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慶佳節 法語度良宵
——傳喜法師09年除夕聯歡開示
阿彌陀佛,大家請坐!
從前面的“點一盞明燈”發菩提心,到《八聖吉祥文》,一直到觀音菩薩現身在我們人間。
我們前面看到了陳列的法 輪、八聖吉祥、海螺,還有代表佛身口意的塔,大家的供養是這麼莊嚴!
對著這樣的叁寶的對境,我們來供養,觀想著代替我們的曆代祖先,我們現在的祠堂很少,也觀想中華民族曆代祖先、各氏宗親,以及如海的叁根本、諸佛菩薩、上師本尊。
我們的菩提心就如清涼月,山花爛漫中一只鳥在飛行著,這是我們可愛的吉祥鳥——燕子,春天來了,燕子也回來了。
聽音樂要有一種想像,超越時空的,這也是我們中國人說的人天相應啊!一種心靈回歸的享受。一首樂曲,有演奏者自己對它的理解,我們聽的人呢,也有我們各自的想像。
雖然我沒有去過新疆,但是隨著音樂似乎也來到了吐魯番盆地,踏到了熱熱的沙子,夜晚時卻涼風習習。葡萄上凝結著露水,在日月精華的滋養下,漸漸地成熟了,酸酸的,甜甜的,越熟越甜!裏面充滿了一種情感,說是葡萄,其實是我們生命對大自然的一種愛!
下面請師父來給我們唱一首《百字明》,今年零九年金剛薩埵年,忏悔業障,我們把百字明都學會,爭取在今年一年裏把十萬遍《百字明》念完。
琅琅的《弟子規》的誦讀聲,讓我想起了華夏數千年的文明,在儒家的文化當中,以人爲本的這樣一種教育。剛才的聲音,似乎把我們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又延續起來。我們中國的老祖先們,他們幾乎一代代都是這樣的,讀私塾、念著《弟子規》、《叁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樣學習過來的。所以這樣的聲音,也是對我們老祖先的安慰,我們現在讀書接受的都是現代教育,傳統教育很少,以後我們要補習、補習。
(接著是無錫一家人演奏《良宵》、《二泉映月》)
看他們這一家志同道合,開心不開心?最偉大的是一家人又同時學佛,那才是最幸福!如果我們自己往生了,到極樂世界去了,但是家人還在娑婆世界輪回,心裏還是有點遺憾的。所以大家一起學佛、一起求解脫,那是世界最壯美的景觀。
我們一年比一年人來得多,菜也一年比一年好吃,我們演出也一年比一念精彩,這些都是我們學佛進步的相。
我們今天也算是良宵佳節,前面的《良宵》正應了我們中國的這個傳統佳節。
《二泉映月》剛才有居士給我們解釋,這名字是別人起的,但是這個名字起得很到位,爲什麼?因爲根據演奏者自身的人生經曆,他曾經做過道士,後來又做過乞丐、街頭藝人,但是是一個很有骨氣的街頭藝人。
所以這個《二泉映月》,你可以想像兩個泉一個月亮,兩個泉裏的月亮是哪裏的月亮?月亮是不是同一個?泉代表什麼?對啊,我們在座每個人的都是一個泉水,佛性就像月亮,佛性是一個、還是兩個?但是在每個人身上顯出來一樣不一樣?
一個人的生命的經曆,都是佛性展示出來的,卻是那麼多的坎坷,甚至是悲怆。所以我們佛教裏“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切衆生、無量無邊的衆生就像無量無邊的泉一樣,每個泉裏都有月,但是各個不同。還有演奏者對曲子領悟的差異,演奏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的。
後面這首《梁祝》是我們甯波人到杭州去讀書發生的這樣一個故事,所以在這裏演奏《梁祝》是蠻有味道的,裏面含義很深的。不僅僅是兩個蝴蝶雙雙飛,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火花是一種永恒,即使我們到極樂世界,佛菩薩智慧慈悲的火花也是永恒地普照我們整個宇宙。
所以有時候對音樂的理解,因爲音樂的表現力是很豐富的,我們理解的時候也要有互動,要去悟,體會旋律之外的東西。要互動,這樣會感覺到演奏者帶給我們的很美很美的意境,我們要好好享受啊!
《秋夜思》我還不知道是什麼,是西方音樂?哦,是中國的。我們今天上古典課,中國古琴古曲很多已經遺失掉了,但是還有一些被保留下來。
小朋友表現得很好、很鎮定,她准備了半年哦!這首曲子是非常有難度的,小朋友都要這樣學哦!音樂是超越東西方的,東西方的人對音樂都有共同的興奮。
我們甯波有句話叫“不上課”。如果這個人不上課的話,好像就是沒教養的意思,人人都要上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小朋友背的《孝經》,這是我們中國人最傳統的,我們的身體是來自于爸爸媽媽,所以我們要修身呐!這個身不能做壞事,不能用爸爸媽媽給我們的身體傷害自己、傷害別人。
除了身之外,意要端正,意能夠影響這個社會,能傳于後世,這樣的身口意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甚至能帶著自己解脫、能帶著衆生解脫,是謂上上之孝。
學佛就是上上之孝,在世間做好人也是大孝。小朋友讀的“子曰、子曰”,都是孔老夫子的教導,孔老夫子是誰啊?是文殊菩薩。
老禅師寫的詞,由我們師父來唱,特別得有味道,雖然歌喉有時候不能夠表達內心那種澎湃的激情,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到。
像我自己也曾經背著背包在崇山峻嶺之中,踏著皚皚白雪,孤身一人追尋著修行的道路。有時候爲了求法,坐著汽車在高原上往來穿梭,車窗中的景色是那樣子的美麗,但是我不是爲了追求那美麗的景色,而是爲了更深的一種對解脫的渴望。就像歌詞唱的“目送飛鴻去”,鴻鹄之志,雖然是形單影只,卻是有一個沖天的志氣。
所以佛教爲什麼要出家人來住持叁寶呢?因爲有這樣一個精神,所以才能夠荷擔如來家業,做衆生解脫的橋梁。
《高山流水》是我們中國非常感人的知己之間的一種友情,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我希望也是我們佛教四衆弟子之間彼此的理解,人生追求的境界就猶如高山流水一般,也是需要知音的。今天慧日寺這麼興盛,諸位都是知音,否則的話,我們在山中孤唱,沒有人和,也是沒有味道的。
果然是浙江版的《高山流水》,水多山少,不同版的是有不同的風格的,我們江南是魚米之鄉,水多山少,涓涓細流,或急或緩,或深潭飛瀉,或是小橋依依,流水纏綿,水的境界很多很多。
鍾子期、俞伯牙是我們曆史上非常典型的朋友啊!大家志同道合,確實是千古絕唱,可歌可泣。但是如果剛才他在彈琴,我們吃瓜子,那鍾子期就要摔琴了,正好是牛年,對牛彈琴!
過去很多修行人喜歡彈琴,我們中國文化確實積澱非常深,以琴棋書畫養志也好,借物來揚志也好,有很多方式的。
除了友情之外,最永恒的、至深的是子女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我們人間有真情在,就像中華大地每逢佳節都會有運輸的高潮,特別是春節,春運高潮是我們地球上一個很壯觀的景致。
家的溫暖,家的召喚,我們生命深處很淳樸的那種情感,這是我們所說的和諧社會最主要的力量,也是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力量。對家的溫暖是這種渴望,對家的責任感,父母對子女,子女對家的依戀,是我們世界上最淳樸的,也是最珍貴的。
母親的、師父的恩、諸佛菩薩的恩,這些不是像紙上寫的那樣的蒼白,這種情感,它比胸腔中流的血還要熾熱。
下面《浴佛贊》,歌詞描繪的是釋迦佛降生人間的種種境界,曲調很有地方味道,但是詞讓我們一下彷佛來到佛陀出生的時代,親眼見證佛陀的降生給我們人間帶來光明一般。
這屬于山西的晉腔,歌詞大意是佛陀在藍毗尼園降生于人間,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漸漸長大之後,由四門而睹四相,發心出家,然後在菩提樹下成道,主要描述這些。歌詞很有味道,越是地方曲調,越是有濃厚的地方氣息,想山西的老陳醋一樣。
我們爲什麼要到這裏來?到慧日寺來?現在我們重新聽這首《橄榄樹》的時候會領會意境。流浪的人啊也不一定爲了什麼,就像我們流浪,佛問你們爲什麼到叁界裏來?想半天想不出來。但是光流浪不行,接下來還要接受佛菩薩祝福,下面一首《極樂故鄉》,我們一起回家。
好聽啊!過去你造過鍾,贊歎別人說好話,就有這個果報,聲音好啊!我們隨喜陶醉再裏面。她的歌喉是我們共同擁有的,自己會唱更好,多多回響,優美的聲音也可以弘揚佛法,也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
所有的快樂的時光都會過去,前不久我們在這裏超度汶川地震中死亡的。特別是那些小孩子,有很多就來到我們寺廟,有一個附在一個人身上跟我交流。
當時我是想通過這個事例告訴大家,于是我問他你爸爸媽媽叫什麼?他已經忘掉了,家住哪裏也忘掉了。我就覺得很奇怪,怎麼剛死不久就忘掉了呢?有些人被重器擊中頭部會忘記,雖然活過來了對以前的東西會失去記憶,估計他屬于這種。
但是很奇怪,他有很強烈的一個念頭,要畫他熟悉的一幅畫給我看。一開始他很痛苦,請我給他們講故事,他只是一個代表,還有很多很多小孩子。我就給他講《孫悟空西遊記》的故事。
後來就要畫畫,通過那個人的手畫一幅畫,後來我給他念經加持,消除他的痛苦,超度他往生極樂世界。
這個時候他看到不同的景色的時候,他又恢複了畫畫的那種沖動,要把他看到的畫給我看。他看到蓮花了!看到蓮花裏有顆慈悲的心,每看到一個就畫出來。
最後又很激動地畫了一幅,我們大家一看,是一個觀音菩薩的形象。但是這個時候怎麼告訴他呢?小孩子不懂什麼菩薩、佛。我說這個是白衣媽媽,他雖然不記得自己的媽媽是誰了,但是跟他說白衣媽媽 的時候,他會很高興,他會很信任她,我說你跟著這個媽媽去。後來他畫好了這幅畫之後,觀世音就拉著他的手,帶著他去極樂世界了。
我講這個就是說,今年的春節我們會忘掉,就像忘掉所有以前…
《梵音慶佳節 法語度良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