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濁的,越沈澱在下層,地獄、餓鬼、畜生。
人天靈蓋朝天直立行走,會思維,人貴在思維。所以“道”是一個“首”,下面一個“走”,意指一種會思維的、追求真理的狀態。
人具足這種特點,畜牲雖然擁有身體但大腦混沌不開化。畜牲裏面也有性格比較沈穩甯靜的,它雖然沒有通過思維,但豁然之間也會跟天合一,所以畜牲中也有修成道的。它不是有爲修道,它是碰到、撞到,因爲性情沈穩,忽然一個新的生命境界就展開了,譬如有些狐狸、蛇、龜,老鼠……
人會思考,我們思考追求了真理之後,然後要定在這個真理上,要放棄以前的知見,就是思維的狀態,因爲思維會擾亂自己。
《驚天秘密》裏講人一天心裏面有六萬個念頭,如果你不能控製你自己的念頭,這六萬個念頭就把你累死了。所以我們修行要練“定”,定就是念“阿彌陀佛”,就緣于這一個境界上,不東想西想,節約你大量的能量,人也是要訓練的,不定照樣不行。
從人再上去就是天,天人真的在福當中啊!升天的人都是造福人間很良善的。所以古人說修路鋪橋造福大家,自己能夠積福,福的力量就會帶他升到天上。
尋求解脫 不甘沈淪
所有生命的特征都是爲了追求快樂,但是有時候追著、追著就變成痛苦了,連什麼時候變痛苦的都不知道。有的人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去走彎路,最後發現自己想要得到的都沒得到,不想得到的弄了一大堆,有時候生命的掙紮,真是尋尋覓覓啊!
佛教很偉大,可以讓人不走彎路。人在宇宙間極其渺小,雖然我們身體微小,但我們的心是很大、很大的。我們這麼大的心被包裹在這麼小的軀殼裏面,甘願嗎?你甘于沈淪嗎?甘願陪葬在裏面嗎?
解脫是什麼?解脫是你的真正的“自我”,主人公追求解脫,不要以爲這身體是自己的,其實不是,這身體是你以前造作的業凝固成的一個枷鎖,是給你的報應。
你投胎做人,“人”就成爲我們的一個業報,真正的東西被壓在那邊。就象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一樣,猴頭甘願就這麼被壓著嗎?有一絲希望,它都要求解脫,終于等到了唐僧取經路過。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被壓在五行山下的猴頭啊!不知道被壓了多少年?如果你自己願意被壓,佛拿你也沒辦法。你不想被壓了,八萬四千個方法早就爲你准備好了。學佛是不能替代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自性梵樂 化度群迷
我一直對音樂很崇敬,認爲喜歡音樂是一種高級的興趣愛好。譬如繪畫比較直觀,體育有人的一個形體,而音樂沒有形,最難把握,是想象藝術,所以我把音樂看得很神聖。佛教界能夠作樂的法師不多,像DB法王二十歲不到心裏,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音樂,讓人佩服至極。
那首《送你入蓮光》是我寫的第一首佛曲,只用了十五分鍾,我以前不會作詞作曲,這也是有緣分的。那時我正好要去主持一個地震赈災的傳燈法會,是當時的一種感受,所以生命成熟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流出自性的音樂來度衆生。
佛教裏的“聲明學”,音樂是可以度衆生的。音樂承負偉大的職能,具備很強的功能性,音樂能讓氣氛歡悅。我們現在講構建和諧社會,自古以來人們用音樂來達到和的目的。
在西方,音樂被看得更重要,西方人認爲音樂是上帝的賜予,不懂音樂就不能稱其爲人,從前他們晚上點著油燈,聚在一起就是彈琴唱歌。
因爲在歌詠的時候,人的感情色彩最濃。那這個最濃的感情獻給誰呢?有人說情歌是永恒的,其實情的本身並不永恒。最真摯的感情最適合獻給佛菩薩,因爲高級生命對低級生命的愛是永恒的!而且最美的音樂就是宗教音樂,梵呗流傳至今千百年,影響力很大。
梅蘭芳是個佛教徒,常去寺廟,他的京劇唱腔裏就帶有佛教瑜伽焰口的味道。臺灣的宗教音樂比較多,梵呗,意爲“清淨的音樂”。
韬光養晦 東西合璧
我從小就比較喜歡音樂,後來出家修行之後,就發現音樂還是不能多聽的。就象一根樹樁子長一顆、兩顆蘑菇可以,叁顆、五顆的話,木頭的精華就沒有了。
中醫學說耳是腎的“竅”,過度沈湎于聽會傷腎。就象喝茶一樣,茶很好, 但不能多喝。以前我在關房裏的時候,兩叁天才喝一次,多了不行。音樂也是如此,因爲畢竟是最精華的東西,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這裏面,有時候也要養晦。
中國傳統講究韬光養晦,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放、收、縱”。這樣會比較自在,可以體悟音樂裏面更深層的東西,對創作會更有益。
在我眼裏,人間很多菩薩,就是有的菩薩還沒有睡醒。睡菩薩,早點醒過來吧!醒過來多壯觀!用音樂描寫一個人覺醒過來的狀態,真的需要交響樂。
中國音樂自我陶冶情操是足足有余了,但是在表現力方面,西方音樂確實超過東方音樂。由各種各樣的管、弦、鼓樂器組合成的交響樂隊表現力豐富、渾厚。大片的烘托那種意境的時候,就要用交響樂來渲染、襯托。
比如“花開見佛”,個人心胸“啪”打開了,刹那之間超越了叁界的狀態,那個時候只有用交響樂來描繪,其它就會顯得單薄,不足以襯托。
在《金剛薩埵》片子裏我也用到交響樂,本來不太想,幾乎所有音樂我都找了,力度還是不夠,後來就用了《指環王》裏的一段音樂,結果氣勢一下子提起來了,這是確確實實的。
這個年代社會的主調都是“合”,東、西方音樂也相互融合。現在西方的交響樂也吸納中國的民樂在裏面,覺得有味道。
我們製作佛教影視片,最好能用原創音樂,現在一來是時間的問題,還有就是人才的加入還是太少。
貝瑪千貝&維塔斯
佛曲的震撼力是因爲後面存在一個偉大的力量,唱只不過是一個載體,我們人也是一個載體,傳播的最後大本營是佛菩薩。
比如貝瑪千貝,聽他的唱誦,你必須要修行到一定的程度,如果一上來就聽他的,以後你其它的音樂都不要聽了,但是你的人還沒修到這個地步啊!
就象開音樂會,第一個節目和最後一個節目肯定是要慎重考慮的,開場先要調氣氛讓觀衆進入狀態,到最後壓軸的時候才把大戲亮出來。
人生修行亦是如此,不能過急。不要一上來就急著吃大餐,慢慢來,好味道還在後面呢!
有人向我推薦俄羅斯歌手維塔斯。這年輕人不僅音色好還有內涵,有些歌詞是他自己寫的,我們一聽,他是菩薩啊!俄羅斯是一個音樂的民族,他就現音樂身去度化他們。
他在那首《布施》中唱道:“大家可憐可憐她吧,對于你的布施,她並不會覺得難爲情,但是你要敞開來布施給她!”他的詞寫到多好,這就是真正的菩薩!只有菩薩才會去描繪人性中的最美,去扶助弱小的生命。
追求當官發財,學生都會,我們要讓學生懂得去扶助弱小。看到漂亮的寵物狗,小孩很喜歡,這是很自然的。讓孩子去愛一只瘸著腿、身上生瘡的賴皮狗,這才偉大!
門措上師養了很多狗,以前我以爲她喜歡狗。後來有一天她外出的時候,很多狗都跟著她跑,但是上師懷裏抱的是一只胖得走也走不動、連鼻子也爛掉的癞皮狗。這時候我才完全明白過來,她不僅僅是愛這只狗,也不是作爲寵物在養它。作爲寵物,和升華到那種境界,這完全是一種質的改變。有時候人性當中就缺這一點,做到這一點的人就是菩薩。
維塔斯有一支歌表達他對家鄉、對父母的思念,感恩爸爸、感恩媽媽!縱使沒回到他們身邊,但擁有感恩的心,這是人性中最美最陽光的東西,能讓人心裏升起這種情操的這個人就是菩薩。
他的歌很多是這樣的,他十九歲就進克林姆林宮演出了,現在還不到叁十歲。雖然他很年輕,但他的聲音與他內在的修養完全地融合在一起,他能把人送到那種意境裏去。
他有五個八度音,這樣的音域,世界上也找不出另一個。人性中只有具足了這種品質,聽到他的歌才會被震撼。他不是爲了表現高音才拉的高腔,那個高音是爲了要表現那個境界,這樣的高腔拉起來才有意義。
他的歌裏有出離心,有菩提心,所以我認爲這是一個大菩薩化現在俄羅斯,度化俄羅斯。聽過他歌的人都會被淨化,也會有狂熱,但是狂熱之後很穩重、很優雅、身心很莊嚴,這就是藝術要達到的社會效果,能夠達到這個效果很難的。
我也喜歡聽維也納的新春交響樂,西方的高雅音樂可以達到這個效果,但那是世界級的大指揮家和衆多頂級樂手在一起,演奏著世界上頂級的作曲家的作品,一首一首地把人送往那個境界。但是維塔斯,這麼一個小夥子就可以達到,這多偉大!他不是菩薩達不到這種境界的。
承繼文明 淨化人心
作爲媒體,宣揚美好功德無量,宣揚不好的罪過是很重很重的。現在影視糟粕的不少,汙染人心,那些作品把生命狹隘化了。
本來我做片子是想把師父的精神紀錄下來、表現出來,現在我也想製作一些片子來利益大家。
因爲傳統文化被否定、被摧殘是非常大的。十一屆叁中全會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經濟建設的發展從思想裏解放出來。但是從宗教方面來說,對宗教的認識還是不足。
中國的東方文明積澱深厚,只靠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展示出來,而且我們不僅僅要展現佛教文化,還包括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
《新春佳節喜聞法語潤心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