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世俗,于此現空二谛中,一切清淨和不清淨的顯現在現空二谛中安立爲世俗谛。如來臧大光明分因爲是現分的緣故,安立爲世俗谛。
依靠第叁轉*輪的教義安立的二谛是實相與現相二谛,于此實相現相二谛中,實相與現相一致的能境和所境安立爲勝義谛,實相和現相不一致的能境和所境安立爲世俗谛,如海螺本是白色,沒有膽病的人見到的也是白海螺,此即喻實相與現相一致。于此實相與現相二谛中,如來藏大光明乃勝義谛。
以上依《中觀莊嚴論釋》《定解寶燈論講記》等論著講解。
18、菩薩在入于根本慧定之時,我們在旁邊做供養頂禮等種種行爲,他能否了知?
此問題涉及聖者的境界,經論中沒有明顯的宣說,根據聖者經驗:“佛以及八地到十地的菩薩一定能夠看見,但一地到七地的菩薩在入根本慧定的時候,不一定能夠看見。”
19、菩薩有沒有盡所有智?菩薩面前顯現的是清淨的如本尊壇城一般的顯現,那麼菩薩如何利益衆生呢?
(1)菩薩有盡所有智。見彌勒菩薩的《寶性論》“持此法僧寶之體相”的科判中第二小科判:“如所盡所個別證,智慧見者清淨故,具慧不退之僧寶,定具無上之功德。全知麥彭仁波切在“略釋”中解釋此頌說:“如所盡所智慧及其與其他不共的內個別自證智慧的所見依次清淨障與礙故,于大菩提不退轉的具慧僧衆決定具有較聲聞緣覺更爲殊勝的無上功德。”但是菩薩的盡所有智與佛的盡所有智不同,因爲菩薩尚未完全淨除二障的種子和習氣。所以,佛的盡所有智才是最究竟圓滿的。
(2)全知麥彭仁波切的 “名言亦有二,實現符不符,依于清淨見,不淨觀現世,二種名言量,如天及人眼。”時說:
“名言有兩種,一種是實相和現相不一致的,還有一種是實相和現相一致的。實相和現相不一致的量叫做觀現世量。除了凡夫人眼耳鼻舌身意的現量、比量的對境之外,還有一層更深秘的清淨部分,這就是真正的名言實相,但這種實相我們凡夫人見不到……
這兩種量都是名言量,它們就像人的所見和天人的所見一樣。天人不但自己的境界見得到,而且人所見到的部分他也能見到,從這方面講它相當于聖者的淨見量。聖者的淨見量不但能看見我們可憐衆生面前所顯現的迷亂現象,而且它還能見到名言的真正實相。”
20、顯宗、密宗與成佛?
《定解寶燈論》全知麥彭仁波切的頌詞“是故依照自本性,不住有寂大智慧,于本基如是住,修持空樂智慧道,甚至僅于此生中,亦能現前雙運果。”
“雖依靠顯宗空性法門進行抉擇,但只是對其中的一部分也即法身這一分可以抉擇,對現分的色身沒能涉及,需要通過無數劫的積累資糧才可以顯現。”
全知麥彭仁波切:“從空性方面是離戲論的,甯瑪巴也再沒有更高的見解,但從光明來講卻遠遠超勝顯宗。顯宗認爲《般若經》的見解至高無上,但很多人認爲第叁轉*輪仍然未能詳細抉擇光明分,因此,從光明角度密宗已經完全超越顯宗。”
“有人非常疑惑:顯宗所講的道理與密宗實際是一模一樣的,比如一轉*輪叁轉*輪都對顯現光明作了抉擇,那密宗也不會再高了吧?
並非如此,從離戲論來講,二轉*輪以上在沒有更高的,但從光明方面,顯宗並未細致入微地進行抉擇。這一點通過閱讀顯宗經典即可一目了然,顯宗任何一部經論中也未講到將光明道用的修法,比如大圓滿中生圓次第的觀本尊,觀清淨等修法根本不具足,顯宗僅以隱藏方式稍微涉及,因此在光明方面密宗絕對是超越顯宗的。
密宗真正不可分割的基道果的道理,唯有通過第四灌頂才可了知其真正含義。因第四灌頂中主要依靠水晶球認識自心本性。心得本性于基時如何存在,這一點通過道的灌頂現前,最後安住于此境界可以現前它的果位。因此修行時主要依靠光明之心進行抉擇,通過種種方法使自心現前,並不是在其他地方尋找一個佛果。”
五部大論中的《叁戒論釋》中“深廣法門雖無量,未依大密能成熟,及能解脫殊勝道,不得正覺佛所說。”這個頌詞說:“顯宗也有成佛,不是很鋒利的斧頭砍木頭,我們稱之爲不能砍,實際能,只是時間緩慢。顯宗道理上雖說了光明和空性,但修法沒講,這也是顯宗難以成佛的原因。”
21、金剛經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爲什麼有人說作爲處于九乘之巅的甯瑪巴自宗有不共同的超勝的見、修、行的體系呢
(1)問者混淆了實相和現相的區別: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金剛經開示錄》雲:““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另外,須菩提,諸法不論是顯現、空性,還是佛陀、衆生,全部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勝劣之別。什麼時候獲得這種雙運的境界,就叫無上圓滿正等覺……故從實相上看,佛陀與衆生無有差別,地獄和涅槃其性平等。”
“九乘之巅的甯瑪巴自宗有不共同的超勝的見、修、行體系 ……”是從什麼角度言?從現相言。從實相言,沒有顯宗、密宗,更何來自宗、他宗,但從現相言,有叁乘或九乘,按照聲聞乘的見修行果就不能獲得佛果,你不能說聲聞乘和佛乘無有高下。
(2)從現相言,“密宗在四個方面勝過顯宗,具體而言分別是:
《叁相燈論》所雲:“一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是爲利根故,極勝秘密乘。”
(一)“不昧”:見解方面不愚昧。見解分爲勝義、世俗兩種,在抉擇勝義時,顯宗雖然承認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但並沒有像密宗一樣,如實抉擇光明如來藏的本體;在抉擇世俗時,顯宗雖然承認萬法如幻如夢、現而無自性,但並沒有像密宗一樣,通達一切顯現是五智、五佛身的本體。所以在這方面,顯宗不如密宗。
(二)“不難”:行爲方面不難。密宗依靠殊勝的直指方法,可將五種妙欲直接轉爲道用,不舍煩惱的同時證得菩提,地道頓時獲得圓滿。它不需經曆極大苦行,就像國王恩紮布德那樣,可以一邊享受世間的欲妙,一邊通達心的本性。這跟漢地禅宗非常相似。
(叁)“方便多”:修行方面具諸多方便。密宗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生圓無二大圓滿等許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無相之別,圓滿次第又有風、脈、明點的觀修方法,同時,上師們的竅訣開示也不勝枚舉。這些方便方法,在顯宗經論中並不明顯,只是以隱藏方式敘述的。
(四)“爲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根”分爲涅槃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最根本的是信根。如果對上師和密法有強烈的信心,弟子當下即可開悟,這類現象在密宗曆史上非常多。
這四個方面,是顯宗所不及的。乍聽之下,對顯宗聞思時間較長、對密宗道理不熟悉的人,可能有點接受不了,我也遇到過很多法師,他們講不出什麼理由,但就是不願承認這種觀點。其實,密宗揭示的是顯宗的隱藏義,若不借助密宗的竅訣,《華嚴經》、《妙法蓮華經》等顯宗甚深經典的隱藏義,是難以揭示的。所以,精通顯宗的人不一定能解釋密宗,而精通密宗的人,一定能把顯宗講得清清楚楚。
(3)爲什麼說甯瑪巴是九乘之巅?
全知在《定解寶燈論》中說:“大圓心部竅訣義,各諸大德所修持,道果息滅大手印,無二中觀等異名,實上離心智慧故,一切皆爲許相同。”
《新月釋》解說此頌雲:大圓滿心部的零散竅訣,即是其余大德所修持的“道果”、“息滅”、“大手印”、“無二中觀”等法門,它們雖然名稱不同,但因爲實際上都是遠離了分別心的智慧,因此都是相同的。大圓滿的叁部密法所講意義雖然相同,但心部是側重于光明,界部側重于空性,竅訣部則是光明與空性二者的雙運。心部又有很多竅訣修法,雪域的薩迦、嘎舉、格魯等教派的了義修法正是大圓滿心部的部分竅訣。
又“然彼諸源大圓滿,心界竅訣部所分,深廣殊勝之密要,余宗曾無之修法。”
《新月釋》雲:“然而其余如大手印等各派,均源自大圓滿心部的竅訣。大圓滿分爲心部、界部、竅訣部,其中竅訣部深廣、殊勝的密要,是在余宗如大中觀、大手印、道果、息滅等法門中所沒有的修法。”
《甘露滴》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