什么说它近于恶口呢?因为你和一个声音特别快的人讲话很容易让你着急,本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和声音特别快的人来讲,尤其是再特别啰嗦的人,真的是一种痛苦。说话像打仗一样。这是我的看法,书上没有这样讲。

  第四种就是罗嗦: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意思,说了一大通,绕来绕去把人绕晕了,听的很烦,近于恶口。习惯啰嗦的人,你要让他不啰嗦有一点难度。这个需要一些训练,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训练,这一点确实是不太容易的。

  第五,就是抬杠,我看也近于恶口。比如你说东,他偏说西,一定是和你不一样。为什么说抬杠也近乎于恶口?因为和爱抬杠的人交流也很难过。比如你说:现在该吃饭了。而他说:凭什么,为什么要吃饭?比如你再说:一点钟去。而他又说:为什么不两点钟去?当然这些话,也不必过于当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如果说我们要训练自己的习气呢,其实这些方面注意一下可能会对自己有一定的好处。

  第六,再加一个类似恶口,就是爱插嘴。比如,张三跟李四讲话,王五插一杠子进来。你会打乱别人的思路,我个人的看法近于恶口。会让人很懊恼,你算是哪个部队的,要插进来。

  前面说了妄语,再来说说绮语。在寺院里面,一般意义上的绮语可能不容易犯。社会上很容易有绮语,黄色笑话,带有色情的语言,在世俗上是很容易听到,当然还有其他的,让人听了想入非非的或心情浮躁的语言。

  不过,有一些也近于绮语。包括一些肢体语言。比如在寺院里面讲威仪,看到一位很威仪的人,你会觉得很清净很庄严。如果看到一个不威仪的人,你就感觉他跟寺院不太匹配。什么是威仪?就是一些肢体语言。比如说在寺院里面,女子不要穿过度裸露的衣服,男的不要光膀子之类的,还有不要穿高跟鞋。为什么不要穿高跟鞋?滴答滴答,世俗里经常听到这种声音,在寺院里听到这种声音就会觉得很突兀。还有乱开玩笑,这是属于绮语范畴,尤其是拿别人的隐私、缺陷开玩笑。有一些过于俏皮的话,自以为活泼有趣,其实很可能近于绮语。还有一些肢体语言和动作,凡是跟稳重不太相干的,往往都有可能落入绮语的范畴,就是近于绮语,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

  在寺院里面,如果我们口业上能够在这些方面注意一下,其实对自己修行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不用讲自己念了多少声佛号,也不用讲自己念过什么经,也不用讲自己持过多少咒。如果说这些口业不能够加以清净和降伏的话,事实上就不能称之为得力。但所谓的习气也是特别难改,惯性太强,所以我想以后有些场合,我们可以自己有意识地修修止语,尤其是有这些习气毛病的,可以自己打一个止语七。

  身口意三业,意业太微细,身业一般来讲不容易犯,最容易犯或者说最容易改的是口业。意业改起来不容易,但是你改了口业,意业必然能改正。

  当然,有些人可能没有这方面的习气,却有那方面的习气,这是必然的,否则我们就不会来到娑婆世界。每一个人都要对治自己的习气,在修行的路上,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你说,虽然我可能有点儿这些习气,可是我每天都念佛,每天都诵经,每天都干活了——不要拿这个作为借口。固然每天诵经、持咒、念佛,但是还要更上一层楼,要对治自己的习气。我们大家来到寺院,就是要通过在寺院的学习熏修,能够对治我们的习气。

  (终)

  

《结夏安居期间,要怎样清净三业?》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天地斋随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