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一天▪P4

  ..續本文上一頁》是一個個層次來的,在過程中隨著坐禅作觀的體會,心裏會起很大的波動,有很大的起伏。

  南師:那麼我再請問一下,你在修白骨流光這個法門的時候,你的身心感受變化怎麼樣?身體內部的變化有感覺沒有?

  僧丙:內部就是感覺有些急躁。

  南師:好,好,你是走這個路線。有沒有用其他的法門?沒有參話頭啰?

  僧丙:然後平常配合數息觀。

  南師:就是用白骨流光法門,配合著數息,就是這樣練習?那我們徹底的了解一下,你這樣練習,有時候碰到好的境界,一坐能夠維持多久呢?

  僧丙:大概有十五分鍾左右。

  南師:然後沒有了,第二次上來就不是那個樣子了,對不對?

  僧丙:對對對。

  南師:那換句話說,就是瞎貓撞到死老鼠,偶然吃到了兩次的死老鼠,然後活的老鼠也沒有來,死的老鼠也沒有了,對不對?

  僧丙:對對對,是像您老說的這樣。

  南師:我想一般都是這樣,這都是修行的大問題。所以我希望大家這一趟,我們難得有緣碰面,我以出家人爲對象,在家人都打出去不算。希望你們拿到一個真正的法門,回去一年兩年最多叁年,能夠有所成就,才不冤枉我們這次的聚會。等一下我想貢獻你們一番用功的路線,所以先了解一下大家的狀況。好,謝謝。還有你們這幾位,大致都是這個路線,是不是?有沒有特別專門參話頭,或者什麼的?都不要客氣啊,現在我們是自由討論,要起來喝茶的起來喝茶,要幹什麼都自由。

  僧丁:南老師慈悲啊!各位師父慈悲!

  南師:請把你的上下法號告訴大家。

  僧丁:我叫某某,是一九九叁年去少林寺的,剛開始在廟子待過一段時間,但對佛法沒有興趣,沒有學佛,從來不燒香,從來不拜佛,專練武功。九七年去浙江臺州,打了一個比賽以後,身體生病了。

  南師:什麼病?

  僧丁:就是這個落(音辣)體重,身體嚴重脫水。剛開始國家提倡散打散手比賽,後來我就學傳統拳,傳統功夫。學傳統功夫就涉及到打坐,我的師父要求我每天必須要打坐。慢慢慢慢地就看了《六祖壇經》,這是我看的第一部經,之後就是看慈舟老法師的一本《心經淺釋》吧,才開始了學佛的因緣。後來二○○二年出了一場車禍,當時傷得很重,腿被門夾住,人被摔出去了,就住院治療。在這之前我看了您的《圓覺經略說》,後來住院又看了一下。住院時沒事,我就天天打坐,後來又到我們寺廟的一個下院養傷,對生死問題比以前了解多一些,對生死有另一種想法。二○○二冬天去臥龍寺打禅七,是我第一次打禅七,他們參話頭,我什麼也沒做,我就光念大悲咒,每天念六七百遍,可能念了六七十天左右。當時心口這塊發悶,裏面有東西堵住一樣,六七十天都是這樣。

  南師:那身體呢?那個受傷的地方的感受呢?你在臥龍寺打禅七的時候,你不是在裏頭持大悲咒嗎?因爲持咒以後覺得這裏揪起來一坨,那你身體原來受傷的地方的反應呢?

  僧丁:當時在醫院裏可能打坐了一段時間,以後這地方基本上好了。

  南師:那請再講下去,持咒這一段。

  僧丁:持咒以後,我的身體有很大的變化。心窩這一塊像有東西堵住一樣,但是沒事,吃飯一點也不耽誤,心裏這塊地方硬邦邦的,像揪心的那種,但是又不是揪心那種感覺,○叁年又打了一個禅七,打禅七的時候也參話頭,參念佛是誰,同時也念佛。

  南師:念南無阿彌陀佛?

  僧丁:對對對,念阿(喔)彌陀佛。

  南師:阿(a)彌陀佛,不是阿(喔)彌陀佛,千萬注意啊!大家都習慣念阿(喔)彌陀佛,這個先說明一下,將來我會告訴你們。

  僧丁:○四年的時候都在念佛。我有個特點,我用功的時候比較集中,特別用功。○四年念佛的時候,中間基本上很少斷,工夫用得很連續。

  南師:那麼這個階段你都不練武功嗎?

  僧丁:比以前少了一點,也練。○叁、○四年,就是打禅七,然後到終南山住叁個月,在西安住半年,就這樣用功。○四年感覺跟○叁年不一樣。

  南師:都在念佛?

  僧丁:○叁年是大悲咒,○四年是念佛。我念大悲咒很相應,念佛也很相應。

  南師:所謂相應是……?

  僧丁:相應就是,我○叁年用功,念大悲咒打完禅七,回去以後兩叁個月心口都是脹的;但有一天不知道怎麼通了,身體很輕松,走路也很輕松,好像重擔卸了一樣。這個很輕松的感受,實際上差不多持續有兩個多月叁個月,一天到晚念習慣了,腦子裏不知不覺都在念。

  南師:完全對。

  僧丁:然後○四年也是這樣,連續打了十個禅七。○四年的感覺很明顯,一用功馬上就說話啊走路啊,連坐著都感覺不出來,身體輕松度比以前輕松太多太多,非常輕松。

  南師:也是在臥龍寺?

  僧丁:○四年基本上念佛,然後參禅。

  南師:參哪個話頭?

  僧丁:○四年這個反觀以後,有很大的收獲。然後參了一個公案,就是六祖大師說的“幡動還是心動”,然後就是體會這個動。以前呢,不知道這個心在動,○四年反觀到這個心在動,就知道什麼叫動了。原來就是起心動念的這個心,執著外面的習氣放不下,對這個習氣體會得比較多一些。以前不知道什麼叫習氣,也不知道什麼叫疑情,通過○二年、○叁年、○四年,基本上在起心動念時候,當時就感覺到,知道這個是心動,爲什麼要動。這個覺性好一些,比以前靈敏。

  南師:這是去年。現在呢?

  僧丁:因爲我前一段時間,叁月份去終南山,七月叁號回少林寺,一直也在用功,每天反正早晚兩個小時念念佛,然後十來個小時打坐。

  南師:你打坐十個小時啊?

  僧丁:十來個小時吧!

  南師:都在座上?

  僧丁:我一坐是兩個半小時,或者叁個小時,基本上以兩個小時爲標准,有時候心情很好的時候,越坐越輕松的時候,那就叁個小時。

  南師:那麼你○四年到○五年,差不多都是常在禅坐中?

  僧丁:基本上是。

  南師:外形在禅坐中,內在的修行是參這個公案——心動反照觀心,對不對?

  僧丁:我念佛有個體會,以前好多人講,包括我剛出家那時候,他們講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四、○五年體會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不是兩個概念,應該是一個概念。阿彌陀佛是個什麼?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按禅宗的話講,阿彌陀佛不能做阿彌陀佛解,也不能做不是阿彌陀佛解,就是這個體會多一些。很多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時候,他的發心老是在動中,想要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就是老有這個想法,但是我在念這個阿彌陀佛時,就是通過這個阿彌陀佛,他可能就是一根稻草,我抓住就是抓住而已,比較連續,就是體會到這些。

  南師:還有呢?

  僧丁:最近嘛,就是身體變化,用功不用功,都感覺到胸口堵。因爲我早上起來很早,兩點半叁點鍾就醒過來了,躺在床上,不自覺地就念,一天到晚養成習慣。

  南師:那你真了不起,晝夜都在用功,除了睡眠吃飯以外。

  僧丁:有時候也是感覺不穩定,有時候放逸起來,很長時間也不用功。但是一個人的時候,基本上心還是在念佛。

  南師:還是在念“南無阿彌陀佛”,還是參那個“風動幡動”,那個動的觀念連在一起?

  僧丁:現在基本上是念佛。因爲那個風動幡動,看了那本《心經》以後,心裏暫時放下一樣,再參參不下去,所以還是念佛。念佛就是感到心口堵塞,就在不用功時,感覺胸口這一塊始終也堵著的,包括剛才坐在這裏。

  南師:這一邊還是另一邊?

  僧丁:心窩子這一塊。

  南師:請你把舌頭伸出來我看看,啊,好,知道了。

  僧丁:今年基本上就是這個情況。

  南師:然後呢?坐起來還是蠻舒服的?

  僧丁:我現在坐起來身體很輕松,就是身體用勁的時候,像我以前打拳有時候要轉動,轉動的時候不知不覺的,人就跟著轉出去了,有這種感覺。

  南師:你有這種感覺,是平常的時候,還是練武的時候?

  僧丁:練功的時候,就是平時的時候走著走著腳就不受控製了,就是這樣。

  南師:譬如說你一打拳好像自己跟著拳勢在動了。

  僧丁:對對對!轉動的時候,身體的變化就特別明顯。

  南師:覺得內在的變化明顯嗎?

  僧丁:內在的變化非常明顯,好像人在那個海水裏的感覺一樣。

  南師:對!那個時候你不管呼吸了,不是閉氣哦?

  僧丁:沒有呼吸。

  南師:你不是在動中把呼吸忍住了吧?

  僧丁:沒有沒有。

  南師:對,好好。

  僧丁:那時候是放松的,就是和平時一樣。

  南師:我岔你一句,學密宗有個法門,現在在西藏已經沒有了,叫“力大手印”,可以練武功就大徹大悟而成就了。這是抗戰以前,現在我一講就是六七十年前,當年相傳,有位學者修力大手印,在上海的,我沒有見到過。他走馬路的時候,正好兩個車子對面過來,刹不住車,他正好在中間,他手隨便這麼一分,無意的,兩個車子停住了,他就過去了。這是力大手印啊!你講到這個地方很重要,所以真正練武術到最高處,同得定的境界是差不多的,和初步得定都一樣。你講的差不多有些像了,你很了不起,再說下去。

  僧丁:在沒有參禅以前,對武術理解不一樣,因爲對武術的理解,在剛開始時,知解上的東西多一些,後來,通過參禅以後,對武術的理解比較深一些。

  南師:對。

  僧丁:這個武術同參禅一樣,他有個階段的。剛剛學動作時有個基本功,基本動作的認識,同參禅是一樣的。所以我現在大膽地跟大家講。

  南師:盡管放開講,我可以貢獻你啊,練武功到了最後跟學佛一點都沒有差別了。

  僧丁:後來中間有個問題,這個參禅同練武術一樣的,動作練了以後,就發現有一個毛病,人呢,畫一個圈子,被這個圈子套住出不來。練了這個拳,有了這個動作,就是這個動作組合成以後,再沒法離開這個動作。離開動作就沒有辦法了,心陷在動作,解脫不出來。第二、我個人的心得,練拳要…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一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