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名为自性;”《成唯识论》一卷一页云:我,谓主宰。其他的一些定义是:常、一、主宰。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其实涉及多种意义、人们共称的所有词句,没有一个是决定不观待特定意义而专门表达一法的。”
也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比如法性,在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的场合,法性有不同的内涵。如何理解不同的场合某一个法相名词的特殊的涵义,正是需要我们依止具德善知识,长期闻思而能了达的。
以上你引用了对“我”的不同的注释,此“我”即为月称菩萨在《四百论释》中所云:“诸法体性,不依仗他,由此(不依仗的体性)无故,名为无我。此由法与补特伽罗之差别,分别二种,谓法无我与补特伽罗无我。”
《中观总义》中对此“我”解释:““我”即是不观待他而有独立堪忍的自性。“无我”即是无有这不观待他的独立自性。”
从上可看出,此所谓的“我”乃自性之义,即是您所引的《佛学大辞典》等注释中“不依赖于“他缘”而存在的东西。”
《中观根本慧论》中对“自性”也做了明确解释:“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一。无作,即无须因缘造作而成。二。不观待他法而成。三。不变异成他法。”
《中观总义》中说:“依靠正理抉择离戏实相的意义时,需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所破;二:对其能破的正理;三:以此如何破斥之相;四:对方没有同等过失。”
其中第一“所破”分道所破和理所破,而此“我”(自性)可以分人我和法我中,此人我和法我即为理所破(见《中观总义》)。
你把所破之“我”(自性)当作“大我”如来藏。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入智者门论》中对于常乐我净四波罗蜜的含义作出了解释:
(1)净波罗蜜:法界自性清净是由于如是证悟了二种无我的一种大智慧,通过它断除了客尘的二障及习气,并且以永不复生的方式彻底消尽,如此就法界自性清净及远离客尘障垢清净,是净波罗密多解脱身,或极为清净的身。
(2)我波罗蜜:远离有边的我及无边的无我戏论,获得彼等一切戏论最寂灭的境界,一切法的法性有寂周遍的智慧转依是我波罗蜜,即是大我自性如虚空般的平等智慧身,对于一切诸法获得自在,是一切无漏功德法的源泉,成为二利任运自成的殊胜所依。
(3)乐波罗蜜:不必说粗的苦集过患,就连诸声缘断绝不了的意生身以及其因的无明习气地也彻底断尽的缘故远离了一切迁流的痛苦。
(4)常波罗蜜:不执著轮涅别别体而证悟大平等故而不住有事边无事边的大无为法不灭者是常波罗蜜。
外道的“常我”和如来藏的常恒的区别,如果对方尚未闻思中观,的确很难理解如来藏离戏大空的本性。
全知无垢光尊者也说:“在我之后,只有闻思究竟的人才能证悟无上的大圆满。”
10、净见量是属于后得的范畴吗?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解义慧剑》中,主要依靠二理(二量)、四依令我们品尝如来教法的醍醐,并未选择第三转*轮所开显的如来藏的大光明分,从《解义慧剑》所说的净见量的因果本体来看,按照大恩上师的讲解,净见量的因,是圣者根本慧定,其本体是广大的智慧,其果是“具尽所智果”。但这里,只是侧重在圣者出定位的广大智慧。正如第二转侧重抉择了离戏分,并非否定了光明分。
在《定解宝灯论》中说:“真正佛陀之净见量即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
在《如来藏大纲狮吼论》中也说:如来藏大光明依靠净见量来抉择。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净见量在两个阶位的不同的作用:
在佛及圣者入定位,其抉择的是如来藏的大光明,也是《定解宝灯论讲记》中所说的大圆满本基;在圣者出定位,其所见是大圆满本基所变现的基现:清净刹土男女本尊,或不清净的六道的显现。
对此,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大纲狮吼论》中也有明确涉及,在论及如来藏大光明以胜义量和名言量均不能成立谛实时全知麦彭仁波切说:
“以名言量(净见量)也不能成立谛实,因为此量前虽可成立实有,然而仅凭此点不能成立如来藏何时也不空也。”
名言量可分两种:一为观现世量;二是净见量。观现世量只能衡量凡夫根识的境界,而无法衡量圣者个别自证境之如来藏……在净见量前,如来藏虽然可以成立为实有,但净见量只是从光明分衡量……”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知麦彭仁波切承许以净见量来抉择如来藏的大光明分,我们也可了知,净见量可以“衡量圣者个别自证境之如来藏……”
11、中观论著里(如《中论》、《入中论》)是只破去法上的执著?还是连法也一并破除?比如:柱子,是破去对柱子的实有执着?还是对柱子的显现(法)也一并破除?
“中观应成派的论典中,有时候破显现,有时候不破显现,实际这是针对不同情况而说的,即
(一)以圣者入定的根本慧为正量,抉择宣说诸法空性时,遮破显现。
(二)仅仅在世间面前,暂时以世间无患根识为正量,宣说安立世间名言时,不破显现。《中观总义》”
12、既然如来藏是实有的,又为什么说如来藏的本体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
(1)以名言量(净见量)衡量,光明分可以如理存在,但不能成立如来藏不空:
“了义的圣尊”是净见量的境界,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名言量也不能成立(如来藏)谛实,因为于此量前虽可成立实有,然而仅凭此点不能成立如来藏何时也不空故。”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对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这段话是这样解释的:“在净见量前,如来藏虽然可以成立为实有,但净见量只是从大光明分衡量,只以大光明之无欺存在,并不能成立如来藏何时也不空。”
(2)以胜义量衡量,此光明分可以如理存在,但不是以有无四边的方式存在:
“因此,以名言量(净见量)成立一法真实存在,并不能决定此法是以安住有边的方式真实存在。《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全知麦彭仁波切又云:(如来藏不空谛实)“不可能成为以胜义量观察所得的结果,因为以胜义理论观察诸法无实后却得出一个谛实法,如同从光明产生黑暗般,定无有是处。”
如果如来藏大光明之谛实是属于有边的法,则以胜义理证即可遮破,有边不成立,观待有而假立的无也不能成立,有无既不存在,则建立在有无之上的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也不能成立,所以,以胜义理证来衡量,无有一法不空,如来藏决定是离戏大空。
如来藏作为有无四边的法虽不能成立,然而它本来就超离有无四边,非常和无常的分别心的境界,唯一在净见量前成立,“胜义理证并不能遮遣如来藏的存在”。
所以,《定解宝灯论讲记》中说:“所谓的光明是否经得起观察呢?不论以名言量还是胜义量,此光明分都可以如理存在。”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说:“这了义的圣尊(即光明),在应成派强有力的理论面前也丝毫不受损害”。
13、如来藏光明分是否包括菩萨出定时候的清净显现?
不包括。如来藏的光明分在大圆满中也称为本基,出定时的清净的显现只是基现,在佛陀和圣者入定个别自证智慧中,没有男女本尊和清净刹土这些清净的显现,唯有法界明分。故在实相现相二谛中,将出定位的清净的显现安立在世俗谛中。
14、二转将圣者定中的光明分也列在世俗谛里了吗?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云:“现空二谛:现是世俗谛,包括不清净法和胜义谛中的如来藏光明;空是胜义谛,它应用于第二转般若*轮的经典以及中观论典,依现空二谛能很准确地理解自空无遮见。”
15、众生的如来藏是不是同一个,是共有的?
此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讲:
胜义的角度:众生和佛皆不成立,更何况说众生各自的如来藏一体或他体。所以是非一非异。
《释量论》上说:“瑜伽证悟不思议。”
由于具有与真如法界一体无二的究竟转依智慧,所以佛智与其他一切诸法的关系不可言说,以一体他体的的方式均无法衡量,完全超越一切戏论,是不可思议的。
名言现相的角度:在差别的万法中,众生各自的心识可以以他相续别别而假立。故,如来藏亦非一体。
16、请问:圆成实、如来藏和阿赖耶之间是什么关系?
阿赖耶与如来藏的关系:
虽然《密严庄严经》中说:“如是阿赖耶,恒具如来藏,佛说如来藏,名为阿赖耶。”然此经之密意并非指此二无别。《殊胜金刚经》中云:“阿赖耶转依为本体法身。”《灭尽四大续》云:“阿赖耶净乃法界。”
此“本体法身”与“法界”即如来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云:“对此也有种种异名,诸如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无始善法界,如来藏,佛性,心之自性光明,法界,实相真如义,自性清净之真如,智慧到彼岸等。”
由此,我们已了知阿赖耶和如来藏的关系,阿赖耶又分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和种种习气阿赖耶,所要清净的是指“种种习气阿赖耶”,“种种习气阿赖耶”是从“彼上具有习气之轮回八识聚分而言”,此八识从三清净地起,分别转依成五智,也有论师将阿赖耶净乃法界的境界安立为第九识:无漏识,此即如来藏。
圆成实即“无欺惑之胜义。”分二:“从能境上来讲是无倒圆成实智慧,从所境上讲是无变圆成实真如。在现相实相不二的时候,无倒圆成实的境就是无变圆成实实相。这就是清净大涅磐的境界。(《辨中边论讲记》)”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了知,此圆成实亦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的另一个别名。
17、“众生皆俱如来藏”——是从世俗谛还是胜义谛?
依靠第二转*轮的教义安立的二谛是现空二谛,于现空二谛中,空性安立为胜义,显现安立…
《甘露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