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已 │ 現法 ├ 癸二 正令增長所發心 ┬ 子一 不舍所
│ │ 得 │ 不退 │ 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 發心願
│ │ 守 │ 發心 │ └ 子二 學令增長
│ │ 護 │ 之因 ├ 癸叁 爲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
│ │ 不 │ └ 癸四 修學積集福智資糧
│ │ 壞 └ 壬二 修學余生 ┬ 癸一 斷除能失四種黑法
│ │ 不離發心之因 └ 癸二 受行不失四種白法
│ └ 辛叁 設壞還出之方便
└ 己叁 既發心已學行道理接【表九】
【表九】
己 ┬ 庚一 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叁 ├ 庚二 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既 └ 庚 ┬ 辛 ┬ 壬一 淨修欲學菩薩學處
發 叁 │ 一 ├ 壬二 修已受取佛子律儀
心 正 │ 于 └ 壬叁 ┬ 癸一 何所學處
已 釋 │ 總 受已 ├ 癸二 其中能攝 ┬ 子一 正義數量決定
學 學 │ 大 如何 │ 諸學道理 └ 子二 兼說次第決定
行 習 │ 乘 學習 └ 癸叁 于此如何 ┬ 子一 初 ┬ 醜一 學修六
道 學 │ 學 道理 如何學習道理 │ 于總行 │ 度熟自佛法
理 處 │ 習 │ │ 【接表十】
之 │ 道 │ └ 醜二 學習四
次 │ 理 │ 攝熟他有情
第 │ │ 【接表十六】
│ └ 子二 特于後二波羅蜜多學
└ 辛二 特于金剛乘學習道理 習道理【接表十七】
【表十】
醜 ┬ 寅 ┬ 卯一 布施度性
一 │ 一 ├ 卯二 轉趣發起布施方便
學 │ 學 ├ 卯 ┬ 辰一 總一切依當如何行
習 │ 習 │ 叁 ├ 辰二 觀待別依所有差別
六 │ 布 │ 布 └ 辰 ┬ 巳一 法施
度 │ 施 │ 施 叁 ├ 巳二 無畏施
熟 │ │ 差 布 └ 巳 ┬ 午 ┬ 未 ┬ 申一 惠施何由
自 │ │ 別 施 叁 │ 一 │ 一 ├ 申二 何心惠施
佛 │ │ 自 財 │ 實 │ 舍 ├ 申叁 如何行施
法 │ │ 性 施 │ 舍 │ 財 └ 申 ┬ 酉一 略示應舍
│ │ 所 │ 財 │ 道 四 │ 不應舍物
│ │ 有 │ 施 │ 理 施 └ 酉 ┬ 戌一 廣釋內物
│ │ 差 │ │ 何 二 │ 可舍不舍
│ │ 別 │ │ 等 廣 └ 戌二 ┬ 亥一
│ │ │ │ 物 釋 廣釋 │ 不舍外
│ └ 卯四 │ │ 外物 │ 物道理
│ 此等略義 │ ├ 未二 若不能舍 可舍 └ 亥二
├ 寅二 │ │ 當如何行 不舍 惠施外
│ 學習持戒【接表十一】 │ └ 未叁 習近對治 物道理
├ 寅叁 │ 布施障礙
│ 學習忍辱【接表十二】 └ 午二 唯意樂施
├ 寅四 學習精進【接表十叁】
├ 寅五 學習靜慮【接表十四】
└ 寅六 學習道理【接表十五】
【表十一】
寅二 持戒度 ┬ 卯一 屍羅自性
├ 卯二 趣入修習屍羅方便
├ 卯叁 屍羅差別 ┬ 辰一 律儀戒
│ &n, bsp; ├ 辰二 攝善法戒
│ └ 辰叁 饒益有情戒
├ 卯四 修屍羅時應如何行
└ 卯五 此等攝義
【表十二】
寅 ┬ 卯一 忍之自性
叁 ├ 卯二 趣入修忍之方便
忍 ├ 卯 ┬ 辰 ┬ 巳 ┬ 午一 ┬ 未一 顯示 ┬ 申一 觀察境
辱 │ 叁 │ 一 │ 一 │ 破除 │ 理不應嗔 ├ 申二 有境
度 │ 忍 │ 耐 │ 破 │ 不忍 │ └ 申叁 所依嗔非應理
│ 之 │ 怨 │ 除 │ 障樂 └ 未二 顯示理應悲憫
│ 差 │ 害 │ 不 │ 作苦
│ 別 │ 忍 │ 忍 └ 午二 ┬ 未一 破 ┬ 申一 思惟譽等無功德之理
│ │ │ 怨 破除不 │ 除不忍 ├ 申二 思惟有過失之理
│ │ │ 所 忍障利 │ 障譽等 └ 申叁 故于破此應當歡喜
│ │ │ 作 等叁作 │ 叁
│ │ │ 害 毀等叁 └ 未二 破除不忍作毀等叁
│ │ └ 巳二 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
│ ├ 辰 ┬ 巳一 必須安受苦之理
│ │ 二 ├ 巳二 ┬ 午一 有苦生時破除專一執爲不喜
│ │ 安 │ 引發 └ 午二 ┬ 未一 思惟苦之功德
│ │ 受 │ 此之 顯示 ├ 未二 思惟 ┬ 申一 思解脫等諸大勝利
│ │ 苦 │ 方便 其苦 │ 能忍衆苦 └ 申二 思能遮止無量
│ │ 忍…
《菩提道次第綱要(上冊) 第十二講 忏悔與對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