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主觀是來自經驗的判定,經驗是來自于感觀,感觀有嚴重的誤解、錯覺,經驗甚至都是靠不住的。
前面講的那個蓮花心,心似蓮花開,開一開,不容易的。佛法比喻它是優昙缽羅花,這個是很稀有的,一開馬上就合住了,閉住了。雖然馬上就閉住了,但是是極其尊貴的事情。我們發菩提心也是這樣,發的時間是很短的,但是很珍貴。
“道心引領動江水,”多美妙的一句詞,我聽到這句詞的時候,眼前恍現的是什麼?愚公移山的精神。我們釋迦牟尼佛是真正的大革命家,是來給我們人類革命來的,離苦得樂,撤掉我們的苦難,賜于我們快樂,打破黑暗。《叁寶歌》裏說“人天長夜,宇宙黯暗,誰啓以光明”。
佛教在人類當中,這是我們人類的一道閃電,是人間的一種奇迹啊!剃除須發,不爲自己,只爲衆生。所以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很感動的,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我淚水都下來了,真是這樣子的。師恩,這個師恩是叁寶在人間的一個具體展現。
佛教講智慧,但是看上去又那麼愚昧,頭發剃掉做這些事情,要改變人類。像愚公一樣的愚昧,“愚公移山”把這個山給移掉,給大家開一個寬坦的大道。爲什麼說智慧還做這麼愚癡的事情呢?充滿了慈悲啊!
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迹
現在世界上有一本書很暢銷,《當和尚遇到鑽石》。有一個師父在西藏修行,是一個外國人,然後他出家做了一名喇嘛,在山上修了很多年。
有一次師父跟他說:“你啊,還應當去做一個事情,是你修行的一個項目。”他就問師父:“是什麼?”“你要去賺錢!”
他領著師父的命,下山之後想我怎麼賺錢呢?當他看到鑽石的時候,他就抓住了這個商機,沒幾年成了大富翁,就寫了一本自傳《當和尚遇到鑽石》。
我現在看到香港的那些師父們、臺灣的那些師父們,除了建寺院之外,還建老人安養院、建醫院、建素齋館、推廣圖書建圖書館、辦學校、辦大學。臺灣有一所大學還是一位比丘尼開的,證嚴法師的慈濟會更是遍布全球,那個事業做的那麼大,這不僅僅是“當和尚遇到鑽石”哦!
看到當今的這些,我們贊歎隨喜。我一方面引以爲自豪的,我們中國大陸的佛教比較傳統,我們師父教給我們傳統一派、修行一派。我引以爲自豪的同時,我也隨喜他們的那些方法,哪一天我看到哪一個徒弟有點才的話,我讓他去“當和尚遇到鑽石”,特殊人才。
在臺灣,大家知道佛教電視臺就有六家,其中五家是出家人辦的,就一家“法界”電視臺是股東製,兩個居士辦的,其他的五家都是出家人。“人間衛視”是星雲法師,“大愛”是證嚴法師,“生命電視臺”是海濤法師,“華藏衛視”是淨空老法師,這五家是出家人辦的,我們引以爲自豪。
我們很傳統,我們在修行的同時,也當隨喜他們。我們中國的媒體界一旦開放,我們中國以後也辦佛教衛視,佛教在線電視,佛教還要做高清電視,清清楚楚的。
爲什麼要這樣?直觀的想,和尚清心寡欲,不食人間煙火,爲什麼要做這些?那和尚清心寡欲,不食人間煙火,索性也不要穿這身衣服,怪怪的,一走出去就讓別人認識。大隱隱于城,小隱隱于山。爲什麼要這樣特別的?古裏古怪的,讓別人一看到:“哦,這個和尚!”毀身滅迹還來不及呢,爲什麼還要這樣奇奇特特立于人間?
這是我們人類的一種奇迹啊!我要重複這句話啊,這是我們人類文明的奇迹!這是黑暗天空中的一道閃電,具有愚公一樣的精神的,不可爲而爲之。明明知道這是五濁惡世,衆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劫濁,五濁啊,卻要在這五濁惡世開蓮花,要修清淨,這個好像入虎穴的味道。
佛這麼大的智慧,但是又這樣的慈悲啊!他的智慧是給予人的,他的慈悲是舍于人的,把自己全部奉獻給了衆生。以他的智慧,帶著他的慈悲,來到我們人間,心裏面是極樂世界,身體卻住在我們娑婆世界。
所以爲什麼我們佛教徒常說佛菩薩的恩,叁寶的恩要超過父母的恩呢?就這樣的。父母是給了我們肉身的恩德,佛菩薩給我們法身慧命的恩德,長養我們的法身慧命,賜給我們究竟的快樂和解脫。
所以今天我們來慧日寺的,我們老祖先也來了,我們在座的老祖先的子孫們也在這裏。希望今天來寺院了,一掃過去你在電視上、電影上對佛教的印象。那些電影、電視,都是爲了湊鏡頭,爲了豐富劇情,用出家人的形象當綠葉陪襯,甚至搞怪、搞笑,讓大家誤會叁寶、誤會出家人。今天你來了,親身感受過之後,你對佛教有了一點了解,以後也會努力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娑婆亦淨土
我們也不忘今年5.12發生的地震,那麼多我們的父母兄弟,那些小朋友,遇難將近有十萬人啊!就在一刹那的地動山搖當中,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我們來唱這首專門送給他們的歌《送你入蓮光》。
“我送你入蓮光,佛陀的家,蓮池碧波蕩漾”,最後一句“那清涼永恒的光”這個非常重要。我們修行的人,所謂講教法、證法,我們要想修道,也需要有修行當中的那種經曆,這是最重要的。
“清涼永恒的光,”就是阿彌陀佛的光。你什麼時候遇到了,你就會忽然超越,“我”就會消失掉,狹隘的“我”就沒有了,智慧的“我”就誕生了。
爲什麼叫不退轉?一生就阿惟越致菩薩,清涼永恒的光照到之後,一下子就會頓超至阿惟越致菩薩,轉凡成聖。這是我們在座的,我們大家都渴望的,“那清涼永恒的光”啊!平時修啊,修就爲了那一刹那准備的,所以平時精進修行就爲了准備。
佛法像人間的燈塔一樣,是最光明處。那反過來說,這個社會所有的機能、這些功能性,如果不是來破壞這尊塔,而是來建設塔、是來維護塔的,那人類就會達到最佳狀態,那時候內耗會減到最低。
所以我想我們在這裏唱,不僅唱給我們老祖先聽,我同時也很感恩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衆生們,能讓我們在這方空間來分享佛法,這世界的一切一切,都是那麼微妙不可思議。
所以常常我從《法華經》的角度來認識這個世界,《法華經》給我的一個覺悟是什麼呢?娑婆世界也是佛淨土。它跟極樂世界不一樣,極樂世界是極樂,這個地方是極苦。極樂能說法,極苦也能說法。
這是釋迦牟尼佛他的不同的地方,釋迦牟尼佛不一樣的教化方式。而且如果你覺悟了,你在極苦的世界修行的話,成就要比極樂世界快。所以經典就有講:如果娑婆世界身心清淨,一日一夜的功德,超過極樂世界一萬年的修行功德。你看,這個功德大不大?這是很殊特的。
我們人生才幾十年,但是如果你把這幾十年的人生,如理如法按照佛教來修,聽從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你這一生就能成就,這一生就能夠成佛,這個很殊勝的。
所以《法華經》,妙,妙,我讀得有點妙了,所以這時候我再看世間,我不敢說這個錯、那個錯,不敢說錯了。就像我那弟子一樣的,我補充。別人忽略的地方,我做一個提醒,僅此而已。
作爲我們個人,也沒有什麼能力,只不過相互的這種陪襯,相互的往好的地方去推動,大家一起推動,不僅是靠我個人或個別群體。
因爲人類都有佛性,每一個衆生都有佛性,乃至每一個衆生都要追求快樂。甚至一個人做壞事,他的目的也是爲了追求快樂,只不過沒有人教育他,他選擇錯了方法,他做壞事是爲了追求快樂。
你去看,往往被判刑、被槍斃的那些人,年紀輕輕長得很帥,生命力特別旺盛的,病怏怏的,還沒能力做壞事呢!爲什麼?身體好,他追求快樂的那種欲望更強,他甚至不擇手段,甚至違反了國法,傷害了別人,多可惜啊!他也是爲了追求快樂,但是方法錯了。生命的本能都是爲了追求快樂,方法錯了就叫南轅北轍。
佛教的現實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感念母恩》就代表老祖先,這個母恩一直廷伸到各道,因爲我們無量劫來的,無量的母親們都輪回在六道當中。
下面有一個《憶念蒼生情》,所有的蒼生都是我們的媽媽,這首詩誰做的呢?第十七世DB法王,他十幾歲就做了這首詩,這種胸懷凝聚著我們佛法的悲心。
歌詞是這樣的:“善思如母衆,難忍無量苦,憶念蒼生情,世世永不離。”蒼生情是什麼情啊?就是母子情,就是佛菩薩憶念我們六道的情,憶念蒼生的這種悲心,要世世永不離開這些苦難的衆生,一直要把他們度盡,所有的衆生都要把他救起來的意思。
雖然我們佛教從自我的淨化上來分析,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乃至無色受想行識。但這不是消極,這是一種自我解剖,這是破除我們人類裏面最大的障礙。自私自利,我執、主觀、自我爲中心 ,這是人類進步最大的敵人。
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照見五蘊皆空,這都是這個世界當中非常好的正面教育,這個並不矛盾。
而且這樣子自我淨化了之後,才能夠換位思考,才能夠知道一切事物的顯現,是仰仗著種種因緣的合和,才會尊重因緣,尊重彼此。家庭也是因緣,夫妻也是因緣,來你家投胎的兒子也是因緣,不是說天經地義他就是你兒子,所以惜緣是因爲了解了緣。
包括我們前面唱的《感念母恩》,廣義的母親,連祖國也是母親。一些不懂佛教的人認爲佛教就是出家的,不做世間的事業,也不做生意,也不種地,出家人自己都這樣,還教育別人,對社會有好處嗎?
他不知道,佛教是全脫産的,積極的投入到這樣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當中,淨化人類社會,讓社會更加的澄清,讓社會更加的有新鮮血液,有更高的積極性,更高的熱情。
不了解佛教,往往對佛教有這樣的批評,但是了解佛教的,他會有一種驚喜,人類當中竟然還有這樣一種,遠遠…
《冬至報親恩 願母早離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