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一个个层次来的,在过程中随着坐禅作观的体会,心里会起很大的波动,有很大的起伏。
南师:那么我再请问一下,你在修白骨流光这个法门的时候,你的身心感受变化怎么样?身体内部的变化有感觉没有?
僧丙:内部就是感觉有些急躁。
南师:好,好,你是走这个路线。有没有用其他的法门?没有参话头啰?
僧丙:然后平常配合数息观。
南师:就是用白骨流光法门,配合着数息,就是这样练习?那我们彻底的了解一下,你这样练习,有时候碰到好的境界,一坐能够维持多久呢?
僧丙:大概有十五分钟左右。
南师:然后没有了,第二次上来就不是那个样子了,对不对?
僧丙:对对对。
南师:那换句话说,就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偶然吃到了两次的死老鼠,然后活的老鼠也没有来,死的老鼠也没有了,对不对?
僧丙:对对对,是像您老说的这样。
南师:我想一般都是这样,这都是修行的大问题。所以我希望大家这一趟,我们难得有缘碰面,我以出家人为对象,在家人都打出去不算。希望你们拿到一个真正的法门,回去一年两年最多三年,能够有所成就,才不冤枉我们这次的聚会。等一下我想贡献你们一番用功的路线,所以先了解一下大家的状况。好,谢谢。还有你们这几位,大致都是这个路线,是不是?有没有特别专门参话头,或者什么的?都不要客气啊,现在我们是自由讨论,要起来喝茶的起来喝茶,要干什么都自由。
僧丁:南老师慈悲啊!各位师父慈悲!
南师:请把你的上下法号告诉大家。
僧丁:我叫某某,是一九九三年去少林寺的,刚开始在庙子待过一段时间,但对佛法没有兴趣,没有学佛,从来不烧香,从来不拜佛,专练武功。九七年去浙江台州,打了一个比赛以后,身体生病了。
南师:什么病?
僧丁:就是这个落(音辣)体重,身体严重脱水。刚开始国家提倡散打散手比赛,后来我就学传统拳,传统功夫。学传统功夫就涉及到打坐,我的师父要求我每天必须要打坐。慢慢慢慢地就看了《六祖坛经》,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经,之后就是看慈舟老法师的一本《心经浅释》吧,才开始了学佛的因缘。后来二○○二年出了一场车祸,当时伤得很重,腿被门夹住,人被摔出去了,就住院治疗。在这之前我看了您的《圆觉经略说》,后来住院又看了一下。住院时没事,我就天天打坐,后来又到我们寺庙的一个下院养伤,对生死问题比以前了解多一些,对生死有另一种想法。二○○二冬天去卧龙寺打禅七,是我第一次打禅七,他们参话头,我什么也没做,我就光念大悲咒,每天念六七百遍,可能念了六七十天左右。当时心口这块发闷,里面有东西堵住一样,六七十天都是这样。
南师:那身体呢?那个受伤的地方的感受呢?你在卧龙寺打禅七的时候,你不是在里头持大悲咒吗?因为持咒以后觉得这里揪起来一坨,那你身体原来受伤的地方的反应呢?
僧丁:当时在医院里可能打坐了一段时间,以后这地方基本上好了。
南师:那请再讲下去,持咒这一段。
僧丁:持咒以后,我的身体有很大的变化。心窝这一块像有东西堵住一样,但是没事,吃饭一点也不耽误,心里这块地方硬邦邦的,像揪心的那种,但是又不是揪心那种感觉,○三年又打了一个禅七,打禅七的时候也参话头,参念佛是谁,同时也念佛。
南师:念南无阿弥陀佛?
僧丁:对对对,念阿(喔)弥陀佛。
南师:阿(a)弥陀佛,不是阿(喔)弥陀佛,千万注意啊!大家都习惯念阿(喔)弥陀佛,这个先说明一下,将来我会告诉你们。
僧丁:○四年的时候都在念佛。我有个特点,我用功的时候比较集中,特别用功。○四年念佛的时候,中间基本上很少断,工夫用得很连续。
南师:那么这个阶段你都不练武功吗?
僧丁:比以前少了一点,也练。○三、○四年,就是打禅七,然后到终南山住三个月,在西安住半年,就这样用功。○四年感觉跟○三年不一样。
南师:都在念佛?
僧丁:○三年是大悲咒,○四年是念佛。我念大悲咒很相应,念佛也很相应。
南师:所谓相应是……?
僧丁:相应就是,我○三年用功,念大悲咒打完禅七,回去以后两三个月心口都是胀的;但有一天不知道怎么通了,身体很轻松,走路也很轻松,好像重担卸了一样。这个很轻松的感受,实际上差不多持续有两个多月三个月,一天到晚念习惯了,脑子里不知不觉都在念。
南师:完全对。
僧丁:然后○四年也是这样,连续打了十个禅七。○四年的感觉很明显,一用功马上就说话啊走路啊,连坐着都感觉不出来,身体轻松度比以前轻松太多太多,非常轻松。
南师:也是在卧龙寺?
僧丁:○四年基本上念佛,然后参禅。
南师:参哪个话头?
僧丁:○四年这个反观以后,有很大的收获。然后参了一个公案,就是六祖大师说的“幡动还是心动”,然后就是体会这个动。以前呢,不知道这个心在动,○四年反观到这个心在动,就知道什么叫动了。原来就是起心动念的这个心,执著外面的习气放不下,对这个习气体会得比较多一些。以前不知道什么叫习气,也不知道什么叫疑情,通过○二年、○三年、○四年,基本上在起心动念时候,当时就感觉到,知道这个是心动,为什么要动。这个觉性好一些,比以前灵敏。
南师:这是去年。现在呢?
僧丁:因为我前一段时间,三月份去终南山,七月三号回少林寺,一直也在用功,每天反正早晚两个小时念念佛,然后十来个小时打坐。
南师:你打坐十个小时啊?
僧丁:十来个小时吧!
南师:都在座上?
僧丁:我一坐是两个半小时,或者三个小时,基本上以两个小时为标准,有时候心情很好的时候,越坐越轻松的时候,那就三个小时。
南师:那么你○四年到○五年,差不多都是常在禅坐中?
僧丁:基本上是。
南师:外形在禅坐中,内在的修行是参这个公案——心动反照观心,对不对?
僧丁:我念佛有个体会,以前好多人讲,包括我刚出家那时候,他们讲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四、○五年体会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不是两个概念,应该是一个概念。阿弥陀佛是个什么?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按禅宗的话讲,阿弥陀佛不能做阿弥陀佛解,也不能做不是阿弥陀佛解,就是这个体会多一些。很多人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的时候,他的发心老是在动中,想要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就是老有这个想法,但是我在念这个阿弥陀佛时,就是通过这个阿弥陀佛,他可能就是一根稻草,我抓住就是抓住而已,比较连续,就是体会到这些。
南师:还有呢?
僧丁:最近嘛,就是身体变化,用功不用功,都感觉到胸口堵。因为我早上起来很早,两点半三点钟就醒过来了,躺在床上,不自觉地就念,一天到晚养成习惯。
南师:那你真了不起,昼夜都在用功,除了睡眠吃饭以外。
僧丁:有时候也是感觉不稳定,有时候放逸起来,很长时间也不用功。但是一个人的时候,基本上心还是在念佛。
南师:还是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参那个“风动幡动”,那个动的观念连在一起?
僧丁:现在基本上是念佛。因为那个风动幡动,看了那本《心经》以后,心里暂时放下一样,再参参不下去,所以还是念佛。念佛就是感到心口堵塞,就在不用功时,感觉胸口这一块始终也堵着的,包括刚才坐在这里。
南师:这一边还是另一边?
僧丁:心窝子这一块。
南师:请你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啊,好,知道了。
僧丁:今年基本上就是这个情况。
南师:然后呢?坐起来还是蛮舒服的?
僧丁:我现在坐起来身体很轻松,就是身体用劲的时候,像我以前打拳有时候要转动,转动的时候不知不觉的,人就跟着转出去了,有这种感觉。
南师:你有这种感觉,是平常的时候,还是练武的时候?
僧丁:练功的时候,就是平时的时候走着走着脚就不受控制了,就是这样。
南师:譬如说你一打拳好像自己跟着拳势在动了。
僧丁:对对对!转动的时候,身体的变化就特别明显。
南师:觉得内在的变化明显吗?
僧丁:内在的变化非常明显,好像人在那个海水里的感觉一样。
南师:对!那个时候你不管呼吸了,不是闭气哦?
僧丁:没有呼吸。
南师:你不是在动中把呼吸忍住了吧?
僧丁:没有没有。
南师:对,好好。
僧丁:那时候是放松的,就是和平时一样。
南师:我岔你一句,学密宗有个法门,现在在西藏已经没有了,叫“力大手印”,可以练武功就大彻大悟而成就了。这是抗战以前,现在我一讲就是六七十年前,当年相传,有位学者修力大手印,在上海的,我没有见到过。他走马路的时候,正好两个车子对面过来,刹不住车,他正好在中间,他手随便这么一分,无意的,两个车子停住了,他就过去了。这是力大手印啊!你讲到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真正练武术到最高处,同得定的境界是差不多的,和初步得定都一样。你讲的差不多有些像了,你很了不起,再说下去。
僧丁:在没有参禅以前,对武术理解不一样,因为对武术的理解,在刚开始时,知解上的东西多一些,后来,通过参禅以后,对武术的理解比较深一些。
南师:对。
僧丁:这个武术同参禅一样,他有个阶段的。刚刚学动作时有个基本功,基本动作的认识,同参禅是一样的。所以我现在大胆地跟大家讲。
南师:尽管放开讲,我可以贡献你啊,练武功到了最后跟学佛一点都没有差别了。
僧丁:后来中间有个问题,这个参禅同练武术一样的,动作练了以后,就发现有一个毛病,人呢,画一个圈子,被这个圈子套住出不来。练了这个拳,有了这个动作,就是这个动作组合成以后,再没法离开这个动作。离开动作就没有办法了,心陷在动作,解脱不出来。第二、我个人的心得,练拳要…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